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七雄争霸,高官职应该给什么将

七雄争霸,高官职应该给什么将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0-26 01:42:17
  •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全名为卫鞅。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但最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
    白起:(?-前257),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春秋时期楚君僭称王,大夫、县令僭称公,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
      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王翦:(生卒年不详):姬姓,王氏,名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
      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王贲:(生卒年不详):姬姓,王氏,名贲。
      战国时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名将王翦之子,与其父同为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举兵击楚,大败楚军。返击魏,魏王降,以魏地为郡县。后又率军与李信攻取燕国辽东,灭燕,攻代,虏代王嘉,灭赵。接着率兵南下灭齐。秦终于统一六国。
    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
      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庄襄王二年(前248),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蒙恬少年习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战国秦夏阳(今韩城)人,司马迁八世祖,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
      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司马错伐蜀是秦统一中国之前的一个重大的军事举措,在秦史上是不可或缺的。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司马错伐蜀则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军事基础,二者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同等之功的。
    王龁: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大将,初为白起的锋芒所掩盖,白起死后也未有大功绩,但是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与蒙骜王陵交替征战,始皇帝二年,王龁战死 。
      
    范雎:祁姓,范氏,名雎。早年家境贫寒,后出使齐国为魏中大夫须贾所诬,历经磨难后辗转入秦。公元前266年出任秦相,辅佐秦昭王。他上承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皇、李斯统一帝业,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国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极有建树的谋略家。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曾高度评价范雎对秦国的建树和贡献:“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尉缭:[/u]中国古代军事家--尉缭,生卒年不详,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姓失传,名缭。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因称尉缭。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同时也是秦始皇的情报兼特务头子。有人说尉缭是鬼谷子的高足,学成后即过着隐士的生活,后应魏惠王的邀请,曾向其陈述兵法。
    王陵:战国时秦国将军。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任五大夫,发兵攻打赵邯郸,以战不善免职。
      
    李信: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韩、赵、魏三国,数破楚军,燕王逃亡被灭。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
    甘茂:,生卒年不详,下蔡(今安徽凤台)人。
      战国中期秦国名将。姬姓,甘氏,名茂。
    蒙骜:(?-前240年),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官位和爵位达到上卿。子蒙武孙蒙恬、蒙毅也都是秦国和秦朝的名将。
    内史腾:战国后期秦国将领(生卒不详)。秦王赵政时任内史,名腾,姓氏不详。
      内史腾曾作为秦国代表接受韩国割让的土地,后又在南郡(今湖北江陵北)管理地方,为秦伐楚奠定了后方基础。后任内史,管理京城,责任重大,可见秦王赵政对其信任。
    景监:[/u]
    景监(生卒年不详):芈姓,景氏,名监。
      战国时人秦孝公宠幸的臣子,曾引荐商鞅。《史记》云:“监,景姓,楚之族也。”
    甘龙:[/u]
    甘龙,孝公之臣,甘姓,龙名也。是《商君书》、《史记》、《战国策》均有记载的变法反对派,是秦国的世族名臣。
    张仪:(?-前309),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魏国贵族后裔,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
      其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大臣,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邦,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其门客有三千人。即《吕览》。
    李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与赵高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公子虔:[/u]
    公子虔(生卒年不详):嬴姓,名虔,战国时期秦国贵族。秦孝公太子驷之傅。孝公用商鞅变法,他因纵太子犯法而受劓刑。孝公卒,太子立,是为秦惠文王。
      他诬告商鞅欲反,秦遂杀商鞅,灭其家。
    蒙武:[/u]
    蒙武具体生卒年月不详, 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祖居齐国 ,父蒙骜 、子蒙恬、蒙毅皆为秦名将。
    桓齮:
    [/u]又称樊于期,本为秦将。
      秦始皇十一年(前237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取邺九城。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大将桓齮(又称樊于期)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赵将扈辄率兵赴救,兵败被杀于武遂,赵首10万被斩。
    楼缓:[/u]
    战国时赵国人,武灵王之大臣。
      主张与秦、楚联合。支持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入秦。秦昭王十年(前297)秦与赵、宋联合,谋对抗齐、魏、韩三国,由他出任秦丞相。次年三国攻入函谷关,秦求和。再次年被免去相职。长平战后,又为秦入赵,诱赵王纳城讲和,无成而去。
    司马靳:
    [/u]司马错之次孙,史学家司马迁的六世祖。
      早年奉事武安君白起。司马靳曾参与长平之战,坑杀赵长平军数十万。上党大战后,昭王对秦军的将领做了很大的调整,白起被搁置。白起在长平之战中,被赵括所派的刺客刺伤,此时伤口发作,白起养病在家。在此期间,秦军中与白起最为交厚的王陵、王龁等将领先后被派往邯郸战场,但均告失利。
      昭王使范雎请白起,白起以病推脱。司马靳跟随白起多年,感到很纳闷,问白起,白起明白秦王已经开始猜忌他了。未几,昭王复命范雎请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再次拒绝。秦王大怒,以白起屡次拒绝王命为由,夺武安君封号,贬为士卒迁往阴密(今甘肃灵台西南)。白起居咸阳三月不行,徒众越集越多,与军中将领也有交接。
      昭王见白起反势日盛,派人强令白起上路。白起上路没走多远,至杜邮(今咸阳西郊),就被昭王派遣的使者军逼迫自杀。司马靳也与白起一起被赐死,死后埋葬在华池。司马靳之孙司马昌为秦时铁官。 [u]孙膑:[/u]
    孙膑是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
      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
    田文:[/u]
    孟尝君(?-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
      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幺儿、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军队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官桥张汪一带),权倾一时。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同时也是权倾一时,孟尝君死后,葬于薛国东北内隅,与其父亲的墓冢东西排列,为古薛“四门八堌堆”之中两大堌堆。
      
    慎到:[/u]
    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战国时期赵国人,原来学习道家思想,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代表人物。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有不少学生,在当时享有盛名。在稷下时,与田骈、接子、环渊等有较多的交往。
      他们一起被齐王命为大夫,受到尊敬,齐王还特意为他们建起了高楼大厦,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
    田单:[/u]
    田单(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名单,临淄人,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秘书)。
      生卒年不详,后来到赵国作将相。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
    田忌:[/u]
    田忌(生卒年不详)。
      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
    邹忌:[/u]
    邹忌,《史记》作驺忌子,齐人。田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后又事齐宣王。
    楚:[/color][/b]
    黄歇:[/u]春申君(前320~前238):嬴姓,黄氏,名歇,东周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
      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屈原: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昭雎:[/u]
    战国时楚贵族大臣。楚怀王时,命屈原使齐约纵,他暗通秦相张仪,起而反对。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齐、秦联兵攻楚,怀王命他出击秦军,他按兵不动,致使楚将唐昧(即唐蔑)兵败身死。
      其后怀王受绐,将入盟于秦,他始有悔意,力劝怀王勿去,为令尹子兰所阻。后怀王果为秦败。
    项燕:[/u]
    项燕(?-前223) 楚国下相人(今江苏省宿迁宿城区),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是抗秦名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
      曾大败秦将李信。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次年,秦军攻到蕲(今安徽宿县东南)南,他兵败被杀。一说自杀。
    赵:
    李牧:[/u]
    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华夏族。
      战国时期赵国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仗。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
      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廉颇:[/u]
    廉颇:嬴姓,廉氏,名颇。山东德州陵县人,汉族(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赵胜:[/u]
    平原君(?-前253年):嬴姓,赵氏,名胜。中国东周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
      和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
    赵括:[/u]
    赵括(?-前259),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熟读兵书,但不晓活用。于长平之战后期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帅,由于指挥错误而使得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冲阵战死,赵军四十万人尽数被秦将白起活埋。
      
    毛遂:[/u]
    毛遂(前285年-前228年),战国末期赵国(今邯郸鸡泽县)人,死后葬于封地广平府,今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老城西南旁仍有其墓地。毛遂其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
      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扈辄:[/u]
    扈辄,赵国大将,受业于儒学,早年随廉颇、庞暖征战,素为赵国佞臣郭开所重用,接管魏国所割让的邺郡三城。
      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国大将桓齮攻邺,扈辄出兵拒之,双方大战于东崮山,扈辄兵败。桓齮乘胜追逐,遂拔邺,连破九城,扈辄退保宜安,向赵国告急。不久桓齮攻克赵国的平阳(今河北临漳县西)、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扈辄战死。
    赵奢:[/u]
    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
      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号马服君,别为马服氏,简曰马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蔺相如:[/u]
    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赵国上卿,今河北曲阳县产德乡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乐乘:[/u]
    战国时代赵国名将,生卒年不详,乐间的同宗。
    魏:
    庞涓:[/u]
    庞涓(?-前342),战国时期魏国人。在魏国任大将。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率军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今河南长垣北)遇到埋伏在那里的齐军。齐军以逸待劳,大破魏军。“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成为历史上的著名战例。此后,庞涓又于公元前342年迎战援救韩国的齐军,中了孙膑的增兵减灶之计而冒进,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遭到齐军伏兵攻击,庞涓兵败自杀。
      
    公叔痤:战国时期魏国大臣。生年不详,卒于魏惠王九年(前361年)。
    芒卯:前273年,秦昭王派遣白起进攻魏国,孟尝君田文举荐芒卯为主帅,率领魏国军队与秦军交战。白起在华阳大败魏军,斩获魏军十三万人,芒卯战败而逃,举荐人田文因而被魏安厘王免去丞相一职。
      
    魏无忌:信陵君(?-前243年):姬姓,魏氏,名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厘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厘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论排位信陵君为四公子之首。
    李悝:嬴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濮阳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充”。李悝为魏文侯到武侯时人,曾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作过中山相和上地守。
      上地在河西,故李悝经常和秦人交锋作战。桓谭以为李悝为文侯师,班固、高诱以为是文侯之相。由于先秦文献缺乏记载,故此说尚难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悝能参与机密,为文侯心腹之臣。
    乐羊:[/u]乐羊,中山国人,战国时魏国魏文侯时期的大将。
      是乐毅先祖。
    西门豹:[/u]
    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生卒年不详。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时任邺(今河南省安阳市区北18公里处)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
       u]冯亭:[/u]
    冯亭(? - 前260年),战国时期韩国人。继靳黈之后担任韩国的上党郡守。 前262年,秦国武安君白起伐韩,取野王邑。上党与韩国本土的道路被断绝。韩国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割上党之地请和。另一方面,派遗韩阳,通知上党靳黈撤离上党,靳黈不肯,韩桓惠王派冯亭接替他的位置。
      
    申不害:[/u]
    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作为法家人物,以“术”者称,是三晋时期法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
      
    侠累:[/u]
    韩傀(?-前397年),字侠累。战国初期韩国贵族,韩景侯的弟弟,韩烈侯的叔父。 韩烈侯在位初期,侠累任韩国的相国,与濮阳的严遂(字仲子)争权,严仲子失败,出走他国。后来在齐国,有人向严仲子推荐聂政。
       严仲子雇聂政杀侠累,于威烈王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侠累被杀。
    暴鸢:将军,暴鸢战国时期韩国名将。曾解荥阳之围
    燕:
    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生卒年不详,战国军事家,汉族,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后裔。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苏秦:苏秦(前337-前284),字季子,东周洛阳轩里人据(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u]乐间:[/u]
    战国时期燕国人,乐毅的儿子,乐乘的同宗。因父亲的缘故被封为昌国君。乐毅死后几年,燕王攻赵,他劝阻无效,结果鄗代之战,燕军大败,主将栗腹被杀,副将卿秦被俘。
      后乐间逃到了赵国。率兵攻燕,燕王给予赵军钱财才退兵。后人乐叔,被汉高祖封为华成君。
    [u]郭隗:[/u]
    郭隗(音 guō wěi ),战国时燕国(今河北省定兴县河内村)人,燕昭王客卿,是头一位在历史上大放光芒的郭姓杰出人物。
      他以让燕昭王“筑台而师之”,为燕国召来许多奇人异士,终于使得燕国富强,故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具体过程是:战国时燕昭王招贤报齐仇,向他问计。他说“请先自隗始”,即:你要招贤,先从我开始;你对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堂号为“尊贤堂”,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
      结果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因此强大起来。
    [u]剧辛:[/u]
    剧辛(?─前242年),战国时燕将。原居于赵。与庞暖友善。在赵国爆发沙丘之乱后离开赵国,闻燕昭王下诏求贤,乃由赵赴燕。
      燕王喜十二年(前243年),见赵屡困于秦,又逼走廉颇,以庞暖代将,以为有机可乘,命他伺机袭赵。他轻敌冒进,被庞暖击败并杀死,损兵二万。
    多国任职将领:。

    刘***

    2018-10-26 01:42: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