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李鸿章不是卖国贼吗?

首页

李鸿章不是卖国贼吗?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5-12-26 20:37:53
  • 去看下>吧....可能会给你一点启示....
    仗打不打下去不是李鸿章可以决定的...
    中国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就开始真正的走想衰落了...
    蒋介石也没你说的有魄力...别忘了他是怎么样的情况下宣布全面抗战...是因为"西安事变"...他只能说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分得很清楚的...

    惹***

    2005-12-26 20:37:53

  • 2005-12-26 15:26:36
  • 不是
    

    b***

    2005-12-26 15:26:36

  • 2005-12-23 19:39:31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外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就会得出:李鸿章不是卖国贼.大家可以去看一看《马关条约》的背景.李鸿章是宰相,这样的条约他不签,谁签.即使他不签,朝廷也会改派别人去签,只不过这只黑锅不偏不巧落在他身上而已.我觉得他有点怨.

    a***

    2005-12-23 19:39:31

  • 2005-12-23 11:11:53
  • 是,至少负有一定的责任

    春***

    2005-12-23 11:11:53

  • 2005-12-22 22:52:40
  • 如果说李鸿章因他是大臣而不能定为"卖国贼"的话,那么岳飞称为"民族英雄"恐怕也就牵强了.岳飞也是个大臣啊!

    t***

    2005-12-22 22:52:40

  • 2005-12-22 13:15:41
  •   1/ 矬子里的高人
    当时中国闭关自守日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国人不知道。
    李某属于最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批人。但拿现在的观点看,仍然不甚了了。
    2/ 百姓面前的强人,皇权面前的玻璃瓶。
    李某有权有势,只是相对于其他官吏而言,在专制皇权登峰造极的清朝,李某的权力只限于为朝廷尽忠,换句话说他只有伺候老福爷的大权,没有订定国是的权力。
       而李某显然是大清的忠臣。他忠于清廷,即忠于清廷的正确决策,也忠于错误甚至荒唐的决策; 3/ 在暴风雨的大海中划破船的桨手 李某就能力而言是当时的能人。就岗位而言,只是桨手而非船长。用力划船并不能保证船不触礁。事实上,一条在风暴中迷失航向的破船能够抗住而没有沉没已属不易了。
      与船员们奋力划桨、积极堵漏的行为分不开。 4/ 有心治病,无力救命的医生 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绝非一个或几个能人就能力挽狂澜的。病入膏肓的中国需要有系统的社会改革,需要时间。李某发现了病根,可是已经无力救活甚至康复他深深眷恋的大清国朝。只能设法延长它的生命,就像给癌症晚期的病人吃补药一样,尽人事而已。
      签订丧权辱国的各种条约,虽然等于慢性自杀,但毕竟不是斩立决,他希望着中兴奇迹的出现,不立即死掉,总会残存一丝希望吧。 5/ 无可奈何的聪明人 俗话说,1000个聪明人也解决不了一个笨蛋造成的困难。可惜,聪明人太少,笨蛋又太多。李某面对的是只擅长权术而又决策随意性太强的上级;懵懵懂懂,不识天下大势且又自以为是贪婪自私的官僚团队的同僚;积贫积弱被愚弄几千年的无知无识的弱民百姓;船坚炮利,根本没打算讲公理的帝国主义列强;他要面对的困难太多,难度太大。
      换了别人,也好不了多少。 6/ 身在其位,难辞其咎 上面给他找了很多理由,但是,作为高官,在其位,谋其政,是他的岗位职责。 既担其任,必负其责。说他丧权辱国,并没有委屈他。因为,它完全可以坚持宁亡不辱,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像蒋介石一样领导抗战一样。
       。

    徐***

    2005-12-22 13:15:41

  • 2005-12-21 17:30:11
  • 李鸿章并不是卖国贼,他只是命令的执行者,他签定的卖国条约都是由大清朝的实权者--慈禧太后命令的。

    l***

    2005-12-21 17:30:11

  • 2005-12-20 21:37:39
  •   
      “近几日看了各位网友,关于对历史上李鸿章是卖国贼还是爱国者争论的很多贴文。本人先声明一点,本人没看过电视剧‘走向共和’。在此,只是以自己的感性认识,来闲谈历史上我所认知的李鸿章。 
        历史上的清末民初,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穷碧落下黄泉,四处苍茫皆不见的年代。
      当然,在那个昏婆当政,朝政腐败,国力积弱,外有列强,内有庸官挡道的时日里,李鸿章也无力也不大可能去改变历史的大局。而在国家战败,需要有人去议和的时候,历史却把李鸿章推到了政治的前沿,也许这就是李鸿章的悲哀,这也就是世代被世人唾骂的李鸿章。 历史上一直对李鸿章这个人物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李鸿章究竟在主观上卖没卖国?也许,这与李鸿章曾代表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有很大的关系,但有又谁可知,李鸿章在自此之后,立下了终生誓言,今生不再涉足日本国土。
      李鸿章曾出使某国途经日本国,须在日本国更换船只,而李鸿章当时在到达日本国港口后,日本特使曾多次上船相请,但李却坚决不下船,最后只好在两船中间搭条木板走到了另一条船上,也许这就是真正的李鸿章。 在签订(中俄密约)时,有人说李鸿章收了俄方300万卢布黑钱,而代价就是让俄国人在中国修建铁路,但本人对此不太相信。
      出访欧美各国,是李鸿章(马关条约)后闲散生活的结束,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再度崛起。当时朝野中,有很多人盯着他,一有差错,就有不少人要将他置于死地而后快。300万卢布不是小数目,李鸿章要把这笔巨款装进袋中,不能不留下痕迹,可迄今为止,从末发现有这方面的文字记录。
       林则徐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应该是写的李鸿章。重大的历史事件所阐述出来的故事,虽然他蒙上了重重的迷雾,但在今天,我们只能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还好,好在历史是没有剧本的。 。

    崔***

    2005-12-20 21:37:39

  • 2005-12-18 10:10:13
  • 当然不是

    蒋***

    2005-12-18 10:10:13

  • 2005-12-17 22:11:16
  • 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卖国贼都是产生在国家积贫积弱和遇到强大外患时期。许多卖国贼也曾说是不得已,可这并不影响后世的人们把他们视为卖国贼——因为他们没有做人的气节!要是李鸿章可以不是卖国贼,那我看世界上就没有所谓卖国贼了!而且卖国贼都可以原谅,一变而成为国家的栋梁!

    诗***

    2005-12-17 22:11:16

  • 2005-12-17 15:56:12
  • 慈禧才是大卖国贼!自古以来,大厦将倾时,人们往往群起而攻之,敢于忍辱负重,苦撑危局的却很罕见。中国历史上的官员面对危局,经常选择明哲保身,就像林则徐那样,明明看到了时局危险,世界潮流了如指掌,却不敢向上司直言之。李鸿章在晚清可谓一流人才,奈何当时中国积贫积弱,腐败保守,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诚哉斯言!

    p***

    2005-12-17 15:56:12

  • 2005-12-16 19:32:28
  • 是他是。!!!!!!他无能!!!是

    我***

    2005-12-16 19:32:28

  • 2005-12-16 14:32:15
  • 当时的条件逼他那样做,他只是履历他的职责,不是什么卖国的

    t***

    2005-12-16 14:32:15

  • 2005-12-16 11:11:12
  • 每个人都会受伤,当然包括李鸿章!!!

    l***

    2005-12-16 11:11:12

  • 2005-12-16 10:48:22
  • 不是。卖了外蒙、饿死几千万老百姓、整死几百万知识分子的暴君还被尊为“伟大领袖”。毛达姆才是卖国贼。

    真***

    2005-12-16 10:48:22

  • 2005-12-15 14:20:29
  • 看你你的问题,我在想,卖国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国家太弱?
    自己贪图什么?
    卖国贼和汉奸不一样
    汉奸卖的是自己
    卖国贼卖的是国家,所以地位不一样,所做的事情也不一样
    

    g***

    2005-12-15 14:20:29

  • 2005-12-15 12:59:38
  • 靠!你们还是中国人吗?什么叫"士可杀不可辱"!清政府无能李鸿章也无能!要是老子宁可自杀也不向小鬼子投降!看看人邓世昌和丁汝昌,李鸿章这窝囊废还有什么可说的!

    【***

    2005-12-15 12:59:38

  • 2005-12-15 12:54:37
  • 卖国贼也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
    起码手中要有国家可以出卖啊
    鸿章同志只不过相当于现在的大使而已
    说白了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或者是高级行政人员
    一言一行都是按照当时的政府的意志进行的
    他哪有资格来当这个卖国贼啊
    况且当时的情况看如果不卖国也许就是亡国
    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裸***

    2005-12-15 12:54:37

  • 2005-12-15 11:25:55
  • 李鸿章的历史功绩早已定位,他是在牺牲最小的利益来维护我们最大的利益,而不惜背上黑锅……

    海***

    2005-12-15 11:25:55

  • 2005-12-15 10:57:36
  • 悲剧也。

    b***

    2005-12-15 10:57:36

  • 2005-12-15 10:54:47
  • 评价一个人应该全方位的,不应该主观地先冠以一个评价之后再来找理由。
    对吧  ]
    带着主观色彩激愤来评价李鸿章的论调站不住脚
    

    山***

    2005-12-15 10:54:47

  • 2005-12-15 10:28:14
  • 李鸿章不是卖国贼也不是大忠臣.历史的改变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以前的封建社会是决策人做决定.

    玲***

    2005-12-15 10:28:14

  • 2005-12-15 10:00:44
  •   李鸿章是卖国贼吗?
      也许有人认为我这个问题太可笑了——这也难怪,李鸿章毕竟指挥了一场一败涂地的甲午战争,并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定他一个卖国贼不足为过。
      且慢!让我们再客观地回顾一下那段屈辱的历史……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青年投笔从戎,随老师曾国藩剿捻军,灭天国,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李鸿章生于风雨飘摇的清末,那时,昔日威武坚实的“大清号”已千疮百孔破旧不堪。时刻面临着的一群海上“强盗”的“打劫”。然而,在近代海战中,谁抓住了大海谁就是赢家。遗憾的是清政府最高决策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把海军的战略方针放在“固守京师”上,而没有考虑制海权,更没有放在整个大清国盛衰这盘大棋上。
      犯了战略决策上的失误。为以后的失败早早埋下了祸根——李鸿章虽然苦心经营,建立了北洋舰队但无力回天。相反,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以慈禧为首的满清政府,却把海军军费用来修造颐和园。以致于北洋舰队军费奇缺,始终难以发展壮大。特别是弹药匮乏。在甲午海战前夕,北洋水师的主力舰“定远”和“镇海”两舰的主炮竟只有3发炮弹。
      甲午海战的失败李鸿章不能负全责。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时清王朝的军队绿营和八旗皆为乌合之众,惟有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水师堪称精锐之师,很有战斗力。然而,淮军和北洋水师乃李鸿章的“私有资产”(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实力才是最顶用的东西,没有自己的实力就没有一切)。
      可李鸿章并没有想到“明哲保身”,在甲午战争中他不顾拼光自己的血本,毅然率领军队与日军开战。而清王朝的绿营和八旗兵以及另外的福建、广东、南洋三支舰队反而隔岸观火,以求保存自己的实力。再加之满清权贵中那些只知高谈阔论的政敌们,在后院不断“放火”,李鸿章还得腾出手来与他们“作战”。
      另外, 19世纪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而我们这个东方泱泱大国却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结果一落千丈,根本就无力作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中国事实上面对的已不是一个日本帝国,而是一个成长中的更庞大、更可怕的“敌人”——全球资本主义。
      中国一国而斗群魔,李鸿章就是再“修补”,“大清号”的沉没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李鸿章是大清国当时办外交最精明的人了,他几乎参与了所有重大的涉外事件,并因此累遭骂名。然而,弱国无外交,这是千古铁律。李鸿章常常以战败国全权代表的身份出现,客观的讲,他根本没有办法签订对中国有利的条约。
      历史证明,世界各国的战争,只要一战败,就只能答应别人的条件,无一例外。   尽管如此,李鸿章在每次的谈判中,始终以“以夷制夷”为武器,把损失减少到最低。比如,在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时,李鸿章由于态度强硬据理不让,以致于竟遇刺受伤。可他还是设法与日本周旋,终于将赔款和期限由白银3亿两5年还清,降到2亿两7年还清。
      并使日本答应,把作为条约担保的占领威海卫、奉天两地改为只占领威海卫。而且又将驻兵费由年200万两减少到50万两。更重要的是经过甲午海战,李鸿章已深深感到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一个没落腐朽的王朝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与之对峙而被人吃掉,要么不惜代价与之衔接,以避一时亡国之危,然后徐徐图之。
      李鸿章审时度势选择了后者,但却为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和自己的“卖国求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鸿章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为中国的近代化而努力,他比满清权贵还关心那个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他勇于承认自己比别人落后,他倾尽心血建水师、搞实业、办洋务,他一生不知创造了多少个“中国第一”: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织布厂,第一个兵工厂,第一个炼钢厂,第一个矿务局,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轮船招商局,第一条铁路,第一支中国海军……作为为中国的近代化之父,李鸿章为中国引进了许许多多人们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东西,倾尽精力却饱受骂名。
      然而,这些东西对冲击中国根深蒂固的守旧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都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李鸿章被绑在大清朝这只破船上随风漂流,为了船走得更远,作为“船夫”的他竭尽全力修修补补,但却无力回天……   李鸿章是卖国贼吗?天知道!!!。
      

    晓***

    2005-12-15 10:00:44

  • 2005-12-15 09:27:15
  • 弱国无外交,这个李大人不签,下个李大人也会签。林大人有种抗争,却被皇上差点抄家,后来民国政府事事求美国。还是毛主席团结大家翻了身!

    斯***

    2005-12-15 09:27:15

  • 2005-12-15 09:21:35
  • 他出生的那个时代决定了李鸿章的命运,他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决定某些事情他也没有这个权利!李鸿章不是卖国贼,为了4万万人的中国暂时能够不生灵涂炭,不管是谁处在他那个地位他那种形事下,谁都会这样做的。
    

    l***

    2005-12-15 09:21:35

  • 2005-12-15 09:00:47
  • 李鸿章是卖国贼,他生平签过30多个不平等条约,这就可以看出他对于中国领土的完整不抱一点的责任。

    x***

    2005-12-15 09:00:47

  • 2005-12-15 08:48:39
  • 对任何一个人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一***

    2005-12-15 08:48:39

  • 2005-12-15 08:48:06
  • 不是卖国贼,他的一生都忠于大清,为了大清他做了很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想知道更多, :105397148)

    真***

    2005-12-15 08:48:06

  • 2005-12-15 08:38:42
  •   李鸿章--是不是卖国贼(引用)世人一提到李鸿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汉奸和卖国贼,事实到底是什么! 
    李鸿章最为人谩骂的地方无非两点一:是北洋水师的覆灭和签订了马关条约。二:是里通卖国,勾结俄国人。 
    首先,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腐败。
      而这种腐败现象在清军中可谓无孔不入,在封建制度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并非一两人可以解决!可以说,即使黄海一战不失败,北洋水师的覆灭也是必然的! 其次,李鸿章所谓勾结俄国人,无非是想利用俄国人的野心抑制日本的野心!历史上来看,还是比较有效的。
      要知道当时的清军,日俄都是不放把他在眼里的,就是因为互相提防,致使双方的进展并没有在朝鲜和蒙古那么大! 我个人认为李鸿章只是一个普通的有远见的封建制度下的官僚。作为朝廷少有的有识之士,他很早就看到了制度的种种弊端,希望改革!早在剿灭发匪的时候,李鸿章就希望中国改革。
      他当然也希望像日本一样政治上变革但是这直接会威胁保守派的地位,保守势力(包括太后)不可能同意!最终造成了同时期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沉沦。之后签订马关条约时候,伊藤博文调侃的讽刺李鸿章:老先生,十几年前就说要改革,为什么到了今天大清还是没有变化!李鸿章只得说:国内各种障碍太多!其实李鸿章何尝不伤心! 李鸿章后来屈从地提出了只改革经济的洋务运动,虽然当时对摇摇欲坠的大清的帮助不大,但是终究有一些贡献! 但是它只不过是一个大臣,而且算不上是权臣。
      朝廷里的其他实权官员很多是一群莫名其妙的人,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明朝的倭寇时代,他们甚至信任义和团的刀枪不入居然和十一个国家开战(别忘了当时40年和94年和一个国家单挑还赢不了),造成了大清的全面崩溃! 李鸿章很大程度上只是替罪羊,没有西太后授意,他敢去签下这样的马关条约吗! 后来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西太后带着儿子跑了,让李鸿章来收拾烂摊子。
      李鸿章深感朝廷无能和最终灭亡的命运,甚至希望让广东独立出去。最后,高龄的李鸿章还是到了北京调停了二年之久,最终死在北京,就在死前俄国公使还在他的床前大吼大叫。 写下了这个题目我才感到它的难度,说李鸿章等同于卖国贼恐怕没有几个中国人会怀疑的。
      我以前也是这么看的,当他在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上留下自己的大名时,他就应该永远地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即便是后来得知了外国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我仍然嗤之以鼻,因为我私下里认为外国人从李鸿章那里得到了好处,美化了自己的侵略行为,当然会说他的‘好话’。
         姑且先来看看在李鸿章死后外国人是怎么说的吧。   日本: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美国:从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眼光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我对李鸿章的重新认识是在知道‘舍我其谁’这个词是首用自他口以后。
      那是在1900年的夏天,已经78岁的李鸿章从两广总督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在一艘名为‘平安’的轮船上说的话。当时距甲午海战战败已过去了近5年,古老而有腐朽的中华帝国正忍受着前所未有的侵略,京城已经被八国联军侵占,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等一干人狼狈不堪地逃到了西安,义和团运动在八国联军的枪炮下溃不成军,清军虽也曾拼死抵抗过,但由于军事指挥的混乱已经武器装备的不足,再加上几次重要战役中被击中弹药库的惊人‘巧合’,帝国北方已经是无关可守、无险可防了。
         这个时候,已经逃到了西安的慈禧急需要这样一个人前往北京去收拾局面:有足够的威望和资历,在外国人面前比较能‘吃得开’,能够得到还没有‘沦陷’的南方官员们的支持,有独自处理大事的魄力,能够在和外国人打交道时尽量维护朝廷的利益,能够确保帝国的完整,而且最关键的是还能对慈禧本人非常忠诚的人。
         慈禧衡量来衡量去,能满足她这一个条件的就只有一个不是满人的官员――李鸿章。   李鸿章在军事上并非很多人想像的那样差,恰恰相反的是,李鸿章是靠军功起家的。1862年3月,上海的商人、官员、绅士们因惧怕太平军而请求当时如日中天的曾国藩派兵保护,但曾国藩及他的部下都顾忌要深入到拥兵百万的太平军后方去作战,无人敢去。
      李鸿章却把此当做了一个‘机遇’。3月4日,李鸿章带领五个营近一万人分乘七艘上海方面租用的外国商船前往。这次行动以‘胆大妄为、出其不意’而闻名遐迩。沿途两岸的太平军看见李鸿章乘坐的外国商船有点不知所措,居然未发一枪一弹由他前往。整整航行了三天后,李鸿章的部队未伤一兵一卒实现了‘千里突防’,到达上海。
         更令人惊奇的是,李鸿章在此后不久的上海虹桥一役中,仅仅率领了3000淮军就击败了包围他们的10万太平军!而且李鸿章身先士卒,‘执桴鼓于军前’,大大地鼓舞了士气,淮军士兵个个拼死向前,使得太平军阵脚大乱而自相践踏,死者逾万!此战不但令上海人侧目,即便是防守租界的外国军人也对李鸿章从此刮目相看。
         然李鸿章并非善人,他的冷酷和狡诈也是有名的。在淮军包围了苏州城后,太平军‘纳王’提出以他杀‘慕王’来投降,要求淮军不能杀他而且还得颁给他二品顶戴。李表示了同意。但等‘纳王’真的带来了‘慕王’的人头来投降时,李将‘纳王’立即正法,而且还对已经投降了的近两万名太平军大开杀戒。
      使得人心大失。虽然后来李鸿章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不得不到‘纳王’的灵堂祭吊,也没能有改于他的形象。但就在这件事中,李鸿章坚持了他的原则,坚决不按英国人要求的写认错书,他说:帝国的军政与外国人无干!   在后来令人扼腕痛惜甲午海战中,舰船总吨位差不多且在大型铁甲船方面比日本占优势的北洋海师输得彻彻底底,这对当时身居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要位的李鸿章来说是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
      应该说在此前,和西方有着密切来往的李的思想就比较开放的,他看到了当时绝大多数清朝官员们所没看见的中、西差距,所以在他的倡导下,清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中西的军事装备上的差距。著名的江南制造局和金陵机器局就是他一手建设起来的。
      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薄弱,使得各派系间争权夺利,大大影响了‘洋务运动’的整体效果。再加上一个愚昧和腐朽的慈禧太后,把整个中国的国防建设搞得一团糟。   在甲午海战开战前3年的1891年,慈禧转发户部的奏疏,“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暂停二年,解部充饷”;从来惟老佛爷之命是从的李鸿章忍不住提了意见,上奏说:“方奏激励之恩,忽有汰除之命,惧非圣朝慎重海防作兴士气之至意也”;当时的台湾巡抚刘铭传听到这个消息顿足叹道:“人方我,我却自决其藩,亡无日矣!”甚至就在甲午开战前夕的1894年,慈禧以办60大寿生日的名义还两次‘借用’了海军军费,第一次为437万两,第二次为750万两!   写到这,我忍不住掷笔叹息!一千多万两白银在当时可以在国防上做多少事啊!所以,我是这么看的,甲午海战李鸿章固然难辞其咎,但战败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当时的腐败政治体系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慈禧――的国防意识淡薄。
      北洋海师在甲午海战中的表现既有令国人热血沸腾的英勇,更有令国人羞愧的逃跑,虽然拥有在当时的世界上都号称‘三甲’的坚船利炮,却不能以有效的战术迎敌,一个在战前不久还访问过日本、在日本港口大肆寻欢作乐的帝国海军溃不成军,最终使大清帝国的海军从此萎靡不振。
      归根起来还是平时的训练不够,正应了那句话:平时少流汗,战时多流血!   甲午海战后的李鸿章被贬到了两广做总督,一呆就是四年,直到八国联军打进了紫禁城,他才又一次迎来了他的‘机遇’,这就是慈禧在逃亡的过程中对他的新的任命:‘命直隶总督由李鸿章调补,兼充北洋大臣’。
      李鸿章就这样‘官复原职了’。但李鸿章自己肯定没有想到,他将开始的这人生最后一年将满是曲折和耻辱。   很多人都不知道李鸿章是一个很敢于表达自己‘主张’的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在人人避‘康党’而远之的情况下,李鸿章在朝廷上公开说‘我是康党’!使得周围人都大惊失色。
      而且此前康有为还是公开攻击过他的人。奇怪的是慈禧居然未因此而怪罪他,也许慈禧也明白:什么朝代也需要几个能干点实事的人吧。   我说李鸿章可以干点实事并不是完全赞同他,实事也要分正确的实事和错误的实事,还要分重要的实事和无意义的实事。但李鸿章搞的‘洋务运动’在笔者看来是真正有意义的实事。
      他的江南制造总局就是中国近代军工的开山鼻祖。但李鸿章太武器论了,他建造的北洋海师从装备上来说在亚洲首屈一指,铁甲舰的单舰吨位也是在世界上都排得上前三名的,但就是不重实战,平时疏于演练,以至于甲午海战一开始就使我方舰队处于不利的接敌阵形中,甚至在舰队的指挥官邓世昌牺牲后因为没有后备方案而使整个舰队处于无指挥各自为战的状态!这能不打败仗吗?   1900年7月17日,对李鸿章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已经78岁的他登上了广州前往上海的轮船。
      在酷热的天气下他闭着双眼一动不动,下属官员们都在船上静静地等候,鸦雀无声。当有官员上船来告诉他外国各领事馆对他的新任命的反应是:诸领事皆额手称庆时,他说了一个后来被很多有‘性格’的人反复引用的话:舍我其谁!   仅仅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李鸿章对此次的北上和外国谈判的事比较乐观。
      他可能认为凭他多年周游各国和各国要人所建立的良好‘关系’是能解决这次帝国危机的吧。那个时候世界上还没有那句后来被各国所公认的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所以,李鸿章自知自己年事已高,来日无多,设身处地地从他的角度去想一想,可能也就剩下一个‘留史清名’的愿望了,如果处理得好,可能就会冲淡他签署《马关条约》的沉重,于是,就在满朝的官员都逃离京城的情况下,他满怀希望地前往了。
         后来的结果是众所周知的,李鸿章代表大清帝国签署了《辛丑条约》,并且是在一边吐血一边和各国领事周旋的情况下签署的。而且签署前得到了慈禧的批准。据说慈禧看见条约中在要惩治的人中没有牵涉到她时,非常高兴,连连给李鸿章发电催签。她只考虑到她自己,其他的对她来说都不重要。
         在谈判期间,李病倒了,英、美两国公使前来‘探望‘,就在病床前对李告知了他们新商议的条约大纲内容,并恶狠狠地对李说:这个大纲是最后的立场了,如果再不签字,大战马上就爆发,希望贵大臣不要重蹈覆辙,自取灭亡!两国公使走后,李鸿章‘放声大哭’。
         是啊,他怎么能不哭呢?现在已普遍承认的真理是‘弱国无外交’,当时的大清帝国拿什么去和人家谈呢?事实上中国从那以后的很长时间中都再没有‘谈’的资格,就是有了所谓的‘谈’也不过是任人摆布,惟命是从。不能有强大国防保护的国家是没有人会尊重的。
      直到53年后的朝鲜战争,中国才又有了和外国平等‘谈’的地位。这地位是哭不出来而只能靠打出来的。   很多朋友以为李鸿章是天生的‘卖国贼’,认为只要是他签署的协约或则参加的谈判都是误国、卖国的。其实不然。早在1873年,李就以直隶总督的身份去和秘鲁谈过。
      当时秘鲁是从中国沿海掠走奴隶最多的国家,中国在秘鲁的劳工多达11万人,这些劳工在秘鲁受到非人的虐待。于是劳工们联名写下了《诉苦公禀》给大清帝国政府,希望能得到外交保护。秘鲁公使抢先到天津要和大清政府签订‘友好条约’,李鸿章坚持要先派人到秘鲁调查华人劳工待遇再谈条约,秘鲁公使坚持不干,而且还借重其他列强国家来施压,李鸿章最后拍案而起:在秘鲁的华人无论老幼都是中华帝国皇帝的子民,如果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不说签订什么友好条约,秘鲁怎么掠走的就得怎么安全送回来,而且一个都不能少!   后来秘鲁大使灰溜溜地回国了。
      难道这是另一个李鸿章吗?非也,完全还是国家实力使然,虽然大清帝国当时已经很不行,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秘鲁还不是对手。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臣,谁不想说几句掷地有声的话!关键是实力,实力才是说话的本钱。   1901年的9月7日,李鸿章终于代表朝廷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回家就又一次吐血了,据记载达‘半痰盂’之多,且呈‘紫黑色大块’。
      精神和肉体都垮了的他在病床上给朝廷写了一份《和议会同画折》,其中说道: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钜,薄海惊心!今议和已成,大局少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譬诸多病之人,善自医调,犹恐或伤元气,若再好勇斗狠,必有性命之忧也!’   这段话在飞雨看来可以算是李鸿章的政治遗言。
      虽然简短却意义深重。先是说出了他对帝国处境的看法‘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说明了帝国已经衰弱到和谁争都会吃亏的地步;其次又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创深痛钜,薄海惊心!’,说明李鸿章对帝国到了这一地步是非常痛心的;再次又说出了自己的主张‘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就是说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帝国都应该稳住与诸强的关系,然后‘内图富强’,这样才有可能有一点转机;最后还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若再好勇斗狠,必有性命之忧也’。
         诚然,我们不能完全赞同李鸿章的政治遗言,因为国际政治往往比个人交往更加地复杂和龌龊,即便到了今天也依然如此,什么‘文明世界’那只是强国的一个幌子,能欺压就欺压,能掠夺就掠夺才是帝国们的本色;但李鸿章作为晚清最后一个重要的、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说这番话自然有他的道理,更何况他是在年事已高、重病发作而已知来日无多的情况下写下的。
      所谓人之将亡,其言也善,不过如斯了。   接着,李鸿章没能等到慈禧回京就死去了,死前一周未进食。他凄惨地躺在此次到京的临时居住地――贤良寺,甚至就在死前的一个小时俄国的大使还在他的床头逼迫他对俄占领东北地区的条约上签字,李鸿章已经没了眼泪,他闭上眼睛一言不发,直到俄国大使离开身边的人对他说‘俄国人说了,中堂走了以后,绝不和中国为难’。
      李才睁开了眼睛,而且炯炯有神,口中似乎还想说点什么,但已经发不出声了。直到其他人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去’,方才瞑目。是年79岁。   飞雨写下此文不是为李鸿章‘翻案’,责任历史自有定说。我只是想通过李鸿章的个人生平折射出一个末代王朝的影子。
      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实际上是永远相连的,国家强,则国人说话底气足,国家衰,不说平民,就是官至李鸿章等也不过落个悲惨结局。   从李鸿章身上,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少年得志但最终因大环境不利而最终郁郁不得志的有志人们。所以,民族、国家、个人其实是三位一体的,看看以前,想想将来,我们那一个人能说自己身上没有一份责任呢?李鸿章签署的卖国条约其实是一个国家腐朽、落后的证明,他固有他的责任,但让他一个人来抗这个责任是不正确的。
      在飞雨看来,把战败、签丧权辱国条约的责任归到一个人的头上是不正确的,这实际上是对其他人的责任解脱。我们现在可以嘲讽那些当年在‘戊戌六君子’被砍头时无动于衷的先民们,我们认为他们麻木、愚昧、自私,回头反省自己,再看看身边的人们,难道不是还有吗?   愿所有希望中国强大昌盛、人民幸福的先人们安息,我们惊喜地看到,中国已经觉醒了。
       。

    河***

    2005-12-15 08:38:42

  • 2005-12-15 08:34:11
  • 李鸿章是个有才华的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历史造就英雄这是千古不变的!生在那个时代就决定了李鸿章的命运,他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决定某些事情他也没有这个权利!
    如果他不那样去做或者按照老佛爷的话完完整整的去做那么他毫无疑问的是个卖国贼,但他在每次的谈判上都尽量的争取少赔偿从这一点上他应该还算是个爱国主义者!
    不管怎么说,这些条约都是他去签署的(他不去也不行哪个时期就没有什么官员和外国人打交道也没有官员懂得英语恰恰他懂!)所谓人者见人智者家智就是这个道理了吧!

    d***

    2005-12-15 08:34:11

  • 2005-12-15 07:37:26
  • 卖国贼,可恶!!!

    土***

    2005-12-15 07:37:26

  • 2005-12-14 23:50:12
  • 应该不是吧!~~~~~~~~~~
    

    a***

    2005-12-14 23:50:12

  • 2005-12-14 23:39:38
  •                                论李鸿章不是卖国贼吗?
    一、对历史上最大卖国贼应该“理解万岁”么?
    【李鸿章与各国签订了卖国条约,但……对当时的情况做些具体考察……,所以责任并不在李某一人身上】?那么将来中国受到入侵时,那时的中国领导人都可以轻松地去卖国的,因为没关系吗,反正责任并不在他一人身上。
       【李鸿章签下了大量卖国条约,但那都不是他的本意】?谁能举出世界上有哪个当权者投降卖国时是出于本意的?都不是的。既然不是本意,所以就卖国无罪了? 【声讨卖国行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是不是说,当有人出卖你的利益时,你无权过问只能保持沉默?那样的话,当权者们不是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卖国了? 【卖国条约终归是要签的,换了你还不是一样】?在一个奴才的眼里,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样天生就下贱的。
      这叫狗眼看人低。实际上并非所有中国人都像李鸿章那样下贱。顶住沙俄与李鸿章的威胁拒绝签字出卖东北领土的那个中国代表就是例子。 【不签卖国条约中国必然损失更大】?既然不签条约必然损失更大侵略者获利更多,那侵略者又干吗签它?又干吗让你去签? 【卖国贼去卖国已经很屈辱了,还要忍受人们的辱骂】?那该怎么办?对创下卖国世界记录的李鸿章表示祝贺,任由他再干出更大的卖国勾当?疯狂卖国使中国彻底破产而敌国一夜暴富,子孙千秋万代赖以生存的领土割与他人,祸害遗毒至今,投降主义最终导致更大规模的入侵,千万人死伤于别人屠刀之下。
      有什么理由要求人们去同情一个使他们走向深渊的罪大恶极的造孽者?妓女去卖淫也已经很屈辱了,所以人们得对她们夹道欢迎?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大小超过30个卖国条约,他的历史是他自己写下的,不是别人给他写的,是他自己的所作所为把自己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李鸿章在谈判中使尽了浑身解数】?李鸿章一贯就是铁了心要大肆卖国的,还用使什么解数?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至于所谓的“李鸿章用哀求把日本人的赔款额减掉了1亿两白银”的谎言,可以告诉汉奸们,那是你们的同伙在百年后的今天自己编造出来的“感人”情节。
      日本之前,李某人早已卖国卖到臭名远播世界的地步了,不然日本人也不会别人不要就要他李鸿章。当时中国政府先是派了两个中国人去,日本人不要,再派个洋人去,日本人还是不要,就要这李鸿章。实际上人人和中国谈判时都点名要李鸿章。早在10年前《中法和约》时侵略者们就认识到了他们搜刮中国时李鸿章的高度价值之所在。
      日本之后,西方各国大概眼都红了,想独占放高利贷权的,想乘机占其他便宜的,争着要李鸿章,最后被俄国人抢先。中国政府原选定赴俄的是另一特使,但俄闻讯后发出抗议,点名就要刚在日本创下卖国“奇迹”的李鸿章。李某去了俄罗斯后,便即兴把中国东北的利益出卖给了俄国。
      卖国卖到受到侵略者争先恐后青眯的地步,也该算臭名远扬了。 不过也有点名不要李鸿章的时候,几年以后谈判《辛丑条约》时,此时俄国已经实际占据了整个东北领土,它想通过李鸿章签得协议将东北正式割让给俄国,英、德怀疑自己的瓜分利益受损而点名不要李鸿章做谈判代表。
      但最后侵略者们还是达成了共识,他们没忘记李鸿章的压倒性好处,可以从中国身上搜刮下最大块的肥肉。 【中国太弱,李鸿章别无选择,不得已去卖国】?世界上古今中外又有哪个卖国贼认为自己是“别有选择”而去卖国的?没有的。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认为自己是“别无选择”而去卖国的。
      散播抵抗的后果恐怖,为投降卖国制造舆论根据,是一切汉奸卖国贼们的惯用伎俩。李鸿章数次恫吓清朝就是这类伎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李鸿章签订卖国条约是不得已的,他不可避免地必须这样做。李鸿章不去,终归得有人去】?那意思就是说“在敌强我弱时,投降是不可避免的”。
      问题是,世界上反侵略战争多是敌强我弱的,这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原因。所以这段汉奸卖国贼们的所谓的“雄辩”说穿了就是,“当我们受到侵略时,投降是不可避免的”。呸和李鸿章相比,那抗日战争时代蒋介石就更应该像李某一样把整个国库(实际上应该把2个国库)全部送给日本人了。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了一次,而抗日战争的八年里,中国几乎天天在战败。李鸿章时代中国的经济实力是日本的2。5倍,且当时中日两国都还基本没有自主工业能力,都靠从西方购买武器。抗日战争时代,日本的国力已超过中国,且日本已经有了工业能力而中国没有。所以中国就更有彻底的理由去彻底地投降卖国了?至于50年代朝鲜冲突时,当时美国的国力是全世界的50%,而中国连5%都不到,且几乎没有工业,那中国人该自动全体自杀算了?今天日本的GDP是中国的2倍、科技实力远在中国之上,那就直接投降、根本不必尝试保卫国家了。
       另外,想不通,一个太弱的国家,为什么还能拿出2亿两白银给人家(《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是当时日本年收入的4倍。不久,这个太弱的国家,为什么竟又能弄到10亿两白银供世人瓜分(《辛丑条约》)?10亿两白银等于当时全世界年收入的一半。难道这个国家是个天生的挨操狂?“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辛丑条约》时慈禧的不要脸“名言”。
       以当时中国2。5倍于日本的经济实力,而两国都没有自主工业能力,这算“太弱”的国家么?当时北洋舰队排名世界第8亚洲第一,日本海军排名世界第16,而2亿两白银可以再造20支北洋舰队了,这算“太弱”的国家么?对了,小小的没有任何经济军事后盾的义和团,就能给八国联军以重创。
      奇怪的是,这李鸿章为什么不也投降也送几亿两银子呢?相反的,八国联军后期,李某指挥在保定一带杀戮义和团时,从一条软弱的哈巴狗忽然变成了一条穷凶极恶的疯狗。 就在左宗棠出兵西征收复新疆之前,李鸿章曾要求把整个新疆放弃给沙俄与英国,因为“中国根本没有能力在新疆取胜,俄英已经志在必得”。
      如果当时新疆落入李某之手,那今天的中国就没有“新疆”这个词了,而汉奸们则会照常振振有辞地为他们的卖国贼辩护道:中国太弱,李鸿章出卖新疆是“别无选择”,不得已的,是“悲壮的爱国行为”,中国人民应该反而对他表示敬意与感谢才对。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那阵子李鸿章在干什么呢?李某人正忙于签订《烟台条约》,该卖国条约向从印度而来的英国殖民侵略者打开了西藏的大门,其毒害流传至今,当今反华势力为了瓦解中国而不断造势的所谓“西藏问题”,第一步就是那时开始的。
       李鸿章签下《辛丑条约》后,沙俄的胃口进一步膨胀,要求中国签下出卖整个东北领土的条约。此时,卖国贼将死但未死,中国派出的一个全权代表(杨儒)面对威逼坚决拒绝签字,于是俄国又把签约希望寄托在李鸿章身上,李鸿章数次“劝导”亦遭拒。万幸的是,大卖国贼终于咽下了他的最后一口气,否则的话,今天的中国也没有“东北”这个词了。
       新疆、东北保住没有被出卖;抗日战争坚持八年;朝鲜战争将美国驱逐回三八线;这些都碰巧不是因为中国国力太强,而是一条简单不过的理由:没有李鸿章。 【李鸿章没有在卖国勾当中个人贪污】?这事说明什么?如果一个人是为了贪污而当上汉奸的,那他就不是纯正的卖国贼了,那只不过是自私本性发作在做买卖而已。
      好逸恶劳为了金钱而去当妓女的,不是最下贱的妓女。只有那种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婊子的料、天生就该挨操的,才是最下贱的。李鸿章就是例子。他不是为了钱财,而是天生下贱。 当然,也有不同意李鸿章天生下贱、天生喜欢挨操的。据沙皇档案记录,《中俄密约》签订后,俄方和李鸿章订下私人协议,只要《密约》能够顺利执行,李某便能得到300万卢布的酬谢。
      此事实际上是多方铁证而不是所谓的“孤证”。有人怀疑这是李某在寄往总理府的电报中数次替俄国恫吓清朝的原因。300万卢布相当于今天的3亿元人民币。也许,李某人也和一般婊子一样是贪婪要钱的,只不过他享受挨操,而一般婊子得忍受。 【李鸿章搞过洋务运动所以不算卖国贼】?那秦桧搞过宋体书法所以也不算汉奸了。
      对外开放早在这个李某人的几十年前就开始了。汪精卫还在大屠杀后的南京搞议会民主试验呢。有何稀奇的?真正该稀奇的是李某的卖国行为导致了全世界认为中国是软弱可欺的最佳目标,最后导致了中国受到入侵,整个民族的坛坛罐罐被人彻底砸烂,几代人现代化的努力化为泡影,几千万中国人死伤在外人的屠刀之下。
      可以说“李鸿章”三个字,是一个罪孽深重罪大恶极的象征符号,是一种弄得不好会让这个国家的人死无葬身之地的“文化”。 据洋务要员容闳估计,李鸿章家族所发的洋务财达4千万两白银,这个数目相当于今天的70亿元人民币。李家加入到发洋务财事业里的人数达200多。
      在那个时代的西方文献中李鸿章(LiHung-Chang)被称为“世界首富”……。怎么好像秦桧、汪精卫干好事时比他李某人“纯洁”多了?【卖国救国】?通过卖国而救国,通过当汉奸而爱国,通过当婊子而追求贞洁……。李鸿章通过疯狂的卖国而“卖国救国”了么?没有,相反的,中国正是因为“李鸿章文化”而一步步加速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李鸿章是不是卖国贼,官方教科书已有定论。确实,如果只看李鸿章签订的条约,那么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不为过,,但是我们不能割裂历史事件的背景来孤立地、断章取义地看问题。 面对国难,慷慨赴死,杀身成仁,最容易,此种虽无利可图,却青史留名,让后人敬仰。
      难得的是忍辱负重,艰难周旋,此种往往为民众之利而丧一己之名,最容易遭人误解,留一世骂名。最可耻的是为一己之利出卖民众利益,此真汉奸也。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烈士和汉奸,他们充满了我们的史册,罕见的是于艰难中周旋者,这种活计既吃力也不讨好,而且后世还会出于政治需要将其泼上臭水,再踩上两脚。
       政治是历史的天敌。什么东西如果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也就被扭曲成怪胎。比如,当“爱国”变成了政治口号,往往就被篡改成忠于一个组织、一个人物。翻开中国的历史,“爱国”两个字被一些人、一些政党肆意强奸的例子并不鲜见,爱国的闹剧此起彼伏。在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政治气味的时代,说“爱国”,远不如说“爱民众”来的实在。
       所以,仅仅从李鸿章的举动有没有卖国来争论并没有什么价值,而是要讨论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挽救危局,能不能以更小的代价来换取民族的生存?脱离了当时的实际,坐在100多年后的空调房里,对着电脑来高谈阔论,肆意指责,只能证明我们是一群现代化的历史白痴。
       外国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我嗤之以鼻,因为我私下里认为外国人从李鸿章那里得到了好处,美化了自己的侵略行为,当然会说他的‘好话’。   姑且先来看看在李鸿章死后外国人是怎么说的吧。   日本: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美国:从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眼光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1901年的9月7日,李鸿章终于代表朝廷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回家就又一次吐血了,据记载达‘半痰盂’之多,且呈‘紫黑色大块’。
      精神和肉体都垮了的他在病床上给朝廷写了一份《和议会同画折》,其中说道: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钜,薄海惊心!今议和已成,大局少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譬诸多病之人,善自医调,犹恐或伤元气,若再好勇斗狠,必有性命之忧也!’ 诚然,我们不能完全赞同李鸿章的政治遗言,因为国际政治往往比个人交往更加地复杂和龌龊,即便到了今天也依然如此,什么‘文明世界’那只是强国的一个幌子,能欺压就欺压,能掠夺就掠夺才是帝国们的本色;但李鸿章作为晚清最后一个重要的、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说这番话自然有他的道理,更何况他是在年事已高、重病发作而已知来日无多的情况下写下的。
      所谓人之将亡,其言也善,不过如斯了。   接着,李鸿章没能等到慈禧回京就死去了,死前一周未进食。他凄惨地躺在此次到京的临时居住地――贤良寺,甚至就在死前的一个小时俄国的大使还在他的床头逼迫他对俄占领东北地区的条约上签字,李鸿章已经没了眼泪,他闭上眼睛一言不发,直到俄国大使离开身边的人对他说‘俄国人说了,中堂走了以后,绝不和中国为难’。
      李才睁开了眼睛,而且炯炯有神,口中似乎还想说点什么,但已经发不出声了。直到其他人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去’,方才瞑目。是年79岁。 从李鸿章身上,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少年得志但最终因大环境不利而最终郁郁不得志的有志人们。
      所以,民族、国家、个人其实是三位一体的,看看以前,想想将来,我们那一个人能说自己身上没有一份责任呢?李鸿章签署的卖国条约其实是一个国家腐朽、落后的证明,他固有他的责任,但让他一个人来抗这个责任是不正确的。在飞雨看来,把战败、签丧权辱国条约的责任归到一个人的头上是不正确的,这实际上是对其他人的责任解脱。
      我们现在可以嘲讽那些当年在‘戊戌六君子’被砍头时无动于衷的先民们,我们认为他们麻木、愚昧、自私,回头反省自己,再看看身边的人们,难道不是还有吗?   愿所有希望中国强大昌盛、人民幸福的先人们安息,我们惊喜地看到,中国已经觉醒了。 。

    c***

    2005-12-14 23:39:38

  • 2005-12-14 23:39:24
  • 八十年代以前的很多学者都认为他是卖国贼,但是现在比较的提法,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李尽量在列强之间周旋。有一个细节就说明,在辛丑条约签字前,李鸿章拒绝签字,他说在这样的条约上签字一定会被子孙后代骂作卖国贼的,最后在老佛爷的淫威下最迫签下的。所以现在较公正的提法是误国而不是卖国。

    1***

    2005-12-14 23:39:24

  • 2005-12-14 23:27:59
  • no

    8***

    2005-12-14 23:27:59

  • 2005-12-14 23:08:14
  • 李鸿章不是卖国贼,他很重视教育,应该说,他是一个教育家!

    m***

    2005-12-14 23:08:14

  • 2005-12-14 22:57:34
  • 李鸿章不是卖国贼,在当时情况下,他的做法,只能是社会限制,作为一国大丞,他只能以过为重,

    g***

    2005-12-14 22:57:34

  • 2005-12-14 22:57:30
  •     李鸿章不是卖国贼,而是卓越的外交家。
        说李鸿章是卖国贼,无非是割让了台湾这块土地。但是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已经没有海上的力量了。台湾即便是避割让给日本,也没有能力保卫台湾。日本作为战争赔款要求割让的是胶东半岛,也就是山东省,如果山东给让给日本,那末就等于给日本在中国大陆上安放了一个大本营。日本随时可以对中国进行下一轮的侵略战争。如果不统一割让国土,按照当时大清国的国力,难以和日本继续战斗。
        事实上,日本占据了台湾,最终又失去了台湾。当然这是后话了。

    建***

    2005-12-14 22:57:30

  • 2005-12-14 22:53:52
  • 李鸿章不是卖国贼,因为李鸿章的没有决策权。

    风***

    2005-12-14 22:53:52

  • 2005-12-14 22:44:10
  • 肯定是,, 他不是的话 我们国家也不会卖了

    k***

    2005-12-14 22:44:10

  • 2005-12-14 22:38:42
  •   李鸿章是一个奇才。无论在经济、政治方面皆是如此。
      在经济上,他创办的一些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都管理有方,能和外国企业竞争,也维护民族的利益。此外在他的主持和参与下 ,洋务派创办了许多中国近代”第一”的东西,如铁路,海军等。
      李鸿章一直在帮助大清国富强,可以说他是个报效祖国的人。他同时也是一个思想进步的人,他主张与外国自由贸易,以强国,与改革相似。   在政治上,由于他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而招人唾骂,我认为这对他来说是极不公平的。这些人全是些盲目无知的人,难道他们不知道大清国如此虚弱的国力是不可能与欣欣向荣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抗的?他们只凭几个暂的胜利,就以为大清国能征服法国。
      他们是被胜利冲昏了头,不顾将来事态的发展,完全没考虑若法国同其盟国卷土重来,大清国很可能会被逼上绝路,签订比《中法新约》更不平等的条约。李鸿章从长计议,主张求和。他是想让国家安定,趁此时努力富强国家,他的想法是没有错的。难道他是甘心求和?至于由他签约,是因为只有他有这种能力,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力,要知道他总是在尽力降低国家受到的损害。
      如果签约的是其他的某人,那么我想这个人现在一定是“卖国贼”了!   在中国,评价一个人尤其是像李鸿章生成大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样的人是很难的事情,但无疑的事,李鸿章肯定是十九世纪,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

    旁***

    2005-12-14 22:38:42

  • 2005-12-14 22:37:18
  • 不是,绝对不是

    h***

    2005-12-14 22:37:18

  • 2005-12-14 22:24:45
  • 老李也不容易,当时一切外务都是慈禧说了算,他也没办法,这都是传统君君臣臣思想诟病,同时也杂有中国人小九九思想,视北洋舰队是自己的私人势力,导致基伍中日战争失败,由于忠实地执行慈禧意思办事,成了晚清肱骨之臣,也成了以后袁世凯的“老师”,但和张之洞倡导洋务运动又是功不可没,只是陷入盲信之中,被洋人耍了。他是30%的卖国贼。

    哈***

    2005-12-14 22:24:45

  • 2005-12-14 22:14:25
  •   《马关条约》《中俄密约》的签定,使李鸿章为千夫所指.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我们发现,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正如李鸿章自己得出的根本结论一样:“至于根本计,尤在于变法自强。”
       所以
           李鸿章,是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矛盾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e***

    2005-12-14 22:14:25

  • 2005-12-14 22:11:31
  •   李鸿章死后仅两个月,时代舆界骄子的梁启超即写出其传世大作《李鸿章传》。梁氏以其犀利目光和如椽巨笔,纵横古今,附比中外,为时人后世生动而深刻画出了一幅李鸿章之巨像。  
    在这本书中,梁启超不留情面地提示出了李鸿章“无学无术”的大吏本相,但他也相当客观地提示后人说,“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同时,他也不无感慨地指出,自己“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应该说,这是最早的研究李鸿章之严肃著作。后来有关李鸿章的种种研究著述,大部分都在相当程度受到了梁启超这一著作的影响。
      其时其世,东西方国际社会对李鸿章也有较高的评价。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美国人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李鸿章死了已经 100 多年。在这 100 年多中,中外学术界总计出版了 40 多部有关李鸿章的专著和多达 1400 多篇研究论文。李鸿章研究成果数量的如此之多,表明了中外史学界对这样一个近代历史风云人物的高度关注。这是因为,李鸿章毕生所从事的活动,几乎涵盖了近代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各个领域。
      举凡晚清时代之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李鸿章几乎无不与之。也正如梁启超早在 100 年前就提出的那样,李鸿章个人的历史,同时也是晚清40 年的历史。  作为晚清一代重臣和权臣,李鸿章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舞台上,一直处于古今中外、朝野满汉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心。
      作为实力最强的洋务派淮系集团的首领、清政府重要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之一,为了因应不可抗拒的时代变局,他在中国早期的洋务——近代化活动中,所做的事情最多,因而引起的争议和非议也最大。有人曾用八个字很形象地概括他:“权倾一时,谤满天下。” 然而,真正使李鸿章声名扫地的是甲午战败,当时弹章盈廷,国人一片唾骂。
      “使当日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现,则士论又当何如?”这是近代著名思想家、也是曾经当过李鸿章僚属的严复,在李氏去世所作的挽联。它所表达的评论性意思,当主要也是就此而生发出来的感慨。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李鸿章的时候,我们不妨用公平、公正的眼光,把李鸿章放在当时那个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评判。
      在这里,我们特别愿意征引著名近代史论家袁伟时先生的新论。在其所著《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一书中,袁先生专门用两章的篇幅集中讨论了“李鸿章的是是非非”问题,并从下述三方面为李鸿章重新作了历史定位——  第一,李鸿章为庸众中的杰士。  晚清统治层从最高统治者至大小官员,总体来看是个平庸的群体。
      他们是处于衰败状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儿,又在腐朽不堪的专利制度制约下活动。按照 19 世纪下半叶人类文化已达到的水平去衡量,这批统治者都是知识低下,目前短浅的平庸之辈。但在激烈的社会震荡中,他们中也分化出一些比较杰出的人物。李鸿章就是其中的一个。
        张之洞、梁启超都认为李氏的见识超出同侪,这个论断是公允的。但这不等于说,他在一切方面都比大小官员高明。准确点说,他是甲午战争前为数不多的识见超群的清政府大员之一。  他较早地意识到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1865 年他便指出:“书生坐谈误国,可为口叹!且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千古变局,庸妄人不知,而秉钧执政亦不知,岂甘视其沈胥耶!”正是基于这种不甘心自己的国家沉沦的自觉,他以推行“自强新政”即洋务运动为己任,而经过锐意考查,有些认识也颇为高明。
        首先,他是最早认只开放不可逆转的大臣之一。从鸦片战争开始至 1900 年的 60 年间,对侵略者与老师一身二任的列强持什么态度,一直是朝野上下激烈争辩的问题。顽固守旧派要恪守严夷夏之辨的传统信条,对外来事物持排斥态度,既阻碍了本国的发展,又往往用一些不恰当的措施去激化与西方列强的矛盾,酿成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祸。
      这些大祸的发生,西方侵略者当然有其罪责,那是要另行讨论的问题。这里我们着重看中国这一方的问题,守旧派给侵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也是不容讳言的事实。李鸿章则持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力主以开放的态度去处理同外国的关系,以新的观念和措施去适应“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  其次,李鸿章的高明之处还在于把“借法自强”看作救国的关键所在。当时,不少大臣空喊“攘夷”而反对学习西方,与正确的救国途径背道而驰。有的大臣虽然也主张学习西方,但视野狭窄。李鸿章的洋务思想于七十年代趋于成熟。他的主张也有许多弱点,有的且是重大弱点,但在当时已属卓荦不群。
        他把学西方作为救国急务,爱国赤诚溢于言表。他自觉地继承和发展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以“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为洋务自强运动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戎为的是创造一个有利于改革和建设的国际环境,而根本的出发点是变法图存。他语重心长地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
      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天耶?人耶?恶得知其故耶?”  作为洋务运动无可争议的领袖,李鸿章意识到自己的活动是商鞅、王安石变法的继续。他把传统的“穷则变,变则通”思想作为变革的理论依据,而整军经武,购买和仿造船、炮、洋枪则成了变法的重要内容。
        当时,敌国环伺,整军经武是任何执掌国家权柄的人不能不考虑的大事。李鸿章的高明处在于他围绕国防建设提出了三个根本性的大事:一是培养全新的人才;二是全面发展工商业;三是要求宫廷节省冗费。——历史已经证明,近代中国发展的迟滞与现代事业的失败同没有贯彻这些主张有密切的关系。
      从整个社会看,李鸿章不一定是这些思想的首倡者,但在大臣中能全面地提出这些主张的却不多见。  第二,晚清近代化事业的主要开创者。  稍加考查就会知道,中国有机械制造、近代的采煤、铁路、电报、轮船运输、纺织等工业、采矿和交通运输及信息企业,无一不同李鸿章的推动、支持有关。
      而在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洋等方面也有他不可磨灭的贡献。  人们历数过这些官办企业或事业的种种弊端,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可是,我们同样无法否定一个事实:西方的机器和科学技术进入中国就是对愚昧无知的打击,就播下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种子。招商局轮船所到之处,商品经济总有大小不等的发展。
      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的几百部西书不是孕育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一代呼风唤雨的人物吗?没有洋务运动,鲁迅又怎么会跑到南京去上学呢?对 19 世纪以来为捍卫中国的独立和摆脱中世纪的落后状况尽心尽力的人,我们都应如实记下其劳绩和失误。李鸿章也不应例外。
        第三,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凝聚中心。  鸦片战争后在中西文化撞击下逐渐出现了一批新型的知识分子。他们先是集结在曾国藩周围,接着就向李鸿章靠拢。在甲午战争以前,这些对西方了解较多且程度不等地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有识之士大体上都视李鸿章为中心。
      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李鸿章所以能显得识见超群,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汲取了许多新鲜的知识。  甲午战争前夕,孙中山谋求上进,首先想到的就是给李鸿章上书。其中固然与李氏是重要权力中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李氏思想比较开明和开放,是各项洋务事业的主要推动者,因而对有新知识的青年颇具吸引力。
      在甲午战争前,不但严复、马建忠及其他留洋归来的技术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在李鸿章直接领导或势力所及的范围内服务,就是对其学西方的作为持激烈批评态度的郭嵩焘、王韬、郑观应等人,也是李鸿章的朋友或麾下的重要官员。  在任何社会中,知识要通过一定的渠道才能转换为政策或各项活动。
      这项转换机制是否健全对社会发展影响很大。在甲午战争前的 20 多年中,他在很大程度上起着转换枢纽的重要作用。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个作用完成得不好。但这个情况却有力地证明,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仍然依附于清政府;同戊戌维新前后的情况不同,他们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李鸿章就是在这个大格局下,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我说李鸿章是庸众中的杰士,其中包括李氏本人也不脱平庸的意思。这突出地表现在 1896年他到俄、德、法、英、美五国及加拿大走一趟以后,认识仍不见有大的提高。他说:“今游于各大国者四阅月,忽经新气之感动,此心意一往而深。
      ……泰西格物之功效,致力之材能,某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他日身归故国,后半生无涯之大事,将重整其旗鼓,忝颜而将中军;且较诸前半生之仅效微劳者,冀于中国尤有裨益。”一个年过七旬的老翁经受重大挫折后尤为此雄心壮志,令人感动。可是,他想到的仍然仅是科学技术和军事,仍不明白离开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这些是无法真正学到手的。
      就这一点而言,他仍然是东方的庸人。  不过,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批新的杰士正在崛起,洋务运动和洋务思潮不再是晚清变法自强的主流。李鸿章已被历史大潮冲刷到一旁。这个衰朽王朝正在加速沉沦。李鸿章却眼睁睁看着它坍塌而无能为力。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应当特别指出,李鸿章毕生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对经济的研究有独特的心得和认识。
      但是他与一般的研究经济宏观战略的经济学专家不同,因为他不仅仅局限于研究,他还以一个企业家的身份去把他的理论运用和实践到企业管理之中。可以说,他是一名企业家,一名经济学专家,但是加上他领导者和政治家的角度和身份,所以他的运见和卓识,他的才干和能力就远远超出和高于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或者学者。
        而作为一个杰出的外交家,李鸿章虽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但这不全是他个人的过失,还有当时大清朝走向腐败和没落的背景。在当时国际大舞台那错综复杂的状况里,李鸿章处理了很多震惊中外的大事件。这样的大背景和大事件不是每一个外交官都有机会遇见的,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外交人员就能够处理的。
      李鸿章在外交上不断地巨大失败和微小的胜利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外交手段,作为个人角色的李鸿章,不愧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  最后,我们还想说的一句是,不管李鸿章有过多少失误,犯过多少错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需要李鸿章这种求真务实的实干家,需要李鸿章这样为国为民不艰辛和困苦,不畏诽谤和诋毁的精神。
      李鸿章一直在埋头肯干、默默做事,直到生命即将结束之时。引用李鸿章说的那句话就是“富强相因”,只有人民先富裕了,国家才能强大,我们才能摆脱被外族奴役和侮辱的命运,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才有地位和尊严! 梁启超早在一百年前就提出,李鸿章的历史,就是大清国四十年的历史。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李鸿章的时候,我们不妨用公平、公正的眼光,把李鸿章放在当时那个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评判。  李鸿章首先是大清国的一名忠臣。他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他文采飞扬,才华横溢;他有卓越的军事才干和政治作为。这些,本不须多论也。他还毕生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对经济的研究有独特的心得和认识。
      但是他与一般的研究经济宏观战略的经济学专家不同,因为他不仅仅局限于研究,他还以一个企业家的身份去把他的理论运用和实践到企业管理之中。可以说,他是一名企业家,一名经济学专家,但是加上他领导者和政治家的角度和身份,所以他的远见和卓识,他的才干和能力就远远超出和高于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或者学者。
        此外,他还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虽然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但这不仅仅是李鸿章个人的过失,还有当时大清朝走向腐败和没落的背景。在当时国际大舞台那错综复杂的状况里,李鸿章处理了很多震惊中外的大事件。这样的大背景和大事件不是每一个外交官都有机会遇见的,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外交人员就能够处理的。
      李鸿章在外交上不断地巨大失败和微小的胜利之中,李鸿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外交手段;所以作为个人角色的李鸿章,不愧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在和外国人的交往之中,李鸿章本人的睿智和深刻,他的大气和幽默,他的仪表和举止都散发出浓浓的个人魅力,博得了外国人对他的敬佩和尊重。
        为了中国的独立自强,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李鸿章一直在埋头肯干、默默做事,直到生命即将结束之时。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李鸿章有过多少失误,犯过多少错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需要李鸿章这种求真务实的实干家,需要李鸿章这样为国为民不辞艰辛和困苦,不畏诽谤和诋毁的精神。
      引用李鸿章说的那句话就是“富强相因”,只有人民先富裕了,国家才能强大,我们才能摆脱被外族奴役和侮辱的命运,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才有地位和尊严! 。

    g***

    2005-12-14 22:11:31

  • 2005-12-14 22:06:41
  • 李鸿章推行洋务运动,使旧中国走向强国之路,这是他的功绩。然而,正是由于洋务运动中的盲目崇拜,产生严重的惧外思想,外交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从而签订卖国的《马关条约》,在这件事上说他是卖国贼一点也不过分。

    风***

    2005-12-14 22:06:41

  • 2005-12-14 21:54:49
  • 国力衰微,你想他的腰硬的起来么!!你当他不知道他的行为会被后人耻笑么?可他有什么办法?不和则战,战则亡国……怪就怪慈禧着老混蛋吧!

    独***

    2005-12-14 21:54:49

  • 2005-12-14 21:54:03
  • 是个大忠臣!

    优***

    2005-12-14 21:54:03

  • 2005-12-14 21:51:53
  • 当然不是,因为他不是决策者,他只是傀儡而已.

    l***

    2005-12-14 21:51:53

  • 2005-12-14 21:47:26
  • 这个问题,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好,毕竟现在有两种意见,1是,2不是。我选择2,不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比较公平的说)。当时的情景我想学过历史或者了解那段历史的都知道,他也是迫于无奈,当时腐败的政府,根本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应对。主要原因是当时腐败无能的政府,若当时不是李鸿章而是其他人,我不认为他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所以我不认为他是卖国贼。谢谢~~~

    卡***

    2005-12-14 21:47:26

  • 2005-12-14 21:44:36
  • 李鸿章不是卖国贼,因为李鸿章的没有决策权。

    c***

    2005-12-14 21:44:3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