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谁发明的四舍五入?

首页

谁发明的四舍五入?

谁发明的四舍五入算术法则?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8-29 11:03:50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答案应该是:武则天,我国古代著名女数学家,因其发明了过五则添这
    一算术法则而得名,故名“五则添”(武则天)
    回答完毕,祝你愉快!

    ☆***

    2006-08-29 11:03:50

其他答案

    2006-08-29 12:48:19
  • 武则天是发明四舍五入的著名数学家

    d***

    2006-08-29 12:48:19

  • 2006-08-29 11:15:51
  •   我国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一书就用12个整数表示一2个律管的长度。书中假定黄钟律管的长度是81,那么…,把应钟七2(2/4)进作43;……;中吕59(2039/2187)进作60;这些都是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写成整数的。
    《九章算术》里也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在用比例法求各县应出的车辆时,因为车辆是整数,他们就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演算结果加以处理。
       公元237年三国魏国的杨伟编写“景初历”时,已把这种四舍五入法作了明确的记载:“半法以上排成一,不满半法废弃之。”法在这里指的是分母,意思是说,分子大于分母一半的分数可进1位,否则就舍弃不进位。 公元604年的"皇极历”出现后,四舍五入的表示法更加精确:“半以上为时,以下为退,退以配前为强,进以配后为弱,”在“皇极历”中,求近似值如果进一位或退一位,一般在这个数字后面写个“强”或“弱”字,意思就表明它比所记的这个数字多或不足,这种四舍五入法,完全和现在的相同。
       在计算近似值时,除了用四舍五入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九章算术》里已经出现了开方和近似公式,但是这个公式的误差较大。到了《孙子算经》中,采用了新的近似值的计算法——不加借算法公式,到了《五经算术》和《张邱建算经》中,又提出了一个更加精确的计算近似值的公式——加借算法公式。
      而印度的开方方法与我国基本相似,但是比我国要晚500多年。 在西方,有关近似值的算法应该首扒欧几里得的除法率。它是利用强弱二率来计算近似数值的,但是他的这一算法我国南北朝时的何承天也已经独立地使用过,只不过比欧几里得的要晚几百年。

    呱***

    2006-08-29 11:15:51

  • 2006-08-29 11:06:06
  • 我知道:是叫“四舍”和“五入”的这两个人发明的。

    职***

    2006-08-29 11:06:0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