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现代文怎样理解,

首页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现代文怎样理解,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5-09 19:56:18
  •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词出晏殊《蝶恋花》,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是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王国维借题发挥,以小见大,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是哲学上的感性认识阶段,所以称为治学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词出北宋柳永《蝶恋花》。
    蝶恋花
    ---(北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原意是抒发作者爱的艰辛和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无怨无悔。这是王国维对治学态度、治学手段的准确表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出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是借词喻事。王国维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

    沙***

    2018-05-09 19:56: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