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你怎样看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首页

你怎样看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6-15 19:30:13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只要用心,是可以尽量做到的。可是“恕”,本人就不得不说此乃“恕人难,难于上青天”。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前者,要实现后者还是勉强可能的,可如果别人做不到,却要求自己做到“恕”,这就是个难题了。 人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但有时候有些事原本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
      如果别人侵犯了你,而你生气了,反驳了,让侵犯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此而付出相应的代价,最终改正错误的话,还是值得的;但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忍耐着,为了不破坏所谓的“友谊”“和谐”而隐忍,将那一腔怒火硬生生地从嘴边捂住,使劲往下压,压到喉咙,压到肠胃脾肝,那怒火,那委屈在五脏六腑翻滚着、搅拌着,让你憋红了脸,然后从眼睛里冒出来,无处可藏。
       我已不愿再去探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饱含哲理的古言,我已尽力去做了,也许还做得不够、不好,但我觉得某些人是可以去仔细品味品味这句话的。 但就“恕”而言,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做得确实挺差的,孔明先生说“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在这个社会里,要做到此二点估计已成奇谈,但修身养性还是必要的,我不淡泊,也没奢望能像陶渊明一样归园田居,东篱采菊,但“宁静”是我所追求的,目前为止,我只实现了形式上的宁静,而内心深处的躁动不安只有自己最明了。
      在这个浮躁的尘世中,无人了解,我愿意独自安静,画地为牢,画一片精神家园。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曾将其归纳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以天地境界的心去看待这个社会,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你便会宽恕他们,像造物主宽恕自己不懂事的孩子一般,用心去体会。
      理解与宽容是“恕”的本质要求,也是要达到宁静致远境界的基础。

    s***

    2019-06-15 19:30:1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