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红楼梦

首页

关于红楼梦

请问香菱学诗写的是什么?
薛宝琴十首怀古诗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
这些暗含着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30 20:11:30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
      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后四十回写她死于难产,并不符合曹雪芹原来的设计。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
      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香菱的第三首诗是这样的: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
      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无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这是今天读者的阅读难点之一。许多人草草看过,以为作者无所用心,这是可惜的。书中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目前的情况。
      因此,仔细品味书中诗词,也是欣赏《红楼梦》的乐趣之一。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
      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红楼梦中,好了歌是一部书的核心,更是诗词核心。好了歌告诉读者:好便是了,了才能好。
      这是作者以他独有的西方宝树,召唤我们这些娑婆世界儿女,去摘长生之果。 其余的诗词曲赋,酒令谜语,都是对这一好了歌的诠释。 薛宝琴十首怀古诗也不例外。 诗中藏个谜底,供大家猜,这是迎合普通读者。 对红楼怀古,总结红楼人物一生,是作者的意图所在。
       对人生怀古,总结人生一世,这是作者最高境界。 读者果然由此悟彻人生,跳出红楼,真能做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悟得“赤条条”的是“真心自性”,不是那个谁都留不住的破“肉身”,这才是作者对读者最高最后的期盼。 【赤壁怀古】: 赤壁尘埋水不流,徒留名姓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这是人生第一阶段。诗中名姓二字,把一个“名”字立起来。 红楼也好,人生也罢,一切事业,开始都是这样大杀大砍,勇往直前,枪林弹雨中立起来的。作者以他悟彻的眼光,看人生这面宝镜,看到红的一面,更悟彻梦的一面。
      他才沉重写到:死了的英雄和狗熊,你们哪个能看到赤壁还在吗?水还流吗?“名”是留下了,可那是空名啊。空空空。哪个常在? 谜底:有人说是烧纸船,祭奠死去亡魂。 细想,果然如此。纸船上留下空名。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这是人生第二阶段。诗中功劳二字,把一个“功”字立起来。 人生就是奋斗,建功立业,这是普通人都知道的道理。马援也好,子房也罢,一将功成万古枯,不是吗? 谜底:有人说是喇叭。 细想,人这一生,“打”固然重要,大着脸皮“吹”更重要。
      哪个不是被人吹响的?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这是人生第三阶段。诗中名利二字,把一个“利”字立起来。 功成名就,谁肯退隐?周?隐居钟山,被利字所诱,出山做官。作者看到宝镜另一面,写到:被名利牵连,大抵难休绝了,别人笑你,也是对的。
       谜底:有人说是傀儡。 细想人生到此地步,谁能逃开“利”字缠缚?哪个不被“利”字戏弄?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是人生第四阶段。诗中犬欺二字,把一个“欺”字立起来。
       人生被利牵连住,一个“欺”字便就立起来了。象恶犬一样,既欺别人,别人也欺自己。作者看得透彻,位定是好事,可谁能看彻后面便是盖棺?贫穷也别看不起,发达不是哪个人的专利,韩信贫穷,可终究报一饭之恩了。佛家无常二字,作者看个透。 谜底:有人说是马桶。
       人生到此,果然是在人座下了。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是人生第五阶段。诗中转眼二字,把一个“转”字立起来。蝉噪鸦栖、风风光光的日子固然好,可是,能长久吗?作者说:“转眼过”,还是无常。
      空落得风流名号,惹来流言蜚语,纷纷口舌。 谜底:有人说是垂柳。 到此地步,果然是难以抬头了。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这是人生第六阶段。诗中分离二字,把一个“离”字立起来。
       人生转到败,“离”字定当头。情情爱爱、富贵荣华当然是好,可偏偏都成了“六朝梁栋”,都成了历史“小照”,空悬壁上,实则乌有。还是无常。 谜底:有人说是秋桐。 细想果然是同秋啊,凄凉如秋。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这是人生第七阶段。诗中诗中曲中愁三字,把一个“愁”字已来临。别说普通百姓,就是天下一家的皇帝,气数尽时,也不得不和亲,让出自家女人,虽然蒙羞,却可暂得平安。任天下,哪个不愁? 谜底:有人说是木匠用的墨斗。
       细想人生到此,真的如一头扎进墨斗中。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在,此日衣衿尚有香。 人生第八阶段。诗中付东洋三字,分明是一个“死”字活到头。 风流一世能怎样?还不是付了东洋?哪个能常在?常在的是谁?古今所有的人都寻求永恒,谁找到了?作者肯定找到了。
      不仅找到了,他还要无私的告诉给我们这些后来人。 谜底:有人说是古镜。人生从生到死,真是一面风月宝鉴。古人照,今人也照。可象作者那样照反面的少,象贾瑞那样照风流、照香的一面,如今也比比皆是。 难道人生就这样一死便完事?不是的。请看。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这是人生第九阶段。诗中勾引二字,把一个“引”字现眼前。 蒲东有普救寺。这却是救人之所。如何救?小小一部红楼梦,别看身轻骨贱,正因如此,才把看重身、看重骨的痴情男女,引出红楼。作者的手段是“私掖偷携”,不可张扬,张扬便不好使了,佛家东西是说不得的。
      就这样,还常常被没有智慧的一些红学家的“夫人之见”所吊起,耽搁。但是,也“已经勾引彼同行”了。 这小红便是作者,便是一部红楼梦。引我们这些痴迷众生跳出红楼。 谜底:有人说是用小骨棒制作的打线用的“波浪棰”。吊在房梁上,妇女用它可以把麻纺成线。
       细想真是如此,作者放了一条暗线,通过名字,通过比喻,通过诗词曲赋,拧成一股绳,偷偷牵着我们前行。一旦机缘成熟,便可看破放下,得见真佛。作者真的便是“普救”众生了。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人生第十阶段。诗中团圆二字,显见是一个“圆”字大结局。 想要大团圆,想要离开梅花观,得见柳梦梅,想去那柳边,杜大小姐“自己”创造并留下的那幅画才最重要。那是登天梯。人生也是如此。作者送我们的红楼梦,便是法宝,便是登天梯。他把自己一生所得送给我们,是想令我们能和佛祖团圆。
      真的和佛祖谋面,能修到这一地步,佛家叫做“圆觉”。不要错过时机。 谜底:莲花。 不在梅边在柳边。不在梅边,是指不在腊月。在柳边,那是河边,青青河畔柳,六月,柳六谐音。理上暗藏“荷”字。 个中谁拾画婵娟。柳梦梅拾得,这一拾得,才使两个情人得以“合”,得以“团圆”。
      又见“荷”字。柳梦梅是丈夫,拾得后,高考七百五十分,正是夫荣(芙蓉),芙蓉便是荷花。 团圆莫忆春香到。莫忆春香到,是说大团圆不在春天。团圆二字,只有荷花当得起,因为荷花藏“合”字,合便是团圆,团圆便是合。夏天,才是荷花大团圆之时节。 一别西风又一年。
      一别西风,是指不在秋天。西者,秋也,白虎金星司权,肃杀之气。 显见,是指夏天正开的“荷花”。荷花也叫莲花,也叫芙蓉花。莲花,是佛家西方极乐世界的象征,作者称之为“西方宝树”,“上结着长生果”。 莲花是佛家修得佛果的象征。佛祖在《阿弥陀经》中,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大如车轮,颜色多多。
      作者以莲花结尾,正是告诉我们:西方宝树,召唤我们这些娑婆世界中人,到那里去摘长生之果。 十首怀古诗,有的是真实,有的是戏曲传奇,为什么这样安排?因为人生就是半真半假,一半真实,一半做梦。作者一部红楼梦也是一真一假,相对而立。果然归得圆觉,便没有真假之分别了。
      真假本来是一不是二的。只是众生不知而已。 。

    沙***

    2006-07-30 20:11:30

其他答案

    2006-08-09 11:35:18
  •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
      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后四十回写她死于难产,并不符合曹雪芹原来的设计。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
      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香菱的第三首诗是这样的: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
      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无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这是今天读者的阅读难点之一。许多人草草看过,以为作者无所用心,这是可惜的。书中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目前的情况。
      因此,仔细品味书中诗词,也是欣赏《红楼梦》的乐趣之一。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
      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红楼梦中,好了歌是一部书的核心,更是诗词核心。好了歌告诉读者:好便是了,了才能好。
      这是作者以他独有的西方宝树,召唤我们这些娑婆世界儿女,去摘长生之果。 其余的诗词曲赋,酒令谜语,都是对这一好了歌的诠释。 薛宝琴十首怀古诗也不例外。 诗中藏个谜底,供大家猜,这是迎合普通读者。 对红楼怀古,总结红楼人物一生,是作者的意图所在。
       对人生怀古,总结人生一世,这是作者最高境界。 读者果然由此悟彻人生,跳出红楼,真能做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悟得“赤条条”的是“真心自性”,不是那个谁都留不住的破“肉身”,这才是作者对读者最高最后的期盼。 【赤壁怀古】: 赤壁尘埋水不流,徒留名姓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这是人生第一阶段。诗中名姓二字,把一个“名”字立起来。 红楼也好,人生也罢,一切事业,开始都是这样大杀大砍,勇往直前,枪林弹雨中立起来的。作者以他悟彻的眼光,看人生这面宝镜,看到红的一面,更悟彻梦的一面。
      他才沉重写到:死了的英雄和狗熊,你们哪个能看到赤壁还在吗?水还流吗?“名”是留下了,可那是空名啊。空空空。哪个常在? 谜底:有人说是烧纸船,祭奠死去亡魂。 细想,果然如此。纸船上留下空名。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这是人生第二阶段。诗中功劳二字,把一个“功”字立起来。 人生就是奋斗,建功立业,这是普通人都知道的道理。马援也好,子房也罢,一将功成万古枯,不是吗? 谜底:有人说是喇叭。 细想,人这一生,“打”固然重要,大着脸皮“吹”更重要。
      哪个不是被人吹响的?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这是人生第三阶段。诗中名利二字,把一个“利”字立起来。 功成名就,谁肯退隐?周?隐居钟山,被利字所诱,出山做官。作者看到宝镜另一面,写到:被名利牵连,大抵难休绝了,别人笑你,也是对的。
       谜底:有人说是傀儡。 细想人生到此地步,谁能逃开“利”字缠缚?哪个不被“利”字戏弄?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是人生第四阶段。诗中犬欺二字,把一个“欺”字立起来。
       人生被利牵连住,一个“欺”字便就立起来了。象恶犬一样,既欺别人,别人也欺自己。作者看得透彻,位定是好事,可谁能看彻后面便是盖棺?贫穷也别看不起,发达不是哪个人的专利,韩信贫穷,可终究报一饭之恩了。佛家无常二字,作者看个透。 谜底:有人说是马桶。
       人生到此,果然是在人座下了。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是人生第五阶段。诗中转眼二字,把一个“转”字立起来。蝉噪鸦栖、风风光光的日子固然好,可是,能长久吗?作者说:“转眼过”,还是无常。
      空落得风流名号,惹来流言蜚语,纷纷口舌。 谜底:有人说是垂柳。 到此地步,果然是难以抬头了。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这是人生第六阶段。诗中分离二字,把一个“离”字立起来。
       人生转到败,“离”字定当头。情情爱爱、富贵荣华当然是好,可偏偏都成了“六朝梁栋”,都成了历史“小照”,空悬壁上,实则乌有。还是无常。 谜底:有人说是秋桐。 细想果然是同秋啊,凄凉如秋。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这是人生第七阶段。诗中诗中曲中愁三字,把一个“愁”字已来临。别说普通百姓,就是天下一家的皇帝,气数尽时,也不得不和亲,让出自家女人,虽然蒙羞,却可暂得平安。任天下,哪个不愁? 谜底:有人说是木匠用的墨斗。
       细想人生到此,真的如一头扎进墨斗中。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在,此日衣衿尚有香。 人生第八阶段。诗中付东洋三字,分明是一个“死”字活到头。 风流一世能怎样?还不是付了东洋?哪个能常在?常在的是谁?古今所有的人都寻求永恒,谁找到了?作者肯定找到了。
      不仅找到了,他还要无私的告诉给我们这些后来人。 谜底:有人说是古镜。人生从生到死,真是一面风月宝鉴。古人照,今人也照。可象作者那样照反面的少,象贾瑞那样照风流、照香的一面,如今也比比皆是。 难道人生就这样一死便完事?不是的。请看。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这是人生第九阶段。诗中勾引二字,把一个“引”字现眼前。 蒲东有普救寺。这却是救人之所。如何救?小小一部红楼梦,别看身轻骨贱,正因如此,才把看重身、看重骨的痴情男女,引出红楼。作者的手段是“私掖偷携”,不可张扬,张扬便不好使了,佛家东西是说不得的。
      就这样,还常常被没有智慧的一些红学家的“夫人之见”所吊起,耽搁。但是,也“已经勾引彼同行”了。 这小红便是作者,便是一部红楼梦。引我们这些痴迷众生跳出红楼。 谜底:有人说是用小骨棒制作的打线用的“波浪棰”。吊在房梁上,妇女用它可以把麻纺成线。
       细想真是如此,作者放了一条暗线,通过名字,通过比喻,通过诗词曲赋,拧成一股绳,偷偷牵着我们前行。一旦机缘成熟,便可看破放下,得见真佛。作者真的便是“普救”众生了。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人生第十阶段。诗中团圆二字,显见是一个“圆”字大结局。 想要大团圆,想要离开梅花观,得见柳梦梅,想去那柳边,杜大小姐“自己”创造并留下的那幅画才最重要。那是登天梯。人生也是如此。作者送我们的红楼梦,便是法宝,便是登天梯。他把自己一生所得送给我们,是想令我们能和佛祖团圆。
      真的和佛祖谋面,能修到这一地步,佛家叫做“圆觉”。不要错过时机。 谜底:莲花。 不在梅边在柳边。不在梅边,是指不在腊月。在柳边,那是河边,青青河畔柳,六月,柳六谐音。理上暗藏“荷”字。 个中谁拾画婵娟。柳梦梅拾得,这一拾得,才使两个情人得以“合”,得以“团圆”。
      又见“荷”字。柳梦梅是丈夫,拾得后,高考七百五十分,正是夫荣(芙蓉),芙蓉便是荷花。 团圆莫忆春香到。莫忆春香到,是说大团圆不在春天。团圆二字,只有荷花当得起,因为荷花藏“合”字,合便是团圆,团圆便是合。夏天,才是荷花大团圆之时节。 一别西风又一年。
      一别西风,是指不在秋天。西者,秋也,白虎金星司权,肃杀之气。 显见,是指夏天正开的“荷花”。荷花也叫莲花,也叫芙蓉花。莲花,是佛家西方极乐世界的象征,作者称之为“西方宝树”,“上结着长生果”。 莲花是佛家修得佛果的象征。佛祖在《阿弥陀经》中,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大如车轮,颜色多多。
      作者以莲花结尾,正是告诉我们:西方宝树,召唤我们这些娑婆世界中人,到那里去摘长生之果。 十首怀古诗,有的是真实,有的是戏曲传奇,为什么这样安排?因为人生就是半真半假,一半真实,一半做梦。作者一部红楼梦也是一真一假,相对而立。果然归得圆觉,便没有真假之分别了。
      真假本来是一不是二的。只是众生不知而已。 。

    1***

    2006-08-09 11:35:18

  • 2006-08-07 19:01:12
  • 看看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鉴赏》就清楚了。

    x***

    2006-08-07 19:01:12

  • 2006-08-04 15:24:22
  • 几年前看的,有点记不清了.我记得大概的意思是对爱情的向往吧.

    y***

    2006-08-04 15:24:22

  • 2006-08-01 17:06:04
  • 看大刘揭露红楼梦啊!

    l***

    2006-08-01 17:06:04

  • 2006-08-01 12:29:08
  •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y***

    2006-08-01 12:29:08

  • 2006-07-31 09:39:58
  • 得请专业人员修理.

    c***

    2006-07-31 09:39:58

  • 2006-07-30 23:01:33
  • 我觉得你除了问请问香菱学诗写的是什么?
    实际你还想了解红楼梦,建议看一下刘心武的解读红楼梦,这对于你了解红楼梦很有帮助,我最喜欢刘姥姥,最同情睛文。

    H***

    2006-07-30 23:01:33

  • 2006-07-30 20:05:06
  • 查查就知道了.

    梦***

    2006-07-30 20:05:06

  • 2006-07-30 19:53:45
  • 这要查查原著

    b***

    2006-07-30 19:53: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