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人文学科的问题

首页

人文学科的问题

历史上考古学最有名的是谁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19 01:33:44
  •   独孤信(公元502年--557年)本名如愿,北周时期云中(今大同)人,史称“美容仪,善骑射”。少年时代喜爱修饰,讲究穿戴,故在军营之中享有“独孤郎”之美称。 
    他初投葛荣帐下为将,后投北魏,曾经匹马单枪生擒渔阳王袁肆周。因屡立战功,先后历任别将、员外散骑侍郎、新野郡守、荆州防城大都督、武卫将军、浮阳郡长、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军事兼尚书右仆射、荆州刺史、车骑大将军、河内郡公、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加授太子太保、大司马、柱国大将军。
      隋文帝即位后,赠太师、上柱国、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封赵国公,邑一万户,谥曰景。
    独孤信风度翩翩,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之时,他镇守陇右之地,史称“及信在州,事无拥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人愿附者数万家。
      ”“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由于他执政期间惠政颇多,因此,很受百姓爱戴。
    独孤信一生共有六子七女,六子俱任官职。其女:长女为周明敬后;四女为元贞皇后;七女为隋文帝皇后。
      
    独孤及
    汉族之强盛不独因人多势众,更在于文渊史厚,非国土其它民族能抗。即使在元/清两朝由蒙族及满族统治时代,汉族文化不仅没被打败,反之却将“执政民族”同化掉了,这几乎是汉文化永远值得引以为傲的事。
      独孤氏原属匈奴中之独孤部族,南北朝/后魏时期便已迁居洛阳,到独孤及这代,历经近二百年,深受中原汉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其实已衍变成很纯粹的“汉人”了。金/元之际的大诗人元好问,其先祖便是拓拔氏,大致也是在后魏时期迁居河南的。
    《新唐书/独孤及传》称独孤及的籍贯是“河南/洛阳人”,说明其氏族自后魏时迁居洛阳,就一直在洛阳定居。
      独孤及的从祖舅舅崔佑甫,在独孤及死后,曾为其撰写了墓志铭,据《独孤公神道碑》介绍,他父亲曾任七品殿中侍史并兼秘书监通理;祖父官至六品蔡州长史;曾祖父官至六品左千牛备身。可见他的上三代人皆未做到显官要职,唯独孤及官位最大,做到了四品的常州刺史。
      
    独孤及字至之,因做过常州刺史,故也称之为“独孤常州”或干脆就简称“常州”了。他的门生梁肃,曾给他写过一篇《独孤公行状》,讲他七岁时父亲教他学《孝经》,他只学了一遍就能背诵全篇。父亲问他将来的志向是什么,他回答说:“立身行道/扬名之义/是所尚也”。
      他二十岁时便有文名,陈廉/贾至/李白/高适/岑参/王季友/皇甫曾等人“见公皆色授心服/约子孙之契”,可见他在众文人心目中的份量。三十岁那年,正逢唐玄宗好道家之黄/老,并诏天下精研黄帝与老子学说的文士到京城对策,优者授以学官。独孤及洞晓玄经,以一篇策文高第,被授予华阴县尉。
      
    逢“安/史之乱”,他举家避到浙江/绍兴,又深获时任江淮都统使兼户部尚书李峘的赏识,向朝挺请奏辟独孤及为其幕府中的掌书记,并授为左金吾卫兵曹参军。但独孤及并不喜欢军旅之中打打杀杀的事情,没干多久就主动撤了。“安/史之乱”平息后,他曾任过一段浙江/武康县的县尉,武康县境内有一座小山,传说因独孤及在山上盖了座小亭子,那山便以他的姓氏命名叫“独孤山”了。
      
    他四十岁时入长安,唐代宗封了他一个八品的左拾遗,次年又转任太常博士,专门研究往古至今政事的历史沿革与变化。因业绩不错,没多久就升任六品的礼部员外郎了。三年后再升任五品的濠州刺史(下州级别),并加朝散大夫兼检校司封郎中,受赐金鱼袋;四十六岁时再转任舒州刺史,时吴/楚一带逢大旱,独孤及领导有方,唯舒州平安无事,故再升为四品常州刺史(中州级别)。
      在此任上,他干到五十岁,两年后遂病故。
    独孤及留有诗篇八十一首,收在《独孤及集》中,是由他的门生梁肃整理结集的,其中还包括各类文章两百余篇。他的诗,好句大都在五言古体中,用今天的话讲,颇具创意,与一般诗人的思维方式大不相同。
      这当然是我个人的见识,不代表大多数。《全唐诗》里,我以为他第一首诗的第一句就不同凡响,那是一首题为《海上寄萧立》的诗,从诗中可知,那位叫萧立的友人远在寒冷的东北辽地,而独孤及开句便发语道----“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令我吃惊的是,他竟然下了个“剪”字,来形容强劲的寒风,而不是吹/刮/掠/卷/撕/拔/打/煽/拍/抽/鞭/吞……等等,这“剪”字下得可真够狠,比鞭打或连根拔了更“疼”,不得不令人猛醒他所具有的“匈奴”血统。
      
    《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一诗,也是一首五古,他借着赠友人毕四耀的机会,来表达自己孤傲的处世观与人生观,尤其是那句“霜月照胆净/银河入檐白”,写得依旧令人陡然一惊。是呀,那“霜月”照在哪儿不行啊,而他却偏要叫它照在“胆”上,凛若冰霜,净似明月,其高洁之人格跃然纸上,掷地有声。
      一般诗人表达此意,通常都以月比“心”,而以月照“胆”,独孤及的确“胆识”过人,如他的名字般独他一人可及。他的这首诗,我以为也是他八十一首诗中最完美的一首,有必要全引于下,静静品味----
    乡路风雪深,生事忧患迫。天长波澜广,高举无六翮。
      
    独立寒夜移,幽境思弥积。霜月照胆净,银河入檐白。
    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
    清机暂无累,献酢更络绎。慷慨葛天歌,愔愔广陵陌。
    既醉万事遗,耳热心亦适。
      视身兀如泥,瞪目傲今昔。
    故人间城阙,音信两脉脉。别时前盟在,寸景莫自掷。
    心与白日鬬,十无一满百。寓彩薪火内,甘作天地客。
    与物无亲疏,斗酒胜竹帛。何必用自苦,将贻古贤责。
    这其中也还有“视身兀如泥/瞪目傲今昔”以及“心与白日鬬/十无一满百”两句,可看出他蔑视肉身、让心灵与天地间进行永恒对话的志意。
      《唐才子传》赞他的诗“格调高古/风尘迥绝/得大名当时”,我以为主要是指他的五古诗。五言比七言字数少,节奏短促,就显得言简意赅,较易接近汉/魏古意。而他的七言诗,好的就不多了,仅有一首题为《将还越留别豫章诸公》的七绝,还算上口----“客鸟倦飞思旧林/裴徊犹恋众花阴/他时相忆双航苇/莫问吴江深不深”。
      
    独孤及是位心灵豁达、几无私心的人,所谓“性孝友/喜鉴拔”,待人真挚,奖掖后进,是时人对他人品的评价。他的门生能够得到他鉴拔的很多,诸如梁肃/高参/崔元翰/陈京/唐次/齐抗/权德舆等人。他的舅父崔佑甫介绍说“公平生闻人之善/必揄扬之……后进有才而业未就者/教诲诱掖之唯日不足”云云。
      其门生梁肃则盛赞他说“其茂学博文/不读非圣之书/非法之言不出诸口/非设教垂训之事不行于文字/而达言发辞/若山岳之峻极/江海之波澜/故天下谓之文伯”。
    独孤及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发韧者之一,对后来的韩愈/柳宗元等人有过深远启发与影响。
      他的文章,多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擅议论,出语澎湃如大江大河,有兴趣的读者可去翻看他的文集或《全唐文》一书,可全面了解这位身上还流着些匈奴血液的刚正之士!。

    P***

    2018-11-19 01:33:4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人文学科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