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是连中三元的?

首页

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是连中三元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28 20:21:57
    连中三元、或三元及第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乡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进士”,第一名为“状元”或“殿元”。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做“连中三元”。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3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是:
    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商辂; 
    清朝的钱檠和陈继昌。 
    

    b***

    2006-07-28 20:21:57

其他答案

    2006-07-29 10:37:46
  •   “三元”原本是三个什么第一呢?它是指科举考试时代的乡试、会试、殿试的三次考试均得第一。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这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度,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雍正皇朝》电视片中有殿试的情节),赴考者是贡生,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若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均得第一,正好是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得主,所以叫连中三元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3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分别是他们是: 唐朝的张又新 、准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商辂; 清朝的钱檠和陈继昌 。
      

    虹***

    2006-07-29 10:37:46

  • 2006-07-29 09:40:28
  • 明朝有个解缙,连中三元。

    神***

    2006-07-29 09:40:28

  • 2006-07-29 09:09:51
  • 这样的人在历史上不太多.

    青***

    2006-07-29 09:09:51

  • 2006-07-28 20:39:40
  •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唐代的张又新、崔元翰,宋代的孙何、王曾、宋库、杨置、王岩叟、冯京,金代的孟宗献,元代的王宗哲,明代的商辂,清代的钱檠、陈继昌。
    

    j***

    2006-07-28 20:39:4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