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三国武官官职顺序表,分别统领多少人马?

首页

三国武官官职顺序表,分别统领多少人马?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05 19:07:48
      三国演义武官官职表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⒔热私晕蠼?
      右大将军: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
      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
      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镇东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
      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大将军:品级与镇北将军同,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镇南大将军:品级与镇南将军同,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镇军将军: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征虏将军: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征西大将军:东汉之大将军中有征西大将军。魏及蜀之征西将军中以资深者为征西大将军。吴亦置。   征南中郎将: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
      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安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平东将军: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
      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上大将军: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奋武将军: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
      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横江将军: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护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
      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后典军: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军:春秋有载,三国均置。
      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领军: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南中郎将: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偏将军: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
      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东中郎将: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荡寇中郎将: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
      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左典军:三国吴置左、右、中三典军,领营兵。   左节度:吴始置,典掌军粮。
      分左右。   左右都护:三国吴置,黄龙元年,拜陆逊为大将军、右都护,诸葛谨为大将军、左都护。   左护军:秦有护军都尉。汉有护军中尉,属大司马。东汉有中护军,为将军幕府之员,非朝廷列职。曹操为汉丞相时置护军,后改称中护军,第四品,掌禁军。
      后随州都督置护军,第五品。诸要镇及将军出征皆置诸护军,第六品,其中有左护军。吴蜀亦置。   左将军: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
      魏时为第三品。     长水校尉:汉制,为武帝所置,京师屯兵八校尉之一,掌长水胡骑,秩二千石。长水为地名。胡骑近长水,故名。三国因置。   振威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中领军:曹操为汉相时置领军,后改为中领军,第三品,掌禁军,主五校尉、中垒、武卫三营。
      蜀亦置,并有领军、前领军、行领军。吴称领军将军。   中郎将:秦置中郎将统领供事禁中的郎中。汉武帝时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秩皆比二千石,隶属光禄勋,侍从天子、随行护驾。东汉时其职主要为协助光禄勋考课察举三署诸郎,后还谴其领兵,增加各名号中郎将甚多。
         昭德将军: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魏置,为第五品。   武卫将军: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无难右部督:三国吴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均设督统之。
      故有是称。   右护军:三国皆置护军,分左右。   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
      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督军校尉: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都督: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都尉: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
      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军议校尉:参议军事的官位。   立武中郎将: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骑都尉: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儒林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
      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盐校尉: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屯骑校尉: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
         武卫都尉:三国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先登校尉: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校尉: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因之。   羽林中郎将: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
      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骑校尉: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牙门将军: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
      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赞军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折冲校尉: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鄢逍N荆蟛恢茫裎蕖?   昭信校尉: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n***

    2019-03-05 19:07:48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