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儿科

孩子过分依赖父母怎么办?

孩子过分依赖父母怎么办?
布*** | 2018-08-22 19:56:26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8-08-22 20:14:48
  • 1、 父母逐渐减少对孩子全方位的照顾 2、 让孩子共同分担家务劳动 3、 把决定权还给孩子
    陌*** | 2018-08-22 20:14:48 1 1 评论
    0/300
  • 2018-08-22 20:06:26
  • 爸爸妈妈们要明白:不管孩子现在有多么弱小,但终有一日要成为能够在社会中立足的人。因此,爸爸妈妈们应该付出全部的爱去帮助孩子克服过分依赖他人的心理,尝试融入这个世界,全力支持孩子去学习他不懂的东西。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使孩子失去做事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并认为自己不能做什么,没有能力。所以明智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孩子不会“事事”关心,虽然这样看上去是冷漠的,甚至有些“残...

    查看全部>>

    爸爸妈妈们要明白:不管孩子现在有多么弱小,但终有一日要成为能够在社会中立足的人。因此,爸爸妈妈们应该付出全部的爱去帮助孩子克服过分依赖他人的心理,尝试融入这个世界,全力支持孩子去学习他不懂的东西。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使孩子失去做事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并认为自己不能做什么,没有能力。所以明智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孩子不会“事事”关心,虽然这样看上去是冷漠的,甚至有些“残酷”,但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是随时随地存在的,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对孩子来说,不应该总是逃避各种危险,而应该学会去面对、去忍受,因为长大之后的生活环境需要忍受的东西更多,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立能力是为了他日后更好地工作、生活。 爸爸妈妈不必事事包办,许多事情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做得很好,应该让孩子去尝试新鲜事物,应该放心让他们自己去做,让孩子们认识到“我能行”,这才是最重要的。  日本教育家真锅博先生认为让孩子去做从未接触过的事情,所代表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他说:“让孩子接触从不知晓的事物,不仅可以增加体验或知识,而且借此机会还可培养孩子的持久力或忍耐力,养成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坚毅个性。” 有不少爸爸妈妈在让孩子做从未做过的事情时,都会因不安而将手续全部告诉孩子。像这样的做法,虽然是想让孩子有新的体验,但把过程说得太详细,这种体验就丧失了其原本具有的意义。 从这一点来看,真锅博先生的主张就非常正确,只给出最初的提示,但省略详细的手续问题。孩子即使感到困难,也会自行发现问题,进而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也会有预料不到的困难,那种发现问题后的惊疑,往往可以促使孩子向新的事物挑战。 因此,对于过分依赖的孩子,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认识到让孩子勇于尝试的重要性,并让孩子在对新事物的接触中发现世界的乐趣,从而改掉过分依赖的毛病,走向独立。  美国的爸爸妈妈很看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建立起自立自主之心,他们从小鼓励孩子做一些他想做的事。凯丽是这样帮助他儿子汤姆的:汤姆两岁时就知道主动地帮助凯丽收拾桌子。每当家中的客人看到他手中拿起一个盘子的时候,他们总会说:“汤姆,小心,不要把它打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凯丽会对好心的客人说:“没什么,汤姆会把它们收拾好的。” 好心的客人不知道,如果凯丽不允许儿子去碰那些盘子,或许凯丽会永远保住那个盘子,但一声“不允许”会在儿子的心中留下一个阴影,可能会阻碍他某种能力的发展。  当汤姆尝试自己穿衣服的时候,经常把衣服穿反,凯丽夫妇从来没有嘲笑或责骂过他。凯丽不会让汤姆觉得自己无能,而是耐心地教他。  凯丽还鼓励汤姆自己收拾房间,即使他的“动作”很糟糕,凯丽也会夸奖他一番。房间收拾得是否整洁并不重要,对于汤姆来说,他已经做了,这已足够了。美国的爸爸妈妈从不娇纵孩子,不主动替孩子做事,其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孩子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转变,增强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解决方法  有许多孩子表现得离不开父母,样样事情都依赖父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家长教育方法不正确。有的过分保护孩子,事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要吃饭,就有人给他盛、端、喂;要穿衣,就有人给他穿、戴、套。有的家长还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等。  其实,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孩子对父母的过分依赖,将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将影响他未来的生活,甚至影响到成长成才。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的正确教养态度和方法应该是:  (1)满足孩子基本的依赖需要,但不要完全支配、控制孩子 孩子对父母有依赖感,父母充分地关心、爱护孩子并适当地给予他们满足是必要的,这样能使孩子在心理上有安全感。但父母绝对不要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和满足孩子的要求。既要对孩子提出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合理的要求,又要避免给孩子规定得太多、太死,更不要过分地挑剔孩子的行为使他左右不是。  (2)鼓励孩子自己选择活动,对正当合理的要重视 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孩子能决定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对于孩子向大人提出的不正当合理的要求,要作出及时、亲切的反应,不要模棱两可或粗暴拒绝,更不要无原则地答应,要让孩子明确家长不支持的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独立行为要肯定、支持。这样孩子就会慢慢从“依赖”向“独立”转化。 (3)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动手的习惯  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参加家庭劳动,在劳动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从而使其变得独立。不过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时候,要照按孩子的年龄、能力的发展程度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能力要渐渐培养,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可使孩子在遇到问题时,避免因过多的挫败感而导致自信心的丧失。当孩子看到自己独立完成了许多事后,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4)运用一定的策略改变孩子已形成的依赖心理  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性,就必须及时地给予纠治。首先要了解孩子依赖心理形成的原因,以此为基础,使用一定的策略也是非常必要的。
    阎*** | 2018-08-22 20:06:26 1 1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