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桃花源记》中作者为什么要交代这世外桃源找不?

首页

《桃花源记》中作者为什么要交代这世外桃源找不?

《桃花源记》中作者为什么要交代这世外桃源找不到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3-09-06 19:48:05
  • 因为小淘淘不乖,官他不想做,嫌弃人情世故太烦。农家翁他说起来蛮想做的,其实是不甘心的,所以有牢骚,老显摆自己五柳情节~~~真要安得其所,哪用得着到处嚷嚷?说起来,屈原也大致如此的牢骚鬼~~
    不过,如果你要是应付考试来问,那千万别向以上答,就说是:桃花仙境是虚幻,现实中追求完全出世的生活是不可求不可遇的,但可以憧憬和追求。

    乱***

    2013-09-06 19:48:05

  • 2013-09-06 18:43:34
  • 陶渊明表达了那样的美好社会是在当世找不到的,这从反面讽刺突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堕落。

    麦***

    2013-09-06 18:43:34

  • 2013-09-06 16:33:00
  • 世外桃源是想象中的生活环境,想象中的村庄、人们风俗,并不是真实的。

    十***

    2013-09-06 16:33:00

  • 2013-09-06 16:26:39
  •   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作者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按作者的构想,桃花源跟桃花林仅一洞之隔,洞极狭,仅容一人进出;洞口在山上,其下正是溪的发源地,长达数百步的桃林恰好至此而尽。弄清这个背景再看故事,就会觉得头绪很清楚。 故事颇有传奇色彩,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首先是渔人入桃源的经过甚奇。
      渔人沿溪行而“忘路之远近”,何以不返棹而一直走下去?究竟是什么事物吸引了他?千百株桃树夹岸,其中竟无一棵杂树,这是自然生成还是人工所为?洞口仅容一人通过,且深不可测,不知其中有何怪异,而渔人竟敢孤身而入,亦奇人也。其次是桃源中人。若为仙,何以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皆与常人无异;若为隐,何以凭一洞之隔便与尘世相去万里?最后,这个“世外桃源”消失得尤奇。
      
      渔人出洞后既已“处处志之”,何以再去找时竟茫然无所见?这样看来,此村似乎又不在人世间了!至于后来南阳刘子骥“规往”而“未果”,这是作者有意添加的一个尾声——有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更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变得更浓了。 望采纳。

    薇***

    2013-09-06 16:26:3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