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一个作者的观察力会给他的作品带来什么

首页

一个作者的观察力会给他的作品带来什么

2.观察力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3.能否推荐作品一读?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12 00:16:15
      此前,在答复“写一篇小说前要准备哪些工作”问题中,我作了包括“观察”在内的详尽回答。该答案既不是“拷”的,也不是抄的,并且还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一种综述性的答案,其中也包含了经验性的总结。可惜的是没有引起关注。
    鲁迅说过:“此后如要写作,第一须观察。
      ”老舍也主张“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观察是人脑通过感官对客观对象的感知活动,是写作的基本功。 1、作者的观察力会给他的作品带来什么? 写作准备包括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和阅读准备。其中的认知准备主要就是观察和调查。通过观察可以增进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体验,可以获得写作的材料和形象。
      材料是作品的基础,形象是文学的特征。通过观察获得材料和形象是把客观事物转变为作品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通过全面观察,其作品可以从客观对象的空间分布上描述它的各个方面和它的全体;从客观对象的时间演化上描述它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和它的全过程;从客观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上描述它的各种联系和它的总体特征。
      例如,徐迟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中,把陈景润六平方的房间里所有的东西及其放置状态如数家珍般地描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细微观察,其作品可以“现人于微”、“体物入微”,把某些看似微不足道、容易被忽略的东西捕捉并作详尽描述,使读者“看到”生动形象,产生逼真感,作品本身也达到一定的深度。
      例如,《清史稿》记载: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范文程本欲前往劝降,但见“梁间掉下一撮尘土,落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赶紧把尘土掸掉”,据此断定此人决不愿死,“他对衣服尚且如此珍惜,何况生命?” 洪承畴后来果然投降了。范文程可谓细微观察的高手,见微知著,从一个细微的动作看透其灵魂。
       通过比较观察,其作品可以从相同的东西求其异,从相异的东西求其同,客观、具体地描述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茅盾的《客座杂忆。肖楚女与恽代英》,把两人的个性和共性描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对两人各自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共同点了如指掌。
       通过多角度观察,其作品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地描述事物的形象,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立体感”。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例如,有一篇写女强人的作品,从职业、妻子、母亲的各个角度进行描述,就使主人翁形象丰满、栩栩如生。
       如此等等,余不赘述。 2、观察力是如何形成的? 据书上介绍,强的观察力的形成在于如下三方面: (1)调动“三感觉”。观察需要开放“五官”,大部分依靠视觉,但还要把听觉、触觉(肤觉)嗅觉和味觉都调动起来并互相配合。实际上,客体作用于“五官”而产生的感觉还仅仅是人的外部感觉,人还有内部感觉(如饥觉、渴觉)和本体感觉(如动觉、平衡觉)。
      为了使观察形象更加丰富多彩,这两类感觉也要调动起来。 (2)提高感受力。感受与观察有密切的关系。感受力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提高感受力,首先要“多情善感”。不要事不关己、置身事外、无动于衷、熟视无睹。要设身处地、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合理推想。这样才能使感受敏锐而丰富。
      同时必须强调,独特的感受是使写作进入更高层次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否则,反映同一事物的作品就会千篇一律。 (3)观察词语化。成功的写作观察需要经历注意、揣摩、表达三个阶段。写作性观察之难,不仅在观察本身,还在于把观察所得词语化,这是不二法门。
      许多作家劝告初学者,在观察现场要作“心述”(思考),过后要作“笔述”(观察笔记),这是经验之谈。 3、推荐作品: 建议先重读上述提到的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茅盾的《客座杂忆。肖楚女与恽代英》。倘若方便,参阅一番茅盾的《创作的准备》一书。
      其他的就不列举了,相信你的阅读面比我还广泛。 。

    独***

    2019-03-12 00:16:15

其他答案

    2019-03-12 00:52:56
  • 作者的观察力只能给作者带来创作的素材,他的观察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他的取材的宽窄。一个好的作家能在观察之中透视事物的本质,然后借用美的语言把这种透视表现出来。观察力的形成其实可以分作两部分:一为自然形成,一是有意而为。一个人自出生以来就有观察之能,这种观察能力可以说人人有之,无需赘言。有意而为的观察力是需要训练的,作家们的特有的对于社会人生的透视能力,是他们长期训练的结果,这些训练有潜意识里面的。关于作品,我看随意一部优秀之作都可以见到作者独特的观察力的结果存在。

    李***

    2019-03-12 00:52:56

  • 2019-03-12 00:19:05
  • 托尔斯泰的《复活》,体现了作者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

    陈***

    2019-03-12 00:19: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