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

首页

为什么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6-15 11:38:43
      比以前的确有了更大程度的承认,但是仍有不少人存有异议。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武王伐纣”的年份问题等。断代工程的专家们选取了碳14测年作为第一个限定条件(同位素测年);考古发现证明决战发生在甲子日作为第二个限定条件(考古学);伶州鸠的那一段“岁在鹑火…”的叙述作为第三个限定条件(天文学)。
       虽然方法是科学的,但是实际应用会有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资料是否真实。上述三个限定条件中的前两个一般没有不同意见,不过还有一些国内外学者断代工程的专家们认可的伶州鸠的叙述的可靠性却很值得推敲。(毕竟伶州鸠距离武王伐纣已经数百年。)其他还有一些例子,在此不再列举了。
       虽然断代工程的结论多少还有一些遗留问题,但它毕竟基本解决了三代历史的很多疑问。可以说,国外学术界对我国历史的认可程度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断代工程推算,夏代建立在约公元前2070年,因此我国历史实际上只有4000年多一点能够被认可,距离5000年历史还有不小的一段距离,需要学者和爱好者们再接再厉。
       夏朝(约为前200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史书记载夏朝有万国, 所以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大陆马克思主义史学则认为,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文物(公元前1600年以前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所以其文化/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
      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西周初期),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是也不能否认夏朝的存在, 因为如果当时的文字书写在一些不易保存的物品上, 流传不下来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商朝的存在也是因为甲骨和青铜器是容易保存的物品才得以证实。
       史书记载“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炳炳若连璧。”经过全面计算,公元前1953年2月26日有一次很好的五星聚会,这可以作为估定夏代年代的参考。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一说14代、17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的问题),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按照考古学的标准,夏朝的真实存在性不能确认,或者说,在有力的文物出土之前(如证明商朝存在的甲骨文),学术上不承认夏朝的存在,夏朝的存在仅现于后人的记录或者杜撰。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以及当代中国的某些学者眼里,没有文字考古实物的夏朝当作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不严谨的。
      可是另一批西方历史学家又多次批评中国历史、考古学界的疑古情绪过于严重导致对传说和神话的历史学价值发掘不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玮璋教授所说,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朝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朝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而商代在此之前则和夏代一样是不被主流看法接受的。
      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目前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发现了距今3600年宫城,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比附近的偃师商代都城面积要大很多),还发现了距今3700年的车辙,已确认是夏朝时代的文物。
      中国政府已专门拨款进行夏商周断代工程,对夏朝的研究力度正在加大。学术界对二里头文化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朝文物,发现的宫城就是夏都;另一种认为一二期是夏朝文物、三四期是商朝文物,所以发现的宫城是商都。由于迄今为止夏朝都城的考古实据尚未得到充分确认,所以夏朝的存在暂时只能靠古代文献来证明。
       龙山文化的蛋壳高柄杯,1976年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出土以徐旭生为代表的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
      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
      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目前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文献中的夏朝历史 大禹治水?D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在夏朝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
      由于禹治水有功和发展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成为部族联盟首领。禹将三苗驱赶到丹江与汉水流域,巩固了王权。 禹死后,其子启继王位。他废除了禅让而实行父传子的王位继承方式,引起了夏朝争夺王位的激烈斗争。开始遭遇伯益的反抗,经过战争,伯益兵败被杀。
      夏启经过斗争,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建立了夏朝。众多邦国首领都到阳翟朝会,启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境内)举行宴会。此即钧台之享。夏王朝建立以后,夏王朝内部的贵族有扈氏反对夏启继位,启动用军队镇压了有扈氏的叛乱,才巩固了夏王朝的统治。 夏启死后,子太康继立。
      由于太康追求奢侈淫乐的生活,先发生太康兄弟5人争夺王位的斗争,后出现武观叛乱,使得夏朝统治被削弱。 太康死后,子仲康立。仲康死后,子相立。这时东夷族有窮氏首领后羿趁夏朝内部王权之争,夺取了王位。但是不久后羿被东夷族伯明氏寒浞所杀。寒浞杀掉了夏后相。
      夏后相妻生下少康。 少康结束了后羿与寒浞40年左右的统治,恢复了夏朝的政权,史稱「少康中興」。少康死后,子杼立。他重视发展武装和制造兵甲。形成了夏代中兴的局面。 夏王朝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中兴稳定局面,到孔甲时,内部矛盾日趋激化。从孔甲经皋与发,到履癸(即夏桀)内乱不止。
       由于夏王朝后期特别是最后一个王桀王的暴虐无道,致使商族部落首领商汤乘机而入,率大军与夏朝军队(战于鸣条(一说河南中部,另一说山西安邑)(鸣条之战),夏桀失败,逃到安巢(今安徽巢县),并死在那里,夏王朝灭亡,商王朝诞生。 。

    l***

    2006-06-15 11:38:43

其他答案

    2006-06-15 22:13:14
  •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据《史记》等史书的记载。据《史记》等书,有熊黄帝元年(-2697年),黄帝公孙轩辕即位。一直到现在大约5000年左右.

    1***

    2006-06-15 22:13:14

  • 2006-06-15 12:05:21
  • 国际上不承认中国有5千年历史,只承认2500年左右,所以才搞了个夏商周断代工程,但是年代太久远了,资料什么的太匮乏了,难度很大,建议你看下国外资料,和国内不太一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吧

    訾***

    2006-06-15 12:05:21

  • 2006-06-15 10:02:29
  •   为什么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
      最近,夏商周断代工程己经取得突破性成就。专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确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黄帝事夏一千年左右。这样算来,从黄带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一般讲文明史,是以城、青铜和文字为标志的。
      考古工作者已在河南淮阳发现了一座属于黄帝时代的古城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在这里发现了标志文明的青铜和文字。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计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了黄帝时代的骨刻文字,专家认为这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科学家还发现山东大波口文化中晚期?quot;陶文"与商朝的甲骨文有一脉相承的迹象,估计 "陶文"距今约五千年。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的一座古城遗址中又发现了一种与甲骨文差别较大的"陶文"。"陶文"是刻在陶片上的,有11个宇,分五行排列。
      第一行3宇,其余各行皆2字,文字大小均匀,笔划纤细。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专家们还发现了河图和洛书。河图刻有一到十个自然数排列图形,洛书刻有一到九个自然数排列图形。这些图形是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龟甲上,人称 "河洛文化"。有人称这是中华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坛。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证实中国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j***

    2006-06-15 10:02:2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