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鱼得水,诸葛亮也几乎助刘备获得天下

首页

如鱼得水,诸葛亮也几乎助刘备获得天下

三国时代,刘备获得诸葛亮后,如鱼得水,诸葛亮也几乎助刘备获得天下三国时代,刘备得诸葛亮后,如鱼得水,诸葛亮也几乎助刘备获得天下。可是什么原因使诸葛亮没有成功?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8-11 20:38:26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上也常把一些聪明的人取个外号叫“小诸葛”,可见了他的文稻武略可以说是非同一般,但是象这样的人物,为什么却没有一统天下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因为关羽。据诸葛亮出山前的“隆中对”中所计划,要刘备一统天下,必需先占有荆州,作为发展的根据地,再攻占西川一带,到时分兵两路夹击,一路从荆州一路从西川,可以说是当时统一天下的好的可行性方案,而且当时的天下是北方已被曹操统一,江东被孙权占有,而刘备还没根据,乘下可以图取的就只有荆州刘表和西川刘章、东川张鲁。
      最终诸葛亮把这些地方都帮刘备占领了,可以说已故经实现了他统一天下的基础。但非常可惜的是这种良好的基础被关羽毁灭了,由于关羽不用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大意失荆州。荆州一失,刘备的地盘失地去了大约一小半,最重要的是没有了荆州,诸葛亮两路夹击的战略无法实行,能进攻中原的路只有一条,而且蜀道艰难,魏国只要用一良将多放些兵固守就行了,后来诸葛亮多次北伐都失败,就是因为师马懿用固守战略,任你诸葛亮多计谋,也飞不过去。
      所以关羽失荆州是诸不能统一天下的最大因素。 第二:刘备。一个将帅能否成就大业,和他辅助的最高决策者个人是有很大关联的,在三国的决策者中(曹操、刘备、孙权),刘备可以说是在文稻武略方面最差(当然收买人心还是很可以的)。根据诸葛亮的战略,要先占有荆州,诸葛亮等人多次出计叫他占有,但他都没有采用,结果被曹操占有了,诸葛亮是很艰难的从曹操手里夺下荆州;这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机会,对统一天下多多少少是有影响的。
      后来攻占西川,情况也差不多,刘备没有采用手下人的计谋,妇人之仁,结果一个和诸葛亮齐名的副军师战死了,死了不少兵,也浪费了很多时间。当刘备占有两川和荆州时,已经用了很多时间,这时另两个对手也发展了,经过多年的经营,这两国的人民对兴复汉朝已经没兴趣了,老百姓有了饭吃,才不管他是不是汉朝当权呢,可以说这就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政治基础。
       刘备给诸葛亮统一天下计划的另毁灭性破坏是,关羽死后,刘备自己东征,结果失败而回,给诸葛亮留下的烂摊子是这样的:蜀国的精兵已经不多了,外部环境是两个国家虎视着,蜀国南部少数民族扰乱,南方几个郡还叛乱了;内部是人心荒乱,刘禅这个什么都不会的人当了皇帝。
      这种情况别说一统天下,能保住本国就很难了,幸好诸葛亮文稻武略,外交上把东吴稳定了,北方也挡住了,国内也发展了,并且通过南征击灭了南方的叛乱,少数民族也臣服了。但是这段间魏国和东吴也发展了,这就使得统一天下更难了。 另外还有些因素(比如刘禅的无能)也使得当时蜀国要统一天下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我们纵观历史,能统一天下的主要有两种情况,第1种情况是一个皇朝已经失去了民心,有人起义,天下大乱,这时一个人物能得救人于水火,得了民心,加上良臣勇将的辅助统一天下;第二种情况是天下分为几国,当其中一国衰弱或当权者无能时,另强大的一国趁机消灭它统一中国。
      汉高祖刘邦时,是前一种情况,当时天下分被各大大小小的王分割,刘邦在一群英雄的帮助下统一中国,汉光武帝统一天下时,是因为王莽无道,人心思汉,而当时的绿林、赤眉起义军只是一时代表了人们的不满,并没有得到人心的号召,所在汉光武帝能兴复汉室。而刘备的情况却没这么好,东汉末年当权者无道,汉朝刘氏政权已失人心,刘备个人虽然比较得人心,但对于兴复汉室已没多大作用。
      而且蜀汉是个小国,魏国和东吴都比较强,这就使得刘备即没有上述第一种情况的优势,也没月第二种情况的优势。最后三国让晋国统一,晋一统天下就属于第二种情况。 所以说诸葛亮没能一统天下,并不是他没有萧何的治国之能,也不是他没有韩信的用兵之策,而是刘备关羽他们毁灭了本来就很小的一统天下的机会。
       。

    早***

    2006-08-11 20:38:26

其他答案

    2006-08-12 17:43:33
  • 有曹操集团在,一百个孔明也不济,诸葛亮性格与才华远逊曹魏,不过是一割据之才而已!!!历史结局就是明证.

    1***

    2006-08-12 17:43:33

  • 2006-08-12 11:36:57
  •   诸葛亮的七大失误
    诸葛亮是“马中的卢、赤兔,人中伏龙、凤雏”中一杰,可比“兴周800年姜子牙,旺汉400年张子房”,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异人,刘备师之,兼有“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庞士元,关、张、赵、黄、马万夫之勇,为什么功败垂成,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
      敝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下: 一、根据地建立耗时太久,给魏修养生息机会 当时北方已被曹操统一,江东被孙权占有,魏的国力最强,经过多年的安居乐业和几代新人,魏国的人早已不记得刘氏正统了。当初隆中“三分天下”最重要的是“人心思汉”,这是政治基础。刘备还可以图取的只有荆州刘表和西川刘章、东川张鲁。
      最终这些地方都占领了,但耗时太久,挡不住魏的发展。二、气死周瑜,自折盟友 周瑜心胸狭窄,但实实在在是帅才,完全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你看他看了诸葛亮的信,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其实是他完全认可孔明的分析(说到心坎上了),气绝而亡。孔明气死周瑜,犯了“亲者痛仇者快”的大错,自折盟友。
      他死后,东吴鲁肃、吕蒙辈守土而已,基本碌碌无为,起不到消耗曹操的作用。 三、取西川决策失误,孔明应该同去、留士元 孔明的“三分天下”论是高明的,庞统也认可。但进军西蜀,孔明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考虑到,自己对刘备的影响力大大超过士元,应该同去,留庞士元守荆州才是正确的。
      庞才能不下孔明,求功心切,这可以理解,但极易“利令智昏”(你看他见周瑜、孔明定下火攻赤壁,怕功劳全无,赶快入虎穴献连环计),孔明应该了解士元的缺点。留下孔明、云长、翼德、子龙守荆州,可见荆州之重要。自己去,留士元才是最佳方案。所以士元一死,孔明只好悲叹“主公折一臂也”。
       四、荆州用人失误,当用赵云 不应选云长坐镇荆州,完全应派子龙守。赵子龙是后世公认的完美将军,与孔明交往极深,也深得孔明战略精髓,完全具备能力。云长、翼德就差了,万人敌而已。以孔明的智力和影响力,完全可以撇开刘备之意(派关平来取兵,孔明猜到刘备用云长的意图),率云长、翼德入川(当然,要对云长晓之以理,云长会深明大义的,何况子龙四弟也。
      )若子龙守,安得荆州被袭?可惜以后子龙没得到施展大才机会,仅作为战术指挥官和禁卫军司令,死后还不入昭烈祠宗庙(子龙救阿斗时怒喝主母糜夫人上马,糜夫人深明大义,投井而死,故子龙有犯上之罪,仅为武将之首,与关、张不同班站列)。 孔明一误自守荆州。
      二误派云长守备,是蜀亡的根本根源,伐吴再次失误(不随刘备同去),自知有愧也。 五、未告示天下,广结联盟 战乱时期,人心思汉,天下均如此。曹操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孔明应该传檄天下,特别是士大夫、文人阶层,起到政治瓦解作用。其实,曹操收服的大将张辽、庞德等,内心是思汉的,当初不得已投曹操。
      (张辽本是吕布的人,后鄙吕布怕死,怒骂曹操,曹操欲杀张辽,被关羽、张飞保下,所以张内心感激,后多次相报,华容道关羽放曹操,还有一个因素是张辽及时赶到,云长终于下不了手。庞德是马超的部属,也是认曹操为汉贼的,但久未争取,成了曹操的人。如果及时网罗,完全可以争取。
       六、出祁山未垦军,后勤问题不支持统一 蜀地人口少,经济基础差,六出祁山,大多后继不力而返。孔明应该边进军,边垦军,部分解决军粮问题,稳打稳扎。须知蜀国军士都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军”的,完全可以进行生产,占一地就不放。老毛就吸取了教训,在新疆、黑龙江搞了“建设兵团”。
       七、后备建设滞后,不重视人才 诸葛亮是“疑人也用,用人也疑”,事必躬亲,相信手下,“鞠躬尽瘁”,什么事都要自己干,自己累的自己比司马懿死得早,手下没有多少的实践机会,也不善于发现人才(比刘备差远了,他指定的杨仪、蒋琬、费?,均是庸才,姜唯也只是个将才),有魏延也不重用,见面就说有反骨,日后必反,而且经常叫大家提防,魏延的心里如何?熬了几十年,希望得到信任,还是不行。
      最后怕他冒进亡国,设计杀害。 其时,刘备也看出,孔明有上述不可弥补的失误(自己也有责任),蜀必亡,自己先去吧(还有先去的夫人孙尚香在等自己。孙夫人被东吴赚回后,仍不忘夫君,奈何兄长不放。彝陵兵败后,东吴传言刘备死于乱军之中。孙夫人痛哭三日,自投江中追寻丈夫去了。
      刘备在白帝城知道后,加重病情,一病不起,随夫人去也)。死时留下“吾子可辅则辅之,若不才,君可自立为成都王”的话,把孔明羞愧得伏地不起,再令刘禅“父事丞相”,孔明只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根据《三国演义》分析。 。

    j***

    2006-08-12 11:36:57

  • 2006-08-11 22:19:06
  • 自关羽死后,蜀五虎大将又死了两个人,最后蜀中无大将

    雪***

    2006-08-11 22:19:06

  • 2006-08-11 21:06:43
  • 曹魏占有天时。东吴占据长江占有地利。刘备占有人和。所以才有3分天下的局面。在3国中。魏最强。他的经济和人才都是当时最好的。吴国其次。蜀国当时的所在地,人才和经济都比较落后。所以才有后来的蜀国无大将,廖华做先锋的无奈。孔明是聪明人。按照我们的思维因该修养生息。壮大自己的国家才出兵统一中国啊。为什么他要再而三的6出祁山伐魏呢?从后面历史发展来看他这步棋是走错了的。但为什么这么做呢?我想是因为孔明以他的智慧知道他死后蜀国就根本没希望统一中国。因为随时间的推移。魏国一定会越来越强,最后也是魏统一中国。《战国7雄最后秦国统一7国就是最好列子》。所喂兵行险着。诸葛亮才会走这步棋,速战速决。希望在魏还没到最强的时候消灭之。但诸葛亮忘了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一步走错满盘输。最总遗恨5丈原。。。。

    1***

    2006-08-11 21:06:43

  • 2006-08-11 20:41:19
  • 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不过是罗老先生的杜撰罢了
    其实就综合实力而言
    曹魏集团在经济、人才、人口、资源等方面
    远远高于两国
    只不过蜀汉有蜀道艰险
    东吴有长江天堑
    再加上蜀吴两国长期结成联盟
    曹魏当时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消灭两国
    所以三国共存了半个世纪
    后来还是曹魏经济发展的快
    所以就由取代曹魏的司马家族统一全国
    建立西晋
    实际上蜀汉经济不足、人才不足、有屡屡征战、连犯几次大的战略性失误
    诸葛亮也并没有小说上说的那样厉害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
    蜀汉都不可能完成统一大业的 
    

    Y***

    2006-08-11 20:41:19

  • 2006-08-11 20:37:28
  • 愚忠.且刘备有时也不听诸葛亮之言.

    泪***

    2006-08-11 20:37:2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