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你好,关于汽车销售的问题,想向你请教一些..

首页

你好,关于汽车销售的问题,想向你请教一些..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0-18 01:45:37
  •   汽车销售技巧:任何谈判都是有许多议题组成的,买卖双方会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这里有没有规律可循呢?首先不要把所有问题一下全部提出来,要逐一的进行探讨。其次就是先提出一些意见分歧不大的问题,而暂缓商议那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待会谈进展至一定阶段,双方都对谈判过程感到顺利时,再针对难度较高的部分,寻求解决的途径。
      

    在谈判中,不需要一下子提出所有的要求,先让对方在原则上同意,然后在回过头来追加要求。

    如果你是一名汽车销售技巧商,在你的店里有两款车型销售,其中一款配置较低,价格也适中,它几乎不会给你带来多少利润,要不是厂家强烈要求的话,它是决不会在你的店里出现的;另外一款可以说是顶极配置,既舒适又安全,你真希望所有人都买这款车,因为它会为你赚很多钱,尽管它的售价很高。
      

    低价格总会吸引很多消费者的注意,这是一个全世界通行的商业规律。不错,来你店里买车的客户大部分都是看上低价格的那部,经济实惠的产品谁不喜欢呢?可好像有人就不喜欢--老板,"如果天天全卖这款车,不久我就会关门歇业了!"于是在客户进门后你就主动向他们介绍价格高的那部车,试图说服你的客户应该买贵的一款,尽管你说得口干舌燥,但他们依然不愿意出那么多钱,你总不能强迫他们买另外一部吧。
      痛定思痛,你终于悟出其中的道理。这以后当客户看完低价车后,你会对他们说:"在你做决定前,我建议你去看看另外一部车,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都远远好于这部,你可以想象一下,你驾驶着一辆有天窗、真皮坐椅、大马力的车子,一定又是另外一种感觉了,其实价格并没有高出多少,你一定能够接受。
      "

    通过实践证明汽车销售技巧这招很管用,很多客户都改变了当初的决定。所以在谈判中,不要怕对方拒绝自己,首先要让对方确定愿意和你做生意,至于其他有争议的问题,等到他们决定前再来讨论。

    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你就要小心对手使用这个策略来对付你。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类似的情况:你即将拿到了一笔超大定单--银行系统团购,你大致的算了一下,你这个月的奖金会比经理还高,的确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件。你备齐了所要的产品,急匆匆地拿着合同找客户盖章确认,还好一切顺利,就在盖章前的一刻,他忽然对你说:"你需要把货送到各个分理处,没错吧。
      "这一句平淡无奇的话惊出你一身冷汗,此银行有40多家分理处,分布在市内的各个区域,挨个配送恐怕需要两个整天,这还需要公司全部内勤人员协助才能完成。但不答应的话,这笔会交易即将结束,你很清楚你公司的产品并不是强势品牌,无奈,你最终还是做出了妥协。
      

    这个例子是生意场上的常事,对方利用了你的心理变化作足了文章。你刚刚做成一笔生意,可能心情非常不错,一般而言,当你心情好的时候很容易把你原来不愿意给予别人的东西给予他们;另外任何谈判都会紧张和艰苦,每一项议题的达成都很不容易,因此你不愿意因小失大,不想冒险再从头再来,重新讨论所有的问题,否则就有丢掉整笔生意的危险,这也是你在最后让步的原因。
      

     在中国,“国民车战略”能够大行其道的前提在于:一、如同T型车和甲壳虫的时代,目前更多的消费者对轿车热切盼望但实际购买力毕竟有限,一款实用、普及的轿车能让人在趋同心理的作用下满足自尊心和虚荣心;二、作为新兴市场非常不健全,一款大量普及的轿车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成本;三、也是最主要的,中国汽车产业从上游一直延伸到最末梢的使用领域已经成为诸多利益集团口中的一块肥肉,没有谁会轻易后退半步,像久已被人诟病的购置附加费,至今没有人提出动议予以废除,现在即便一个居委会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在马路上划地收钱。
      汽车市场“井喷”已经两年,而在2003年最畅销的十大车型中,以捷达为

    代表的老车型居然占了8款之多——不是消费者不懂车,实际是为使用成本所累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看,毕竟现在的中国市场已处于“后发市场”时代——跨国公司早已环伺其间,世界上几大车系像欧系、美系、日韩系包括一些全球同步发售的新车已陆续登陆中国,实际上不同价位、不同风格的车型早已培育和开发自己的拥趸者多年——以非常成熟的产品线面对众多的消费群——这显然又是细分市场战略可以蚕食广阔市场的基础。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形成能够出现老福特或斯隆的外在环境,换句话说,诞生世界级企业的外部环境已然出现,这个世界级企业可以描述为在本土设计、开发、制造面向本土居民销售的具世界级水平的制造企业,对企业来讲,则在于如何形成和明确自己战略的最优选择。
      
      应该说,两种战略获胜的可能性都非常大,就像在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中,两人选择实话实说的可能最大一样。
      战略竞争的现实基础
      2004年轿车市场的增长幅度成为业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春节过后通用中国的董事长墨菲先生见到北京的媒体记者开口便征求大家的见解,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个答案,他认为在经济增长保持同比增幅的前提下,今年汽车业的增长率有可能继续保持50%左右的速度。新华社著名记者李安定先生更举了手机市场的例子说明中国市场可能存在出人意料的增长的潜力。
      
      按照现在已知的排产计划,轿车产量今年的增长幅度也在50%左右,但对许多具体厂商来讲市场和产能的同步增长却并不足以成为令人欣慰的事情,原因在于:一是75%以上的产量已经高度集中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这也预示着这些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二是强者恒强使未来市场的集中度更高;三是依然还有新的企业在不断进入汽车行业,像近来报道的波导等,相信在2004年会不断有业外企业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报道,这些企业通常产能可能不会太大但却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价格竞争,使未来的市场走向变得扑朔迷离。
      
      被误读的竞争
      跨国公司的合资企业主宰着中国的轿车市场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大众汽车在中国捷足先登并一度奠定下半壁江山的事实引导出后来所谓欧系、美系和日韩系之争的普遍认识,但实际情况是,在中国这一特定市场上,不同车系之间的竞争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不同背景下车系的竞争早已演化成带有明显战略竞争色彩的博弈。
      
      被误读的例子几乎俯拾即是。比如日韩车系普遍物美价廉等,实际上现在几乎所有车型的价格都是现实的选择——在产量不能满足绝对需求的情况下企业根据市场缺口和自身产能进行自动调节的结果。索纳塔轿
    现代' width='100' border='0'>
    车的经销商就在背后抱怨北京现代产能增长过快,他们说,如果不是一年就达到5万辆的话,他们至今或许还有可能保持加价销售,虽然加价幅度不会像雅阁那

    样高。
      当然,他们的抱怨更可能只是一厢情愿,北京现代不扩产扩大市场份额,其他厂家可能就会吞食掉原本有可能属于索纳塔的市场份额,而北京现代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扩产,除去后发先至的强烈愿望外,自然也不排除韩国现代的基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m***

    2018-10-18 01:45: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