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求《迁安境内长城》

首页

求《迁安境内长城》

作者:迁安政协文史委编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  
简介:本书通过大量的长城新老照片和长城文物,反映了迁安境内长城之雄伟壮观,再现了迁安长城历史之伟大的军事作用,激发了人们热爱长城,保护长城,开发长城资源的愿望。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1-01-03 10:08:15
      在古今中外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一座应该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
    迁安出版县域长城专著《迁安境内长城》
       2009年03月18日09:21  石家庄日报
      
       本报讯(记者 红珊 通讯员胡琳泊)一本全面介绍迁安境内长城的历史、现状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物、事件和景观的“长城专著”近日在迁安出版。
      据悉,这本名为《迁安境内长城》的专著为当今全国首部以县域为单元的长城专著。   长城在迁安境内全长44。9公里,因特有的建造风格而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迁安境内长城》一书共收录了29万字和92幅图片,其中既有长城概述,又有对其特别之处的具体介绍,既有或感性或理性的表达论述,也有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介绍。
      此外,该书在搜集整理长城相关资料的同时,还收录了近年来对长城的最新研究成果,如:人们俗称的“马圈”并不是养马的地方,而应称其为“月城”,是防御工程之一;“错城”也不是修错的长城,而是修建的“套城”,也是防御工程的一种。 --------------- 迁安境内的长城 殷玉清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其伟大的防御工程,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5700公里。
      始建于春秋战国,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南侵,派大将蒙恬和太子扶苏修筑长城,把以前燕、赵、秦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自此始有万里长城。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金、明各代都对长城进行了修筑和增建.明朝是长城修筑史上最后一个朝代,为了防备鞑靼的侵扰,开国的第一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修筑长城,至公元1000年前后,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才算完成了全部工程。
      嘉靖年间,又增修了敌楼(亦称敌台)。 一长城主要由城墙、敌楼、关城、烟墩等组成。 迁安境内辖长城,长达g2华里,城墙一般高1心米左右,宽约5米。城音大部分由沙石土筑,外包砖墙,城底为条石基础.墙面上外砌垛口。内砌女墙。
      其中砖砌城墙约占三分之一,石砌城墙约占三分之二。 境内原有敌0。159座。敌楼以砖砌为主,上层有垛口,作为燎望和防守之用。下层有拱形房间,用以储备粮草、军城、火药和供守兵居住。 境内原有冷口关、自羊峪关、红峪口、河流口、新开岭口、徐流口大小关隘6处。
      关隘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据点,往往设置口皿城墙,派重兵把守。战时将士登城守关,平时把守关口,盘查过往行人。其中,冷口关、自羊峪关为重要关口,建有关城和谎城(亦称马圈、阅兵城)以备电驻重兵把关防守,‘徐流口、河流口.新开岭口、红峪口为便门口。 原有大小城堡十座:即徐流口城、徐流营城、河流口城、东卜子城、建昌营城、石门城、白道子城、小关城、新开岭城、五重安城。
      水门楼两个(冷口沙河、白羊河,分别由冷口 关、白羊峪关的水门流入关内)。 境内有烽火台(亦名墩台、狼侣墩)11个,其中较好的一个,某余全部毁坏。烽火台是用以台上备有柴草、硫磺、硝石等物,一遇敌情,迅速点燃告警。 长城在迁安县境大致走向为:由卢龙刘家口一直向西北至迁安徐流口正北,分为两道,有老辈子沟村居内、外长城之间。
      这两道长城以约四华里的间距向西平行.约六华里后交 汇。然后继续向西至冷口。由冷口继续向西北,经西二道河又过一海拔四百四十五米的大山,在大龙王庙村北,向北凸出去长约八华里,并在里侧又砌墙一道,约长三华里,使长城凸出部分成为一个口袋形状,将军坟山居口袋中‘长城由此转西南方向,过一海拔503米的大山后转向西,至白羊峪关。
      由白羊峪关又继续向西北,过海拔895。7米大嘴子山,至红峪口村北,然后进入迁西县擦崖子村界。 境内长城由徐流口北分为内外两道,由交叉点往东部分砖砌、石砌相参,大部分倒坍严重,只靠近分支点处砖砌城墙较好。向北分出的城墙为石砌,主体城墙初为砖砌。
      徐流口以东部分倒坍严重.较好的地段也高不足两米。 冷口关。为蒙古兀良哈三卫进京入贡的通道。关口东西山势低平,关内外道路平坦开阔。冷口关城随山势修建,据《永平府志》载:关城为砖筑,高二丈九尺,周三百八十七有奇,东南各有一门。现在关城城寺砖石砌筑部分,大部分被人拆毁,但夯上墙残址基本仍可看出原建筑规模,城南门拱门洞尚存。
      此处也有两道长城,外长城在关口北与关口相距三华里。今冷口关建筑遗址所存无几。在关口东侧山顶上有一小城遗址,当地人称为“马圈城”。 白洋峪关。西化山势蜿蜒,似波涛起伏,至此突然间断约数十丈,关口修筑其间。关外西山倾斜与东南山相对,关城随山势而建。
      据《永平府志》载;关城为石筑,城高一丈四尺,周三百一十四丈三尺,东南各有一门。今除东墙存约二百米外,共余全部被拆毁。 境内长城过白洋峪关口向西北,先是一段石砌墙,倒坍较重;后变为砖砌寺,墙体残波,但未倒坍,由白洋峪算起,第七座敌楼建筑十分独特,是在墙台上建一座仿木结构的楼子,此婆西开一门。
      东、南、北各有三箭窗,窗成品字排死。 楼门额上嵌有门匾阴刻楷书“神威龄”三个大字,并属有: “游击将军胀进忠题”,“历丙申仲夏吉立, 过神威凿向西又有第三座敌楼,顶已坍塌,楼内东侧墙壁上镇有一块石碑。碑体完整、字迹清晰,文为“隆庆五年(公元1591年)仲秋之吉,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晌乓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潍县刘应节,整饬蓟州等外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
      ”这是一块巡边记功碑。 长城由神威麟至红峪口段,大部为石砌城墙,坍圮较重.特别是几处因山势较险,构筑简单的地段,几乎已坍平有少部分砖砌成墙,连垛口当存。长城过红峪口后,止予将军帽山东侧,便算进入了迁西境迁安县境内比城,很多空心敌楼内没有砌筑上楼的梯道,而是在楼顶开一个天窗,按开窗方位和建筑结构分析,当时是设活动木梯扣绳梯队,如敌楼失守,士兵即撤上楼顶,并提起活梯,坚守待援.这种无固定梯道结构的敌楼,在长城敌楼的建筑上占很大比重。
       古老雄伟的万里长城,现在虽然已失去了它原来防御外族入侵的作用,但作为我国古代劳动_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结晶,确实是值得我们极其珍视并加以保护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

    今***

    2011-01-03 10:08: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度假旅游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