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你认为人性是善,还是恶?

首页

你认为人性是善,还是恶?

有很多人已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但我在这还要提出来,大家一起再讨论下,因为我看到,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混乱。
我在这提这个问题,自有我的考虑。因为从我的学习和听课中,我发现,任何问题,在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是会出很严重的问题。比如今天上课那个教授说的“经济人”问题,就是亚当斯密。人是利己的,理性是无限的。第一,人都是利己的吗?我提出反对意见,中国儒家讲“仁”。仁是什么,有很多讨论。我认为,仁就是“爱人”,很简单。但简单后面,还有推理。爱人又是什麽呢?爱人从何谈起呢?孔子非常重孝。学而第一就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多么有智慧!学而第一,开头几句,讲到“学习”、朋友、快乐,恼怒,君子,然后就是孝弟,犯上,作乱,仁之本。这就是古人的智慧,论语自身的逻辑。研究进去,你会发现,古人智慧丝丝入扣,没有一句废话,和一个费章句。
孝弟是什么,是孝敬父母,慈爱兄弟。这是仁之本。也就是说,仁是从这开始的。一些人把“本”就认为是西学说的本质,这是有问题的。有本质的意思,但远远不够的。孝弟,它的核心理念还是“爱人”。那为什么要从“孝弟”开始呢?因为你感受情感,认知世界和人,是从父母、家庭开始的,尤其是父母。这就是中国一切学问都是从自然开始的,而不像西方,从上帝开始。上帝是什么,是抽象,是神,不是人,更不是自然了。
那么,父母最一开始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是爱,无私的爱。那么,你说,仁是什么呢?是爱,是基于人类情感的爱。
认识到这点,亚当斯密的理论,不攻自破。第一,人不是起初利己的,而是爱,无私的爱;第二,人不是理性的,无限理性的,而是情感,天然甚至原始的情感。这就是人之天然,而不是首先有个理论。
好了,讲了这么多,目的是启发大家下,或矫正些通常的看法。
大家可以好好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非常感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6-03 03:18:49
          我认为人的善恶意识不是先天的。或者说人的善与恶并非由基因决定,而是和一切知识一样获之于后天。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那么善与恶也只能取决于人们所从事的实践。尽管善与恶,做好事与做坏事等,都要靠理性去定义和判断,但如果你从事的实践不是做好事,人们就不会说你是好人,你不去干坏事,人们就不会说你是坏人。
      经常做好事的人就能养成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善性;经常干坏事的人就会习非成是,养成为非作歹的恶习。因此,人们对一个人是好是坏、是善是恶的评价,以及一个人本身的好坏善恶,都只能取决于人们自身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故“人本善”与“人本恶”之说都是缺乏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的。
       同样,“自私”也不是人的本性。那么该如何来理解“经济人”的自私呢? 在理论上说,要生存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但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却是由于自然界所提供的生存资料极度匮乏造成的。如果生存资料极其充沛,获取生存资料也不难,那么动物之间也就决不会有生存竞争。
      可见,所谓“自私”,也不是动物的本性,也是由于生存资料不足,加之获之不易决定的。人由动物进化而来,具有动物性的一面,因此,在生活资料匮乏时也会表现出某种自私性。但人与动物终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他们不再依靠自然界提供的有限的现成的生活资料来活命,而是靠自身的劳动来创造自己所需的各种生活资料。
      而人类劳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要靠劳动者群体的分工合作和密切配合。否则决不会出劳动成果,尤其是在现代。劳动者在分工合作的劳动生产中的关系也就必定是互为服务的关系,是根本排斥独善其身的自私自利的。因此,真正的团结互助只可能存在于劳动人民之间。可见,所谓“经济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亚当斯密及其崇拜者所说的“经济人”只能把它理解为那些根本不从事生产劳动,还没有完全进化为人的动物的人——即那些掠夺成性的资产阶级分子。那些资产阶级分子尚未完全进化为人,不懂得为人之道,就比动物更坏——他们贪得无厌,在掠夺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生活资料和财富时比动物更残忍。
      故他们的本质确实是自私的,惟利是图的,是人类中的一群不如动物的异类。

    w***

    2009-06-03 03:18:49

其他答案

    2009-06-04 12:13:52
  • 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人自利是善是恶。
    简单说,人是自利的,你叫它是善就是善,你叫它恶就是恶。
    为了自利,有时需要互利,所以你能看到利他的行为。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自利的特殊形式。
    每个人都欢迎别人利他,这也是自利的表现。
    建议读一读《自私的基因》。
    讨论善恶,是在道德层面,还是在学术层面,结论会不一样。

    悟***

    2009-06-04 12:13:52

  • 2009-06-02 22:24:44
  •   我认为坟墓里挖不出来什么新鲜东西,国人大修长城的时候亚历山大率马琪顿大军打过了爱琴海,国人在古墓里翻来覆去的时候美国已发射探测器看看火星上有什么。
    善恶是人们拿着理性的不同的道德观念的尺子度量出来的,拿起屠刀说恶,放下屠刀言善,没有什么标准,没有什么常态,所以善恶之争几千年没有结果。
       楼主说,“第一,人不是起初利己的,而是爱,无私的爱;第二,人不是理性的,无限理性的,而是情感,天然甚至原始的情感”。我认为不是这样。什么是人,他首先是动物然后才是人,第一,爱源于原始的欲求,即使是无私的母爱,也是奔着本能的欲求出发的,怎么会不是利己的呢。
      
      第二,人具有动物本能的一面(本性的),也具有分析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的一面(理性的),不错,情感源于本性,不是理性的,但情感往往被理性所控制和支配,怎么能否定理性的一面呢。 人是利己的,理性是无限的。有时候是“I”,有时候是“Me”。 理不辩不明,得罪,谅解。

    h***

    2009-06-02 22:24:44

  • 2009-06-02 14:37:10
  •     再次强调,人是无知的,善恶是后天学习的。人的利己性不是因为什么善恶。而是生物的自我保护意识的结果,也是生命延续的必然选择,是生存的原初意志体现。
        “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孔子没告诉你“仁”的时候,你根本无从得知它的意义。
        一开始的“爱”来源于自我的满足,从母性而言,是排除生育痛苦后对自我衍生物(即子女)的保护,从本质上而言,它仍未脱离生物自我保护意识的范畴。
        后期人类的善恶和伦理道德是出于维护共同生活的社会秩序的结果。因为人一开始无法单独生存,需要社会,而社会的存在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配合,因而产生秩序。合于秩序则善,违于秩序则恶。这就是善恶的本意。
        或许上述太抽象,从原始社会的奴隶合法,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在当时看似非常正当的事件,只是当时社会的善的反映。而在现今社会反对奴隶和提倡人权,这就是现今对善的认识。所谓善恶存乎一心,其实就是这样。

    墨***

    2009-06-02 14:37:10

  • 2009-06-02 07:07:59
  • 善恶乃人之两重性,绝大多数人都有之。
    79%的人小恶小善,平民也。
    19%的人小恶大善,好人也。
    1%的人使恶不善,小人也。
    0.9%的人大恶小善,坏人也。
    0.1%的人十恶无善,禽兽也。

    新***

    2009-06-02 07:07:59

  • 2009-06-02 06:41:03
  •   姓名:XXX
    性别:男
    出生年月日:1988。10。11
    身高:170cm(在中国人里,偏矮)
    星座:天枰座
    父亲:XXX(感情冷淡,主角从小在奶奶家长大,对于父母没有什么感情)
    母亲:XXX(感情冷淡,在主角3岁时,与主角父亲离婚,后嫁给他人,生有一女)
    出生地:中国XX省XX市XX城
    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往往好话从主角嘴里说出来,就变成了坏话)偏激,自卑,冲动,胆小,心眼小,厌世(对于这个社会没有任何留恋,是自杀人群中的高发分子)
    喜好:美食,上网(对于现实世界极度厌恶,希望在虚拟世界得到自己存在的寄托)
    善恶度:内心善良,(但对于这个社会极度不满)容易嫉妒,产生罪恶的根源。
       胆量度:胆小,(胆子小,但容易冲动)自卑,(从小因为父母离异,在别人面前感到自卑) 朋友:没有(从小因为自卑,不喜欢人说话,在加上胆小,目前没有朋友) 亲人:没有(在主角心里,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亲人了,包过父母) 理想:因为对于社会厌恶,人性的丑恶,亲情的漠视,所有没有理想 归宿:死亡(希望早点摆脱这个残酷的人生) 愿望:下辈子能够体验亲情的存在 概述:主角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在主角3岁时,父母离异,各自成了一个家,主角被交于爷爷奶奶照看,因为没有父母的照看,在学校和人发生争执,倒霉的一定是主角,回家给奶奶被知道打架后,无论有理没理,免不了一顿打,就造成了主角胆小。
      懦弱。自卑的性格, 孤单陪伴了主角整个童年,所以主角长大后,对于奶奶没有任何的亲情(可能大家觉得主角不孝,那是因为大家没有体验主角的童年,被人欺负,找不到任何的依靠,回家还要被奶奶一顿毒打,认为主角在外面惹麻烦了~想想看,整个童年就在别人歧视,嘲笑,打骂中度过, 孤单的主角找不到任何人倾述,任何人的安慰,任何人的帮助,10几年孤独的走过来,心中的怨气有多大,委屈又多大,对于这个社会有多厌恶,对于人生有多失望,对于父母亲人有多大的怨气,从主角没有理想。
      人生目标就可以看出主角自己已经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生活下去 的理由,主角现在留在世界上的只是一副皮囊,可能在任何时候,就会踏上死亡的旅程,对于主角来说,现在存在的价值,就是体验以前没有体验的事物,免得白来世界走一遭。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和主角一样的人,拥有一样的想法,浑浑噩噩的活着,没有理想,没有目标 ,成为人们口中的垃圾。
      犯罪分子。人渣。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他们的童年,他们的苦处,他们的无奈。。。。可能大家无法理解,但是我还是要说,他们是可怜的,他们也是被这个社会逼的,人之初。性本善。试问谁一生下来,就想犯罪。就想做坏事,难道他们不想得到大家的 赞扬,大家的称赞,成为大家嘴里的优良青年,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所以说:“不是他们先对不起社会,而是社会把他们逼上了绝路”。 我写这些,只希望大家多注意注意身边的他们,或许你的一个称赞。一个微笑。一个安慰。一个肯定就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没有因,哪来的果。。。只能说这个世界太复杂了。
      

    1***

    2009-06-02 06:41:03

  • 2009-06-02 06:17:50
  • 人之初,无善恶。
    善与恶,随岁增。
    近赤者,红伴生。
    近墨者,黑染身。
    诸生灵,无贵贱。
    惜生命,生共性。
    人非神,本为凡。
    存善恶,皆自然。
    

    为***

    2009-06-02 06:17: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