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所有在役潜艇

首页

中国所有在役潜艇

介绍一下资料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16 03:20:34
      一。R级033常规潜艇 
    “R”级常规动力潜艇(033型),是前苏联613型的改进型,是根据“二四协定”,前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由中国进行仿制的。是中国生产批量最大的一型潜艇。 
      首制艇于1965年12月在江南造船厂建成。作为原型的613型潜艇完全是一型二战时期水平的潜艇。
         性能装备   排水量:1475吨(水上);1830吨(水下)。   主尺寸:长76。6米,宽6。7米,吃水5。2米。   潜深:300米   主机:两台37-D柴油机,双轴   航速:15。2节(水上),13节(水下)。
         续航力:9000海里/9节(水上)   编制:57名(其中军官10名)。   武器:8具533鱼雷发射管,(或28枚水雷) 二。“G级”(031)弹道导弹常规潜艇 1959年2月4日, 中苏签定了“二·四”协定,前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两种型号潜艇的建造权及部分器材设备。
      这两种潜艇为新型常规潜艇R级(633型)和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G级(629型)。大连造船厂建造的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于1966年8月建成。只建造1艘,早期舷号1101,改装后舷号是200,主要作训练用。   排水量:2350吨(水上),2950吨(水下)   主尺度:长98米,宽8。
      6米。吃水6。6米   主机:柴油/电动;3台73-D柴油机(6000马力);3台电机(5500马力);3轴   航速:17节(水上),13节(水下)   续航力:水上(6000海里/15节)   编制:86人(12名军官)   导弹:2枚CSS-N-3潜射弹道导弹   鱼雷:10具533毫米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4具),12条原苏联53型鱼雷   雷达:导航(原苏制“探听板”对海监视雷达,I波段)   结构:有两个导弹发射筒 三。
      明级常规潜艇 为中国自行研制第一代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该艇第一次采用了尖尾线型,合理布置了上层建筑的管路和阀件,缩小了甲板的空间,改进了流水孔,设计了高效率螺旋桨等。采用了航向自动操舵仪和深度自动操舵仪,在所有航速范围内潜艇保证有正常的操纵性。
         首制舰为ES5C型、修改后至79年为ES5D型、83年后为ES5E型,现役15艘(233:1971年7月下水,1974年4月入役,武昌造船厂342:1972年9月下水,1974年11月入役,江南造船厂352、353、354、356、357、358 359、360、361、362、363)   排水量:1584吨(水上);2113吨(水下)。
         主尺寸:长76米,宽7。6米,吃水5。1米。   潜深:300米   主机:GE390-ZC-1型中速柴油机,5200马力,单轴、单桨   航速:15节(水上),18节(水下)。   续航力:9000海里/19节   编制:57名(其中军官10名)。
         武器:8具鱼雷发射管,16枚鱼雷(或32枚水雷) 四。033G级潜艇——中国版巡航导弹潜艇 33G1型潜艇是中国第一艘发射飞航式导弹的常规潜艇,也是唯一的一艘水面发射飞航式导弹的潜艇(舷号351),所加装的导弹是C-801反舰导弹。
      属北海舰队。   33G1是以33型(R级)潜艇为母体的改装艇。在上层建筑内左右舷各增设了三座箱式导弹发射筒,艇的上层建筑线型变化较大,使33型潜艇本来就不高的水下航速和水下经济续航力下降不少。由于导弹发射的需要,增加了自动测风仪、方位水平仪和雷弹合用的射击指挥系统,改装了雷达。
         33G1型潜艇于1978年完成改装设计,1980年在武昌造船厂开工,1983年7月交付海军,1985年海上发射导弹试验成功。   由于必须在水面发射导弹,已不能适应现代实战的要求,此型艇未曾批量生产,但为中国发展潜艇水下发射飞航导弹设计技术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性能装备   排水量:1650吨(水上);2100吨(水下)。   主尺寸:长76。6米,宽6。7米,吃水5。2米。   主机:柴油-电力推进;2台型号37-D柴油机,4000马力;2台电机,2700马力;2台备用电机;双轴。
         航速:13节(水上),15节(水下);10节(通气管)。   编制:54名(其中军官10名)。   导弹:6枚“鹰击-1”(C-801);指挥台围壳两侧分别装3个发射管;惯性导航;主动雷达寻的,0。9马赫时射程40公里(22海里),战斗部165公斤;掠海飞行。
         鱼雷: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2具)。16条SAET 60型鱼雷;被动寻的,40节时射程15公里(8。1海里);战斗部400公斤。   水雷:28枚,代替鱼雷。   雷达:水面搜索,“魔板”和“魔盘”,I波段。
         使用情况:须在水面发射导弹。 四。宋级常规动力潜艇 我国海军装备的最新一代国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代号039型,西方称为宋级潜艇。宋级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最早引起世人瞩目,是在1994年5月,当时美国侦察卫星发现一艘新型常规潜艇从武昌造船厂下水。
      这就是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039型潜艇。   宋级潜艇已经成为我国海军现役的最重要的艇种之一。估计到2005年,中国海军将会有20艘宋级潜艇服役。 主要技术参数   排水量:1700吨(水上);2250吨(水下)。   主尺寸:长74。
      9米,宽8。4米,吃水5。3米。   主机:柴油机-电力推进;3台德国MTU2V493柴油机;7叶大侧斜螺旋桨,单轴。   航速:15节(水上),22节(水下)。   续航力:3300海里/4节(水下)   编制:60名(其中军官10名)。
         武器:YJ-1(C801)潜舰导弹,533毫米鱼雷6具,发射“鱼”-4自导鱼雷,备弹18枚。   水雷:代替鱼雷。   对抗措施:电子支援:921-A型;雷达警戒。   雷达:水面搜索,I波段。   声纳:艇首安装球型中频声纳,用于主/被动搜索与攻击;中频。
      艇侧装有低频被动搜索声纳基阵,低频。   结构:主尺寸类似明级,但有单个侧斜螺旋桨和一个球形艇首声纳。首水平舵位于梯形指挥台围壳前部驾驶舱之下两侧,围壳后部用于容纳各种升降桅杆。 五。"基洛"级潜艇  基洛级柴电常规潜艇是由俄罗斯的大名鼎鼎的"红宝石"设计局设计。
      "红宝石"设计局的杰作包括有著名的Y级和世界上最大的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及Z级、W级、G级常规潜艇。   1974年,前苏联海军和苏造船工业部签署了研制新型常规潜艇的协议,型号编号877型。协议对这一级潜艇提出了在动力、武备、和降噪方面一系列新的要求。
         接受该级潜艇设计任务的"红宝石"设计局在研究了战术技术要求后,将新艇的研究设计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辐射噪声;   --提高使用可靠性;   --提高生存力;   --具有优越的航海能力;   --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   --改善居住性。
       基洛级常规潜艇的技术参数:   排水量(含消声瓦):浮航:2,350吨   潜航:3,076吨。   艇长: 73。8米   宽: 9。9米   吃水(正常排水时): 16。6米   武器装备: 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备18枚鱼雷   主机:柴油/电力推进, 5,900匹轴马力,单轴六   叶低噪声桨   最大潜深: 300米   工作潜深: 250米   航速:潜航17。
      5节。   基洛级潜艇仍有其不足之处,突出的是其缺乏拖曳式基阵声纳,这使水中探测距离受到限制。尽管如此,由于其出众的安静性仍不失为一型优良的水下猎手。   中国的海军潜艇编队由于基洛级常规潜艇的配备服役,在作战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足以改变两岸海军的力量对比。
      同时,这一现代化的先进潜艇所采用的技术也将推动中国自己的新一代常规潜艇的研制改进,迅速弥补在艇体建造和武备水平上与海洋大国近二十年的技术差距。 六。元级潜艇 目前关于元级没有公布准确的数据,大都只是外界军事专家的猜测,以下就选取比较权威的资料,仅供参考 料属“元级”常规动力潜艇      据介绍,潜艇的首次极限深潜试验,通过了50米及100米的极限深潜指针,创造了两项中国常规潜艇的深潜纪录!      “试验一次成功,滴水不漏,全程无故障!”海军领导对这次深潜进行评价说。
            报道未透露这款潜艇的型号,但相信是有“深海霸王”之称的“元级”常规动力主战潜艇。      集俄艇优点成“深海霸王”      据称,美国军方去年夏天已留意到中国有“元级”潜艇下水,认为这款潜艇结合了自俄罗斯进口的基洛级潜艇及中国宋级潜艇的优点,将成为“深海霸王”。
       七。汉级攻击核潜艇 中国海军装备的首种攻击核潜艇,代号091型,西方称其为汉级攻击核潜艇。中国海军迄今装备有5艘汉级核潜艇,编号为401,402,403,404,和405。1990年代之前,这5艘潜艇均部署在北海舰队,1990年代之后有2艘转移部署到南海舰队,以加强对南海和台湾的海上作战力量。
       1968年10月,首艘汉级核潜艇在葫芦岛造船厂开工建造。1970年7月潜艇核反应炉启动,12月潜艇下水,经过几年试航后,1974年8月1日正式编入海军序列,被命名为(长征一号)。因为配套的鱼三型深水反潜鱼雷迟迟未能研制出来,该艇长时间无法形成战斗力。
       “汉”级(091型)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SSN),也是目前中国仅有的一级攻击型核潜艇,共五艘,舷号:401、402、403、404、405。   首艇(401)首艇1968年在葫芦岛船厂动工,1971年4月开始系泊试验,7月开始用核能发电,主机试车考核,8月15日开始海试。
      1974年8月7日交付海军使用。后几艘下水时间依次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汉级核潜艇都部署在北海舰队。   布置:该型艇采用水滴型线型,十字形尾附体,单轴推进,首水平舵置于指挥台围壳前部。艇体采用双壳体结构。
      耐压船体内设有鱼雷舱、指挥舱、反应堆舱、辅机舱、主机舱及尾舱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声系统导流罩。   排水量:5000吨(水下)。   主尺寸:长100米(第3艘及后续艇为108米),宽11米,吃水8。5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5节(水下)。   编制:75名。   导弹:SSM(第3艘及后续艇):鹰击(C—801),惯性巡航,主动雷达寻的,0。9马赫时射程40公里(22海里),战斗部重165公斤,掠海飞行。   鱼雷:6具533毫米首发射管。
         电子对抗:电子支援:雷达警戒。   声纳:可能包括法国的DUUx-5,有些于1985年安装。   结构:第3艘艇以后的艇长增加了约8米,“鹰击”反舰导弹发射筒安装在指挥台围壳后。 八。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夏”级(092)弹道导弹核潜艇,共1艘,舷号406。
      总工程师彭士禄,黄纬禄,赵仁恺,黄旭华为副总工程师。在设计上实际是加长的汉级潜艇。   406艇于1970年9月在辽宁葫芦岛船厂开工,1981年春节前下水,1983年8月加入海军服役。1988年9月成功进行了导弹发射试验。导弹发射装置由713所研制。
         在指挥台围壳后面嵌有导弹舱,装有12枚巨浪-1(CSS-N-3)两级弹道导弹。1988年9月,进行实验时成功发射了一枚巨浪-1型导弹。后来于1995年底进行了重大改装,可发射“巨浪-2”型弹道导弹,最大射程可达8000公里。   在静音效果方面,噪音量在160分贝左右。
         注:另有消息说中国建造了4艘“夏”级核潜艇,舷号均为406,内部则以甲、乙、丙、丁区分,除有一艘因为核泄露事故报废外,还有2艘部署在北海舰队,1艘部署在南海舰队,并且均改装了比“巨浪”-1型更先进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   排水量:8000吨(水下)。
         主尺寸:长120米,宽10米,吃水8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2节(水下)。   潜深:约300米。   编制:84名。   导弹:12枚巨浪(CSS-N-3)潜射弹道导弹,两级固体燃料,惯性制导,射程2700公里(2460海里)。
      战斗部为2百万吨级核当量,单弹头。   鱼雷:6具533毫米首发射管,备弹18枚。   雷达:1部水面搜索雷达   声纳:1部艇壳主被/动搜索攻击声纳 九。093的一些情况   据台湾方面报道,093型核子攻击潜舰之满载排水量介於6000至8000吨之间,舰身长度约为100~106公尺,采“长度/直径比”较大的泪滴型舰体设计,双壳结构,帆罩前方装有一对潜舵,具有更佳的潜航与操控性能。
      动力系统由两座压水式核子反应炉与两座柴油主机组成,驱动一具7叶高偏弧度螺旋桨,水下最大航速介於30至40节。98年秋季交付中国海军。第二艘093核攻击潜艇是在第一艘的基础上的改进型,又称093-A,於2000年8月底下水,第二艘093核攻击潜艇配备了8具巡航导弹发射管,可以发射程1600公里的巡航导弹。
      其静音效果极佳,达到100分贝。日前,在第一次试航下潜测速中已达到极速38节。参与研制的7名外籍专家每人获奖励20万人民币。目前第3、4艘093艇正在加紧施工。这个报道可信度,没有公开资料证实,但有诸如“大型地下船坞”等类似消息的旁证,而且美国方面也有相关报道多次提及,估计美国是通过水声设备探测的结果。
       十094战略核潜艇   2001年底经过海试,目前是有艇无弹。巨浪II是东风31的海军型,但是要在原基础上增加射程由8000公里到12000公里,分导弹头由3个增加到6个,巨浪II型今年年底可望实验,到成军还要12至24个月。新型094是大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水下排水量达18800吨,携带16枚巨浪II型潜射洲际弹道飞弹,6具射程50公里的线导鱼雷533发射管,每枚巨浪II型潜射洲际弹道飞弹可以携带6个分导弹头,经过改进可以携带12个。
      每艘094最多可以携带288枚20万吨当量的分导热核弹头,中央军委计划建造6艘,使海洋核威摄力量保持在1600至1800枚。巨浪II的改进型正在研制当中,目的就是使用更小的分导弹头,在保持当量的条件下增加弹头数目至12枚,使094携带的弹头数目增加一倍。
      计划建造4-6艘。类似消息新华社的《参考消息》曾转载报道,并称已成功发射巨浪二1A型弹。 。

    M***

    2018-04-16 03:20:3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