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传染科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用药或保健品?

平时要吃药吗?过去曾吃过“益肝灵”,这有用吗?推荐什么保健品。
经*** | 2006-11-17 10:42:37

好评回答

2006-11-18 10:38:48
拒*** |2006-11-18 10:38:48 54 11 评论
乙肝病毒携带者平时不需要吃药,也不需要治疗。
肝功能正常的话,吃了也是白吃。说不定还会起到反效果。是药3分毒啊。
不要喝酒/熬夜/劳累。
至于保健品嘛,还不如多吃点水果。现在的保健品也都是唬人的。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6-11-17 11:03:48
  • 一、用药的基本原则 
    HBV携带者的治疗与用药的基本原则就是扶正祛邪。大量研究表明,HBV慢性携带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体内TB细胞应答能力不足,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激起免疫反应以清除病毒,从而导致病毒长期携带。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正气不足,包括脾肾亏虚,中气不足等,因此扶助人气正气如补脾益肾、益气养阴等均可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达到清除HBV的目的。人体消除HBV有赖于HBsAg、细胞免疫及干扰...

    查看全部>>

    一、用药的基本原则 
    HBV携带者的治疗与用药的基本原则就是扶正祛邪。大量研究表明,HBV慢性携带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体内TB细胞应答能力不足,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激起免疫反应以清除病毒,从而导致病毒长期携带。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正气不足,包括脾肾亏虚,中气不足等,因此扶助人气正气如补脾益肾、益气养阴等均可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达到清除HBV的目的。人体消除HBV有赖于HBsAg、细胞免疫及干扰素的共同作用,大部分益气扶正药如黄芪、党参、茯苓、灵芝等除调节免疫外都有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的作用,亦有助于HBV的清除。扶正可以祛邪,也可直接选用对HBV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大黄、黄芩、虎杖、茵陈、麻黄、蚤休、蛇舌草、黄芩、板蓝根、丹参、猪苓、大蓟、大青叶等;也可扶正与祛邪并用,其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清除HBV。 
    二、用药的总体思路 
    用药的总体思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积极寻找辨证的依据:大部分ASC临床上并无症状和体征,给辨证用药带来很大困难,临床医生应注意从多方面积极寻找辨证的依据,如从体质方面、从舌象脉象方面、病史方面如有人有易患感冒的病史等,发现线索,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分辨阴阳,查明虚实,找出本质,以便对症下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正如《灵枢》中所言:“视人五态乃治之”。 
    2.抗HBV治疗:抗HBV是ASC治疗的基本目标,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筛选体外具有抑制HBV作用的单味中药方面,各地作了大量工作筛选了一大批抗HBV的单味中药,并按作用强弱进行排序,这些研究结果为临床抗HBV治疗提供了药效学依据,虽然实验研究结果与临床疗效相距甚远,但目前仍是临床医生在进行抗HBV治疗用药时所首先参考的。目前对某些治疗和中药复方抗HBV作用研究尚少,而治法和复方抑制HBV的研究对临床指导作用更大,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也许会更为接近。 
    3.调节免疫:既往的研究结论告诉我们,某些中药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是肯定的,而这也是清除HBV的重要手段。如补气药黄芪、人参、灵芝等增强细胞免疫的功能;补阴药如炙鳖甲、沙参、麦冬、天冬能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助阳药仙灵牌、补骨脂、肉苁蓉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补血药黄精、枸杞子、首乌、当归、冬虫夏草等能促进抗体生成和淋巴细胞转化,而这几类药物在ASC治疗中应用频率很高,疗效较好。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药在抑制免疫反应的同时,也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这即是对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如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山豆根、大黄、虎杖、板蓝根、败酱草、丹参、赤芍、丹皮等均可调节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为ASC治疗所常用。调节免疫研究结论是肯定的,但仍感不足的是各类中药的“免疫反应点”并不明确,机械地用补益法来调整免疫功能仍带有很大盲目性。 
    三、常用治法与药物 
    ASC的临床治疗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治法。 
    1.清热解毒法:本法适用于ASC体质好、无明显不适者,或有舌红口干、苔薄黄、尿黄等证者。常用药物如双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公英、胆草、甘草、明矾、蛇舌草、蝉衣、蛇蜕、土茯苓、野菊花、山豆根、蚤休、半枝莲、虎杖等。2.益气健脾法:本法适用于ASC体质较弱,或有食欲较差、全身乏力、腹胀或倦怠表现者。常用药物如黄芪、台党参、茯苓、莲子肉、桂圆、山药等。 
    3.滋补肝肾法:本法适用于ASC之见偶有肝区隐痛、腰酸、或有失眠多梦等证者,或无不适而见阴虚体质者,药如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炒枣仁、丹皮、桑椹子、五味子等。 
    4.温肾通阳法:本法适应用ASC之见阳虚体质如见自汗、腰酸、畏寒、舌淡等证者,药如巴戟天、菟丝子、仙灵牌、桑寄生、肉桂等。 
    5.益气固表法:本法适用于ASC之见阳虚自汗、气短懒言,易患外感等,药如黄芪、白术、防风、西洋参、五味子、生牡蛎、浮小麦等。 
    6.凉血解毒法:本法适用于ASC之舌暗或有瘀斑,脉沉涩,妇女月经色果黑有块者,药如丹皮、赤芍、丹参、紫草、茜草、茅根、生地、红花、三七粉等。除上述治法外,各地报道还有用疏肝理气法、清营解毒法、清肝利胆法、清热祛湿法等,亦较为常用。如前所述,ASC往往无明显的临床证候,使辨证和确立治法感到困难,各种治法依据有时界限并不分明,因此,临床上往往数种治法同时应用,以上所列仅仅反映一个较为简单的用药脉络和轮廓。
    未*** | 2006-11-17 11:03:48 58 11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