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中医是如何认识细菌性痢疾和其传染性的?

中医是如何认识细菌性痢疾和其传染性的?
c*** | 2016-08-27 16:07:13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8-28 16:13:13
  • 
    细菌性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为主症,属于
    中医“痢疾”“大瘕泄” “肠擗”  沃”范畴。
    
    (1) 病因本病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或内伤饮食生 冷,损伤脾胃与肠腑而成。
    
    1)  外感时邪:外感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胃,湿热蕴 蒸,或疫毒弥漫,气血阻滞,与暑湿、疫毒相搏结,化为脓血而
    成为湿热痢或疫毒痢。一般认为湿热伤于气分则为白痢,伤于血 分则为赤痢,气血倶伤则为赤白痢。:
    
    ...

    查看全部>>

    
    细菌性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为主症,属于
    中医“痢疾”“大瘕泄” “肠擗”  沃”范畴。
    
    (1) 病因本病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或内伤饮食生 冷,损伤脾胃与肠腑而成。
    
    1)  外感时邪:外感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胃,湿热蕴 蒸,或疫毒弥漫,气血阻滞,与暑湿、疫毒相搏结,化为脓血而
    成为湿热痢或疫毒痢。一般认为湿热伤于气分则为白痢,伤于血 分则为赤痢,气血倶伤则为赤白痢。:
    
    2)  内伤饮食:饮食不节,或误食不洁之物,如其人平素好 食肥甘厚味,酿生湿热,湿热内蕴,腑气壅阻,气血凝滞,化为
    脓血,则为湿热痢。若湿热内郁不清,又易伤及阴血,而成阴虚 痢。若其人平素恣食生冷瓜果,有伤脾胃,脾虚不运,水湿内 停,中阳受困,湿从寒化,寒湿内蕴,如再饮食不慎,寒湿食积
    壅塞肠中,肠中气机受阻,气滞血瘀,与肠中腐浊之气相搏结, 化为脓血而成寒湿痢。更有脾胃素虛之人,感受寒湿之气,或热 痢过服寒凉药物,克伐中阳,每成—寒痢。
    
    (2) 病机
    
    1)  发病机制主要为:邪阻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壅滞,肠 络受损,滞下脓血。
    
    2)  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分:①湿热郁蒸、湿热食滞互 结,大肠通降失司,可以导致湿热痢,其中有湿热倶重、热重于
    湿、湿重于热的不同;②寒湿伤中,湿从寒化,伤及脾阳,则为 寒湿痢;③暴痢多为邪实,久痢多为正虚邪实;④邪恋不去,久 痢伤正,均可伤及阴血阳气。其中湿热痢迁延日久,耗伤阴血而
    成阴虚痢;寒湿痢反复发作,伤及脾阳可转为虚寒痢。
    
    3)  湿热疫毒深重:可内传营血,逆陷心肝,引动肝风,内 闭外脱;如湿热疫毒上冲犯胃,气逆不降则为噤口痢。
    
    (3) 治疗对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总的原则是热痢清之, 寒痢温之。初痢多实,治宜通之、清之、调之;久痢多虚,治宜
    补之、温之、涩之。寒热错杂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通涩 兼施。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
    
    具体来说,对于初痢,宜清肠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如
    刘河间指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对于疫毒痢, 宜清热解毒,开窍镇痉;对于噤口痢,宜清热解毒,和胃降逆, 且忌用收涩。久痢多为虚证,若属脾阳不振,寒湿停滞于中焦,
    治宜温中理脾;若属久痢不止,脾肾虚寒,关门不固者,治宜温 补固涩,忌用攻伐之品;若伤及阴血者,治宜养阴清肠;若日久 下痢无度,呕不能食,脉虚气弱者,治宜补脾健胃,益气固脱。
    
    (4) 证治分类湿热痢,治以清肠化湿,调气行血,方以 芍药汤加减;疫毒痢,治以清热凉血,解毒清肠,方以白头翁汤
    加减;寒湿痢,治以温中燥湿,散寒导滞,方以胃苓汤加减;阴 虚痢,治以养阴清肠,方以驻车丸加减;虚寒痢,治以温补脾 肾,收涩固脱,方以真人养脏汤加减;休息痢,治以温中清肠,
    调气化滞,方以连理汤加减;噤口痢,实证治以泄热和胃,苦辛 通降,方以开噤散加减,虚证治宜健脾和胃,方以六君子汤 加减。
    
    (5) 对其传染性的认识金元时代已认识到本病能相互传
    李*** | 2016-08-28 16:13:13 49 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中医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