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草原大地獭

首页

草原大地獭

鬼吹灯中说的草原大地獭是否真实存在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11-27 21:58:05
      有的,它属于史前巨兽,现已消失。
    大懒兽体大如象,整个身躯长达5~6米,包括1。5米长、粗壮有力的尾巴,体重3~4吨。它们的身体特征介于树懒与食蚁兽之间,头骨类似前者,而肢骨和椎骨类似后者。与庞大的身躯相比,它们的头部较小,口鼻部向前延伸得很长,有利于取食植物。
      和其他典型的南美贫齿目成员一样,它们在下颌前部没有牙齿,颊齿一般为上五下四,顶端呈杯状。这些牙齿长达2。5~3。8厘米,终身生长。另外也可以确信它们有一条很长的舌头。现存的三趾树懒有9枚颈椎,而大懒兽则为7枚,与二趾树懒以及绝大多数现生哺乳动物相同。
       大懒兽的脊椎向后倾斜,后肢明显比前肢强壮有力,这表明它们有可能用后肢直立行走,而已发现的脚印化石也证明了这一点。对于这种体重接近非洲象的巨兽来说,这样做会使其骨骼受到极大压力;另外,在其前肢的三个内侧趾上生有很大的爪子(另外两趾趋于退化),后肢的第一趾向外伸展,而第二三趾有爪,这使它们无法把脚平放在地面上,只能跟食蚁兽一样由脚侧行走。
      听起来也许很令人惊奇,但它们的确做得到——甚至可能经常这样做。我们可以想象,它们用强壮的后肢和尾部立起攻城塔一般的身躯、用前肢和嘴撕扯下大片树枝树叶的进餐场景是多么壮观。 贫齿目通常可分为2个或3个亚目,其中披毛亚目(Pilosa)包括大地懒科(Megalonychidae)、大懒兽科(Megatheriidae)、磨齿兽科(Mylodontidae)和树懒科(Bradypodidae)。
      树懒科包括三趾树懒Bradypus和二趾树懒Choloepus两个属,共7种。由于三趾树懒和二趾树懒结构上的区别较大,也有人把二趾树懒归入大地懒科,三趾树懒可以自成一个三趾树懒总科,而大地懒科与大懒兽科组成另一个大懒兽总科。 常被人搞混的地懒家族可以分为大地懒科、大懒兽科和磨齿兽科,三个科都拥有一些体型巨大的陆栖种类,分类学家们主要通过牙齿的形状和数量、以及头骨的样式来区分它们,而不仅仅是依据个体大小。
      实际上,在所有披毛亚目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不逊亚洲象,而最小的只有中等的狗那么大。除去如今仍然悠闲生活在中南美雨林中的7种树懒,这个家族中最著名的成员可能就是大懒兽(Megatherium)了,这是一万年前全美洲仅次于猛犸、乳齿象的第三号陆地巨兽。
       大懒兽在古生物学的研究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其化石最早于1788年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被发现,当时以不知名的史前巨兽称之。阿根廷曾将该化石呈赠给当时西班牙国王查理三世,后来又陆陆续续在南美发现许多大懒兽的化石,也辗转流传至欧洲地区,最后有一部分传到了著名的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手上。
         19世纪初期,居维叶正致力于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的研究,他将这批史前巨兽的化石仔细推敲比对,发现它与现生的三趾树懒在牙齿特征与骨骼结构上非常类似,因此将之命名为美洲大懒兽(Megatherium americanum)。居维叶一生中研究了数以千计的古生物,也完成过无数件脊椎动物化石的复原与装架。
      他所完成的第一件作品就是美洲大懒兽。 大懒兽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般古老。最早的地懒类成员(可能为树栖性)出现在中新世的南美,此后它们的体型同时朝大小两个方向发展,分化出花样繁多的种类。在南北美大陆连在一起之后,它们也是南美动物中少数几个成功向北美挺进的类群之一,在海地、古巴、波多黎各,当然还有墨西哥和美国,都发现过地懒化石。
      其中一个种,杰氏巨爪地懒,向北最远曾分布到阿拉斯加。它们的繁荣期一直持续到1。2万年前的更新世末期,也就是至今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的时候。最后幸存者可能延续到几千年前——甚至今天在南美丛林中仍有关于它们的传闻。由于它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并不长,除大量化石之外,在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洞穴中和火山口里,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的一些地区还发现了天然形成的地懒木乃伊,包括多个属种的遗体。
      这里的极端干燥的沙漠气候能够使动物的软组织在腐烂之前就全部脱水,并能保存部分的皮、毛、腱、爪等。因此,人类对它们的了解比较充分。 从保存下来的干尸组织中,我们知道大懒兽浑身覆盖着长而粗糙的毛发(当然少不了蚊蝇与寄生虫的伴随),皮肤下面还披有甲胄——大量骨质小片。
      这些小片由内层皮肤角质化形成,虽然没有犰狳、穿山甲的鳞甲那么结实,但在其成年后仍是牢不可破的防护层,足以抵御各种食肉兽的利齿。再加上其庞大的身躯和强劲的体力,在人类到来之前的美洲它们无疑是没有天敌的,恐怕BBC中大懒兽一掌击毙剑齿虎的情节绝非虚构。
       一般认为大懒兽和树懒一样是行动缓慢、性情温和、独来独往的素食者,食物以树叶为主,而在受到侵犯的时候它们自然也是难以战胜的对手。不过,近来一些科学家对其骨骼和脚爪的研究表明,它们可能有时也是肉食动物,捕猎方法是以巨爪给猎物造成创伤,然后用强有力的前臂进行致命挤压。
      今天的巨犰狳偶尔也会用这种方式捕食。而更多的情况可能是BBC中展现的那样,取食腐肉或干脆直接从其他食肉兽口中抢夺现成猎物。毕竟,只要大懒兽愿意,没有什么能阻挡得住。 杰氏巨爪地懒 杰氏巨爪地懒(Megalonyx jeffersonii)是冰河时期北美最不寻常的哺乳动物之一。
      这种长着长毛、体型如牛的动物是大地懒科(Megalonychidae)、巨爪地懒属(Megalonyx)的一个种,也是从北美的南部地区进入育空和阿拉斯加的大型兽类之一,这个队伍还包括美洲乳齿象、巨型短面熊和平头西?。 杰氏巨爪地懒这个名字来自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这也是一位优秀的学者。
      1796年,他得到了西弗吉尼亚的山洞里发现的一些化石,包括三个巨形脚爪以及一些头骨和肢骨。当时他深为这些巨爪所震撼,以为是某种绝灭美洲狮的化石,遂将其命名为Megalonyx,意为“巨大的爪子”。该命名在次年美国学者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的一次会议上得到确认。
      又过了两年,Caspar Wistar在了解到古生物学泰斗乔治·居维叶对大懒兽化石所做的工作之后,才意识到Megalonyx其实是一种地懒。不过在1822年人们还是把它命名为杰氏巨爪地懒,以纪念杰斐逊的功绩。直到1850年,大卫·戴尔·欧文才在肯塔基发现了杰氏巨爪地懒的完整化石,并把标本寄给了当时著名的美国古生物学家约瑟夫·雷迪(Joseph Leidy),后者于185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北美地懒部落回忆录》(A Memoir of the Extinct Sloth Tribe of North America )的68页小册子,详细介绍了当时人们对地懒所知的几乎全部知识,主角当然是杰氏巨爪地懒。
      也正是这本书使得以前默默无闻的北美地懒从此扬名天下。 杰氏巨爪地懒是本属中已知最大的种,个子可以长到3~4米长,与大块头的公牛相当。而分布于南方的种类则比其北方的亲戚体型要小,这种纬度造成的差异在许多哺乳动物身上都有所反映。
      它们的头盖骨短而宽,有一个很深的、圆钝的口鼻部,因此可知其咀嚼肌非常发达;它们的颊齿也是两侧各为上五下四并呈柱状,但下颌没有大懒兽那样的突出部,这是它们的一个特征。 与其他地懒相比,杰氏巨爪地懒的踵骨宽阔且呈翼状,第三趾骨很短,第五趾骨呈V形,腓骨向外弯曲。
      它们的锁骨和肋骨则和其他地懒一样比较发达。这些特征使它们能够像人类一样用后肢直立行走,巨大的体重主要由脚底来承受,而其他大多数地懒则用脚的外侧。另外,其后肢的中央三个趾上的爪子不但充分发育而且可以着地,这或许可以让它们更稳固地保持直立姿态。或许,正是这些特征以及更强的耐寒力(应该归功于格外厚实的毛皮),使这个物种比其他地懒向北走得更远。
      它们的尾部结实粗壮,在直立时与两条后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前肢则长着弯曲的爪子,使它们能够轻易地扯下树上的枝叶。 在南方的地懒一般生活在有树的平原地区或林区,有相当一部分个体像熊一样居住在合适的山洞里。 地懒类的三个科——大地懒科、大懒兽科和磨齿兽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3500万年前的早渐新世,地点则在南美的巴塔哥尼亚。
      大懒兽科包括地懒中体型最大、体长可达6米的大懒兽和Eremotherium;而大懒兽科则是三者中分布最广泛的。在北美,最早的大地懒科动物化石是佛罗里达发现的 Pliometanastes protistus ,年代约为800万年前;它们与巨爪地懒属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
      作为在北美广泛分布的一个属,大地懒从500万年前一直生活到大约1万年前。 大地懒科成员的体型与时俱进。最早的种类很小而且可能像现存的二趾树懒(它们也属于该科)一样是树栖的,而到了上新世(500~200万年前)的时候,其体型已经达到了杰氏巨爪地懒的一半。
      在曾生活于西印度群岛的种类中,体型大的如黑熊,而小的则和猫差不多——由于岛屿环境的限制所致。 巨爪地懒属的成员很多。实际上,可以说每块几乎每块像样的标本都被单独命名为种了。甚至像牙齿这样在地懒中变化很大的部分,有时也作为划分物种的依据。
      而考虑到年龄、性别、个体差异和地理差异之后,从上新世晚期到更新世分布于整个北美的本属成员被减少到三个种,除杰氏巨爪地懒外的其他两个是M。 leptostomus和M。 wheatleyi。300~120万年前的窄嘴地懒可能是M。 wheatleyi的祖先,后者的生活年代约在120~60万年前,逐渐被更强大的杰氏巨爪地懒取代。
       杰氏巨爪地懒最早出现在150多万年前,目前已经在大约80个地点发现了它们的化石,包括美国东部三分之二的州(直到新泽西的海岸)和北美西部的一些地区,比如墨西哥中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和爱达荷岛。在加拿大的萨斯卡彻温、艾伯塔、不列颠哥伦比亚、育空地区和西北领地的下卡普湖,也留下了它们的踪迹。
      在北方的众多化石证明了它们在间冰期的温暖气候中极大地扩张了自己的生活范围,而它们也成为唯一曾在阿拉斯加、育空的北极圈以内地区生活过的贫齿目动物,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即便如此,它们还是在大约9400年前从地球上消失了。 舌懒兽 与杰氏巨爪地懒不同,舌懒兽(Glossotherium)属于大地懒科的另一个属。
      它们也是知名度较高的种类,体型庞大而行动迟缓,体长4米,肩高1。8米,重达1。5吨,前肢和后肢都具有强壮且尖锐的爪子。它们的食物包括树上的枝叶,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它们可能是以沙漠地区灌木为食的。舌懒兽的后肢不如大地懒壮硕,所以推测它们无法以后肢支撑全身的体重,而是以四足行走。
      舌懒兽也是在300万年前从南美向北美挺进的地懒家族成员之一,在著名的“古代动物坟场”——洛杉矶的拉布雷亚沥青坑中,就发现了大量舌懒兽的化石。 磨齿兽 磨齿兽(Mylodon)是一类已绝灭的美洲贫齿目动物。
      在美国发现了多个化石种,在南美的化石则更多,尤其是在阿根廷和巴西。磨齿兽属于地懒类,与著名的大懒兽不同科,主要区别在于牙齿更细致。它们与现存的树懒关系较远。 磨齿兽科中有些体型可与印度犀媲美的大型种类,而牙齿当然与后者明显不同:它们的颊齿为两侧各上五下四,齿小,切面呈卵形,表面不是带脊的冠状而是杯状,这与现生的树懒很相似。
      磨齿兽上下颌的一对门齿与后面的牙齿间有一定距离,而且也有一个卵形的斜切面。 它们的头盖骨比大懒兽的更短更低,下颌的中央部分没有垂直突起,牙齿也几乎延伸到颌骨的前部;这些都是树懒的特征。 在其前肢的三个内侧趾上生有很大的爪子,而另外两趾趋于退化;后肢的第一趾和大地懒一样向外伸展,而第二三趾则有爪。
      它们的皮肤下面也披着大量骨质小片组成的甲胄。 尽管其代表种 M。 harlani发现于北美,磨齿兽基本上还是一个南美类群,只是其中的少数成员在南北美大陆连在一起时向北挺进成功。在南巴塔哥尼亚的乌尔蒂玛·埃斯佩兰萨( Ultima Esperanza)山洞中曾有过令人感兴趣的发现:一些舌懒兽或 Grypot/zeriusn属的遗骸(磨齿兽的近亲),其中有一些呈咖啡果状的毛发团与磨齿兽的骨骼缠结在一起,并被埋了起来,而这些粗糙的毛发与树懒的很像。
      这些遗骸不仅包括骨骼和皮毛,还包括一些在草中被烧过的粪便,而那些草看来是被人类割下来的;这说明居住在山洞中的这些地懒可能处于半驯养状态——只有早期的巴塔哥尼亚居民有能力干这种事情。另外,这些并不很久远的遗骸甚至也暗示着磨齿兽可能仍然生活在当地的荒野中,尽管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
       南美大型地懒类的另一个属是伏地懒(Scelidotherium),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细长而延伸的头盖骨,尽管仍保留着全部的颊齿(食草动物的本质特征),但显然与食蚁兽很像;其足部类似大地懒。另外,南美还有一个小得多的属——孽子兽( Nothrotherium)。
       在北美,磨齿兽则和巨爪地懒(Megalonyx)属的杰氏巨爪地懒一起生活,后者的头骨前部较宽,前肢的第三、四趾具爪。另一个名为Paramylodon的属曾在内布拉斯加的更新世地层发现,它们只有4对齿,有一个伸长的头骨和涨大的口鼻部。
      与大地懒不同,以上所有这些种类都在肱骨末端内侧有一个凹孔。曾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一种被认为是大地懒的动物化石,主要证据是一些肢骨,但后来认为这些应该属于lemuroid。 虽然有些更新世的地懒类,如Notliropus和孽子兽体型较小,但在巴塔哥尼亚的桑塔·克鲁兹地层,几乎没有体型显著大于现生树懒的本家族成员。
      其中最著名的属种包括真胆兽(Eucholoeops)、中新懒兽(Hapalops )和Pseudahapalops,它们相当多的骨骼已经被挖掘出来。这些小型地懒的冠状颊齿很接近大地懒的牙齿轴截面特征,而与舌懒兽和磨齿兽颇为不同。 很多古生物学者认为,一些晚第三纪的北美洲动物如Ganodonta可能是地懒和其他南美贫齿目动物的祖先;不过 W。
       B。 Scott 教授并不赞同此观点,他认为Ganodonta与其他贫齿目动物没有密切关系。如果他是对的,那么我们仍然对南美贫齿目动物的起源一无所知。 雕齿兽(Glyptodon) 在贫齿目的2个或3个亚目中,有甲亚目(Loricata/Cingulata)包括犰狳科(Dasypodidae)和雕齿兽科(Glyptodontoidea)。
      犰狳科是现存贫齿目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从美国南部到南美洲南端都有它们的踪影,最大的巨犰狳Priodontes gigas体重可达90千克,是大食蚁兽的两倍多。然而比起它们已灭绝的近亲——庞大的雕齿兽,它们可就微不足道了。 雕齿兽的外形很像一只有长尾巴的大乌龟。
      它的身躯由一块完整的拱形甲壳覆盖着,其直径可达2米(占全长的三分之二),身高1。5米,和小轿车差不多大。体重估计可达1~1。5吨,其中甲壳的重量占了五分之一。这种甲壳与骨骼结构无关,而是由表皮结构衍生出坚硬的骨片与角质化硬皮镶嵌而形成的,在角质化硬皮上镶嵌着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六角形骨片。
      这样的鳞甲尽管不能使它们像犰狳、穿山甲一样蜷起身体,但也能进行局部的灵活变形、摆动,使它们不会因背负重铠厚甲而行动过分笨拙迟钝。雕齿兽的四肢粗短强壮,前肢的五个脚趾长着爪子,而后足则类似蹄形;这样的结构当然不适合快速奔跑,而只能缓慢移动。它们的头颅同样被鳞甲覆盖,头形短而扁平,双颚有力,口鼻部不太突出。
      作为贫齿目的成员,它们和树懒、地懒一样没有门齿,上下颌两侧各有7~8枚拱形的臼齿。相比之下,以食虫为主的犰狳的头部尖细,口中有大量细小的牙齿。因此,古生物学家认为雕齿兽是食草动物,主要以水边柔嫩的青草和灌木为食。 雕齿兽是理查德 欧文爵士在1839年命名的,比他命名“恐龙”(dinosaur)还要早三年。
      它们的种类很多,包括4个亚科。大部分种类的尾部又短又粗、覆有鳞甲,而星尾兽亚科(Doedicurinae)的成员则拥有一条长度超过1米、可以自由摆动的管状长尾,尾部末端有多个厚角质化的刺,就像一条带刺的巨型棍棒,作为防御利器。再加上难以穿透的甲壳,这样的“活坦克”足以抵御任何捕食者的攻击。
      对于当时美洲大陆的掠食者们如剑齿虎、北美拟狮兽来说,恐怕雕齿兽和大懒兽是比猛犸、乳齿象更不好对付的对手。 雕齿兽最早在上新世时期的南美出现,其中一个属Glyptotherium在更新世扩展到了北美,美国南部的几个州和墨西哥都发现了它们的化石。
      它们当中最年长的成员是早更新世的Glyptotheriumtexanum,它们比后期的种类体型小些,而且没有那么特化。后者包括 izonae、G。floridanum,还有两个分布各自孤立、发现于墨西哥的种 lindricum和 xicanum(有争议)。
       雕齿兽是适应热带与亚热带气候的动物,身体结构也非常特化,故而在北美似乎没有取得地懒类那样的成功;然而在中美和南美,它们却占据了广泛而多样的栖息地,不过主要还是生活在开阔的草原地区。11000~10000年前冰河期结束的时候它们和其他许多大型动物一起灭绝了,具体原因至今众说纷纭。
      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雕齿兽与最早的美洲人类移民打过交道的证据。 星尾兽(Doedicurus) 星尾兽属于雕齿兽科,是该科成员中较著名、体型也较大的一类,堪称哺乳动物中的甲龙:除了有外耳、身体两侧没有骨刺,外观上几乎与甲龙别无二致。
       这些巨兽体重可达1。5吨甚至2吨以上,相当于一头印度犀的重量。4米的体长包括2米长、披覆甲壳的躯干,以及同样覆有鳞甲的头部和1米多长、末端带刺的管状尾巴。这条长尾可以灵活摆动,骨骼坚硬、末端膨大并有圆形凹痕,表明这里曾生长有多个伸向四面八方的角质刺,如同一个流星锤。
      一般认为这是它们抵御捕食者攻击的自卫武器,然而就其巨大的体型和浑身厚重的甲胄而言,即便没有其他防卫措施猛兽们也不会对它轻举妄动的——其实,雕齿兽中的大多数成员尾巴都很短且没有尾锤。或许,尾锤在它们的生活中主要作为求偶季节雄兽间相互争斗的工具。
      就像BBC《与兽同行》中展现的那样,广阔的大草原上两头巨兽一边怒吼,一边用尾锤相互重击对方的情景想必会很壮观。 虽然外表令人生畏,但星尾兽其实是行动迟缓温顺的素食者。与其他雕齿兽一样,它们在上下颚的前端没有牙齿,只在后部有二三十颗臼齿,适合磨碎柔软的植物。
      它们的四肢粗短强壮,前足有爪而后足的趾头呈蹄形,这种结构说明它们的行动速度不会很快。从头到尾的鳞甲质地与犰狳类似,都是皮肤角质硬化形成的骨质小片和硬皮层,因此可以作为化石的一部分保存下来。其中身躯部分的披甲是一块完整的拱形壳状结构,但与龟壳的结构相距甚远。
      甚至有消息说史前的当地人曾用它们的巨大甲壳盖房子,就像欧亚大陆北方的先民曾用猛犸象的长牙做建筑材料一样。 星尾兽和其他雕齿兽的共同祖先起源于南美,此后向北美进军并在南美本地继续繁盛,尤以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艾西纳达(Esenada)岩层为最。
      在近二百万年的时光中,它们和大懒兽一起作为史前美洲最耀眼、最值得惊叹的“贫齿目双星”而在当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不过到了大约1万年前,在冰河期结束和人类进入美洲后不久,它们还是令人遗憾地灭绝了。 。

    o***

    2009-11-27 21:58: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