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国真的发行过面值3元的人民币吗?

首页

我国真的发行过面值3元的人民币吗?

什么样子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5-22 16:20:34
        发行过。
      新中国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别对票面图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5、10元由苏联代印。
        3元人民币就是这个样子的:
     
    

    几***

    2009-05-22 16:20:34

其他答案

    2009-05-23 05:24:04
  •   纸币简介
      纸币整体颜色为淡绿色,长16厘米,宽7。2厘米,比现在流通的1元人民币稍微大一些,正面的两端各有繁体三元字样,下面标着“1953年”,正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六字,中间是井冈山龙源口石桥图景,石桥周围的花边为深绿色,中间的底纹为黄色,纸币的背面图案是花纹和国徽,中间有汉、维、蒙、藏四种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三元”字样。
      这种纸币是我国发行的唯一一种面额为三元的人民币,发行时间是1955年3月1日,由于历史原因,于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并进行回收,目前存世量极少。 发行原因   第二套人民币之所以采用了“三元”的面额,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当时苏联的卢布常用“三”的面额,有三戈比的硬币和三卢布的纸币。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0年开始规划设计,1953年开始制版和印刷,当时正是我国向苏联方全面学习的时期,所以在这方面也借鉴了卢布的面额体系。   第二个原因则是时间紧迫,印钞厂生产能力有所不足导致的。   当时我国印刷技术还很落后,对大面额钞票采用的复杂凹版对印技术和水印造纸技术的掌握都不过关,所以二版币中的大面额钞票要委托苏方代为印刷,其余小面额纸币的钞票纸,也大多要靠苏方提供。
      第二套人民币起初设计的最大面额钞票是100元,后来为了预防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大批量造假,把最高面额限制在10元(这样造假的成本和难度也就大大增加了)。在货币总需求量确定的条件下,这就大大增加了印刷的工作量,即使是苏方大型印钞厂的生产能力,要想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这样大批量的生产,也是十分困难的。
      如果再没有“三元”的面额,一元、二元纸币的印刷量就要更加增多,印刷任务就更难以完成了,所以经过与苏方的技术性商讨,我国最终确定了模仿卢布的1、2、3、5、10元的面额划分。 钞票版式   三元人民币票面图案设计活泼大方,其正面花边为深绿色,底纹中间为橙色,两边为浅橄榄绿色;正上方为马文蔚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纸币中央为井冈山龙源口石桥图景,其两端花符内各有繁体“三元”两字。
      纸币的背面图案是花纹和国徽,中间有汉、蒙、维、藏四种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三元”字样,花边及底纹两边的颜色与正面相同,底纹中间为紫粉色。   正面上下花边和背面左右花符相对称,一改过去中国传统纸币呆板的四边框设计形式,并首次采用了先进的胶版凹凸套印技术,钞纸有实心五角星花纹混水印,采用正背面双凹印刷,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防伪功能。
      它于1953年印刷,1955年3月1日正式发行,于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前后共使用了9年时间。 收藏价值   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这种面额为3元的人民币是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一种,1953年印刷,是苏联印刷“三种票”中的一种。
      在市场上流通了9年以后,因政治原因在市场上停止流通被国家收回,因此,这样的纸币在民间的数量十分稀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由于当时国内印钞技术和能力不够,又缺少高档专用印钞纸,因此面额三元、五元和十元的人民币均由国内设计,而委托前苏联代为印刷,故被称之为苏印“三种票”。
      后来,由于前苏联召回在华工作的全部苏方专家,中国人民银行于是便发布《关于限期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知》,规定从1964年4月15日起,苏印“三种票”停止在市场流通。因此,三元人民币散落在民间的数量十分稀少。   由于该三元纸币停止流通的时间近四十年,再加上当年大部分三元纸币都被银行回收,而人们的收藏意识还不浓厚,目前的实际存世量甚少,一般市场里常能看见的一些三元纸币,大多数是经过粘贴修补的旧币,没多少实际收藏价值。
      网上目前也有很多类似钱币的交易,但也很难看到全品相的三元币。而八成品相的三元纸币广州市场价为2400元,而全品相因量少、质好叫价高达6000元左右,所以,收藏纸币,特别是早期的纸币尽量要收藏稍好品相的,否则只能将之当作把玩欣赏的普通物而已。 以上内容转自百度百科。
      

    1***

    2009-05-23 05:24:04

  • 2009-05-22 16:48:36
  •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公布发行,当日发行的共10种面额,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和5元,1957年12月1日又发行10元1种。同时,为便于流通,国务院发布命令,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
      后来,对1元纸币和5元纸币的图案、花纹又分别进行了调整和更换颜色,于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使第二套人民币的版别分别由开始公布的11种增加到16种。 由于当时国内印钞生产能力不足,又缺少高档专用印钞纸,因此面额3元、5元、10元的人民币由国内设计绘样,委托前苏联代印,称为苏印“三种票”。
      后来,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废除中苏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召回在华工作的全部苏方专家,导致中苏关系恶化。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1962年7月~1964年5月向苏方索回代印资料;1964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限期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知》,规定从4月15日起,苏印“三种票”停止在市场流通,至5月14日止为收兑期。
      收回苏印“三种票”后,市场上大票缺乏,不利于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为此,1962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深棕色5元券,其主景图案与苏印5元券相同,但该原版是由我国自己的雕刻师刻制的,印钞纸首次采用了国产满版水印纸。由于当时不具备生产10元券的条件,因此,该5元券是第二套人民币中我国自己设计、雕刻、印刷及当时一段时期内市场上流通的最大面额货币,在当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这套人民币中面值3元、5元、10元纸钞是新中国人民币由其它国家代印在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体现。 当前,3元券的市场参考价在17000元。 。

    c***

    2009-05-22 16:48:36

  • 2009-05-22 16:32:52
  • 不会吧?从来没有听说过,国家公布的货币中也没有这个呀!骗人的吧?

    天***

    2009-05-22 16:32:5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外汇 相关知识

  • 投资理财知识
  • 投资理财问题解决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