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改革

首页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及其影响?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5-31 04:39:40
  •   一、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特点:采取经济上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核心内容: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二、农业合作化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选,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1955年,政府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最好的组织形式。原因: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核心内容: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级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全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核心内容: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曹***

    2018-05-31 04:39:4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时事政治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