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百团大战???

首页

百团大战???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2-04 19:18:07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
      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战役。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
      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
      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机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 由此,正太战役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
      这次战役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 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在这段时间里,我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
       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 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人。
      其中包括: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同时,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
      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

    静***

    2007-02-04 19:18:07

其他答案

    2007-02-04 17:18:28
  •    百团大战是指1940年夏,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军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破袭作战。1940年以后,日本欧洲动荡,一面加紧诱迫国民党投降,一面加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肃正”讨伐,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为了粉碎日军的图谋,打破其“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华北八路军所属部队乘青纱帐和雨季,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破袭作战。
      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故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主要意图是破袭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早在1940年春,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和聂荣臻等就共同讨论确定了破击正太路的计划。7月22日,八路军总部向晋察冀军区、第一二○、第一二九师下达《战役预备命令》,明确提出发动此战役的目的是长期截断正太线交通,并要求各部队对其他各重要铁路线,特别是平汉、同蒲等铁路组织有计划的破袭。
      8月8日,八路军总部下达《战役行动命令》,对作战兵力作了具体部署。 百团大战经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战役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是交通总破袭战,破坏敌人的主要交通线,重点是摧毁正太铁路。8月20日夜,参战部队、游击队、民兵同时发起攻击,破击正太、同蒲、平汉、德石、平绥、北宁、津浦、白晋等铁路交通线,歼灭大量日伪军。
      八路军攻占许多据点和车站,破坏日军占据的华北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并截断正太铁路一个多月。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继续袭击交通线两侧敌人和摧毁深入根据地内的敌据点,并发动涞(源)灵(丘)、榆(社)辽(县)等战役。为策应涞灵战役,冀中军区主力发动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歼灭日伪军1400余人,攻克据点29处,破坏公路150余公里。
      第一二九师在榆社战役中,连续攻占榆辽公路沿线据点多处,并攻下榆社县城,缴获大批武器,歼敌900余人。第一二○师继续破击同蒲铁路北段,使该铁路线再次中断。第三阶段(10月6日至1941年1月24日)是反“扫荡”作战。从10月6日起,日军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报复性“扫荡”。
      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命令,华北根据地军民遂转入反“扫荡”作战。10月至12月,第一二九师主力粉碎日军对太行和太岳根据地的“扫荡”。10月至1941年初,晋察冀军民先后击退日军对平西和北岳地区的“扫荡”。12月中旬至1941年1月24日,第一二○师粉碎日军对晋西北的“扫荡”。
      至此,百团大战结束。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俘伪军18407人,日军投降47人,伪军反正1845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火车站、桥梁和隧洞260多处,摧毁大量敌堡和据点;缴获各种炮53门,各种枪5800余支和一批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这次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以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从战争全局看,百团大战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它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并且对支持正面战场作战,遏制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的作用。
       。

    2***

    2007-02-04 17:18:2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