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妇产科
妇科

关于细菌性疟疾!100分!

我的同桌得了细菌性疟疾......
9月25号得的........过了3天好了..
今天10月10号来统治说他得了细菌性疟疾(阴性)
你们我有没有被传染??则么才会被传染?
解答最详细的100分送上
1*** | 2006-10-10 20:54:05

好评回答

2006-10-18 22:46:36
春*** |2006-10-18 22:46:36 95 43 评论
应不是细菌性疟疾,而是细菌性痢疾吧。
你的同桌9月25号得了细菌性痢疾,现已10月18号,你没有腹痛、腹泻、脓血便,肯定没有被传染!若被传染,在他发病的1周内你就发病了。现在再也不会被传染了!!
0/300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2006-10-11 10:19:50
  •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下坠感、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
    
    1、流行季节——菌痢常年均有发病,但以夏秋季为最多。
    2、传染源——为病人与带菌者。其中以不典型与慢性病人的传染意义更大。
    3、传播途径——主要是被细菌污染的食物、饮水等,经口传染。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手而传播。苍蝇是痢疾传播的媒界。
    ...

    查看全部>>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下坠感、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
    
    1、流行季节——菌痢常年均有发病,但以夏秋季为最多。
    2、传染源——为病人与带菌者。其中以不典型与慢性病人的传染意义更大。
    3、传播途径——主要是被细菌污染的食物、饮水等,经口传染。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手而传播。苍蝇是痢疾传播的媒界。
    4、易感者——无论男女老幼,对本病普遍易感。
    
    预防:
    1、早期发现病人和带菌者,及时隔离及治疗;
    2、做为个人预防,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你的同桌得了痢疾,你与他会有生活上的接触,这是被感染的主要方式。另外,共用食物、饮水等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痢疾的潜伏期为数小时~7天,多数为1~2天。由于被感染的痢疾杆菌种类不同,个人的个体反应不同,得病后的临床症状也不同。但如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脓血便等表现,即为感染了菌痢。
    有可疑者,或症状不典型者,可查血象、及便常规,血象增高,大便中有红、白细胞、脓细胞、巨噬细胞者,或诊断为菌痢。
    w*** | 2006-10-11 10:19:50 105 44 评论
    0/300
  • 2006-10-10 22:29:58
  • 同桌得了“细菌性痢疾”,你不一定得。
    因为各人抵抗力与免疫力不等。
    你如被传染,就会有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想拉拉不出)等。
    如没有被传染上,则将你的吃饭餐具,用煮沸法15分钟,消毒之。
    j*** | 2006-10-10 22:29:58 88 47 评论
    0/300
  • 2006-10-10 21:15:38
  • 拥抱,接吻,咳嗽,握手都不会传染,只有性,共用注射针头,比较容易传染,皮肤没破的话用高锰酸钾兑冷开水,红即可!破了的话那得打吊针了!
    石*** | 2006-10-10 21:15:38 91 48 评论
    0/300
  • 2006-10-10 21:11:05
  •  疟疾 
    [概述]
    
    疟疾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污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
    
    [病因]
    
    (一)传染源:疟疾病人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
    (三)人群易感性:人对疟疾普遍易感。
    
    [症状]
    ...

    查看全部>>

     疟疾 
    [概述]
    
    疟疾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污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
    
    [病因]
    
    (一)传染源:疟疾病人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
    (三)人群易感性:人对疟疾普遍易感。
    
    [症状]
    
    潜伏期: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
    (一)间日疟:多急起,复发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分为三期。
    1.发冷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2.发热期: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
    3.出汗期: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
    (二)三日疟:发作与间日疟相似,但为三日发作一次,发作多在早晨,持续4~6小时。脾大贫血较轻,但复发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其儿童感染,可形成疟疾肾病。三日疟易混合感染,此刻病情重很难自愈。
    
    [检查]
    
    1.血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多次发作后下降,恶性疟尤重;白细胞总数初发时可稍增,后正常或稍低,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常增多,并见吞噬有疟色素颗粒。
    2.疟原虫检查。
    (1)血液涂片(溥片可厚片)染色查疟原虫。
    (2)骨髓涂片染色查疟原虫,阳性率较血片高。
    3.血清学检查,阳性率可达90%。
    
    [治疗]
    
    (一)基础治疗。
    (二)病原治疗。病原治疗的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1.控制发作。
    (1)氯喹,是目前控制发作的首选药。
    (2)其它新药:磷酸咯啶,磷酸咯萘啶。
    2.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
    氯喹。对有抗性者应选用甲氯喹、青蒿素或联合用药。
    3.防止复发和传播。
    磷酸伯氨喹啉(简称伯喹):本品能杀灭红细胞外期原虫及配子体,故可防止复发和传播。
    
     
     
    
    昕*** | 2006-10-10 21:11:05 102 4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