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不知道他现在1岁了能喝吗?

首页

我不知道他现在1岁了能喝吗?

急寻宝宝便秘小妙招 我家宝宝便便一直有点干,喝水也挺多的,朋友建议喝点蜂蜜水,我不知道他现在1岁了能喝吗?不会影响肠胃功能紊乱吧?请教一下妈妈们有没有更好的妙招啊?谢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4-12 14:06:17
  •   引起小儿便秘的原因很多: 1、饮食不当婴儿饮食太少,饮食中糖量不足,均可以造成消化后残渣少,大便量少,在结肠内形成不了多大压力,所以不会有便意;有的孩子吃肉太多,吃菜、吃水果太少,所以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多,纤维素含量少。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使大便呈碱性、干燥,次数减少,容易干;食物中含钙多也会引起便秘,如牛奶中含酪蛋白多,钙盐含量也多,所以吃牛奶的孩子容易便秘。
       牛乳喂养比母乳喂养发生便秘的机会多;蔬菜中的纤维可以剌激肠蠕动,促使排便。有些小儿不喜欢吃蔬菜,也是造成便秘的一个主要原因。植物纤维素含量太少,结肠内容物少,肠道缺乏刺激,不容易产生便意。在改吃固体食物以后,如果摄取不到足够的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或水分,则容易产生便秘。
      有的孩子喜欢吃干食,饮水太少,肠道刺激不足,也易发生便秘。 2、排便习惯不好由于生活没有规律或缺乏定时排便的训练,或个别小儿因突然环境改变,均可出现便秘。有的孩子贪玩推迟排便,多数孩子生活无规律,饮食不定时,排便随意性太大,形成不了排便的条件反射,也是形成便秘的常见原因。
       3、疾病因素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腹肌张力差,或肠蠕动减弱,便秘比较多见。肛裂;肛门周围炎症,大便时肛门口疼痛,小儿因怕痛而不解大便,导致便秘。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生后不久便有便秘、腹胀和呕吐。腹腔肿瘤压近肠腔时大便不能顺利通过,也可引起便秘。
       4、机械性因素先天性巨结肠,乙状结肠过长,先天性肛门狭窄,粪便排出受阻,肛裂、肛周脓肿,排便时剧烈痛,也是便秘的常见原因。 5、神经性因素大脑发育不全,小头畸形,颅脑损伤等脑部疾患,均不容易形成便意,故易便秘。 6、遗传性因素 主要是家族中大肠吸收水分的功能强;或者肠道偏长,肠内容在肠腔停留时间相对延长,水分被肠壁吸收偏多。
      大便干燥后排出困难造成便秘。 治疗方法—— 1 改善饮食习惯轻微的便秘通常能通过改善饮食习惯来治疗,黑枣汁、植物纤维、麦芽精及乳糖的摄取、能帮助粪便体积变大、变软而容易排除。水分与膳食纤维的摄取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宝宝喝大量液体,尤其是水;在饮食中也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
      父母可循序渐进地增加宝宝饮食中的纤维及水分,先选择宝宝喜欢的疏菜,再逐步加入一些宝宝不太喜欢或味道重的蔬菜。在烹调食物时,可以将蔬菜剁碎加入肉类中以增加蔬菜的份量。 2 服用软便剂若改善食物后仍无法解决,就应寻求医生帮忙,服用轻泻剂能帮助肠道蠕动加快,软便剂能使粪便变软而好排出,但都需专科医师指导服用,并随时观察追踪治疗的情形。
       3 使用凡士林或按摩肚皮孩子在解大便时,若反应肛门疼痛,可以用凡士林帮助润滑肛门括约肌,减低肛门裂伤的情形。婴儿解大便时很用力或哭闹,也可以用指腹帮他按摩肚子,以顺时针方向推进,可帮助大肠蠕动粪便排出。 4 严重时使用灌肠通便当粪便滞留很严重时,医师需使用灌肠通便的方式将粪便清出。
      之后仍须通过摄取纤维素及建立良好排便习惯来改善便秘情形,因为长期靠灌肠通便的人,容易造成大肠神经或肌肉受伤。 新生儿及婴儿早期发生便秘,除了少数是源于器质性病变外,大部分都属于功能性便秘,也就是因为“憋便”所造成的,即刻意压抑,大量的大便长久撑涨直肠,水分被吸收近干,排便就变得困难疼痛。
      以下情况都可能会造成幼儿憋便:婴儿后期母奶换成配方奶或牛奶时,大便变得硬而少,导致排便困难产生肛裂,婴儿因怕痛会忍便。 2岁以前的幼儿大部分都有便秘的经验,不过改变饮食习惯后一般都能解决问题。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在问题刚出现时就要积极想办法解决,以免形成长期便秘的习惯。
      如果是属于急性便秘,只要多摄取水分与纤维素就可以矫正。
      当父母发现小朋友开始有不敢大便、大便疼痛、出血等状况时,就可能是已经便秘了一段时间,此时应该前往医院治疗,可以借助一些药物使肠内大便清除干净,直到小朋友不再有忍便的行为时,才有机会进入良性循环,否则,通常治疗前的病程拖得越久,治疗所需时间也越久,复发率也会偏高。

    拿***

    2016-04-12 14:06:17

  • 2016-04-12 14:06:17
  • 要培养宝宝喝白开水的习惯,补充宝宝体内所需的水分,同时也是在清理肠道,排除废物等。如果宝宝不爱喝白开水,可以加一些白糖或者是果汁类的东西。补充益彤益生菌改善宝宝肠胃的好方法,同时在起居上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因为睡眠不够或是睡眠质量不好,引起上火。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的环境清新,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此外也要考虑劳逸结合,切不可让孩子过度疲劳。

    褪***

    2016-04-12 14:06: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