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让学生背诵的诗文牢记于心?

首页

如何让学生背诵的诗文牢记于心?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6-29 04:19:22
  • 温故而知新,不仅要背还要理解意思就会记住的

    喜***

    2018-06-29 04:19:22

  • 2018-06-29 04:19:22
  •   化整为零法:先把要背诵的文段按内容或形式特点分成若干小段,然后逐次诵记。如要背诵《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章,以第四段为例,如把这四段三句话按内容分为三层,再抓住每一层里面排句、对句的不同特点,这样,诵记起来就容易得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采用分合法背诵。
      分背,就是按一篇文章的段落,一段一段分别背诵;合背,就是在分段背熟的基础上,连贯起来背诵。分背和合背,一般采用“连环背诵法”,就是分别背熟一篇文章的第一、二、三段以后,就把三段连起来背一次,然后单独背熟第四段以后,又把第二、三、四段连起来背一次,依次类推,全篇文章背完以后,从头到尾连贯起来背诵。
      
    提纲法:这是在化整为零法的基础上延伸而成,对于背诵一些写景抒情的文章效果较好,例如在背《醉翁亭记》一文时,我在讲解课文时让学生把每一节列出提纲。以第二段讲“山中朝暮四时之景”为例,可列出“日出”、“云归”、“春芳”、“夏阴”、“秋洁”、“冬水”等小标题,背诵时自我提示,可增进记忆。
      在提纲法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抓住诗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背诵,古诗文中常出现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如上例所提到的《醉翁亭记》,就有许多对偶句,往往能成为背诵的切入点。

    欣***

    2018-06-29 04:19:22

  • 2018-06-29 04:19:22
  •   怎样提高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卢皎月(40中)                                                                    内容提要: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积累古诗文中的好词名篇是增加文学修养的方式之一,而近年来 ,古诗文背诵在新教材中已成为语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背诵对语文积累的积极意义已成共识。本文根据记忆持久性的科学理论,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中的背诵默写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增进学生记忆品质,提高记忆效率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克服在基础知识积累方面的困难,并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正文 近年来 ,语文新大纲提高了对古诗文背诵的要求,将原来“读读背背,不作具体要求”变为“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所以,古诗文背诵在新教材中已成为语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背诵对语文积累的积极意义已成共识。但是,让学生不讲究方法地强行背诵,不仅记忆的效果很差,也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从而对古文背诵产生抵触情绪,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产生负面的效应。所以我认为,语文课的背诵教学应该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出发,根据中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体现个性,侧重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对此方面,我结合了一些科学记忆理论,在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得出了以下的一些经验。 要想达到较好的记忆效果,必须要以科学的记忆方法作为标准。衡量记忆的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记忆的敏捷性,二是记忆的持久性,三是记忆的准确性。记忆力主要与人脑机能有关,但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现在社会上常有一些机构办学鼓吹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但多数是在记忆的敏捷性上下功夫,结果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记忆的大敌是遗忘。由此我们应了解,提高记忆力的实质应该在于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想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要的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之外,还必须侧重于从记忆的持久性上挖掘潜力。
      这才是进行记忆学习的最终目标。所以,在古诗文积累学习中,一定要侧重记忆的持久性培养。 记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理解。常言道:“若要记得,先要懂得。”

                                                                    2                                                                                                                                                                                                                  要背诵的文章的意义理解得比较深刻,那么,对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一定记得快,在这个基础上去背诵全文,就会背得快,而且不容易忘记。
      反之,如果“不求甚解”,或是“一知半解”,即使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勉强一时把它背下来了,也记不牢,应用不了。所以,理解的背诵,才能背得快,记得牢,用得活。根据这个道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一些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方法。比如说在授课中使用化整为零法和提纲法。
       化整为零法:先把要背诵的文段按内容或形式特点分成若干小段,然后逐次诵记。如要背诵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章,以第四段为例,如把这四段三句话按内容分为三层,再抓住每一层里面排句、对句的不同特点,这样,诵记起来就容易得多。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采用分合法背诵。分背,就是按一篇文章的段落,一段一段分别背诵;合背,就是在分段背熟的基础上,连贯起来背诵。分背和合背,一般采用“连环背诵法”,就是分别背熟一篇文章的第一、二、三段以后,就把三段连起来背一次,然后单独背熟第四段以后,又把第二、三、四段连起来背一次,依次类推,全篇文章背完以后,从头到尾连贯起来背诵。
       提纲法:这是在化整为零法的基础上延伸而成,对于背诵一些写景抒情的文章效果较好,例如在背《醉翁亭记》一文时,我在讲解课文时让学生把每一节列出提纲。以第二段讲“山中朝暮四时之景”为例,可列出“日出”、“云归”、“春芳”、“夏阴”、“秋洁”、“冬水”等小标题,背诵时自我提示,可增进记忆。
      在提纲法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抓住诗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背诵,古诗文中常出现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如上例所提到的《醉翁亭记》,就有许多对偶句,往往能成为背诵的切入点。 在教授一些古诗词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美感,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的强化,更有助于学生赏析能力的提高。
       比如教一些写景的诗词时,我要求学生诵读过后先描述一下自己从诗词中看到的景物。一方面,学生可以有效的加深对诗句中所描绘景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学生沉浸其中,体会到诗的情感,更容易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从而领略题旨,提高审美能力。对于鉴赏能力稍弱的初中学生,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把课文中优美的画面、诗一般的意境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听觉效果和视觉效果的加强,让学生陶醉其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去诵读课文,不仅能提高记忆效率,更

                                                                    3                                                                                重要的是可以激发情感,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把背诵教学变成语文美育的一部分。
       以上几种以理解记忆为主,它具有效率高、效果好的特点,建议学生在用此方法背诵时手中执笔,边背边默,以辅助记忆。俗语有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在默写的过程实际就是动员大脑的各部位协同合作,来接收和处理信息。这样的过程叫做协同记忆。更何况,将头脑映象转为直观文字,被眼睛读入,真正做到了眼到、心到、手到,从而又加强了记忆的效果。
       但是,对于理解的东西,往往也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记住。有的人理解了某个学习内容,就以为学习过程已经结束,没有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记住它们,不再通过重复加深印象,那么,是不可能把学习内容完全、准确地记住的。所以,我们还必须采用重复记忆的方法, 所谓重复记忆,是把所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重复学习一次,经过多次重复,实现永久记忆。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实现它。 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到有意识的复习知识。孔子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善于联系旧知识,例如在讲某位诗人的文章时,可以有意识的引导鼓励学生去背诵已学过的他的诗。
      讲到内容题材相近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我在讲授《岳阳楼记》一文时,曾引导学生背诵《醉翁亭记》,以比较两位文学家思想的不同,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加深了新知识的理解。 教师也可在平时引导学生从学习过的古诗词名句里积累语言素材。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位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 当他想赞美这个人物有着远大志向时,不知如何表达的更好。
      笔者立刻提示他我们在《陈涉世家》中学过一个句子可以加以形容,这时,他包括其他同学立刻脱口而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笔者认为,采用这样的做法既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又能让他们的表达显的丰富多彩,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诵读古诗文还可采用一些联系记忆法,比如对于古诗中的名句背诵,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归纳整理。
      教师可设置出几个话题,供学生进行记忆整理。比如关于秋天的名句,可以将其分为悲秋,喜秋。悲秋的句子有马致远。

    李***

    2018-06-29 04:19:2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