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的民族为什么叫汉族?.............

首页

中国的民族为什么叫汉族?.............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19 20:14:05
         为什么我们叫“汉人”?有人说,任何一个民族称呼的形成都是在其民族形成初期产生的,那为什么我们不叫夏人,商人(他们的遗民以牛车互通有无于华夏,以至于以他们来命名MERCHANT),周人,秦人(西方的CHINA倒有一说是秦人的音译),而非叫“汉人”呢?
       几乎在秦始皇灭六国的同时,匈奴的杰出领袖冒顿单于率领部族击败强大的东胡和月氏,使弱小的匈奴成为大漠的王者,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匈奴这两个字成为中原农业帝国的梦魇。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挟楚汉争胜之余威,率32万步兵征讨骚扰长城一线的匈奴,此时匈奴刚刚崛起,中原还不知其实力,冒顿每日以百千老弱士卒诱敌,刘邦信以为真,“宜将余勇追穷寇”,一路追杀下去,结果到了白登山,匈奴40万精锐骑兵一夜之间将汉军团团包围,老刘天亮一看四周那些如狼似虎的匈奴骑兵,连打的胆子也没了,只好派陈平偷偷跑到冒顿正室夫人那儿走后门,送上厚礼,又使了一招“反美人计”,这才换得冒顿网开一面。
       白登一战,匈奴威名远播,而中原经过秦末连年战乱,元气大伤,连刘邦上朝想找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拉车都无法办到,拿什么去跟匈奴对抗?于是汉朝只好采用和亲政策换得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但是这种和亲政策毕竟不是平等条件下形成的,无法与盛唐强汉时期的和亲相比,所以匈奴人并未停止骚扰汉朝北部边界。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70年,其间匈奴年年小犯,时有大犯,如:文帝十四年匈奴14万骑兵入寇,击杀北地郡都尉,焚汉皇行宫,京师震动,文帝急招周舍等率10万骑拱卫长安。基于实力悬殊,汉朝一直忍而不发,暗地做军事准备,最主要的就是全民养马,整个汉军由步向骑转化。
       到文景末期,汉朝元气大增,国库里的钱堆积如山,因为长时间不用,连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很多地方特别是在北方,家家有马,人人善骑。这样,汉朝等待了70年的时机终于来到了。 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入寇上谷、渔阳一线,汉车骑将军卫青率汉骑数万出云中,击杀匈奴数千,收复河套地区,设朔方等郡,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
      此为第一次汉征匈奴,属试探性质,匈奴未受重大打击,不久又以数万骑入寇代郡,杀太守。 元朔五年、六年,卫青连率大军出塞,颇有斩获,匈奴逐渐意识到今日之汉已非过去的弱汉了。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年仅19岁的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里与匈奴主力遭遇,铁骑互冲,白刃相接,匈奴大败,汉斩虏首一万八千。
      同年夏,霍再率数万铁骑攻祁连,杀无数,俘三万,得匈奴王祭天金人。 这两仗打下来,匈奴才算开始真正吃到汉军的苦头。于是破天荒地,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率四万部属来降。因为这种事在汉匈关系史上从未有过,汉朝臣纷纷议论可能是诈降,不受为上,霍去病力排众议,率万骑前去受降。
      及至两军相会,休屠王见汉军军容强健,生怕降后受戮,开始反悔,浑邪王不允,二王相争,匈奴阵中顿起骚乱,霍去病一见,虽情况不明但当机立断,率千余精锐直扑匈奴阵中,当场格杀休屠王及二心者数千人,余者皆降。 此战之后,汉在新收之地设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金城、河西并南山(祁连山)至盐泽(罗布泊),空无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对匈奴发动了决定性打击! 大汉铁骑10万、步兵及辎重数十万,兵分两路,由卫青和霍去病分别率领,东西并进,横渡大漠。卫青一路过大漠千里,在今外蒙古中北部与匈奴大单于直属主力相遇。汉军以车结阵,出精骑与匈奴主力正面对冲,战正酣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卫青借机派万余精骑左右包抄,乘风而进,一举将匈奴包围。
      汉军铁骑本就彪悍过人,再加上于飞沙走石、昏天黑地之际乘风而来,一时有如天兵下凡、匈奴见皆胆裂。战至此时,胜负已定,匈奴被斩首级一万九千级,大单于仅率百骑远遁,连大印和夫人都没顾上带。 霍去病一路更是显赫。其军入匈奴境两千余里,与匈奴左贤王战,斩首七万余,然后乘胜追杀,一直到大漠极北的狼居胥山(今外蒙北端),数日不见匈奴踪迹而返。
      在归国之前,英姿勃发的年青统帅霍去病登上狼居胥山,南面中原,设坛拜祭,并立战胜碑于山上以兹纪念。从此,中国成语里多了一条“封狼居胥”。 此战之后,匈奴胆寒,几年后赵破奴率大军再出塞竟然出现了千里不见匈奴踪迹的怪事。 至此,汉之天威四海远扬,元封元年,汉武帝亲率铁骑十八万出塞,在单于台驻扎,昼则旌旗千里,夜则篝火如星,军威赫赫,匈奴竟不敢战。
      汉武帝干脆派使节去大单于那儿送战书,叫他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降,莫要不战不降,在极北之地受罪。单于大怒,但怒归怒,打还是不敢打,最后只好灰溜溜地迁到贝加尔湖“受罪”去了。 汉武登单于台标志着汉之天威的鼎盛之时,从这时起数百年间,中国周边再也没有能与中国抗衡的力量,总体和平,在强有力的武装和打击的保证之下,终于来到神州大地。
       对匈奴之战是汉代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也是最具重要意义的战争。在同时代,还有汉征大宛,汉征南越等一系列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持久的和平和丝绸之路的开通。而汉朝子民也可以自豪地对无法无天的外族宣称“俺是大汉子民,俺是汉人!”(潜台词,看你敢不敢动我,别忘了俺陈都尉说过“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由此可见,最初的汉人并不是指一个民族,而是一个国民的称呼。
      在汉帝国统治之下的都称汉人,其主体为华夏族。汉帝国统治下的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中不断地相互吸收对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逐步融合为统一的民族。此后,周围的各政权及中原王朝都习惯地把这个民族称为汉。就是现在的汉族。

    胡***

    2006-07-19 20:14:05

其他答案

    2006-07-20 20:12:34
  •   秦作为统一的大帝国虽很短暂,但秦的影响非常大。至两汉时期,北方和西北各族还称汉朝人为“秦人”,而汉朝人自称“中国人”。当时边疆各民族也往往称汉朝郡县之民为“汉人”,但它还不是一个民族概念,它的意思是“汉朝的人”。不过汉时已出现“胡汉”、“越汉”、“夷汉”等合称,大概已初具族称含义。
      及至魏晋,中央政权统治下的汉族人自称“中国人”、“晋人”,但边疆各族却仍称之为“汉人”。显然,这时“汉人”称呼,已具有比较明确的民族含义了。不过也就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汉人”作为民族的概念,为汉族和非汉族所接受。同时,作为以前中央政权统治下的汉族自称的“中国人”,这时已为居于汉地的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所共享。
      这是东汉以来边疆各族内迁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的结果。以“五胡”为代表的内迁各族纷纷建立政权,据有以两京为中心的黄河流域,接受先进的汉文化,自称“中国皇帝”,与晋室争正统。这样,具有文化优越感而基于地域概念的“中国”、“中国人”就不再适应于居于内地的汉族所专有了。
      “中国”或“中国人”为入居内地的各族所共享后,作为统治民族的非汉族为了将汉族区别开来,即用“汉”或“汉人”来专称汉族。这样,“汉”或“汉人”就成为一个正式的民族概念。唐时少数民族出现了“蕃”的称谓,与汉族合称“蕃汉”。五代继唐,依旧有“蕃汉”之称,宋时亦沿用。
      至元代,由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原先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已被完全汉化,被称为汉人了。 参考资料:《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618-619页。 。

    紫***

    2006-07-20 20:12:34

  • 2006-07-20 12:18:38
  • 同意胡戈哥的回答。

    m***

    2006-07-20 12:18:38

  • 2006-07-19 20:42:55
  • 因为是汉朝的原因

    l***

    2006-07-19 20:42:55

  • 2006-07-19 19:11:56
  • 大概是因为有大汉朝的缘故吧。比如有大唐,所以中国人也叫唐人。

    拉***

    2006-07-19 19:11: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