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医院
武汉眼睛医院

武汉较好的针灸科医院有哪些

性别:男 年龄:51 地区:武汉 武汉较好的针灸科医院有哪些
唐*** | 2018-03-28 03:02:44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8-03-28 10:03:24
  • 武汉针灸科医院有12家,大部分公立医院都有针灸科,每个医院针灸科都有技术好,口碑好的医生,建议去网上了解每家医院医生的口碑信息,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医院。
    李*** | 2018-03-28 10:03:24 45 17 评论
    0/300
  • 2018-03-28 06:03:24
  • 武汉较好的针灸科医院有:武汉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过了一百多年的磨砺,塑造了湖北省省级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品牌和形象,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它位于长江之滨黄鹤楼畔的花园山下,始建于1868年,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湖北省知名中医院和武汉地区文明品牌医院。 
      多年以来,湖北省中医院一直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宗旨,以绿色健...

    查看全部>>

    武汉较好的针灸科医院有:武汉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过了一百多年的磨砺,塑造了湖北省省级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品牌和形象,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它位于长江之滨黄鹤楼畔的花园山下,始建于1868年,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湖北省知名中医院和武汉地区文明品牌医院。 
      多年以来,湖北省中医院一直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宗旨,以绿色健康服务为主导,不仅传承了传统中医,也结合了中西医的特色治疗手段。中医这个祖国的瑰宝得到了弘扬,一个多世纪的辉煌,一个多世纪的成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湖北省中医院学科齐全,重点突出。肝病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重点专科,肾病专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内科、骨(伤)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医急症、针灸脑病是省级重点专科,针灸科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湖北分中心。 
      湖北省中医院拥有中医、中西医结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0余名。中西医结合外科、妇科、儿科以及老年病科、肿瘤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甲状腺病专科、肛肠科、皮肤性病科、推拿康复科、精神心理科、乳房专科、中医美容科等特色专科在治疗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方面疗效显著,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湖北省中医院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梯队的建设,在肝病、肾病、心脑血管、骨伤、针灸等重点特色专科里汇集了一大批在临床、科研上国内省内享誉盛名的名老中医和国家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 
      现在的湖北省中医院,优秀的中医瑰宝不断传承,一批国家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的涌现,他们在国家选拔的215名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中雄据其中十位,在全国独占熬头。在2006年,神经内科的陈克进教授凭借其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文明行医的精神风貌,荣获了第二届中国医师奖的光荣称号,成为全院医务人员的一个学习楷模。 
      近十年来,医院完成了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1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连续在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点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医院设有7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接待近百个外国学术团队。有数十位专家应邀赴港澳、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讲学、访问。同时,医院的“细胞分子生物实验室”,是中南地区第一家以研究肝病为主的国家级中医药研究实验室。 
      内病外治,冬病夏治……中医药的传统精华在湖北省中医院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三伏”来医院敷贴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病和冻疮的患者逐年俱增,到2006年已到一万二千人次,中医这一独特的医疗手段已被广大患者所认可。 
      在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里程之后,医院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就诊、住院环境不断改善,焕然一新的病房大楼和高科技的仪器为医院增添新光彩;在新的病房大楼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现代化的温馨病房,湖北省中医院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展示自我。
      三分治,七分养。医院不仅在技术上本着“以人为本”的中医理念,在服务上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星级服务,护理部以医院管理年为挈机,每月都从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病人反馈等几个环节上考核评比出各个级别的星级护士,鼓励广大护理姐妹全心全意地为病友服务。医院还为患者推出的温馨注射服务流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医务人员自发为特困病人捐钱赠物,代替家属照顾病人的好人好事不绝于耳;药事部在湖北省首创了由副主任药师以上专家组成了门诊用药咨询台,每日为患者解决用药疑虑;经常开展义诊、送医送药到社区、乡镇,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湖北省中医院为了更好的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出了中草药饮片小包装配方,开创了中草药处方发药的新模式。 
      为了方便广大的群众就医,医院在交通便利的中山路螃蟹甲开设了凤凰门诊部大大地方便了周边的群众。 
      中医在治疗亚健康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凤凰门诊部的四楼、五楼2000多平米的场地上,医院精心打造了一所获得健康与长寿的居所——湖北省中医院康复医疗部,是湖北省目前条件最好、技术力量最强、规模最大的中医专业康复保健中心。体现了真正的现代绿色健康。
      新的起点,新的形象,新的航程。全新的湖北省中医院正秉承着绿色健康,服务大众的服务理念,以蓬勃生机服务于海内外人民。目前医院在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切实贯彻和落实医院管理年的各项要求,广大医务人员也积极响应号召,坚决杜绝红包和药品回扣,医院正呈现出一片团结向上,开拓进取,快速发展的喜人局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湖北省中医院这个现代中医航母将乘风破浪,驶向医学的尖端。
    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始建于1927年,初名为“汉口市立医院”。1949年5月更名为武汉市第一医院,1985年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湖北中医药大学的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总占地面积175亩,院本部位于武汉市硚口区利济北路,另建有汉西院区、盘龙院区、武昌皮肤病专科门诊、汉阳皮肤病专科门诊和制剂中心。医院编制床位3000张,现开放床位1700张,年门诊量215.6万人次,年住院病人6.2万人次,年手术1.6万台次,病床使用率108.7%,业务收入12.3亿元,资产总值18.5亿元。
      学科优势。医院学科齐全,人才雄厚,技术水平一流。其中,皮肤科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皮肤病学、脾胃病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皮肤科、肾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针灸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省、市级重点专科15个。武汉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全省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和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等均在该院设置,另建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卫生部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省感染性皮肤病临床研究中心。每年完成科研成果鉴定近20项,发表国家级期刊论文近200篇,专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位于全省前列。 
      人才优势。医院现有职工2202人,卫技人员比例达86.8%,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1人。拥有国务院津贴专家8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师承指导老师4名、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9位,省中医大师1位,省中医名师4位,国家优秀中医人才、省市医学杰出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等18位,博士、硕士生导师56位。医院制定了《人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创造有利条件广纳贤才,鼓励各级专业人才茁壮成长,为打造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营造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学术氛围。
      设备优势。医院拥有3.0T磁共振成像仪、血管平板机、64排全身螺旋CT、数字化动态DR、数字化胃肠系统、肿瘤放疗直线加速器、肿瘤射频热疗机、准分子激光系统、ERCP放射机等当前最先进的大型医疗诊疗设备,设备总值近5亿元。医院致力建成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日益完善,逐步实现了医疗业务、管理流程全程信息化。医院于2014年初建成的新病房综合大楼和规划建设中的科技大楼均按照国内一流医院建设设计,各项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均达到领先水平。 
      管理优势。医院治院严谨,坚持内涵建设,着力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开展了以“比质量,赛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为主题的“文化杯”和“读书年”等系列竞赛活动,提升了服务水平。坚持开展全程优质服务,在全市率先建设“一站式” 服务模式的“病员之家”,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深得群众赞誉。积极参与对口帮扶和社区共建,医院支持建设的两个社区均获得“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积极投身扶贫、义诊、援外、援疆、援藏、抗震救灾、应急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医疗救助行动,彰显了医院的公益职责和综合实力。在“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复评”、“创平安医院”、“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荆楚行”等系列检查中,医院综合管理和医疗救治水平均较高评价和好评。 大鹏展翅,必造劲风。医院坚持“爱岗敬业、病人至上、融汇中西、永争第一”的服务理念,全院干部职工团结奋进,推进医院各项事业较快发展,业务和经济综合指标持续保持全省前列,为向更高更强发展目标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医院先后荣获了“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湖北省知名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五一劳动集体奖”、“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五一劳动奖状”等光荣称号。
    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协和,三级甲等医院。医学专家教授的摇篮,患者信赖的生命绿洲。协和医院所经历的这141年,正是中国由病夫变为巨人,由衰败走向富强的百年。在峥嵘岁月中,协和人始终以振兴祖国医学事业、服务大众为己任,正因为如此,协和人在医学道路上艰难探索的精神才显得如此宝贵,协和人今天的业绩才如此璀璨。今天的协和正在为赶超世界一流而奋斗,而她的追求将永恒如一——捍卫千千万万患者的健康!
    
      2007年9月,金风送爽。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从国务院学位办传到武汉协和医院,“协和七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心血管内科、血液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普外科、妇产科、呼吸内科,七颗耀眼的明星在百年协和的上空闪烁,协和医院一举成为全国新增和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最多的医院之一。 
    
      历史悠久的医学品牌。武汉协和医院溯源于1866年英国基督教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在汉口建立的“仁济医院”。1914年仁济医院门诊量已达22600人次,住院病人864人次。1928年,英国基督教伦敦会与基督教循道会合作,仁济医院正式扩大发展为“汉口协和医院”,纪立生为院长,医院迁至汉口中山公园附近。至此武汉协和医院步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在旧中国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协和医院始终坚持自己的医学信仰,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行动和革命斗争。
    
      到1949年,协和医院占地71.8亩,拥有床位249张,固定资产476万元,年门诊量5万人,以其在华中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好、技术水平最高而声名远播。
    
      解放后,协和医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54年协和医院正式成为中南同济医学院的直属教学医院,2000年协和医院又成为新组建的华中科技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古老名院处处散发出青春朝气和勃勃生机,医院被授予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长期在中南地区综合性大医院中居于领先地位,以精湛的医术享誉海内外。
    
      实力超群的健康航母。协和医院名流云集、人才辈出,许多著名医学专家,如著名皮肤病专家、国家一级教授于光元,著名心血管专家管汉屏等长期在这里工作。许多老专家至今仍活跃在临床、教学一线,将精湛医术代代相传。 
    
      协和已发展成一艘实力超群的“医学航母”:心血管内科、血液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普外科、心血管外科、影像医学科、耳鼻咽喉科、骨科、手外科、眼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等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学科品牌。目前亚洲紧急救援中心、湖北省急救中心均设在协和医院。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层螺旋CT、PET-CT、伽玛刀、超导型磁共振、ECT、高压氧舱、调强放疗机等确保了医院诊疗技术处于国内一流水平,部分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作为教学医院,协和医院被誉为优秀医学人才的摇篮,培养了21526多名高级医学人才。协和学子遍及世界各地,许多学子成长为著名医学专家,有的还当选为两院院士。
     
      协和人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现已拥有耳鼻咽喉科学、内科学、外科学三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学影像学、妇产科学两个省级精品课程。2001年至2005年共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省级优秀博士论文9篇。孔维佳教授、张永学教授、胡丽华教授分别担任全国“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统编教材《耳鼻咽喉科学》、《核医学》、《临床输血检验》主编。 
    
      由协和专家主编的《现代麻醉学》、《彩色多普勒诊断学》等专著相继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医院主办或主编的《中华超声影像杂志》、《亚洲核医学杂志》等10本学术期刊,有广泛的影响。其中《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是湖北省唯一获奖的医学期刊。
    
      医术创新的摇篮沃土。创新是协和精神的灵魂,更是协和人不断进取的源泉。 
    心血管病研究所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心脏病治疗中心,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家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病免疫学、分子心脏病学、心脏电生理学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廖玉华教授等的扩张型心肌病早期干预研究、难治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心外科在孙宗全教授等带领下,在复杂性先心病和严重风湿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 
    
      国家级重点学科普外科在王国斌、王春友等教授的努力下,在重症胰腺炎外科治疗、肝移植、复杂肝胆手术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腹腔镜下小儿巨结肠切除、肝门部胆管切除重建肝动脉等手术国内领先。开展的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恶性胸肿瘤根治性切除、肠出血症、乳腺甲状腺特色手术、联体婴儿分离手术、肠道肿瘤手术及腹腔镜替代剖腹探查手术等新技术均取得了良好疗效。 
    
      国家级重点学科血液病科白血病治疗研究国内一流,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栓与止血、血液免疫、白血病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宋善俊、邹萍教授等成功开展了中南地区首例同种异体骨髓移植。研究所与中华骨髓库、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国家级重点学科麻醉科是中南地区唯一的麻醉学新技术培训中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及分娩镇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国家级重点学科妇产科的宫颈癌、卵巢癌根治术、腔镜手术、新式剖宫产以及医学助孕技术国内一流。 
    
      耳鼻咽喉科的内窥镜手术、鼾症综合治疗、喉显微激光手术成为新的优势特色。孔维佳教授在神经耳科和鼻颅底外科领域建树颇丰,在省内率先开展的多导人工耳蜗植入也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耳聋的常规治疗手段。在省内率先开展经鼻内窥镜蝶窦进路垂体瘤切除术。
      
      神经外科在国内第一个将所有颅内疾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在开展鞍区肿瘤显微手术方面,如颅咽骨瘤、垂体腺瘤、鞍结节脑膜瘤,始终走在国内前列。伽玛刀手术总有效率达90%以上,赢得了世界伽玛刀协会的高度好评。神经内科孙圣刚教授等开展的帕金森病研究已在全国处于一流水平。 
    
      由张永学教授主持的华中地区首家PET研究与应用中心拥有国际顶尖水平的PET-CT和回旋加速器,能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
    
      跨越三个世纪的航程,武汉协和医院以自己的智慧和赤诚建树了光彩夺目的业绩与辉煌。协和人正向世界一流的宏伟目标迈进!
    
      数字看协和。主要医疗工作量稳居全国前列,实际开放病床4600张,2010年,医院门诊量达281万人次,住院患者9.96万人次,年手术量5.3万台次。共设有43个专科,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7个研究所,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硕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高级职称医务人员500多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94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28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常委、委员的专家55人。在职博士生导师136人,硕士生导师368人。积极改善医疗环境,亚洲规模最大的单体外科大楼投入使用,其硬件设施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总建筑面积近80000平方米,拥有42个高规格净化手术间。改革开放以来,65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278项达国内领先水平。有257项(次)获得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2006年,发表论文总数在全国医院中排名第4位,SCI收录论文排名全国医院第9位。并有论文在世界权威杂志《柳叶刀》等上发表。心外科年均术量超1500台,占全省综合性医院心外科手术量的一半以上。血液科已完成骨髓移植200多例,居中南地区之首,其中绝大部分为异基因骨髓移植。2007年5月1日,共完成179台外科手术,创造了中南地区综合性大医院中单日外科手术量的最新纪录。
    
      科技强协和。1956年,著名胸心外科专家管汉屏教授主持开展了国内首例右半肝切除术。1957年,国际知名皮肤病专家于光元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日光性皮炎”的概念。他主持的核黄素缺乏病的皮肤组织病理研究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1975年,杨超前教授主持研制的7505(硝硫氰胺)口服治疗血吸虫病,为我国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心血管内科高浴、毛焕元、戴闺柱、廖玉华等教授在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病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心外科叶世铎、蓝鸿钧等教授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生物瓣膜当时居国内领先水平。孙宗全教授等近年来开展的心肺联合移植,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刷新了中国纪录。 
    
      神经内科童萼塘教授等主持的《低血钾软病的研究》,为成功制服曾肆虐10余省棉产区的低血钾软病作出了重大贡献。1985年这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介入科冯敢生教授等在世界上首创双介入疗法治疗肝门脉高压,大幅度提高了治疗效果。曹林生、冯义柏、曾秋堂等教授在心脏介入治疗尤其是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耳鼻喉科魏能润、黄选兆、汪吉宝教授等在耳科疾病治疗方面独具特色并取得显著成绩。孔维佳教授在国际上提出人工耳蜗术前听神经-听觉通路完整性综合评估方案并应用于实践,2002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双耳(对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骨科杜靖远、杨述华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开展各类人工关节 置换手术并处于领先水平。 
    
      手外科率先在国内开展的断指再植、断肢再植、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等多种高难度的显微外科手术。 
    
      1998年,王国斌、阮庆兰、卢晓明、汤绍涛等教授在国内 率先开展小儿先天性肠道畸形腹腔镜手术。普外科在肝脏、胆道、脾脏疾病、胃小肠疾病、结直肠疾病等的微创治疗等均有重大突破。 
    
      超声影像科王新房教授等的《三维超声成像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200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新房教授等《双氧水心脏声学造影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研究》两项成果在1985年、1998年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泌尿外科肖传国教授在世界上首创 “体外神经代替中枢神经截瘫患者膀胱功能重建术”,
    
      200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该理论治疗先天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所致大小便失禁患儿获得成功,该成果2003年和2005年两次获得国际神经泌尿外科最高奖 Lapides特等奖。 
    
      2005年,以小儿外科为主多学科合作,成功完成中国第7 例、湖北省首例连体儿分离手术,连体小姐妹至今健康生活。 
    
      爱心聚协和 。140年的悠悠长河,协和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形成了光荣的医学传统,协和精神薪火相传,成为协和人奉献爱心的强大精神支撑! 
    
      2007年6月,协和医院再次捧回“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奖牌。 
    在协和医院儿科血液病房设有中国内地首家“爱心病房学校”,使得治疗周期较长的白血病患儿能正常学习。这所特殊学校的40余名老师是从一千余名志愿者中精选出来的,他们长年给患儿授课,使白血病患儿在充满爱心的氛围中成长。爱心学校成为协和人精诚仁爱的缩影。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协和牢牢扎下了根,协和人把人文精神视为医院文化的核心,以自己的博爱胸怀,使患者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人文关怀。医院把医疗行风建设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紧紧围绕群众“不放心、不方便、不满意”的部位和问题不放手,扎实地开展自查;自觉接受患者和社会监督,实行“一次投诉待岗制”,对医疗服务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从严惩处。 
    
      作为湖北省“医患沟通”试点医院,协和医院以医疗质量管理为重点,狠抓医疗内涵建设,大力降低药品收入在整个医院收入中的比重,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靠技术创新赢得医疗市场。努力降低平均住院日,千方百计为患者节省费用。 
    
      2006年4月,协和医院被评为武汉市“千名医生下基层先进单位”,积极支援社区医疗是协和医院热忱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行动。医院每年举办的各类大型义诊数十场。在抗洪救灾、防治非典、抗击禽流感等众多大型突发事件中,协和医生总是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医院坚持每年为老少边穷地区送医送药,无论在偏远城镇还是在贫瘠山区,都经常出现协和医生的身影。 
    
      医患和谐满眼春,协和先后被授予“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示范点”、“湖北省卫生系统示范单位”、“武汉市文明品牌医院”。 
    
      蓝图绘协和。2004年,协和医院正式启动了“学科、人才、品牌、国际化”四大发展战略,吹响了协和人向世界一流进军的号角。医院对造血干细胞移植、胰腺疾病诊疗、听觉医学、神经泌尿外科、移植医学、微创医学、心血管免疫、生物材料等重点项目分别制定了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的目标。对微创医学、干细胞应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移植医学、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等21世纪的新兴学科,医院将全方位扶持。 
    
      作为全国优秀医院院长的王国斌教授说:“对人才的重视与投入永远没有句号。” 在医院的高效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下,一大批中青年新秀脱颖而出。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汇聚协和麾下,如著名血液病专家邹萍教授、心血管病专家廖玉华教授、麻醉学专家姚尚龙教授、普外科专家王春友教授、胸外科专家王建军教授、肿瘤放疗专家伍钢教授等等,使协和医院的学科建设生机盎然。 
    
      医院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全面引进先进的医院管理手段,强化科研质量和学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医院已与德、美、英、日等国家的100多所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或交流关系。 
    
      协和的明天将更加美好。到本世纪中叶,协和医院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基地,将成为具有广泛国际视野和开放性的医学中心,将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韩*** | 2018-03-28 06:03:24 58 1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