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四川汶川地震后我们都想到了什么?

首页

四川汶川地震后我们都想到了什么?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我每天都在关注着有关汶川地震的新闻和进展情况。我也有亲人家住离那里不远的地方,第一时间取得联系,得知家里的房子倒塌了,只是未造成人员受伤。但也有家里人当天上午十点多钟去往汶川,结果下午两点多就发生了大地震,并且至今毫无消息(因为通讯设施遭到破坏,无法联系),我们心里也很担心。此次大地震高达7.8级,造成人员伤亡惨重,其景惨不忍睹,让人垂泪,但参与救助的官兵和人员的救死扶伤的精神令人感动和肃然起敬。真想亲自参加到救助大军当中,然都有工作要做,也有亲人需要照顾,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地震灾区的人民捐点儿款,略表爱心。如果我们这里有需要献血,我会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名,需要多少抽多少都行,别人献出的是生命,让我献出点儿献血又算得了什么呢?衷心希望我们大家团结一心,抗震救灾,尽己所能,奉献爱心。也衷心地祝愿地震灾区的人民能早日重建家园。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5-16 13:10:12
      这次汶川大地震,对人类而言,应该算作特大自然灾害。无论人类曾自?多么伟大,多么有力量,在更伟大的大自然力量面前,竟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当前,救灾工作正在继续,全国人民迅速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股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前所未见的伟大力量。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再一次被这场自然灾害所点燃并释放,这份爱国热情弥足珍(公文有约提供)贵,惊天动地,足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
      地震发生以来,全国人民的心与灾区人民在一起,上至总书记、总理,下至普通百姓,无不时时刻刻牵挂着灾区的灾情。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必将战胜这次特大自然灾害。 这场地震对灾区人民来说,虽无可避免,令人愤恨,但人们却无可奈何。
      但假如能通过这一场地震,凝聚起民心,并引发人们深刻的反思,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虽说用特大雪灾、股市暴跌、火炬被抢、口足手病病大爆发、列车出轨相撞、特大地震等重大事件作为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伟大成就的过门曲,未免有些尴尬和无奈,但如果能将总结变为反思,则未尝不在情理之中,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地震来了,原因何在?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中国奥运年这个关键的时候来,大自然也太不懂事了!如果仅仅是大自然的原因,按古人“天人合一”的说法,统治者往往要颁布一份“罪已诏”,检讨自己失政失德之处,并祈求上天的原谅,以延续自己的统治。
      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的说法与做法显然不合时宜,用“天怒人怨”这样的词来解释显然也没有道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大地震呢? 一个最有可能并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人类日益频繁的工业活动,导致全球变暖,南、北极冰山正在加速融化,引起海洋中原有的洋流( 公文有约提供)发生紊乱,并在潮汐的共同作用下,以其巨大的能量,冲击着华南大陆板块,迫使其与青藏板块相冲击,并产生剪切作用,于是引发了这次严重的地震。
      由于洋流与潮汐共同作用在不同时间、不同海洋中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大陆板块所受到的冲击力也不同,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位移亦不相同,由此发生了板块间的相对位移。 在人类活动还未参予进来之时,潮汐与相对固定平衡的洋流是大陆板块不断飘移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海洋的力量形成了今天地球的现状。
      由于本人并非专业人士,以上假说纯属猜测,但如果假说成立的话,则大陆为什么飘移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当因为人类工业化的原因,导致海上冰川加速融化,使其周围海水温度降低,由于海水温差,从而形成新的洋流,使原有相对平衡的洋流被打破,并演变为海洋中的紊流,这些紊流或抵销或增加潮汐的能量,从而使地震提前来临,或使地震变得更为强烈。
      当然,这个专业问题还涉及到很多复杂因素,需要地质、海洋科学家以科学的态度认真进行研究分析。但研究地震,从海洋入手,从地球的自转、公转入手,从洋流、潮汐的变化入手,也许将为人类准确预测地震,预防灾害,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 人类之所以需要工业化,在于人类的贪婪,全球暖化或许才是这次地震的罪魁祸首,那么,面对如此严重的地震,人们有理由追问,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为什么全球暖化的恶果单单要中国人民来承担呢? 这可是全世界人的事。
      

    c***

    2008-05-16 13:10:12

其他答案

    2008-05-23 00:54:37
  •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叫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   这个问题现在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解释或设想、的确,发生地震的某些根本性原因还有待探讨,但已经认识到的事实告诉我们:不管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管哪一种或哪几种物理现象对某一次地震的发生起了主导作用,总是那里的岩石发生了破裂,特别是要把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才能促使岩石破裂,产生震动。
         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球最刚硬的部分——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石层里面。那里的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成为震源,震动从这里开始。    刚硬的岩石为什么会破裂呢?   首先,正因为它是刚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如果它像生面团那样有很好的塑性,就不容易破裂了。
      如果是液体,更无所谓破裂。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下70千米以内,特别集中在地下5~20千米上下,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在地下较深的地方,温度高,压力大,在长期缓慢的力的作用下,虽是坚硬的岩石也具有一定的塑性,就不那么容易破裂了。   岩石具有受力后发生破裂的性质,这是它会破裂的根据,但还得有力作用于它的身上才能使它破裂。
      在地下,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会在地下某些处所积累加强,当增大到使那里的岩石承受不了时,破裂就发生了。在这个变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壳运动。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那些构造比较脆弱的处所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变动。
      这种变动成为地震的主要原因。全世界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这类地震称为构造地震。现在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就是这种构造地震。此外,火山爆发、洞穴坍塌等也可造成地震,但数量都很少,规模也很小。因此地震也可以说是现今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

    s***

    2008-05-23 00:54:37

  • 2008-05-17 11:51:53
  • 我想到的是,原来除了战争,还有这么可怕的事

    i***

    2008-05-17 11:51:5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