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90年代女性作家都有?

首页

90年代女性作家都有?

90年代女性作家都有?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4-03-22 14:42:24
  •   在八九十年代之交,文坛出现了另一些女作家。在开始,她们被称为“新写实”作
    家(池莉、方方),“先锋作家”(陈染、林白、海男、徐坤),“新都市”小说家(张欣)
    ,“新言情”小说家(须兰)等。但她们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较为明确的性别态度,使她
    们很快被纳入“女性文学”范畴加以讨论。
       林白、陈染、徐小斌是在90年代引起较大争议的女作家“个人化写作”的代表。林 白(注:林白,1958年生于广西。原名林白薇。中学毕业后做过“知青”。1978年考入武 汉大学图书馆系。曾做过图书管理员、电影厂编辑和报社记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一个人的战争》、《守望空心岁月》、《说吧,房间》,小说集《子弹穿过苹果》、《 致命的飞翔》,散文集《德尔沃的月光》。
      另有《林白文集》。)出生于广西一个小镇, 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热带小镇的生活和童年经验成为林白作品的主要内容(或背景) 。8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小说,80年代末90后代初的《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和《子弹穿过 苹果》,确立了她此后的叙述风格和女性主题。
      她的小说以诗化和抒情化的笔调,通过 一个认同感极强的女性叙述人之口,描述孤立于于庸、杂乱的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这些完美的女性形象与男性中心的社会处境之间的对比和悲剧性冲突,营造出一种强烈 的情绪化风格。《一个人的战争》讲述一个名叫多米的女孩的成长经历,小说中关于女 性的性体验和身体感受的描写引起过很大争议。
       陈染(注:陈染,1962年生于北京。幼年学过音乐。1982年考入大学中文系,毕业后 做过大学教师、报社记者和出版社编辑。出版有小说集《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 、《潜性逸事》,散文集《断简残篇》,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另有《陈染文集》。
      ) 的创作经历了多次转变。大学期间曾写诗,自80年代中期开始写小说。早期的小说主要 表现校园中现代青年的精神状态,以1986年发表的《世纪病》为代表。其后,她以一个 名为“乱流镇”的小镇上人们怪异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写了一系列带有“魔幻”与象征 色彩的小说。
      自1990年的《与往事干杯》起,她的创作转向现代都市的女性生活和女性 经验,尤其擅长表现独居的知识女性的生活历程和情绪体验。这类小说往往以女性第一 人称形式,叙述一个在家庭、婚姻和社会处境中有着创伤体验的知识女性在幽居生活中 的情绪感受。
      由于小说采取的叙述方式带有自传色彩,而表现的内容往往是女性个体成 长经历中的涉及性别问题的部分,陈染的小说被称为“私人写作”。她的长篇《私人生 活》是她的女性成长主题、反讽性叙述和反叛性立场的一次集中体现。陈染对小说文体 频为精心,注重“陌生化”的表达形式。
       徐小斌(注:徐小斌,1951年生,北京人。1978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毕业后曾 任教于中央电视大学。现为电视剧制作中心编剧。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海火》、《敦 煌遗梦》、《羽蛇》,小说集《迷幻花园》、《如影随形》、《蓝毗尼城》等。
      )80年代 初开始发表小说。1989年发表的短篇《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写一个被视为精神 病患者的女孩独特的精神感受和神秘的心理幻象,引起人们的注目。90年代主要的作品 是《迷幻花园》、《双鱼星座——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古老故事》、《羽蛇》等。
      她 的小说在人物的心理体验和叙述内容上,都带有神秘色彩,往往以一个可读性的故事包 裹着作家关于命运、生命和文化的思考。她的小说取材上刻意的神秘化,是她创作的特 色,表现她对于某些不可知情景进行探索的强烈兴趣。 海男(注:海男,原名苏丽华,云南人。
      1991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从事杂 志编辑工作。主要作品有诗集《风琴与女人》、《虚构的玫瑰》,长篇小说《我的情人 们》,小说集《香气》、《疯狂的石榴树》,散文随笔集《屏风的声音》。)1982年开始 文学创作,开始主要写诗,后转入小说创作。
      她的小说在主题意象、结构、语言等上都 有较强的诗的色彩。她往往从某种带有原型色彩的关于死亡的记忆进入小说,一般没有 完整的故事和对话,将小说组织起来的是死亡、诗意、生命等形而上的抽象主题。小说 中充满着片断性的情境和意象情绪的描绘,而构造了明显的“零散化”的小说特征。
       张欣(注:张欣,1954年生于北京。1969年入伍。1984年转业,从事专业创作。主要 作品有《真纯依旧》等。另有《张欣文集》。)从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她的创作分为前 后两个阶段。早期的作品缺乏独特色彩;自1992年发表《绝非偶然》开始,她主要以言 情小说的形式讲述南方都市的职业女性面对事业、婚姻、家庭、爱情的处境与选择。
      她 的作品表现出对都市文化趣味和流行时尚的熟谙,能够机敏地将南方都市流行语转入小 说的叙述语言之中。小说的可读性、浪漫色彩和对“姐妹情谊”的信任,合成了一种新 的言情小说形态,而拥有较多的读者。但在情节和人物类型上常有雷同和重复。 迟子建(注:迟子建,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漠河。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 晨钟响彻黄昏》,小说集《北极村童话》、《向着白夜的旅行》、《白雪的墓园》。)出 生于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小说主要取材于她生长的东北农村。与萧红的小说在表现内 容和叙述风格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她的《秧歌》、《东坊》等小说,借助于一种儿童视 角,讲述东北农村的风俗和人的生存状态,常常传达出一种人在漫长时间中的沧桑感。
       女作家还有徐坤、须兰等。徐坤(注:徐坤,1965年生于沈阳。1989年获文学硕士学 位。从事文学研究工作。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先锋》、《女娲》、《游行》、《行者妩 媚》。)的《先锋》、《白话》、《游行》等小说较为引人注目。她的小说注重对既有的 小说材料的再处理,尤其重视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消解80年代形成的诸种中心话语。
      
      须兰( 注:须兰,1968年生,上海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须兰小说选》、《思凡》。)的《仿 佛》、《红檀板》、《纪念乐师良宵》等,则擅长于对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物心态和命 运的再叙述,刻画一种遭受深刻创痛的精神状态。她将自己叙述的故事称为“听来的故 事”。

    手***

    2014-03-22 14:42:24

  • 2014-03-22 13:54:06
  •   在八九十年代之交,文坛出现了另一些女作家。在开始,她们被称为“新写实”作
    家(池莉、方方),“先锋作家”(陈染、林白、海男、徐坤),“新都市”小说家(张欣)
    ,“新言情”小说家(须兰)等。但她们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较为明确的性别态度,使她
    们很快被纳入“女性文学”范畴加以讨论。
       林白、陈染、徐小斌是在90年代引起较大争议的女作家“个人化写作”的代表。林 白(注:林白,1958年生于广西。原名林白薇。中学毕业后做过“知青”。1978年考入武 汉大学图书馆系。曾做过图书管理员、电影厂编辑和报社记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一个人的战争》、《守望空心岁月》、《说吧,房间》,小说集《子弹穿过苹果》、《 致命的飞翔》,散文集《德尔沃的月光》。
      另有《林白文集》。)出生于广西一个小镇, 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热带小镇的生活和童年经验成为林白作品的主要内容(或背景) 。8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小说,80年代末90后代初的《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和《子弹穿过 苹果》,确立了她此后的叙述风格和女性主题。
      她的小说以诗化和抒情化的笔调,通过 一个认同感极强的女性叙述人之口,描述孤立于于庸、杂乱的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这些完美的女性形象与男性中心的社会处境之间的对比和悲剧性冲突,营造出一种强烈 的情绪化风格。《一个人的战争》讲述一个名叫多米的女孩的成长经历,小说中关于女 性的性体验和身体感受的描写引起过很大争议。
       陈染(注:陈染,1962年生于北京。幼年学过音乐。1982年考入大学中文系,毕业后 做过大学教师、报社记者和出版社编辑。出版有小说集《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 、《潜性逸事》,散文集《断简残篇》,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另有《陈染文集》。
      ) 的创作经历了多次转变。大学期间曾写诗,自80年代中期开始写小说。早期的小说主要 表现校园中现代青年的精神状态,以1986年发表的《世纪病》为代表。其后,她以一个 名为“乱流镇”的小镇上人们怪异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写了一系列带有“魔幻”与象征 色彩的小说。
      自1990年的《与往事干杯》起,她的创作转向现代都市的女性生活和女性 经验,尤其擅长表现独居的知识女性的生活历程和情绪体验。这类小说往往以女性第一 人称形式,叙述一个在家庭、婚姻和社会处境中有着创伤体验的知识女性在幽居生活中 的情绪感受。
      由于小说采取的叙述方式带有自传色彩,而表现的内容往往是女性个体成 长经历中的涉及性别问题的部分,陈染的小说被称为“私人写作”。她的长篇《私人生 活》是她的女性成长主题、反讽性叙述和反叛性立场的一次集中体现。陈染对小说文体 频为精心,注重“陌生化”的表达形式。
       徐小斌(注:徐小斌,1951年生,北京人。1978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毕业后曾 任教于中央电视大学。现为电视剧制作中心编剧。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海火》、《敦 煌遗梦》、《羽蛇》,小说集《迷幻花园》、《如影随形》、《蓝毗尼城》等。
      )80年代 初开始发表小说。1989年发表的短篇《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写一个被视为精神 病患者的女孩独特的精神感受和神秘的心理幻象,引起人们的注目。90年代主要的作品 是《迷幻花园》、《双鱼星座——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古老故事》、《羽蛇》等。
      她 的小说在人物的心理体验和叙述内容上,都带有神秘色彩,往往以一个可读性的故事包 裹着作家关于命运、生命和文化的思考。她的小说取材上刻意的神秘化,是她创作的特 色,表现她对于某些不可知情景进行探索的强烈兴趣。 海男(注:海男,原名苏丽华,云南人。
      1991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从事杂 志编辑工作。主要作品有诗集《风琴与女人》、《虚构的玫瑰》,长篇小说《我的情人 们》,小说集《香气》、《疯狂的石榴树》,散文随笔集《屏风的声音》。)1982年开始 文学创作,开始主要写诗,后转入小说创作。
      她的小说在主题意象、结构、语言等上都 有较强的诗的色彩。她往往从某种带有原型色彩的关于死亡的记忆进入小说,一般没有 完整的故事和对话,将小说组织起来的是死亡、诗意、生命等形而上的抽象主题。小说 中充满着片断性的情境和意象情绪的描绘,而构造了明显的“零散化”的小说特征。
       张欣(注:张欣,1954年生于北京。1969年入伍。1984年转业,从事专业创作。主要 作品有《真纯依旧》等。另有《张欣文集》。)从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她的创作分为前 后两个阶段。早期的作品缺乏独特色彩;自1992年发表《绝非偶然》开始,她主要以言 情小说的形式讲述南方都市的职业女性面对事业、婚姻、家庭、爱情的处境与选择。
      她 的作品表现出对都市文化趣味和流行时尚的熟谙,能够机敏地将南方都市流行语转入小 说的叙述语言之中。小说的可读性、浪漫色彩和对“姐妹情谊”的信任,合成了一种新 的言情小说形态,而拥有较多的读者。但在情节和人物类型上常有雷同和重复。 迟子建(注:迟子建,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漠河。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 晨钟响彻黄昏》,小说集《北极村童话》、《向着白夜的旅行》、《白雪的墓园》。)出 生于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小说主要取材于她生长的东北农村。与萧红的小说在表现内 容和叙述风格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她的《秧歌》、《东坊》等小说,借助于一种儿童视 角,讲述东北农村的风俗和人的生存状态,常常传达出一种人在漫长时间中的沧桑感。
       女作家还有徐坤、须兰等。徐坤(注:徐坤,1965年生于沈阳。1989年获文学硕士学 位。从事文学研究工作。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先锋》、《女娲》、《游行》、《行者妩 媚》。)的《先锋》、《白话》、《游行》等小说较为引人注目。她的小说注重对既有的 小说材料的再处理,尤其重视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消解80年代形成的诸种中心话语。
      
      须兰( 注:须兰,1968年生,上海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须兰小说选》、《思凡》。)的《仿 佛》、《红檀板》、《纪念乐师良宵》等,则擅长于对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物心态和命 运的再叙述,刻画一种遭受深刻创痛的精神状态。她将自己叙述的故事称为“听来的故 事”。

    诺***

    2014-03-22 13:54:0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