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小楼昨夜又东风是谁作的啊?是纪念什么么?

首页

小楼昨夜又东风是谁作的啊?是纪念什么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5-16 04:55:56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的《虞美人》。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国君,亡国后被俘。在三年的软禁生涯中,他念念不忘故国,写下了一篇篇用血泪凝成的词章,相传这首《虞美人》便是他的绝笔。
       一开头便是劈空而来的一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本是大自然的赐予,对此良辰美景,人们都会赏心悦目,却令词人感到厌烦,甚至怨恨它无尽无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面对春花秋月的周而复始,他自然会想起那些一去不返的欢乐日子,所以接下来便问:“往事知多少?”这一问,包含着对过去岁月的无限追怀,以及对人生变幻无常的叹息。
       东风吹进词人被囚禁的小楼,提醒他又是一年过去了。“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往事不堪回首,却又无法忘记,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的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他遥望南国,感叹昔日的宫殿应是“雕栏玉砌”犹在,而曾经在那里流连欢乐的人,已不复当年的容颜。“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 想到此,强烈的悲哀和幽愤,就像那一江春水,汩汩滔滔,向东流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来比喻忧愁的名句,它以春水的汪洋恣肆比喻愁思的深广无边;而且以春水的长流不断比喻愁思的无穷无尽。
      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词人的故国之思和人生无常的悲伤与感慨。 作为国君,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作为词人,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首《虞美人》便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将词由花前月下娱乐遣兴的工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抒情文体。

    张***

    2018-05-16 04:55: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