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民国"三大文妖",张竞生,刘海粟,还有谁?并请介绍生平

首页

民国"三大文妖",张竞生,刘海粟,还有谁?并请介绍生平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9-12 09:34:38
        在“三大文妖”中,张竞生遭到最深的误解、最多的诟骂、最狠的攻讦,不仅旧派人物看他不顺眼,连一些新派人物也站在他的对立面,决计不肯给他好果子吃。他得了个“性博士”的花名,还得了个“大淫虫”的恶号,被人骂为“下流坯”,可谓谤满天下,后果可想而知。
      他被撵出了学术领地,被剥夺了话语权,惟有独守一隅,默默而终。   张竞生(1888~1970),出生于广东饶平县,幼名张江流,学名张公室。1912年底赴法留学后,他才改名张竞生,取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意。当时,围绕着这八字经,新派青年取名取号为“竞存”、“天择”、“竞生”的颇多。
      孙中山的爱将和叛将陈炯明即自号竞存。胡适有两位同学,一个叫孙竞存,一个叫杨天择。胡适的学名是胡洪骍,表字为适,也是他二哥从八字经中捞出一个字。张竞生小时候多次看到本村张姓与邻村杨姓的血腥械斗,日后回想,仍然心惊胆战。他童年不快乐不幸福的最大根源是他父亲所娶的小老婆太阴险太狠毒,逼得他两位哥哥去南洋做工,还逼得他两位嫂嫂相继服毒自杀,由此他对旧式家庭的冷酷无情和惨无人道体验良深。
       刘海粟(1896-1994),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 刘海粟出身于江苏常州的一个封建世家,天生具有叛逆的性格,有着诸多一鸣惊人的举动。十四岁时,刘海粟只身前往上海,于周湘创办的布景画传习所学习西洋绘画,次年返乡,自办图画传习所,边教书边自学。
      1912年,17岁的刘海粟因不满封建包办婚姻,离家出走上海,与乌始光、张聿光等筹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并取苏轼"渺沧海一粟"词意,改名"海粟"。 黎锦晖出生于19世纪末的湖南,一个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后全都是知名的人物。其中尤其大哥黎锦熙,是语言学专家,以制定注音符号、编辑《国语辞典》而著名。
       黎锦晖的人生,成长期之后,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来看。 第一个阶段是1916年他去北京到1920年为止。这个时期,他主要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在四所学校里教国语和音乐的老师;一个是音乐的搜集与推广者。从清末开始,有识者就主张音乐要纳入新式教学之中,当作美学的一部分。
      黎锦晖在北京,一方面以收集民间音乐为乐(前后曾收集数千首,对他日后创作影响极大);一方面也参与北京大学的音乐研究会,希望能“宣传乐艺,辅助新运”。但他和当时受过西方音乐正统训练的人士(如萧友梅)不同,主要以“平民音乐”的研究与改进为重点。1920年他创立“明月音乐会”,意在“我们高举平民音乐的旗帜,犹如皓月当空,千里共婵娟”,而“明月”,也就开始成为他一生重要的标志了。
       这个阶段是他的酝酿期。 。

    天***

    2006-09-12 09:34:3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