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上已节主要举行的活动有哪些?

首页

上已节主要举行的活动有哪些?

上已节主要举行的活动有哪些?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09 11:42:26
  •   “上已”在汉代正式定为节日,魏晋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在上已节,主要举行祭高楳、祓禊、曲水流觞、会男女、蟠桃会、祈丰 收等活动。高楳,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最初的高楳,是以孕育中的女性形象出 现的,是生殖的象征。祭高襟显然是一种与求子有关的巫术活动。
      祓禊,是一种沐浴、洁身、祈福的仪式。古时人们认为有的妇女没有生 育能力是由于鬼神作祟,就在上已节举行沐浴仪式治疗不育症。《周礼•春官 •女巫》中有“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的记述,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 月上已,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
      ”《后汉书•礼仪上》:“是月 上已,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后来这种 仪式逐渐演变为人们在春日相约外出踏青,携着桃花或者兰花,在水边走走 停停,欣赏美景,交流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祛除整个冬季积存在人体 内的闷气,而沐浴求子的习俗,就逐渐消失了。
      如王羲之著名的《兰亭集序》 就是描写的上已聚会的景象。又比如在繁盛的唐代,三月三作为其三大节曰 之一,就是以春游为主要内容。在上已节节前五天,朝廷会按照官吏职位高 低,分别赏钱一百至五百贯用作他们宴请宾客的费用。上已这一天就是从皇 帝到百姓全民庆祝的节日。
      关于这一节日中的各项活动,唐代诸多诗人都有 描述。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述了年轻女 子在三月三到水边踏青的盛况;崔颢的《上已》诗:“已日帝城春,倾都祓禊 晨”。更道出了已日长安倾城出动举行祓禊的景象。还有王维的《三月三日曲 江侍应制》“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等句子都有相关描写。
      宋、明间上已 节的重要性虽然不及唐朝,但也颇具规模,这在文人诗句中也有反映。如宋 人周必大诗句“修禊归来却踏青,临流谋野两关情”,明确提到修禊与踏青是 分开进行的两件事,说明上已的习俗正在慢慢发生改变。《全元散曲》中也有 描绘上已踏青景象的句子:“修禊潭,水如蓝,车马胜游三月三。
      晚归来,酒 半酣,笑指西南,月影娥眉淡。”明代弘治年间,江苏《吴江县志》中记载: “上已日,郡人倾城而出,游于百湖山水间,邑亦有游者,是日喧盛,饮者、 博者、交易者、闲观者,不下万人。”即是“倾城而出”,而且“不下万人”, 可以想见必定十分热闹。
      清代同治年间,江西《瑞州府志》记载,上已节 “携酒盒郊游踏青,士民皆然”。由此可见,至此上已节的主要风俗已经演变 为踏青。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喜爱在春季出游踏青,放松心情。曲水流觞显然是临水浮卵的遗风。临水浮卵是一种很古老的水上活动, 即是把煮熟的鸡蛋放在河中任其四处漂流,谁拾到即可食之。
      直到今天很多 地方还流行“三月三,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据说可以治头疼。与临 水浮卵相类似的还有水上浮枣的习俗,是用枣子替代熟鸡蛋放在水中任人取 食,也蕴涵着“早生贵子”的意思。事实上这就是古代求子之类巫术活动的 遗存。发展到曲水流觞,这种上已节的习俗已经成为文人雅士的游乐节目。
       所谓“曲水流觞”,就是引水环流成弯弯曲曲的渠,称之为“曲水”,在水面 上放置盛酒的杯子,也就是“觞”,任其浮于水面顺水漂流。当杯子流至拐弯 处速度会减缓,水边的宾客就可以取而饮之,然后吟诗作赋,作为一种娱乐。 “觞”通常是木质的,体积较小而质量较轻,底部装有托,可以方便的浮于水 面。
      此外也有陶质的杯子,因其两边有耳,又称做“羽觞”。陶质的“羽觞” 要比木杯重,在使用时往往是放置在荷叶上的。曲水流觞是一种相当雅致有 趣的游乐活动,令人十分心向往之,只是这种习俗并没有流传下来。会男女是上已节中一项非常奇特的风俗。上已之日春游踏青,是男女相 会的大好时机,即使野合,也有所不禁。
      事实上这种风俗来源于氏族时期的 群婚习俗。有学者认为上已节的最初涵义就是性爱狂欢。原始社会为了禁止 因为争夺异性而可能引起的互相残杀,在生产时期实行的是性禁忌制度,令 男女分开生活。而在那些不需要遵守禁忌的日子,就成了性开放的节日,发 展到后来就固定于春日相聚,渐渐演变为三月三民俗的最初形式。
      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相传西部某个少数民族 部落的保护神是西王母,她有两大法宝:一个是吃了可以令人长生不老的仙 丹;另一个是吃了能够延年益寿的蟠桃。传说长生不老仙丹后来被后羿求去, 又被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使得嫦娥得以飞天成仙。
      由于拥有蟠桃,有些小说 中也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由此民间也在三月三举行祭祀王母的活动。 一首北京竹枝词描述了蟠桃宫庙会的盛况:“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 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飚。”可见热闹非凡。上已节祈求丰收的习俗也由来已久。
      古人认为。庄稼也和人一样要阴阳 相合才能不断生长繁殖,因此在上已节求子的同时也会祈求丰收。日本学者 小南一郎引证古籍中关于“三月三日,清明之节,将修事于水侧,祷祀以祈 丰年”等说法,认为水滨祓禊与农耕礼仪有关系。这种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另外,许多少数民族也有三月三这个节日。
      如壮族,多于三月三举办歌 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拋绣球,谈情说爱,又称“歌节”。还有侗族, 常在此时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其 他如布依族、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 三节日习俗。古老而神秘的上已节,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其种种习俗 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有一些已经消失,也有一些流传至今。
      作为传统文 化的一部分,上已节不应该被遗忘。

    范***

    2016-08-09 11:42: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