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问蒙古族作家的情况

首页

请问蒙古族作家的情况

请介绍蒙古族作家鲍尔金.原野,推荐他的好作品.他的过去,近况,有何新作品?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7-08 11:54:22
      散文家 鲍吉尔。原野
    鲍尔吉·原野,姓鲍尔吉,即蒙古诸部落中黄金家族的命号。 
      一九五八年七月十五日生于呼和浩特第253医院,长在赤峰市昭乌达盟公署家属(二)院。母亲乌云高娃,职员。父亲那顺德力格尔,翻译家。 
      出版的主要作品有:《今年秋天的一些想法》、《譬如朝露》、《羊的样子》、《青草课本》、《每天变傻一点点》等。
      获文汇报笔会奖,人民文学散文奖,中国新闻奖金奖及辽宁省警察体育先进个人。血压110/80,蛙跳40次/组,5千公尺成绩21分。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除部分代表作品外,主要集合了作者2002年的新作。全书秉持醇正的幽默品质,令人开怀,又带一些忧伤。
       读原野   最早认识原野,是他刊发在《西安公安报》上名为《毛泽东爱穿的袜子》的散文,这也是我剪贴的原野的第一篇文章。再后,又读到署名为鲍尔吉•原野的文章,写的是他到邮局领取稿费因为署名原野而被邮局小姐拒付的事儿,由是,他发文章皆用全名。
         回头再翻看十多年积累的十大本报纸剪贴,这鲍吉尔•原野的文章居然有20篇之多,远远超出了当今的走红作家。对已经出过几本书的原野来说,虽属雪泥鸿爪,但我每每复读,却不啻为自己灵魂小憩的一处美景胜地。   喜爱原野,是因为其文章总充溢着大气与博学。
      短则短矣,却每每有“四两拨千斤”之奇效,使人为之折服。在《和名人抬杠》里,他列举了许多名人“打架”的趣事———席勒说,“谨慎者难成大事”;雨果说,“谨慎是睿智的长子”。德漠克利特说,“给人以幸福的不是感官,而是正直与谨慎”;约翰逊说,“谨慎能带来平静,但带不来幸福”。
      富勒说,“在酒里淹死的人比在海里淹死的人还多”;大普林尼说,“酒里有真理,不喝酒之人写不出流芳百世的好诗”。原野把这些个世界名人集合在一起宣布道,席勒与雨果一组,德漠克利特与约翰逊一组,富勒与大普林尼一组,你们互相抬杠吧。如此抬杠,煞是热闹,但冷静下来,细细品味其弦外之音,又无法不让人感到生命的荒诞与虚无,还有张爱铃蕴籍着尽是苍凉那句名言:人生就是华丽睡袍之下挤满了虱子。
         有了学贯中西的知识垫底,原野犀利的笔锋与思索的步伐,令人望其背影,又见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的形象。他的不时的自说自话,常常让我想起海明威面壁时最爱嘟嚷的一句话:写出一句真实的句子来。在《无限水》一文原野叹道:“水既‘是’又‘不是’,有人人得而见之最平凡的神奇,水从不透露自己的秘密,在泉边,只见水浪,对其余,人们一概不知。
      ”简单的水如是,遑论更复杂的人乎!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原野对人的生命之水从源头与流程穷究的跋涉。对人生的观照,在我看过的类似《四十抒怀》的文章中,原野的《每天变傻一点点》,写得最是旷达而又熨贴人心:此时,宜消闲,不宜急进;宜缓泻,不宜峻补;宜藏锋,不宜露势:宜煲汤,不宜啖肉;宜口讷,不宜激辩;宜涵咏,不宜奔呼;宜淡出,不宜雄起……每天变傻一点点,等到80岁时,终于回到婴儿状态,到那时,我们光鲜纯洁,不亦悦乎? ------------------------- 象狼那样真实 最近我有一个新发现:少数民族出了不少能人!   原来一提少数民族,想到的不是重重的高山、低低的小房,就是茫茫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还有上级扶贫的号召,很少会想到哪个少数民族出过什么样的文化名人。
         但最近我的想法发生了很大改变,有几个人接二连三地在我的脑海里划下了几道深深的印记,而且这几个人都是来自少数民族。   一个是歌手腾格尔。我五音不全,是个乐盲,听歌的水平很通俗,看晚会实实在在是看--看歌手长得漂不漂亮,很少用心去听他们唱的怎么样,也很少被什么歌打动过。
      被女歌手的长相打动过还是有的,她们长得实在比唱得好多了。但我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腾格尔演唱那首名字好象叫<家乡>的歌时,还是被打动了,而且被打动得很厉害。腾格尔长得比较难看,小眼睛,愁眉苦脸,无精打彩,看上去不象个好人。但那支歌唱得荡气回肠,动人心弦。
      我感觉他在唱那支歌的时候就象一只受伤的狼,一只被思乡的冷箭伤得很深的狼,那不是唱,而是用心在嚎哭,在嗥叫,在一股一股地呕血。   另一个是歌手韩红。奇怪了,韩红长得也不漂亮,很胖,五大三粗,穿着也很随便,加上带点爵士味道的音乐,一上来我以为是哪个酒吧的女老板。
      但歌唱得好,虽然没有腾格尔那么听起来让人觉得难过,但朴实无华、真率自然的风格还是让人耳目一新,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些歌都是出自她的手笔,曲作的好,词写得也好,加上真实自然的演唱,几近完美。为此我买了她一个盒带,时常放了听,有支歌我那一岁多的儿子也听得如醉如痴,停下嬉闹跟着哼哼唧唧。
      如果出新的我准备再买。   第三个不是歌手了,是个作家,名字叫鲍尔吉.原野。他的一本散文集叫<掌心化雪>。这本书我是从朋友那里借的,好几个月了一直赖着不想还,正准备读第二遍。   对于这个作家和这本书,我说得不会比草原部落休闲文丛的主编贺雄飞说得更好,我就把他说在<酋长话语>里的一段话摘下来:   “原野是标准的蒙古人,生于内蒙,现浪迹关东。
      他表面上朴素、平和,内心却桀傲不驯,做人特立独行,为文自成一派,狼性未改、童心未泯,我誉之为草原苍狼,乃俗世浮尘中的稀有动物。尽管他生活拮据,但绝不迎合时尚写小女人散文,也绝不故作深沉克隆大文化散文,更不屑以青春派美人糊口度日,他固执地以淡泊、单纯、朴素、博爱的心态去挖掘人性的美好。
      父亲、母亲、邻居、孩子、风、草、玻璃、火柴、种子、鸟、呼吸、鸽子、狼……等等,一切抽象和具象的事物都成了他颂扬的主题,而且字里行间透着一股野性和草原的气息。”我想在这本书里找出一些佳言名句之类的东西写在这里,证明这本书的好看。但我翻遍了整本书,还是不知道该拿出哪句来证明这件事。
      书里叫我哧哧傻笑或拍被子叫绝的地方俯拾皆是,但如果单独把一两句话挑出来,好比要我从流淌的河里取出一段水来一样困难。书里的那些话随着作者的叙述和描写,象随着河水流动的浪花,满河都跳跃着水晶般粼粼闪动的波光,但也只有随着作者娓娓动听的叙述和描写才会闪烁灵性、智慧的光芒,拿出来就会死掉,就象浪花没法离开河水。
         上述三个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人用一样共同的东西打动了我,那就是真情,朴实无华、纯真自然的感情。感情在他们那里是用刀子割肉,而不是隔着靴子搔痒。我不否认他们都很会运用技巧,但他们的技巧羚羊挂角,无迹可循。   编者贺雄飞在<酋长话语>里还有一句话:“发现不了技巧的写作,是最高境界的写作。
      ”我把他这句话引申了一下:“发现不了技巧的技巧,是最高境界的技巧。”其实写作跟做任何其他事情一样,都存在一个技巧问题。不懂得运用技巧固然是个笨蛋,但只懂得运用技巧,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匠人,做出来的东西只能算是“用品”而称不上是“艺术”,因为没有融入创伤者的真情。
      就象那些长得很漂亮的小歌星,她在唱歌的时候想到的就只是打动观众的技巧--长相和身段,而唯独忘了真情。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开口唱,而只要站在那里就行了,让摄像机来几个特写,观众一样会为她长得漂亮留下印象。   我一直认为狼是自然界里最具魅力的动物,无论是凶光毕露,还是仰天长嚎,都那样真实,没有一丝矫饰。
      如果狼身上有了猫那样谄媚的技巧,那狼就只能被叫作狗。当然,狼的数量远没有猫那么多,这跟唱得好的歌手远没有长得好的歌手那么多是一个道理。但人们顶多只觉得猫可爱,而对狼则是--可畏!   让我们象狼那样真实。 草原三剑客 文/叶选候 在当代中国文艺界,有三个人同样来自苍茫辽阔的北地,同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同在各自的领域成为顶级的选手。
      他们是腾格尔、朝戈和鲍尔吉·原野。 腾格尔在天津音乐学院读书时创作的《蒙古人》,在内蒙古牧区已经到了无人不在传唱的程度。由他作曲演唱的电影《黑骏马》插曲,在第1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获得的最佳音乐艺术奖,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国际电影节的音乐奖台。
      他的另一首歌《父亲和我》,在第二届亚洲音乐节上获得最高奖,被认为是近几十年来刻画男人内心世界的最佳艺术精品。 腾格尔1960年出生在鄂尔多斯,一片位于内蒙古西部由黄河之水哺育的草原。他从小在外祖母的歌声中长大,蒙古民族的旋律渗透到了血液之中。
      长大后,在内蒙古艺术学校学过三弦,在中国音乐学院学过指挥,后来到天津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他的音乐是从民歌中走出的摇滚,和摇滚队伍中颓废粗俗那一派有着本质的不同。1992年腾格尔在台湾举办个人演唱会,音乐界人士认为,“中国现代民歌可能由此发展。他那粗犷的嗓音无疑是这个包装过度的消费世界中的一道清流”。
      腾格尔在1993年组建了苍狼乐队。苍狼这个名称来源于《蒙古秘史》,传说中是蒙古民族的祖先之一,后来则泛指蒙古人。 朝戈的名字大众也许不熟悉,但在中国美术界,特别在油画界十分响亮。《中国素描经典画库》1998年只出版过两本专集,第一本是徐悲鸿,第二本是朝戈。
      1990年,他创作的油画《敏感者》被多家画册选登,多次参展,1997年选送国际著名的“威尼斯双年展”。对绘画界来说,此展无异于奥林匹克。 《比较美术教程》这样介绍朝戈: “他既是肖像画家又是风景画家,具有古典倾向。他在《大气》中所表现出的抒情气氛和宏阔的宇宙感充分显示了他的诗人兼哲人的气质。
      他的男子肖像,具有鲜明性格和强烈意志,可以感受到画家驾驭技巧的高超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在这样生动的感性直觉中从容地显示强大的理性力量,预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鲍尔吉·原野的擅长领域是散文。近年来,他的作品以独树一帜的风格登上了国内几乎所有的优势媒体。
      一位研究散文的著名学者说“继老舍、萧乾、沈从文之后,鲍尔吉·原野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之一。”他的行文风格似乎很难言说,优美、雅洁、细腻、豪放、幽默、睿智都可以成为他作品中的特色,他可以毫无困难的把这些因素融洽一炉。但最鲜明的,是他笔下倾情描写的人间的美善,使人回味不已。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汉语并非鲍尔吉·原野的母语,但已在他笔下达到精纯圆熟的地步。他无疑已经进入优秀的文体作家之列。在文坛的各种流派和纷争中,鲍尔吉·原野从容宁静,自领风骚。 鲍尔吉·原野1958年出生于呼和浩特,在赤峰长大。鲍尔吉是他的姓,原野是一个汉文名字。
      他的蒙古名叫“茫莱巴特”。三人当中,只有鲍尔吉·原野居于沈阳,另外两人在北京。 三位来自草原的汉子,作品虽然门类不一,却具有彼此相像的特点。他们的歌、画与文章,富有细腻的柔情。中国社科院宗教所研究员冯今源先生评论鲍尔吉·原野的作品时说:“我第一次体会到蒙古民族在金戈铁马的强悍中流露出如此细腻的柔情。
      ”其实听腾格尔的歌,在其苍凉粗糙的背后,是泉水一样清澈的依恋之情。朝戈的画的精微细腻已在油画界有口皆碑。心肠软,是蒙古族共有的特征。当他们在歌唱母亲和故乡的时候,都变得像孩子一样天真柔弱。 他们的第二个特点是对故乡和自己的民族念念不忘。如腾格尔的歌词所唱的:“这就是蒙古人,热爱故乡的人。
      ”鲍尔吉·原野描写草原的那些文字,能读出那是藏在心底的无限深情,读过让人感到眼睛明亮,生出仰慕之情。怀念家乡和自己的民族以及母语,或许跟他们远离故士,在都市生存有关。但这种感情也无疑发酵成美好的艺术情怀。 他们的第三个特点是创作都处于上升势态,创作态度都比较严谨,都在主流文化当中获得了对话的位置。
      同时他们的个性都具有谦逊低调的姿态,本色质朴,这就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我们期待这三匹从草原奔来的骏马,在新世纪的文艺舞台上更加努力地跋涉,为中华文化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 。

    助***

    2005-07-08 11:54:22

其他答案

    2005-07-08 11:30:27
  • 鲍尔吉·原野,1958年出生,蒙古族。曾出版有《随感录》、《脱口而出》、《随笔集》、《百变人生》等作品。现在辽宁公安报任职。鲍尔吉·原野的作品文字华美,笔调诙谐,意态潇洒,堪称精品。并且鲍尔吉·原野的作品以智巧见长,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锦***

    2005-07-08 11:30: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