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儿科

关于如何科学喂养孩子 专家您好?

关于如何科学喂养孩子 专家您好,我家宝宝是足月小样儿,现在一岁多一点,各方面都还可以,但是似乎和同龄的孩子比起来,似乎生长的比较缓慢一点,去过医院检查,医生说有点营养不良,非常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小家伙不肯好好吃饭,希望专家能够给点建议,非常感谢,或者教给我们一点科学的育儿知识.
刘*** | 2016-05-06 02:34:10

全部答案(共3个回答)

    2016-05-06 02:34:10
  • 这个问题你问100个人,可能得到100个答案,那么你还是不知道什么答案是适合你的。建议买一本书《育儿圣经》,昨天刚看了,很不错,结合大家普遍的问题还有专家的回答。
    再*** | 2016-05-06 02:34:10 25 5 评论
    0/300
  • 2016-05-06 02:34:10
  • 动物性食物为荤食,虽然口感好,营养丰富,但脂肪含量高,所以吃要适量。给宝宝配餐时,做到肉、菜荤素搭配,如肉末菠菜、冬瓜肉丸等。     蛋白质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就像盖高楼需要坚固的建筑材料一样,1~1岁半宝宝的蛋白质来源,可以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获取,并最好是优质蛋白。     其中除了动物性食物,大豆也含有较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这一年龄段的宝宝,每天只要提供25~50克肉类、50克蛋...

    查看全部>>

    动物性食物为荤食,虽然口感好,营养丰富,但脂肪含量高,所以吃要适量。给宝宝配餐时,做到肉、菜荤素搭配,如肉末菠菜、冬瓜肉丸等。     蛋白质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就像盖高楼需要坚固的建筑材料一样,1~1岁半宝宝的蛋白质来源,可以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获取,并最好是优质蛋白。     其中除了动物性食物,大豆也含有较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这一年龄段的宝宝,每天只要提供25~50克肉类、50克蛋、25克大豆制品和一些乳制品,就能满足优质蛋白质的需要了。
    亲*** | 2016-05-06 02:34:10 39 2 评论
    0/300
  • 2016-05-06 02:34:10
  •   近日,中国预防科学院儿童营养专家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大约2/3的儿童,有特别偏爱或总是拒绝吃某些食物的习惯,由于导致身体缺乏一些必需营养,成为现代“营养不良儿”,由此,免疫力普遍下降。其实这些现象是缘于妈咪在喂养上走入迷津——     迷津1 让宝宝错过了味觉最佳发育机会     每种没有吃过的食物,对于宝宝来说都是新鲜的、好奇的,他们并不会天生就有什么成见,通常需要妈咪培养出良好的味觉及嗅觉感...

    查看全部>>

      近日,中国预防科学院儿童营养专家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大约2/3的儿童,有特别偏爱或总是拒绝吃某些食物的习惯,由于导致身体缺乏一些必需营养,成为现代“营养不良儿”,由此,免疫力普遍下降。其实这些现象是缘于妈咪在喂养上走入迷津——     迷津1 让宝宝错过了味觉最佳发育机会     每种没有吃过的食物,对于宝宝来说都是新鲜的、好奇的,他们并不会天生就有什么成见,通常需要妈咪培养出良好的味觉及嗅觉感受。宝宝的味觉、嗅觉在6个月到1岁这一阶段最灵敏,因此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因为,宝宝通过品尝各种食物,可促进对很多食物味觉、嗅觉及口感的形成和发育,也是宝宝从流食——半流食——固体食物的适应过程。在1岁左右时,已经能够接受多种口味及口感的食物,而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顺利断奶。然而,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如果妈咪一看到宝宝不愿吃或稍有不适,就马上心疼地让宝宝停下来,不再让吃,这样,便使宝宝错过了味觉、嗅觉及口感的最佳形成和发育机会,不仅造成断奶困难,而且导致日后典型的厌食症。     迷津2 对宝宝最初表现的“偏食”采取强制态度     宝宝在8个月时,对于食物已经能表示出喜厌,这就是最初的“偏食”现象。然而,这种偏食是很天真的,不能同大一点的孩子的偏食相提并论。因为宝宝在这个月龄不喜欢吃的东西,很有可能到了下个月就又爱吃了。而妈咪并不了解这一点,生怕宝宝缺了营养,对宝宝不吃的行为非常在意,十分“较真”,以致采取强硬的态度,结果给宝宝的脑海中留下十分不良的印象,以后很难再接受这种食物,从而导致真正的偏食习惯。     迷津3 对于宝宝的营养摄取过于关注和担心     妈咪总是按照自己对于营养知识的了解,去给宝宝安排膳食,从来不允许宝宝按照自己的欲望去喜好某种食物,认为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的摄取。然而,儿科医学专家表明,只要宝宝的味觉、嗅觉及对食物的口感发育正常,正常的宝宝是完全可以从爱吃的各种搭配得当的食物中,选择出有益健康的饮食组合。虽然宝宝的食欲可能会经常变化,只要不过分受到人为偏见的影响,从长远看他们的饮食一般是能够达到平衡的。因此,妈咪应该允许宝宝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喜厌某种食物,不必大惊小怪的,过分的关注和担心反而会起反作用。如果妈咪对于米饭、牛奶、肉类、蛋类等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太了解,也不能为宝宝提供能够满足身体生长发育需要的均衡营养。     迷津4 在饮食上总是娇纵宝宝     通常宝宝都是碰到喜欢吃的食物,就没完没了地吃个不停,而妈咪却对此不以为然,一味地娇纵宝宝。然而,小孩子的消化器官还很娇嫩,如果一味地娇纵,就会使宝宝伤了脾胃,结果造成伤食,以后一碰到这种食物,就感到十分厌恶,从此再也不吃了,由此导致营养摄取不均衡,发生“营养不良”。     迷津5 纠正宝宝偏食、厌食习惯过于心急     当宝宝不爱吃某种东西时,妈咪一着急,就常常采取强迫、诱惑、收买或威胁等做法,硬要宝宝往肚子里吃,结果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时间一长,就会使宝宝对这种不爱吃的食物形成条件反射,即一见到便感到恶心。长此以往,也会影响营养的均衡摄取。     迷津6 妈咪自己有不良饮食习惯     宝宝偏食、厌食,往往受妈咪的影响,如对妈咪对自己不爱吃的饭菜,懒于很好地去做,也不注重口感和色泽;常常在言语之中经常流露出对这些食物的偏见。这样,就会使宝宝先入为主,对某些食物没等进口就感到厌恶了。或是一种饭菜只要自己认为有营养,便让宝宝上顿吃完下顿又吃,最终使宝宝对这种饭菜倒了胃口,以后再也不吃了。     点破迷津法     法1 科学合理喂养,以防养成偏食、厌食习惯     及时适时添加离乳食品,促进宝宝对多种食物的口感及味觉、嗅觉的形成和发育;正确对待宝宝最初出现的“偏食”表现,切不可态度生硬,也不可娇纵宝宝的不良饮食习惯,如碰到爱吃的食物,就不加以节制地过食,最终导致伤食,而不喜欢吃的东西一点也不吃;妈咪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宝宝面前表现出对食物的喜或厌,也不要对于食物妄加评论。     法2 饮食安排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均衡     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膳食平衡指导,为宝宝安排饮食,即食物要多样化,主食粗粮与细粮及副食荤与素搭配要合理;让宝宝每天喝奶,经常吃鱼、蛋、瘦肉、禽类、豆类及豆制品;多吃各种蔬菜、水果及薯类,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取。     法3 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包括不偏食、挑食、暴食、过食,不过度吃零食。然而,这并非是件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妈咪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培养,也取决于妈咪对宝宝进食的态度是否重要。首先妈咪要尊重宝宝的个性,让他觉得吃饭是自己的愿望,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既要注意营养素的均衡,也要考虑到宝宝的口味,同时还要讲究食物的色、香、味及食物的花样,不可因为只讲究营养而忽视宝宝对食物的感官需求。    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宝宝吃饭?     一般来说,当以下现象发生时,妈妈就可以着手教宝宝学吃饭了。    1.宝宝吃饭的时候喜欢手里抓着饭。    2.已经会用杯子喝水了。    3.当勺子里的饭快掉下来的时候,宝宝会主动去舔勺子。     自己动手,学会技巧     1岁左右,宝宝会喜欢跟成人在一起上桌吃饭,不能因为怕他“捣乱”而剥夺了他的权利,可以用一个小碟子盛上适合他吃的各种饭菜,让他尽情地用手或用勺子喂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涂也无所谓。其实,宝宝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慢慢就学会了吃饭技巧。当然,你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宝宝。    1.如果宝宝总喜欢抢勺子的话,妈妈可以准备两把勺子,一把给宝宝,另一把自己拿着,让他既可以练习用勺子,也不耽误把他喂饱。    2.教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拿东西。    3.给宝宝做一些能够用手拿着吃的东西或一些切成条或片的蔬菜,以便他能够感受到自己吃饭的怎么回事。如:土豆、红薯、胡萝卜、豆角等,还可以准备香蕉、梨、苹果和西瓜(把籽去掉)、熟米饭、软的烤面包等。     妈妈也要学“技巧”     1.1岁左右的宝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妈妈一边将其双手紧束,一边一勺一勺地喂他。这对宝宝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自尊心的建立有极大的危害,宝宝常常报以反抗或拒食。    2.宝宝并不见得一定是想要自己吃饱饭,他的注意力是在“自己吃”这一过程,如果只是为训练他自己吃饭,不妨先喂饱了他,再由着他去满足学习和尝试的乐趣。    3.当宝宝自己吃饭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即使他把饭吃得乱七八糟,还是应当鼓励他。如果妈妈确实担心宝宝把饭吃得满地都是,可以在宝宝坐着的椅下铺几张报纸,这样一来等他吃完饭后,只要收拾一下弄脏了的报纸就行了。    4.1岁的宝宝可以吃成人吃的饭菜了。妈妈做饭时,在准备放盐和其他调料之前,应该把宝宝的那份饭菜留出来。    5.千万不要给宝宝吃可能会呛着他的东西,最好也别让他接触到这些东西,如:圆形、光滑的食物或硬的食物,如爆米花、花生粒、糖块、葡萄或葡萄干等。    6.给宝宝选择一个自己就餐的座位,最好让他坐在安静不受干扰的固定地方,不玩、不看电视以免吃饭时分散注意力。    7.餐桌上,成人谈话的内容最好与宝宝吃饭有关,以吸引他的兴趣。    8.吃饭时最忌责骂宝宝,唠叨不停,经他进行一天行为的“总结”,说他这不好那不好,这样做会引起宝宝反感而不肯吃饭。    9.允许宝宝吃完饭后先离开饭桌,但不能拿着食物离开,边玩边吃,这样他才会明白,吃和玩是两回事,要分开来做,否则不安全,也不快乐。    10.宝宝比大人容易饿,但因为能力有限吃得比较慢,所以可以让他先上饭桌吃。     良好习惯不能少     良好的饮食习惯直接关系到宝宝的身体健康,所以不仅要保持宝宝进餐环境的清洁、整齐、安静、愉快,还有必须从刚学习吃饭那天起就培养宝宝良好的进食习惯。    1.注意培养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和好感,尽量能引起他旺盛的食欲。    2.大人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某种食物不好吃,某种食物好吃,以免造成宝宝对食物的偏见,这可是挑食的前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认为爸爸妈妈认为不好吃的东西一定不好吃。    3.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安静不说话,不大笑,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内等。    4.要适时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宝宝自己握奶瓶喝水、喝奶,自己用勺、筷、碗进餐,熟悉每件餐具的用途,尽早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    5.宝宝进餐时间不宜过长,即使是吃零食,也不能养成边吃边玩,边吃边看电视的习惯。    6.饭前不吃零食,尤其不要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以免影响食欲。     “手抓饭”有好处     1岁宝宝吃饭时往往喜欢用手抓,许多家长都会竭力纠正这样“没规矩”的动作。但是,最近却有育儿专家提出,只要将手洗干净,家长应该让1岁的宝宝用手抓食物来吃,因为这样有利于宝宝以后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1.“亲手”接触食物才会熟悉食物。宝宝学“吃饭”实质上也是一种兴趣的培养,这和看书、玩耍没有什么两样。起初的时候,他们往往都喜欢用手来拿食物、用手来抓食物,通过抚触、接触等初步熟悉食物。用手拿、用手抓,就可以掌握食物的形状和特性。从科学角度而言,根本就没有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只是在于接触次数的频繁与否。而只有这样反复“亲手”接触,他们对食物才会越来越熟悉,将来就不太可能挑食。    2.手抓饭让宝宝对进食信心百倍。1岁宝宝手抓食物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愉悦。专家建议,只要将手洗干净,1岁左右的孩子甚至可以“玩”食物,比如米糊、蔬菜、土豆等,到18个月左右再逐步教宝宝用工具吃饭,培养宝宝自己挑选、自己动手的愿望。这样做会使他们对食物和进食信心百倍、更有兴趣,促进良好的食欲。
    雨*** | 2016-05-06 02:34:10 38 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