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问唐朝一个诗人

首页

问唐朝一个诗人

元 稹

第二个字念什么

听说他官品不好,介绍一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8-29 16:29:16
      元稹是个一生“绯闻”很多的唐代诗人。元稹早年的风流事被他自己写成一篇《莺莺传》,又叫《会真记》的传奇小说。这个故事被后来的王实甫改编成《西厢记》的剧本从而家喻户晓。但是现在大家熟知的《西厢记》故事和《莺莺传》虽然大意相同,但是细节上也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我们从读元稹自传体性质的《莺莺传》一文中,可以看出早年的元稹的一些情况。 元稹八岁丧父,家贫,但父辈藏书颇富。也是书香门第了。贞元十五年(799)冬,元稹寓居蒲州(今山西永济),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相恋。
      元稹在他的《莺莺传》里是这样说的:“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这里的张生就是元稹的化名,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莺莺传》者,……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看来元稹年轻时候还是比较老实的男孩子,而且“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
      看来在唐代这个年龄还是处男也算件比较稀罕的事,有人笑话他,张生就说了这番道理:“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淫行。余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看来元稹的这个观点,倒和后来《红楼梦》中的那段“皮肤滥淫”和“意淫”看法有点相似。
      看来元稹也是崇尚有感情基础的性爱,好色而不淫。 但这个“张生”在《莺莺传》的故事中的表现也很有趣儿。张生先通过红娘递话儿,红娘劝他:“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详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让他走正式求婚的途径。可张生说:“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
      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尔其谓我何?”意思是说看了莺莺后就神魂颠倒,要是求婚至少好几个月,那我可等不急了,我就要像枯鱼一般渴死了。呵呵,这话就像你的BF对你说:“等到办证登记要多久呀,那可要憋死我了。
      ” 张生急色色的表情真有趣。红娘就说,这话让我传我不敢说,也不好说,你发挥特长,写诗给我们小姐。张生一听,顿开茅塞,写了诗给莺莺。莺莺还给他这样一首诗:“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诗中之意,分明是暗许他穿墙窬穴来成就好事。
      张生一听,喜得如得了纶音佛旨一般,这天晚上就爬墙过去来到西厢房中,没有想到的是,莺莺居然“端服严容”,大义凛然的将张生训了一通:“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无及于乱。”张生如同迎头浇了一桶凉水,好生绝望,自此也绝了这个念头。哪想这天晚上,红娘先抱着崔小姐的枕头被子过来了(嘻嘻,人家唐朝小姐偷情也很讲究,还带自己的枕头被子),崔小姐过来后,和那天态度大不一样,两人成就了鱼水之欢。
      想来这崔小姐先前的态度,也是故作样子罢了,先推阻一下,显显闺中小姐的风度罢了,和诸葛亮故意让刘备寻访三次,并先假意推辞有点类似。就算是历代奸雄篡国受禅让时,也要先推辞几次呐。其实后来并不像《西厢记》中那样,莺莺的妈郑夫人极力阻扰反对,《莺莺传》中说:“张生常诘郑氏之情,则曰:‘知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
      ’”郑老夫人觉得木已舟,也无可奈何,就想成全他们呢。 但不知道为什么张生后来说要去赶考,莺莺就知道事情不妙。莺莺说:“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则殁身之誓,其有终矣,又何必深感于此行?”就是说如果你对我“始乱终弃”,我也不敢怨恨,但如果你能始终如一,那是你有良心。
      但是莺莺是大度和明智的,当然莺莺也是很看重这份感情的,张生到长安考试不中,崔莺莺寄信和玉环、丝、文竹茶碾等东西给他,写信说是“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使不绝。兼乱丝一絇,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志如环不解,泪痕在竹,愁绪萦丝……”这文字可能真的就是崔莺莺的手笔,看来莺莺的文采也是很不错的。
      但元稹(即文中的张生)终于及第后,却抛弃了莺莺。 这事在《莺莺传》里写的语焉不详(当然啦,元稹自己理亏的事他不好意思写呀),我们从正史资料里找一下吧: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以其文才卓著,被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且与韦门子弟交游(江湖夜雨在其他文中也说过,韦、卢、裴都是唐朝大族,据说当时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七姓十族最为著名),从而得知韦夏卿之女韦丛尚未许配与人,于是想到这是一个走门路、攀高枝的绝好机会。
      元稹看来确实是个帅哥,可能不久就把韦丛勾引上了,这时元稹想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也是名门闺秀,但老母弱女,早没有了权势。 俗话说:“朝中无人莫作官”。所以他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娶韦丛而弃莺莺。元稹有诗名《陪韦尚书丈归履信宅因赠韦氏兄弟》:“紫垣驺骑入华居,公子文衣护锦舆。
      眠阁书生复何事,也骑羸马从尚书。”诗中一副趋炎附势的丑态。元稹后来据说听到崔莺莺已经嫁人,就想以表哥的身份见她一面(我们说过元稹和崔莺莺是远房表亲,这倒不是冒充的),但崔莺莺坚决不见他。就是,我要是崔莺莺,也不见他。后来看到元稹“怨念之诚,动于颜色”,也就说还真的表情很难过,就写了诗劝他:“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从此后就再也没有理过元稹。说来崔莺莺也是个很聪明理智的美眉。 元稹早年虽然做了这件负心之事,但是好像并不为耻。他写这篇《莺莺传》和《会真诗》等,好像也有自夸自己有“艳遇”故事的意味。像《会真诗》中的什么: …… 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偏聚,唇朱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佣移腕,多娇爱敛躬。 汗流珠点点,发乱绿葱葱。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 香艳无比,颇有几分用“下半身写作”的意味。唉,幸亏是唐代,不然一个女孩子的事情被写成诗和故事倒处传,让人家还怎么做人呀?当然莺莺可能是假名,据说真名是“双文”,元稹也写过艳诗《赠双文》: 艳时翻含态,怜多转自娇。
      有时还自笑,闲坐更无聊。 晓月行看堕,春酥见欲销。何因肯垂手?不敢望回腰。 元稹这样毫无顾忌的显摆,也不知道人家崔小姐当时因此感觉到什么精神压力没有。 元稹后来娶了韦丛后,刚开始仕宦生涯的他当时还是比较正直的。年轻的元稹反对宦官,直言时弊。
      据说在一个馆驿之中,太监仇士良半夜里突然来到,元稹当时少年气成盛,不肯把高档房间让给仇公公,仇公公怒了起来,几个大耳光抽得元稹脸都破了,鲜血直流。要说这仇公公可是个牛人,当时就权势不小,到了后来居然挟持皇帝,挟天子令群臣,甚至废掉皇帝。仇公公操纵朝政二十余年,前后共杀二王、一妃、四宰相。
      乖乖,厉害不?所以元稹挨了耳光,还受到处分,说“稹年少轻威,失宪臣体”,也就是有失体统的意思,呵呵,挨了打倒是失了体统,看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元镇因此贬官为江陵士曹参军。 在这段时间内,元稹应该过的并不是太如意,而在元和四年(809)年,他的妻子韦丛去世了。
      元稹对韦丛的感情看来也是很深的,江湖夜雨猜想元稹恐怕也是个多情种子,可能也见一个爱一个,爱起来发痴的那种人吧。不过元稹写给他妻子的这几首悼亡诗,倒是让江湖夜雨感动了好长时间: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三首诗写的太好了,从诗中所写的贫贱夫妻诸般情景,来表达元稹对韦丛的愧疚之情,确实令人感动。当年江湖夜雨看到“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时,不禁眼睛都湿了。“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些字句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因为只要是人,就逃不开生离和死别。至于夫妻也是这样,一般来说,总会有一个先要离世而去的。 当然,现在来看江湖夜雨也对这三首著名的悼诗产生了一些疑问,江湖夜雨觉得韦丛嫁了元稹也并不会过着“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这样穷困的日子吧。
      前面说了,韦丛是名门望族之女,她嫁元稹也不是文君私奔那个样子,而且元稹虽然当时常遭贬谪,但好歹是朝廷命官,也不会吃糠咽菜吧。唉,不说了,再说下去,江湖夜雨担心这三首好诗要为之减色了。 元稹为韦丛共与了三十三首诗。像《六年春遣怀八首》、《离思》五首等等。
      其中离思中之四更是为人广为传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意境深远,为人所喜爱。“曾经沧海”成为一个含义颇深的典故。但是可惜的是声称自己“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元稹并没有像王维那样亡了妻子后就孤单终老,而是两年后就纳妾安仙嫔;又过数年即娶裴淑(又是个裴姓望族之女)为妻。
      元稹还和薛涛有过一段关系(据查,当时韦丛正是快去世的时候),另外后来还和一个船家歌女刘采春关系很密。看来元稹对于泡美眉确实有一套。怪不得陈寅恪先生对其评价说“自私自利。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
      所以江湖夜雨觉得元稹上面那些诗即便是出于当时的真情,也不值得好女人托付终身于他,江湖夜雨原来说过嫁郎当嫁王维那样的。说起来,这人有时候也真可怕,要是江湖夜雨是个美眉,碰上元稹这样的给偶写上几首那样情深意浓的诗,肯定就会感动的偶一塌糊涂,什么也不顾地生死相许。
      哪知道竟是个这样的人?看来崔莺莺没有嫁给他,倒也是件幸事。当然也可能元稹像《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一样对每个女人都有真情。但是江湖夜雨总觉得可惜了上面那几首好诗,恨不得递给元稹一根上吊绳,让他在韦丛死后殉节了才好。嘻。 元稹后来学了乖,转而依附于宦官,通过宦官一路平步青云,后来被升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并且当过三个月的宰相。
      但是元稹因为人品不怎么样,很多大臣都讨厌他。据说有次大臣们在一起吃西瓜,元稹一进门,有人就作赶苍蝇状说:“哪儿来的绿袍苍蝇,怎么也混进来了。”让元稹很是尴尬。元稹后来确实也做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单就诗坛来说吧,有好多人受过元稹的气,首先是李贺,据说当时元稹还很年轻的时候,应试明经科考中了第一名。
      元稹也喜欢写诗,常想与李贺交往,李贺说:“一个考中明经科的人,有什么事来见李贺啊?”元稹听了就羞怒起来,愤恨而归。后来元稹当了礼部郎中,也就是教育部长的职务,主管考试。当李贺要参加应试的时候,元稹说李贺的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相讳,不能参加应试,李贺就此没有了考试资格,连名也报不上从而郁郁终生。
       再一个受过元稹的气是贾岛,贾岛把自己的诗作献给元稹,元稹根本不答理他,连话也不回。再有一个是张祜,张祜到了长安,求令狐楚选辑了三百首诗献给宪宗皇帝,当时元稹也在朝中任宰相。宪宗就把他召来征求他的意见。元稹回答说:“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太过,恐变陛下风教。
      ”意思是说张祜的诗只是一些花巧的东西,如果你过于奖励提拔他,会影响社会导向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所以不能任用。事实上,元稹与令狐楚朋党之争,积怨较深。因此,令狐楚推荐张祜,元稹就予以阻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这种情况下,张祜就成了朋党之争的牺牲品了。
       元稹最后53岁时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大概是患了心肌梗塞或脑溢血之类的疾病吧。白居易和元稹是铁哥们,为元稹写了墓志铭,在诗风上两人也有相似之处,合称“元白”。不过总觉得元稹在诗歌上面的艺术成就比白居易要差那么一点儿,像元稹的《连昌宫词》分明是依照《长恨歌》来写的,但远不如《长恨歌》婉转动人,词句可人。
      元稹有首《菊花》诗写的也不错: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诗不错,应该很动人的,可惜江湖夜雨现在知道了元稹一生那么多的污点(虽然元稹也没有做什么大奸大恶的坏事),这首诗也喜欢不起来了。元稹应该还是能算做才子的,有一定的才气,像《遣悲怀》这几首诗,单从诗中看确实很动人。
      而且元稹泡美眉的本事在唐才子中也是很了得的,不过江湖夜雨对元稹却不是十分的佩服,最多佩服一半吧,呵呵。 。

    月***

    2006-08-29 16:29:16

其他答案

    2006-08-30 00:27:30
  • zhen三声,与白居易并称“元白”

    麦***

    2006-08-30 00:27:30

  • 2006-08-29 12:57:03
  • 其实说白了,他是个很有趣的人我就不多说了,他和白居易关系很好,是西厢记里面的张生的原形,他说爱茵茵却是取了高官的女儿,一边戏言身后事,如今一一到眼前,又开始取新的媳妇。他也反抗过宦官,但是被贬的时候平常那些自命正直的人没有谁说句公道话。还有就是他很有能力,至于所谓的人品怎摸说呢?在唐代的宦官和后世的宦官不一样,他们那里要求很严格,他们传成了一百多年,他们的普遍素质较高一般的 都是身体很强壮, 五官很俊美的,大部分还是很有学问的要不是那样的话他们早都被人家给灭了  当时所谓的宰相还和宦官勾结 那他也算不了什么

    U***

    2006-08-29 12:57:03

  • 2006-08-29 10:49:06
  • 稹zhěn
    何止官品不好,人品也不好,一边写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边泡mm,一边死了老婆,一边纳妾,对初恋始乱终弃,对情人甩手而去。
    说他为官怎么祸国殃民不见得,主要是跟宦官不清不楚,中唐时期宦官实力很大名声也很差,元和六年,原本看重他的宰相裴士自去世,元稹政治上失去倚靠,转而依附藩镇严绶和监军宦官崔潭峻,为时论所薄。
    在宦官崔潭峻、魏弘简等帮助下,先是被调回朝廷担任了知制诰,接着又帮助宦官极力破坏反对宦官参政擅权的宰相裴度的对叛镇的军事计划,把裴度排斥出朝廷,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但是,朝官们对依附宦官当上宰相的元稹十分厌恶,一致向皇帝要求留任裴度。唐穆宗迫于朝臣的压力,让裴度和元稹共同担任宰相,几个月后,两个宰相又因为朝臣和宦官的斗争白热化而被同时罢免。元稹出朝担任同州刺史,接着转任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
    

    女***

    2006-08-29 10:49:06

  • 2006-08-29 08:16:38
  •   稹(草木)丛生。
    古通“缜”,细密:“~理而坚。”
    稹zhěn周密,细致:~密。
    元稹(779~831),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贞元九年(793)以明两经擢第。次年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读之,始作诗。
      贞元十五年,初仕于河中府。十九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娶名门女韦丛。数年后,妻亡。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后得宰相裴□提拔为监察御史,出使剑南东川,劾奏不法官吏。为此得罪宦宫权贵。元和五年,宦官与元稹争宿驿舍正厅,击伤元稹,反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元和六年,裴□去世,元稹政治上失去倚靠,转而依附藩镇严绶和监军宦官崔潭峻,为时论所薄。元和十年一度回朝,不久出为通州司马,转虢州长史。这一时期作诗甚多,与白居易等酬唱频繁。元和十四年,再度回朝任膳部员外郎。次年得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承旨。
      长庆二年(822),拜平章事、居相位三月。为依附另一派宦官的李逢吉所倾轧,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入为尚书左丞,又出为武昌军节度使,逝世于镇。元稹的创作,以诗的成就最大。他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元稹生前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之合集多种。其本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诔、论议等共 100卷,题为《元氏长庆集》。宋时只存60卷,有三种刻本:闽本(建本),宣和六年刘麟刻;蜀本,刻者不详;浙本(越本),乾道四年洪适据刘麟本复刻。明嘉靖三十一年,董氏曾据洪适本翻刻,《四部丛刊》又据董刻本影印。
      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另据杨循吉从陆士修借钞刊行影印本。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 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可参看。 。

    j***

    2006-08-29 08:16:38

  • 2006-08-29 08:02:08
  •    yuan  zhen
        元    稹    我学过元稹的诗,请相信我。

    x***

    2006-08-29 08:02:0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