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洪承畴其人其事情

首页

洪承畴其人其事情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1-02 16:05:37
  • 洪承畴 
      (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明清之际福建南安人。万历进士。

    游***

    2006-01-02 16:05:37

  • 2006-01-02 08:57:30
  • 大汉奸

    好***

    2006-01-02 08:57:30

  • 2006-01-01 22:16:45
  •    
      《清史稿·洪承畴传》: 
      洪承畴,字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迁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初,流贼大起,明庄烈帝以承畴能军,迁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屡击斩贼渠,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陕、川、湖军务。时诸贼渠高迎祥最强,号闯王,李自成属焉,承畴与战,败绩。
      庄烈帝擢卢象升总理河北、河南、山、陕、川、湖军务,令承畴专督关中,复与自成战临潼,大破之,迎祥就俘。自成号闯王,分道入四川,承畴与屡战辄胜。自成还走潼关,承畴使总兵曹变蛟设伏邀击,自成大败,以十八骑走商洛。关中贼略尽。是岁为崇德三年。   太宗伐明,师薄明都,庄烈帝徵承畴入卫。
      明年春,移承畴总督蓟、辽军务,帅秦兵以东,授变蛟东协总兵、王廷臣辽东总兵、白广恩援剿总兵,与山海马科、宁远吴三桂二镇合军;复命宣府杨国柱、大同王朴、密云唐通各以其兵至:凡八总兵,兵十三万,马四万,咸隶承畴。太宗师下大凌河,祖大寿入锦州为明守,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与为犄角。
      承畴至军,庄烈帝遣职方郎中张若麒趣战,乃进次松山,国柱战死,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   六年八月,太宗自将御之。上度松山、杏山间,自乌忻河南山至海,当大道立营。承畴及辽东巡抚邱民仰率诸将驻松山城北乳峰山,步兵分屯乳峰山至松山道中为七营,马兵分屯松山东、西、北三方,战败,移步兵近松山城为营,复战又败。
      上诫诸将曰:“今夕明师其遁!”命诸军当分地为汛以守,敌遁,视其众寡,遣兵追击,至塔山而止;分遣诸将截塔山、杏山道及桑噶尔寨堡,又自小凌河西直抵海滨,绝归路。是夜三桂、朴、通、科、广恩、辅明皆率所部循海引退,为我师掩杀,死者不可胜计。承畴、民仰率将吏入松山城守,上移军松山,议合围。
      变蛟夜弃乳峰山寨,悉引所部马步兵犯镶黄旗汛地者一,犯正黄旗汛地者四,直攻上营,殊死战,变蛟中创,奔还松山。三桂、朴引馀兵入杏山。上遣诸将为伏於高桥及桑噶尔寨堡,明兵自杏山出奔宁远,遇伏,殪强半。三桂、朴仅以身免。承畴师十三万,死五万有奇,诸将溃遁,惟变蛟、廷臣以残兵万馀从。
         城围既合,上以敕谕承畴降。九月,上还盛京,命贝勒多铎等留护诸军。承畴悉众突围,攻镶黄旗摆牙喇阿礼哈超哈,战败,不能出。十月,命肃郡王豪格、公满达海驻松山。十二月,承畴闻关内援师且至,复遣将以兵六千夜出攻正红旗摆牙喇阿礼哈超哈及正黄旗蒙古营,战败,城闭不得入,强半降我师。
      馀众溃走杏山,道遇伏,死。庄烈帝初以杨绳武督师援承畴,绳武卒,以范志完代,皆畏我师强,宿留不进。承畴被围阅六月,食且尽。明年二月,松山城守副将夏成德使其弟景海通款,以子舒为质。我师夜就所守堞树云梯,阿山部卒班布里、何洛会部卒罗洛科先登,遂克其城,获承畴、民仰、变蛟、廷臣及诸将吏,降残卒三千有奇。
      时为崇德七年二月壬戍。上命杀民仰、变蛟、廷臣,而送承畴盛京。   上欲收承畴为用,命范文程谕降。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今古事,梁间尘偶落,著承畴衣,承畴拂去之。文程遽归,告上曰:“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上大悦,即日赏赉无算,置酒陈百戏,诸将或不悦,曰:“上何待承畴之重也!”上进诸将曰:“吾曹栉风沐雨数十年,将欲何为?”诸将曰:“欲得中原耳。”上笑曰:“譬诸行道,吾等皆瞽。今获一导者,吾安得不乐?”   居月馀,都察院参政张存仁上言:“承畴欢然幸生,宜令薙发备任使。
      ”五月,上御崇政殿,召承畴及诸降将祖大寿等入见。承畴跪大清门外,奏言:“臣为明将兵十三万援锦州,上至而兵败。臣入守松山,城破被获,自分当死,上不杀而恩育焉。今令朝见,臣知罪,不敢遽入。”上使谕曰:“承畴言诚是。尔时与我交战,各为其主,朕岂介意?且朕所以战胜明兵,遂克松山、锦州诸城,皆天也。
      天道好生,故朕亦恩尔。尔知朕恩,当尽力以事朕。朕昔获张春,亦尝遇以恩,彼不能死明,又不能事朕,卒无所成而死,尔毋彼若也!”承畴等乃入朝见,命上殿坐,赐茶。上语承畴曰:“朕观尔明主,宗室被俘,置若罔闻。将帅力战见获,或力屈而降,必诛其妻子,否亦没为奴。
      此旧制乎,抑新制乎?”承畴对曰:“旧无此制。迩日诸朝臣各陈所见以闻於上,始若此尔。”上因叹谓:“君?臣蔽,遂多枉杀。将帅以力战没敌,斥府库财赎而还之可也,奈何罪其孥?其虐无辜亦甚矣!”承畴垂涕叩首曰:“上此谕真至仁之言也!”上还宫,命宴承畴等於殿上。
      宴毕,使大学士希福等谕曰:“朕方有元妃之丧,未躬赐宴。尔等勿以为意!”承畴等复叩首谢。庄烈帝初闻承畴死,予祭十六坛,建祠都城外,与邱民仰并列。庄烈帝将亲临奠,俄闻承畴降,乃止。承畴既降,隶镶黄旗汉军,太宗遇之厚。然终太宗世,未尝命以官。   顺治元年四月,睿亲王多尔衮帅师伐明,承畴从。
      既定京师,命承畴仍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同内院官佐理机务。旋与同官冯铨启睿亲王,复明内阁故事,题奏皆下内阁拟旨,分下六科,钞发各部院。九月,上至京师,与铨及谢升奏定郊庙乐章。   二年,豫亲王多铎师下江南。闰六月,命承畴以原官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各省,铸“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印,赐敕便宜行事。
      是时明唐王聿键称号福建,其大学士黄道周率师道广信、衢州向徽州,左佥都御史金声家休宁,募乡兵十馀万屯绩溪;诸宗姓高安王常淇保徽州,蕲水王术肸子常阘自号樊山王屯潜山、太湖间,由?h号金华王据饶州,谊石号乐安王、谊泐号瑞安王分屯溧阳、金坛、兴化诸县;荆本彻以舟师驻太湖,败,复入崇明:皆为明守。
      承畴至官,招抚江南宁国、徽州,江西南昌、南康、九江、瑞州、抚州、饶州、临江、吉安、广信、建昌、袁州诸府。十月,遣提督张天禄,总兵卜从善、李仲兴、刘泽泳等攻破绩溪。十二月,进破道周於婺源,声、道周见获,皆不屈,送江宁杀之;总兵李成栋破崇明,本彻走入海,杀其将李守库、徐君美。
      三年二月,遣总兵马得功、卜从善等击破司空寨,斩守寨石应琏、应璧等五人,获常阘。   既,谊石、谊泐合兵二万犯江宁。承畴先事诛内应西沟池万德华、郭世彦、尤琚等八十馀人。谊石等攻神策门,我分兵出朝阳、太平二门,截谊石等后,乃启神策门出城兵奋击,破之,追及摄山,斩馘无算。
      承畴疏请还京,以江南未大定,不允,赐其妻白金百、貂皮二百。八月,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克金华,获谊石。九月,谊泐复犯江宁,承畴出御,追获谊泐及所置经略韦尔韬、总兵杨三贯、夏含章。十二月,天禄搜婺源严杭山,获常淇及所置监军道江于东、职方司许文玠等。
         四年二月,从善及总兵黄鼎攻宿松,获谊泐弟瑞昌王谊贵及所置军师赵正;下饶州,获由?h及其族人常??、常?a、常涫:并请命斩之。江南众郡县以次定。   明鲁王以海转徙浙、闽海中,号监国,明诸遗臣犹密与相闻。是年四月,明给事中陈子龙家华亭,阴受鲁王官,谋集太湖溃兵举事。
      承畴遣章京索布图往捕,子龙投水死。是月,柘林游击陈可获谍者谢尧文,得鲁王敕封承畴国公,江宁巡抚土国宝为侯;又得鲁王将黄斌卿与承畴、国宝书;镇守江宁昂邦章京巴山、张大猷以闻。上奖巴山等严察乱萌,命与承畴会鞫谍者,别敕慰谕承畴。   粤僧函可者,为故明尚书韩日缵子,日缵於承畴为师生。
      函可将还里,乞承畴畀以印牌护行出城,守者讥察笥中,得文字触忌讳。巴山、张大猷以闻,承畴疏引咎,部议当夺职,上命贳之。   承畴闻父丧,请解任守制,上许承畴请急归,命治丧毕入内院治事。五年四月,还京师。六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疏请定会推督、抚、提、镇行保举连坐法。
      得旨:“自后用督、抚、提、镇,内院九卿咸举所知。得人者赏,误举者连坐。”   八年闰二月,命管都察院左都御史。寻甄别诸御史为六等,魏琯等二十二人差用,陈昌言等二人内升,张煊等十一人外转,王世功等十七人外调,降黜有差。煊疏劾吏部尚书陈名夏,因及承畴尝与名夏及尚书陈之遴集火神庙,屏左右密议逃叛;承畴又尝私送其母归里。
      疏入,上方狩塞外,巽亲王满达海居守,集诸王大臣会鞫。承畴言:“火神庙集议,即议甄别诸御史定等差,非有他也。”并以送母未请旨引罪。名夏亦列辨,因坐煊诬奏,论死。未几,上雪煊冤,黜名夏。因谕:“承畴火神庙集议,事虽可疑,难以悬拟;送母归原籍未奏闻,为亲甘罪,情尚可原。
      留任责后效。”九年五月,承畴闻母丧,命入直如故,私居持服,赐其母祭葬。九月,达赖喇嘛来朝,上将幸代噶,待喇嘛至入觐。承畴及大学士陈之遴疏谏,上为罢行,并遣内大臣索尼传谕曰:“卿等以贤能赞密勿,有所见闻,当以时入告。朕生长深宫,无自洞悉民隐。凡有所奏,可行即行;纵不可行,朕亦不尔责也。
      ”   十月正月,调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明桂王由榔称号肇庆,频年转战,兵?仵荆潦蔷影猜∷颇稀⒐笾荻∩形魇亍V罱疃ü⑺锟赏人某銮致裕瞎ズ夏暇持钪菹兀莨鹆郑骶莩啥迹坏孟ⅰN逶拢鲜诔谐胩<嫣犹Α⒛诤擦止吩捍笱俊⒈可惺榧娑疾煸河腋倍加罚院恪⒐愣⒐阄鳌⒃颇稀⒐笾莸却Φ胤剑芏骄窦胬砹糕谩k汾透д蛞韵孪烫谥疲ナ乇阋诵惺隆B绷舻背罚葱芯咦唷C谠阂蕴丶俦阋颂蹩钕炅须肥椋局型猓徊⒃食谐胧杓觯鹪未笱坷盥侍┒搅焦恪R越骺芪淳。
      谐爰媪欤熬源笱俊庇∈谥A俜ⅲ万隆⒐诖㈨Y衤蔑、松石嵌撒袋、弓矢、马五、鞍辔二,诸将李本深等八十七人朝衣、冠带、撒袋、弓矢、刀马、鞍辔有差。   承畴至军,疏言:“湖南驻重兵足备防剿,而各郡?远,兵力所不及。郝摇旗、一只虎等窃伏湖北荆、襄诸郡,倘南窥澧、岳,则我军腹背受敌。
      臣与督臣、议臣宜往来长沙四应调度。督臣率提标兵驻荆州,别遣兵增武昌城守,以壮声援。”又疏言:“桂林虽复,李定国军距桂林仅二百里,满洲援剿官兵岂能定留?克复州县,何以分守?又使孙可望?我兵出援,潜自靖、沅截粤西险道,则我首尾难顾。置孤军於徼外,其危易见。
      臣已分兵驰赴,俾佐战守,且当亲历衡、永,察机宜以闻。”十二月,上授固山额真陈泰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及固山额真蓝拜、济席哈,摆牙喇纛章京苏克萨哈等率师镇湖南;十一年二月,命靖南王耿继茂率所部自广州移镇桂林:皆承畴疏发之也。   是岁孙可望劫桂王,杀大学士吴贞毓等,方内讧。
      十二年六月,可望遣刘文秀攻常德,分兵使卢明臣、冯双礼攻武昌、岳州。承畴、陈泰遣苏克萨哈迎击,破之。明臣堕水死。文秀、双礼皆走贵州。陈泰旋卒於军,以固山额真阿尔津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固山额真卓罗、祖泽润等分驻荆州、长沙。十三年,考满,加太傅,仍兼太子太师。
      李定国奉明桂王入云南,湖广无兵事。阿尔津议以重兵驻辰州,谋自沅、靖入滇、黔,承畴与异议。上召阿尔津还京师,以宗室罗?代。十四年,可望叛其主,举兵攻云南,与定国战而败;十一月,诣长沙降。时上已允承畴解任还京师养疴,至是命承畴留任,督所部与罗?等规取贵州,并命平西大将军吴三桂自四川、征南将军卓布泰自广西分道入。
         十五年正月,复命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帅师南征,於是承畴与罗?会师常德,道沅州、靖州入贵州境,克镇远。卓布泰招南丹、那地、抚宁诸土司,下独山州,会克贵阳。三桂亦自重庆取遵义进攻开州、桐梓,以其师来会。承畴上疏筹军食,言:“贵州诸府、州、县、卫、所仅留空城,即有馀粮,兵过辄罄。
      惟省仓存米七千馀石、穀四千馀石,足支一月粮。臣所部兵,令分驻镇远、偏桥、兴隆、清平、平越诸处。降兵暂驻三五日,改屯天柱、会同、黔阳诸县及湖南沅州。四川兵驻遵义,广西兵驻独山,使分地就粮。闻信郡王大兵自六月初发荆州,需粮多且倍蓰。贵州山深地寒,收?皆在九月。
      臣方遣吏劝谕军民须纳今岁秋粮之半,并檄下沅州运粮储镇远,又令常德道府具布囊、?尢住⒛炯堋⑸鳎寄稀⑹渲罡⒅荨⑾亍⑽馈⑺爸钔了灸挤蛞郏吖冢愿熬恕!本旁拢谖溆⒌畲笱俊?   信郡王多尼师至,驻平越杨老堡,承畴、三桂、卓布泰皆会,议多尼军出中路,经关岭铁索桥至云南省城,行一千馀里;三桂军自遵义经七星关,凡一千五百馀里,先中路十日行;卓布泰以南宁方有寇,自贵州、广西边境平浪、永顺坝、威透山,出安隆所、黄草坝、罗平州,凡一千八百馀里,先四川兵十五日行。
      既定议,承畴还贵阳,与罗?驻守,遣提督张勇等从多尼军。明将李定国等拒战皆败,明桂王奔永昌。十六年正月乙未,三路师会,克云南省城,明桂王奔缅甸。承畴如云南,疏言:“云南险远,请如元、明故事,以王公坐镇。”上以命三桂。   三月,承畴至云南,疏言:“信郡王令贝子尚善及三桂等追剿至永昌、腾越。
      明将贺九义、李成爵、李如碧、廖鱼、邹自贵、马得鸣辈收集溃兵,分遁元江、顺宁、云龙、澜沧、丽江,处处窥伺。民间遭兵火,重以饥馑,近永昌诸处被祸更烈,周数百里杳无人烟,省城米价石至十三两有奇。诸军就粮宜良、富民、罗次、姚安、宾川、临安、新兴、?⒙搅怪畲ΑI厦鞑焱蚶铮杂绣范希卤叱嫉靡宰穹睢!笔枞耄厦Р糠⑧颍允逋蜿饬绞∑睹瘢逋蛎谐胧罩妇貌桓?   八月,承畴疏言:“兵部密咨令速攻缅甸。
      臣受任经略,目击民生?郑巴了窘底渖谢彻弁晕胂劝材冢丝山送狻@疃ü却芊萧拗畲Γ酱ㄏ兆瑁嬲味疚Γ卮凳枷髂甓虑嗖萁渭锤雌穑浼淇梢杂檬Σ还脑拢俏茨芮钭贰6ü汝樽跃岸⒃慈牍阄鳎嶂钔了荆绞??印,歃血为盟。
      若闻我师西进,必且避实就虚,合力内犯。我军相隔已远,不能回顾;省城留兵,亦未遑堵御:致定国等纵逸,所关非细。臣审度时势,权其轻重,谓今岁秋冬宜暂停进兵,俾云南迤西残黎,稍藉秋收以延馀喘;明年尽力春耕,渐图生聚。我军亦得养锐蓄威,居中制外,俾定国等不能窥动静以潜逃,诸土司不能伺间隙以思逞。
      绝残兵之勾结,断降卒之反侧,则饥饱劳逸皆在於我。定国等潜藏边界,无居无食,瘴疠相侵,内变易生,机有可俟。是时刍粮辏备,苗、蛮辑服,调发将卒,次第齐集,然后进兵,庶为一劳永逸、安内剿外长计。”疏下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如所请暂停进兵。   十月,以目疾乞解任,命回京调理。
      明年,三桂进兵攻缅甸,获明桂王以归。语见三桂传。圣祖即位,承畴乞致仕,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康熙四年二月,卒,谥文襄。子士钦,顺治十二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擦***

    2006-01-01 22:16:45

  • 2006-01-01 19:18:20
  •   洪承畴(1593—1665)
      字彦演,号亨九,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二十二日,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家世
      洪承畴出身望族后裔,是武荣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孙,属东轩五房,收香门第。
      到了他的曾祖父辈,已是家道中落,并不富裕。   曾祖父洪以诜,痒生(秀才)。   祖父洪有秩,贡生。文章有名气,早年卒于赴考途中。夫人戴氏在有秩死后生下遗腹子洪启熙(字尔朝,号幼迹公),就是洪承畴的父亲。戴氏孝事姑婆,抚孤成长,被朝廷表节孝烈女,累赠一品夫人。
         父洪启熙也中秀才,性格庄重,以至孝名闻乡里。娶妻傅氏,是名门闺秀,教子极严。生子三,长承畴,次承畹,三承俊。承畹早逝。承俊是名闻泉郡的书法家。 出仕   洪承畴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
      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承畴为徒,重返校门。   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启胤老师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
      洪启胤曾在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   洪承畴在水沟馆读了五年书后,又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
       总督三边   洪承畴在刑部任事6年,明·天启二年(1622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2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明·天启七年(1627年),升陕西督道参议。   明末政治腐败,农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在陕西府谷等地首举义旗,全陕响应。从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三年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陕境共有义军100余部。一部份官军边兵,因缺饷哗变,亦加入义军,并成为骨干。   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
         崇祯三年(1630年),农民军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崇祯三年(1630年)六月,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作为杨鹤手下干将,本该支持上司的“招抚政策”,可是洪承畴没有,他反而大力剿匪。
      而且不仅剿匪,且并“杀降”!当时被其杀掉的投降“贼军”多达数万,这也是洪承畴出现在每本历史书上都是“反动人物”的原因。其实如果读过明末“贼军”史就不难发现,李自成、张献忠曾多次诈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反。明朝多次对“贼军”剿而不死,就是因为这种诈降。
      由此可见,洪承畴在这方面是颇有先见之明的。   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崇祯五年(1632年),三边总督杨鹤为此被罢官入狱,洪承畴继任。洪承畴改杨鹤的“边剿边抚(诱降)”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
      这年春天,一股农民军由于顶不住官军的压力,向庆阳突围。洪承畴亲赴庆阳,指挥会战。双方在西澳激战数十次,农民军损失惨重,首领杜三、杨老柴被斩杀。此战一扫多年官军之颓气,被朝廷称为“西澳大捷”。   各部义军先后东进,四年(1631年)至六年(1633年),活动中心移至山西。
      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   崇祯六年(1633年)冬,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24营10余万人突破官军包围,经渑池县突破黄河防线,转进至明军力量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利用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的弱点,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
      明军不得不分兵把守要隘,穷于追剿,陷入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困境。洪承畴为改变被动局面,以重兵包围起义中心地区,实施重点进攻,高迎祥义军接连败于确山、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等地,被迫转入西部山区。   明廷为改变“事权不一、相互观望”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方针。
      崇祯七年(1634),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统一指挥陕晋豫川及湖广官军,由四面分进合击,企图一举尽歼各部义军。义军相继转进汉中,围剿落空。   明·崇祯七年(1634年)十二月,明思宗朱由检撤陈奇瑜,擢升洪承畴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兼任陕西三边总督。
      当其调动官军入陕,重新组织围攻时,除李自成仍坚持流动于陕甘外,其他各部再次转进河南。 崇祯八年(1635年)一月,洪承畴率主力出陕西,赴河南,准备对起义军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义军于八年初,分三路分进:一部西返陕西,一部北进山西,一部东入凤阳,焚毁皇陵。
      洪承畴军三月间至河南时,义军已大部又集中于陕西。洪承畴匆匆回军关内。李自成在宁州、真宁两歼官军,破咸阳,逼西安。高迎祥、张献忠等乘官军被牵制于陕之机,三度进入河南。   明廷认识到在义军流动作战情况下,全面围剿,势难成功,又改用分区负责,重点进攻的方针。
      崇祯八年(1635) 八月,以卢象升为五省总督,专治中原;洪承畴专治西北,各自负责,相互协同。当年冬及九年春,高迎祥、张献忠在河南连续失败,兵力损失过半,残部再返陕西。此时,李自成在兴平等地亦多次失利。   明廷为加强陕西攻势,令孙传庭全力进攻汉中的高、张各部,令洪承畴专力进攻陕北的李自成等部。
      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起义军被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3个月。高迎祥率部从陕西汉中突围,遭陕西巡抚孙传庭埋伏,在整??(今陕西周至)被洪承畴俘杀,余部走归李自成。   此时,清军入边,破昌平等16城,朱由检急调卢象升率军驰援,中原压力减轻。
      张献忠乘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沿江东进,分散活动于蕲州、霍山一带。   十年(1637年),朱由检再命熊文灿为五省总理,增派禁军1200人,组织新的围剿。李自成进军四川,一度破城l0余座,但在十一年(1638年)返陕时,在洮河一带遭洪承畴及孙传庭军袭击,败走岷州。
      与此同时,张献忠在南阳亦为左良玉军击败,负伤退谷城。熊文灿遂改围剿为招抚。刘国能、张天琳、张献忠、罗汝才先后降明或就抚。李自成率残部活动于川陕边境山区。   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月,陕西最后一股“贼军”——李自成部在流窜途中,被洪承畴伏击,伤亡惨重。
      李自成带着仅存的“七个人儿”,仓皇逃入深山,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洪承畴治军有方,镇压农民起义连连胜利,俘杀高迎祥,又多次打败李自成,统治阶级内部颂声大起,称洪承畴的军队为“洪军”。在取得一定战果之后,洪承畴向崇祯皇帝上书请求留饷银20万两,一部份作军费,一部份赈济贫民。
         松山之战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清军两路犯边,京师戒严。两面受敌的明朝,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调来,与孙传庭率军入卫。   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后,清政权机构日臻完善,国力军力都有很大增长。但是它的地盘,仍限山海关以东。
      而且在这个有限的地盘中,还有几个明军困守的据点,比如锦州、宁远、松山、杏山、山海关等等,这些据点是清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了统一东北并把势力扩展到内地,必须拔除这些据点。为此,皇太极下决心要攻克山海关和锦州,打通去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为灭亡明朝、夺取北京创造条件。
      1938年秋,皇太极领兵攻占义州,以此为基地,展开对锦州的围攻战。   明·崇祯帝也极力加强对山海关和锦州的防守。 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年)初,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为犄角。
         1640年冬,清军来攻,洪承畴派兵出援,败于塔山、杏山。   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为挽救辽东危局,明廷遣洪承畴率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所谓八总兵兵马,领精锐十三万、马四万来援,集结宁远,与清兵会战。
         明·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皇太极发大兵围攻锦州,采取长期围困方针,势在必克。清兵逼城列营围困,明锦州守将祖大寿告急。对明朝来说,这些据点所形成的一条防线,是拱卫大门的生命线,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   洪承畴是一位富有实战经验的统帅,他所率领的明军,是分别由八个边镇临时调集起来的。
      兵虽是精兵,但明末的将帅是骄横出了名的,临阵能否服从洪承畴的统一号令,这是洪承畴难以充分发挥指挥才能的最大障碍。因此,洪承畴主张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洪承畴控制了松山至锦州的制高点,以凌历攻势重挫清军,锦州局势开始好转。
      但明廷政治极端腐败,崇祯皇帝又性多疑忌,用人不专,片面听信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促战意见,同时又密敕刻期进兵。陈新甲还派兵部职方郎中张若骐作监军,到前线督促洪承畴速战速决。张若骐虽是五品小官,但职权很大,使洪承畴以守为战把清军拖疲拖跨的作战方略无法实施,迫不得已,即进师松山。
      这是洪承畴难以充分发挥指挥才能的又一障碍。   七月,洪承畴领兵援锦州,与辽东巡抚邱民仰驻军松山北。洪承畴将骑兵布置在松山东、南、西三面驻扎,将步兵布置在离锦州只有六七里地的乳山岗,准备与清军决战。   八月,皇太极得知明·援兵已到,便亲率大军从盛京赶来赴援,驻扎在松山、杏山之间,部署在明军的南面,济尔哈朗军攻锦州外城,截断松、杏间明军的联系,切断明军粮道,断绝洪承畴归路,在明军的背后形成一种大包围态势。
      明·锦州守将祖大寿不敢出战。随后,皇太极又派兵夺了塔山之粮。明军的战略意图是在松锦之间与清军决战,现在却被清军切断后方粮道供应,存粮只剩三日,造成了心理上的恐慌,“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遂合谋退遁。”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而各部总兵官主张南撤,最后集议背山突围。
         两军交战后,洪承畴背松山列阵,派兵冲击清营,一冲不破,便决定撤退。因军中乏粮,诸将各怀去志,遂不待军令,大同总兵王朴乘天黑率部遁走,马科、吴三桂两镇兵也争相率军逃奔杏山。清军趁势掩杀,前堵后追。当他们逃到杏山时,又决定撤奔宁远,结果再次遭到伏击,部卒伤亡惨重。
      洪承畴由于事先没有决战的决心,明兵两镇六总兵败溃,十数万人土崩瓦解,先后被斩杀者五万三千多人,自相践踏死者及赴海死者更是无计其数。剩下自己带领的残兵万余人,被清军团团围困在松山,饷援皆绝。   九月,皇太极回盛京,留多铎攻城。洪承畴突围失败。
         十月,清军豪格部驻松山。洪承畴战败,明兵不能回城,多半降清。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一月,洪承畴听说朝廷援军赶到,又派6000人马出城夜袭,被清军战败。败兵欲退入城内,但洪承畴见后有追兵,竟下令关闭城门,因而败兵大部被歼,其余的逃往杏山,后遭伏击全被歼灭。
      洪承畴不敢再战,而朝廷援军也因害怕清军不敢前来。就这样,松山一直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中粮食殆尽,松山副将夏承德叩请清军,愿拿儿子夏舒做人质约降。   三月,清军应邀夜攻,松山城破,洪承畴、邱民仰被俘。   洪承畴投降后,久被围困的锦州明军已筋疲力尽,粮尽援绝,又见松山、杏山的明军已败,待援无望。
      四月,锦州守将祖大寿,便走出内城,率众出降(这可是他的第二次降清了)。 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明军的锦宁防线,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松山失陷对明朝影响极大,从此明朝在关外已不能再战,完全无力应付辽东局面,除宁远一地外,全部落入清军手中。
      皇太极曾自负地说:“取北京如伐大树,先从两边砍,则大树自仆。现在明朝精兵已尽,我再四周纵掠,北京一定可得。”这年10月,他派贝勒阿尔泰率清军入关,大扰河北、山东,攻破3府、18州、67县,俘人口36万,牲畜50万头。(再努把力就可以与李自成会师了)清军中经北京时,明军毫不阻挡,放其回盛京。
       关内方面,李自成农民军迅速发展,明军也失去了主动地位。在清军与农民军两大势力东西交攻之下,明朝已处于覆灭的前夕。 降清   洪承畴是大明祟祯皇帝的肱股之臣,文武兼备,谋略过人,是不可多得的良才。洪承畴被俘后,清·太宗为今后逐鹿中原计,一心争取洪承畴归顺,以“满汉之人均属一体”的政策笼络他,下旨以礼护送洪承畴到盛京(沈阳);同时,皇太极命斩一同被俘的巡抚邱民仰等人,以威吓洪承畴。
         到得盛京,太宗派满汉文武官员 轮流劝降,均遭拒绝;清将发怒,举九刀威胁,他“延颈承刃”,始终不屈。洪承畴住大庙而科头跣足,肆意漫骂。   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得知洪承畴好色,每日派10多个美女陪伴,也没效果。皇太极无计可施,特命最受宠信的大学土、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
      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范文程、张存仁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
         当夜,一位仪态万方的丽人,密携人参汤款款地走到洪承畴的榻边。洪承畴闭目面壁,毫不理睬。丽人娇嗔地说道:“洪将军,您对大明江山如此赤胆忠心,实在令人敬佩。将军即使绝食,难道就不喝口水而后就义吗?将军,您还是喝一口吧!”洪承畴望着这迷人秀色,听着这温柔劝话,闻着这诱人香味,顿时心神激荡。
      丽人不断劝饮,同时以壶承其唇。洪承畴不知这“水”是人参汤,便出乎意料地喝了一口。丽人又如此再劝,洪承畴竟连饮了几口。   隔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清史稿》载:“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随即剃发易服,归顺大清。皇太极大喜,说:“我今获一导者(向导),安得不乐!”委以洪承畴重任。后来,当得知那天夜里把壶劝饮的丽人是当今皇上最宠爱的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时,洪承畴不胜惶恐。可是皇太极和庄妃待他态度如常,好象根本没有发生此事一般。洪承畴越发感激,死心踏地为满清效劳。
         洪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
       事清   洪承畴自为太宗收服后,成为镶黄旗汉军。   清·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大顺·水昌元年,1644年)四月初九日,洪承畴从睿亲王多尔衮率军l0万大举南下攻明,十一日至辽河,得知大顺军已攻占北京,遂用洪承畴之谋,“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自统领6万兵马,进攻吴三桂,企图夺占山海关。十五日,多尔衮率清军行至翁后所(今辽宁阜新境内),接吴三桂乞求合兵攻李自成书,立即改变进军路线,日夜兼程,急驰山海关。二十一日晨,李自成军抵山海关,以6万对吴三桂 8万兵力,在石河及东、北、西三面全线发起进攻,吴军濒临危殆。
      二十一日夜,多尔衮率清军抵达关外的威远城,击败大顺军唐通部。二十二日晨,吴三桂剃发称臣,开关出迎清军。中午,蓄势伺机的清军骑兵在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率领下,突然从吴军阵右杀出,农民军猝不及防,最终失利,由水平(今河北卢龙)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率大顺军仓促西撤。
      多尔衮命吴三桂向西追击,自统清军直趋北京。   洪承畴建议应宣布王令“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布告各府县开门归降”,使“军民秋毫无犯”,“百姓仍以安全”。多尔衮接受洪承畴这些建议,入关非常顺利。   入京后, 顺治帝对他十分器重。
      洪承畴入内院佐理机务,授秘书院大学士,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 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在此期间,他建议清延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献计甚多,大多被顺治采纳,加以推行。   洪承畴建议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倡导儒家学说。
      顺治帝和洪承畴的一则对话:“上曰:‘朕试人之法,倍难宰( 相 )、 ( 督 ) 抚 ,何术方不受欺 ? ’对曰:‘敷奏以言,明试以功。’立论最为宏通,可以为法。上曰:‘ 如此看来,岂《虞书》还是不可不熟读。’对曰:‘岂《虞书》而已哉 ! 五经皆治天下之大宝也。
      ’”   清·顺治二年(1645年),豫亲王多铎攻占南京,南明福王被擒;随即占领常州、苏州、太仓、嘉兴等地,址分顺利。多尔衮被胜利冲昏头脑,悍然下“剃头令”:“反对者,杀无赦”。这一带有强烈民族征服性质的命令,立即激起江南汉族人民的强列反抗,抗清浪潮风起云涌。
      危难之中,多尔衮忙派洪承畴取代多铎,授予“招抚江南各省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及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尽量避免过多的武装冲突和流血,为促使国家迅速统一和安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如招抚、 举荐明朝降官,请求清政府蠲免钱粮、停征漕运税等,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促进形成安定局面。
      他以“原官、司留任,不念旧故”为条件,用和平方式招抚宁国、徽州、九江、南昌、袁州、南康等十三府,使这些地方免遭兵火洗劫。当然,洪承畴受命招抚江南,也镇压江南抗清义军,斩杀了明王室内的一些顽固势力,如黄道周、夏完淳等人。但从促进清王朝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角度来看,其功绩是主要的。
      史称“开清第一功”。   清·顺治四年,洪承畴奉召回京。摄政王多尔衮对其慰劳备至,宠信有加,一连数日召见垂询各省应兴应革之事,所有建议,无不采纳。   清·顺治五年以后,南方抗清战火复燃。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洪承畴已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佐理机务,兼任《大清太宗实录》总裁官,又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
      此时洪承畴已61岁,临行前,顺治帝设宴饯行,赐宝马、宝刀。   洪承畴入湖广后,制定了严防重镇,互为犄角,先安湖广,后平云贵的方略,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攻势作战。他以湖南为中心,实行屯田、备粮、修城防、设水师,作长期计划。而对西南一带多年战乱,民不聊生,人民需要安定,国家需要统一的时局,洪承畴坚决反对穷兵黩武。
      他审度时势,实行军事上“以守为战”、政治上“广示招徕”、经济上“开垦田亩”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为靖南疆促进国家统一立下了历史性功劳。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洪承畴经略湖南时,驻于长沙黄兴北路又一村明代吉藩四将军府(今青少年宫),并建集思堂。
      署之东有真武宫,明吉藩建。清初,真武宫成为关押“反清复明”人士的监狱,著名学者陶汝鼐即下狱于此。后又因“洞庭举事”一案,株连湖湘名士300余人,会审真武宫。俟洪承畴到长沙,才平释此案。   顺治十六年(1659年),洪承畴平定云南,他向清廷请求减轻百姓负担,赈济灾民,建议暂缓向逃亡缅甸的桂王余部进军,以恢复生产,安定地方。
      同年,因年老体衰,获准离任回京调理。   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69岁的洪承畴疏乞退职,授世袭轻车都尉。 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病逝,谥“文襄公”,享年73岁。   洪承畴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文物部门曾进行过挖掘;“文革”期间墓地被破坏殆尽,但仍残留有石碑、龟趺、石人等雕塑,古木也很多;现仅存一对石狮子。
       。

    乱***

    2006-01-01 19:18:2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