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雪是什么形状?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首页

雪是什么形状?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2-24 08:17:44
      1。雪是什么形状?
    雪花都是由空中的尘埃引起水分子层层凝结而成的,尽管每一朵都呈六边形,但是细心观察,我们几乎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有的雪花晶体矮矮胖胖,有的纤细修长,有的扁平如板,也有的带着精致的枝杈。为什么雪花的形状各不相同呢?
      原来雪花的结构形状取决于晶体迅速穿越高空大气层时经历的温度、水汽及气流的变化。
      雪晶总是对称的,因为云层中的环境虽说在不断变化,但这些变化却始终是对称地同时作用于晶体的六条边。形成一颗雪晶需要大约15分钟。   产生雪晶的云层温度必须在华氏4度到14度之间,云中必须充满稠密的水蒸气。因为大量水蒸气的存在,为晶体提供了丰富的可加工的原料,同时也提供了构制各种复杂图案的可能性。
         晶体长大到重量足以使它穿越云层下的气流时,以每秒钟约3公里的速度悠然飘向地面。如果近地面的温度高于华氏32度,雪晶化成雨水降落;如果温度恰好比32度略低,晶体在飘落的途中就与另一些晶体结合在一块形成雪花落下。当雪晶飘落时,如果云层下有上升的气流盘旋,晶体就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粘结成越来越大的冰块,直至重量增大到足以克服上升的气流时,就以冰雹的形式下落到地面。
       总的来说雪花的形状为什么能“千变万化”?这是因为形成雪花的条件是千差万别的。雪花的形状主要与形成雪花时的温度有关,当温度为-3℃至-8℃时,雪花成针状;温度为-8℃至-25℃时,雪花成片状或扇状;再冷,雪花便成为玉柱状……而且,雪花在形成的过程中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所处的温度条件在不断变化,使得雪晶时而沿着这个方向增长,时而沿着那个方向增长,这就形成了各种不同形状的雪花。
       2。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冬季在降雪的时候,人们觉得并不冷,而在化雪的时候,却觉得冷嘲热讽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在冬季,冷空气一股一股从北方向南移动,当它与南方来的暖湿空气相会时,就会阴云密布,产生降雪。在下雪以前,冷空气势力一股较弱(因而风也很小),在当地停留较长时间后也会逐渐变暖,而且从南方来的气流又把较暖的空气带到北方来。
      当冷空气势力加强时,暖湿空气被上抬成云,天空布满了云层,象盖了一层被子子一样,地面的热量不易散失掉。所以,在冬天降雪前和降雪时人们感到不怎么冷。 当降雪过程中冷空气势力继续加强,以致强冷空气控制了当地时,就会雪止云消,天气转晴。这时,由于从地面到中空都受冷空气控制,且多刮北风或西北风,风力较大,云又消散而失去保温的作用,雪面的反射作用较大,加之积雪在阳光照射下融化时,又要从近地面气层中吸收很多热量而使气温降低。
      因此,人们就会觉得化雪时比下雪时寒冷得多。 。

    B***

    2007-02-24 08:17:44

其他答案

    2007-02-25 23:01:16
  • 1、雪花的形状极多,大都是六角形的。
    2、化雪时比下雪时冷得多,是因为雪是固态的,要转变为液态的水,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感觉“下雪不冷,化雪冷”。
    

    j***

    2007-02-25 23:01:16

  • 2007-02-25 20:43:34
  • 1.六边形
    2.因为水的蒸发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纤***

    2007-02-25 20:43:34

  • 2007-02-24 15:16:15
  •     1、雪花的形状极多,而且十分美丽。如果把雪花放在放大镜下,可以发现每片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但是,各种各样的雪花形状是怎样形成的呢?
      雪花大都是六角形的,这是因为雪花属于六方晶系。云中雪花“胚 胎”的小冰晶,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呈六棱体状,长而细,叫柱晶,但有时它的两端是尖的,样子象一根针,叫针晶。
      另一种则呈六角形的薄片状,就象从六棱铅笔上切下来的薄片那样,叫片晶。   如果周围的空气过饱和的程度比较低,冰晶便增长得很慢,并且各边都在均匀地增长。它增大下降时,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分别被叫做柱状、针状和片状的雪晶。   如果周围的空气呈高度过饱和状态,那么冰晶在增长过程中不仅体积会增大,而且形状也会变化。
      最常见的是由片状变为星状。   在冰晶增长的同时,冰晶附近的水汽会被消耗。所以,越靠近冰晶的地方,水汽越稀薄,过饱和程度越低。在紧靠冰晶表面的地方,因为多余的水汽都已凝华在冰晶上了,所以刚刚达到饱和。这样,靠近冰晶处的水汽密度就要比离它远的地方小。
      水汽就从冰晶周围向冰晶所在处移动。水汽分子首先遇到冰晶的各个角棱和凸出部分,并在这里凝华而使冰晶增长。于是冰晶的各个角棱和凸出部分将首先迅速地增长,而逐渐成为枝叉状。以后,又因为同样的原因在各个枝叉和角棱处长出新的小枝叉来。与此同时,在各个角棱和枝叉之间的凹陷处。
      空气已经不再是饱和的了。有时,在这里甚至有升华过程,以致水汽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去。这样就使得角棱和枝叉更为突出,而慢慢地形成了我们熟悉的星状雪花。   上面说的是一个典型的星状雪花的形成过程。它的相当部位,不论形状或大小,都应当是相同的。这种典型的星状雪花只有在一个理想的、平静的环境中(譬如在实验室内)才能形成。
      在大气中,它不能象上面说的那样有步骤地增大,所形成的形状也就不能那样典型。这是因为冰晶逐渐在下降着,而且有时在旋转着,各个枝叉接触水汽的多少有所不同,而那些接触水汽较多的枝又便增长得较多。因此,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雪花虽大体上一样但又互不相同。   另外,雪花在云内下降的过程中,也会从适宜于形成这种形状的环境降到适宜于形成另一种形状的环境,于是便出观了各种复杂的雪花形状。
      有的象袖扣,有的象刺猾。即使都是星状雪花,也有三个枝叉的、六个枝叉的,甚至有十二个枝叉、十八个枝又的。   以上所述都是单个雪花的情况。在雪花下降时,各个雪花也很容易互相攀附并合在一起,成为更大的雪片。雪花的并合大多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出观:(1)当温度低于0℃的时候,雪花在缓慢下降的途中相撞。
      碰撞产生了压力和热,使相撞部分有些融化而彼此沾附在一起,随后这些融化的水又立即冻结起来。这样,两个雪花就并合到一起了。(2)在温度略高于0℃的时候,雪花上本来已覆有一层水膜,这时如果两个雪花相碰,便借着水的表面张力而沾合在一起。(3)如果雪花的枝叉很复杂,则两个雪花也可以只因简单的攀连而相挂在一起。
         雪花从云中下降到地面,路途很长,在条件适合时,可以经多次攀连并合而变得很大。在降大雪的时候,有时有一些鹅毛般的大雪片,就是经过多次并合而成的。有时雪花互碰时不是互相并合在一起,而是给碰破了,这时便产生一些畸形的雪花。例如,在降雪的时候,有时会见到一些单个的“星枝”,就属于这种情况。
         2、“下雪不冷化雪冷”问题   转贴:本是原文转贴,可很奇怪,老是说含有“敏感内容”不能发出,只能提供网页了:       。

    f***

    2007-02-24 15:16: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地球科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