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言语刺激会造成什么后果?

首页 过度的忧郁会造成什么后果

言语刺激会造成什么后果?

言语刺激会造成什么后果?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8-07 07:51:24
  •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工具,是沟通人们思想的一种媒介。语言是由词汇和句法组成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而发展起来的。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去和别人交往或自己思考的过程。言语活动可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如谈话、书写等。
      语言和言语有密切的联系,两者不可分离,但它们又是同一的,它们分属于社会学科中两个不同的领域。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行为是主体在具体语境中实现交际意图的语言媒质。语境是主体生存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和文化现实影响主体的“真实自我”。
      主体生存的社会政治文化现实、生活经历、性格特征、交际意图和语言媒质影响主体的言语行为。人们不仅用言语来满足自己的社会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着言语的支配。言语可以支配人们的行为,当然也包括可以支配人们的犯罪行为,如教唆犯用言语来唆使被教唆者的犯罪意识,从而使他们实施犯罪行为。
      言语刺激可分为口头的与书面的两种,通常我们所说的言语刺激指口头言语刺激。

    Q***

    2018-08-07 07:51:24

  • 2018-06-03 23:37:56
  • 恶语上人六月寒啊

    用***

    2018-06-03 23:37:56

  • 2018-06-01 17:05:30
  • 需要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所以平时我们说话应该注意,以免伤害别人

    刘***

    2018-06-01 17:05:30

  • 2018-06-01 16:10:38
  •   您好。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工具,是沟通人们思想的一种媒介。语言是由词汇和句法组成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而发展起来的。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去和别人交往或自己思考的过程。言语活动可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如谈话、书写等。
      语言和言语有密切的联系,两者不可分离,但它们又是同一的,它们分属于社会学科中两个不同的领域。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行为是主体在具体语境中实现交际意图的语言媒质。语境是主体生存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和文化现实影响主体的“真实自我”。
      主体生存的社会政治文化现实、生活经历、性格特征、交际意图和语言媒质影响主体的言语行为。人们不仅用言语来满足自己的社会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着言语的支配。言语可以支配人们的行为,当然也包括可以支配人们的犯罪行为,如教唆犯用言语来唆使被教唆者的犯罪意识,从而使他们实施犯罪行为。
      言语刺激可分为口头的与书面的两种,通常我们所说的言语刺激指口头言语刺激。   言语刺激是指人们在接受他人的某种言语信号时,情绪发生变化,而使自己可能做出某种冲动性行为的一种反映形式。言语刺激虽然说是人的声带由于振动而发出的频率,但它们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
         言语刺激从言语者角度可分为以下两种:   1.被害人之刺激。由这种刺激引起的犯罪行为是由于被害人的言语触动了犯罪者的情绪,犯罪者处于极其愤怒的状态下,为发泄自己的愤怒而对被害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在这里被害人可能是故意的,目的在于激起对方的怒火。
      但也有可能不是故意的,可能是由于语言不合犯罪者的意愿而使犯罪者动了杀机。但不管如何,犯罪主体犯罪意识的形成与他攻击的对象是一致的。   2.第三者之刺激。这种类型与前者不同,第三者可能与犯罪者有关,也可能无关,但无论如何,第三者的言语对于犯罪者是具有刺激感应性的,往往会使犯罪者脆弱的意志发生突变。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第三者的言语刺激强化了犯罪主体的犯罪意识而导致的青少年犯罪数目并不少见。   言语刺激以言语者之意也可分为两种:   1.有意刺激。言语者故意用语言激怒对方的情绪,使对方的情绪处于混乱之中,而达到言语者的目的。在这类刺激中,言语者一般都有明显的故意倾向,使用的言语都是刺激性很强的。
      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冲动性行为,但他们还是努力这样去做,并希望这种行为的发生。一般来说,如果对方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便达到了言语者的目的。   2.无意刺激。在这类刺激中,言语者并没有任何故意的倾向来刺激对方,也没有希望别人做出越轨行为的企图,往往是由于言语者无意间的某句话,激起了对方的犯罪意图,或者是某句玩笑话刺激到对方的隐痛或忌讳的地方引起强烈的反响而产生冲动性行为。
         当然,无论言语者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可能引起某种结果,这种结果不外乎两大类:一是快感,如喜悦、高兴、感动、愉快等,二是不快,如愤怒、憎恶、厌烦等。无论哪一类,就其对特定的犯罪行为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引起不快的结果更是普遍的,特别是受到许多言语刺激使情绪处于紧张状态时,更容易引起犯罪。
      许多受到言语刺激而实施犯罪行为的都属于此类。 。

    用***

    2018-06-01 16:10:38

  • 2018-05-26 21:19:16
  • 嘿嘿,在我们语言沟通中,言语刺激很容易导致着急上火,控制不了情绪,就生气愤怒吵架了

    说***

    2018-05-26 21:19:16

  • 2018-05-26 09:35:48
  • 会造成别人恼羞成怒

    陈***

    2018-05-26 09:35:48

  • 2018-05-24 18:18:26
  • 严重的话,会造成对方自杀

    用***

    2018-05-24 18:18:26

  • 2018-05-24 15:52:20
  • 用语言把别人刺激死了,会触犯刑法,涉嫌侮辱罪,要负刑事责任。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用***

    2018-05-24 15:52:20

类似问题

  • 生活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