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你对学生家长这个角色怎么理解?

首页

你对学生家长这个角色怎么理解?

人的一生有很多角色,你对学生家长这个角色怎么理解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3-10-15 16:15:17
  • 学生家长这个角色,就意味着一种责任
    要在各个方面教育孩子,让他们成为品行端正优秀的人
    既是父母,也是老师。

    诺***

    2013-10-15 16:15:17

  • 2013-10-15 16:14:33
  •   当今,做父母的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心孩子的成长,更加注重对他们的教育。但家长们也遇到了始料不及的许多问题:全身心地为孩子付出却往往事与愿违,对孩子管得越多孩子身上的毛病越多,等等。笔者以为,其中的症结之一是家长角色的定位错误。因此,探讨合格家长的角色定位与指导策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长的角色特点 家长角色的主要承担者是父母,其角色认知、角色扮演的方式和技巧,不仅反映着自身素质,更在与子女的角色互动中对子女的社会化产生影响,其对子女影响之大、作用之持久,往往要超过其他角色。父母角色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天然的不可转移性,是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早期性、潜移默化性,对人的一生发展影响最大、最深刻。
      这些特点决定了父母角色不仅具有生理意义,更具有其社会意义。 家长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对这一角色的要求。从孩子教育的角度明确规定了合格家长的角色职责:在教育思想上,提出“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在教育内容上,包括对子女的道德教育、社会适应和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在自身素质方面,提出了以良好的品行修养为子女作表率的具体要求;此外还涉及到与孩子建立怎样的关系、创造怎样的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等等。
      对家长这样的角色规范就是合格家长的标准。 二、家长的角色错位及其危害 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告诉我们:角色是围绕其地位的权利义务系统和行为模式而活动的;但每个处于一定地位的个人,并不都能按这个角色的要求尽善地表现自己的角色行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完美地满足社会对他的期望的。
      角色错位便是指角色的实际表现同社会或群体的期望要求不相符合的行为。而家长的角色错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家长教育行为不符合角色规范,主要表现为角色认知错误和角色行为偏颇。 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与孩子互动的中心内容,家长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学习的拐杖”,而不是“做人的向导”。
      家长这种角色认知的错位,首先源于对自身角色认识的错误,即没有把教孩子做人,教孩子立足于社会的本领作为家长角色规范的最根本的内容;其次是在教育观念上,对人才标准的片面理解,把孩子考高分、上大学、出国留学作为成材的唯一标准;再就是补偿心理的作用,把孩子通过学习好得到高学历当作对自己没有得到的和失去的东西的补偿。
       家长的角色错位,必然地衍生出一系列的危害:一是家长“扬短避长”,“强己所难”。本来,教孩子做人是家庭的最大教育优势所在,而一些家长却“扬短避长”,把自己定位在辅导、扶助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这一学校教师角色的职责上。尽管为孩子付出很多,但由于不懂得教学规律,不了解教学内容与方法,往往是有劲使不到点子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强己所难”。
      而家长角色定位错误,容易忽视孩子社会化过程中最需要家庭中成年人帮助的东西。造成他们社会化的不完全。三是“受累不讨好”,造成亲子关系不和谐。家长为了“保障”孩子的学习,替孩子做了许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了孩子体验生活的许多机会;也无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替孩子作了许多本应该他们自己作出的决定。
      不少孩子对父母们并不内行的“学习辅导”以及一味地抓学习而束缚孩子手脚的种种做法相当反感。结果形成了家长管得越多,孩子越抵触的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此外,家长的角色错位对人才培养这一关乎民族未来的工程带来不利影响。在我们开展的全国未成年人犯罪调查中,我们列出未成年人日常学习生活中涉及的学习功课、健康、体育锻炼、与同学交往、师生关系、业余爱好、思想品德、吃饭和穿衣、花钱、心理状况、闲暇活动等13项内容,考察父母对孩子是否关心、关心的程度。
      结果表明,未成年犯的父母对孩子关心方面非常突出地表现在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关心程度不足,他们对这方面的关心程度在13项内容中排在第4位之后,说明他们“重智轻德”的教育价值观使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现致命的失误。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被调查的闲散未成年犯在犯罪前逃学或设有接受教育而其父母对他们学习的关心程度却非常高,仅次于对孩子健康的关心。
      那些由于学习不好在学校里受到老师批评、同学歧视的孩子,在家里得到的不是安抚、不是激励,而是变本加厉的指责,加剧了孩子的厌学情绪。这一现象或许正反映了未成年犯父母对孩子学习情况过于关注的不良后果。 三、合格家长角色定位 对家长来说,角色学习是将角色期望内化的过程,是角色承担的前提。
      家长一方面要学习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规范,另一方面要学习角色的知识、态度和情感,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不断体验,从而巩固被社会、被孩子肯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改变被否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过去的家庭教育指导始终强调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有相当一些家长往往有良好的愿望,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教育孩子时就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缺乏教育能力,不能把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很好地运用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这反映出家庭教育指导忽视了对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训练。我们在开展的全国未成年犯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非放任不管,他们以说服教育、打骂等不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是却没有能力去改变孩子。
      也就是说,父母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固然会影响教育效果,但并不决定教育效果,决定教育效果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即帮助孩子和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能力。 家长的角色认知错误和角色错位现象的存在,不仅是家长自身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与社会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宣传导向有关。
      比如有关“助孩子一臂之力”的宣传,许多是讲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课本知识、消化课堂老师授课内容。甚至有的媒体开设专栏指导家长与孩子同步学习文化知识.把家长履行自身的角色职能定位在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分数上,引导家长把教育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而忽视了对家长应当做和有能力做的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
      这种父母角色认知偏颇和行为错位,可以说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再如对“神童”、“高考状元”以及考上国外名牌大学学生的大肆宣传,导致很多家长将此作为自身效仿的榜样,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过高。加重了角色错位现象。在这些方面,一些学校和大众传媒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此,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正面指导家长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对家长角色方面的误导予以矫正。一方面,要发挥家长教育研究专家的作用,让科学的、主流的声音通过各种渠道传导给广大家长;另一方面,对于教育孩子成功经验的宣传,必须以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为标准,而不是以孩子某一点的“辉煌”作为评价家长教子成功的典型去过度追捧。
      

    古***

    2013-10-15 16:14:3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