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小儿急疹和痱子的区别

首页
热疹与湿疹的区别

小儿急疹和痱子的区别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8-19 09:58:16
    痱子有季节性。
    出疹子没有季节性,会因为过敏而发。
    孩子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老***

    2007-08-19 09:58:16

其他答案

    2007-08-20 14:49:07
  • 出小儿急疹时并发高烧的,出痱子时没有别的并发症的。

    石***

    2007-08-20 14:49:07

  • 2007-08-20 14:26:16
  •   小儿急疹 
        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急起高热,热退疹出为特征。因多见于乳幼期,形态与麻疹相似,故中医称“奶麻”、“假麻”。西医称“婴儿玫瑰疹”。 
        本病多见于2 岁以下婴幼儿,急起高热,持续2~3 天后,热退,皮肤出现红色小疹点,躯干多,疹退后无脱屑,无留色素沉着,全过程精神均良好。
       白血球总数减少,分类淋巴细胞增高。 中医认为是风温时邪,从口鼻而入肺胃,蕴于肌肤,外发而成。 (一)中医辨证治疗 1.发热期。 主证:持续高热3~5 天,咽红目赤,微咳,或纳呆,吐泻,偶有高热时惊■,但精神良好,舌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8 克,连翘10 克,大青叶10 克,薄荷6 克(后下),荆芥6 克(后下),牛子6 克,桑叶10 克,菊花10 克,勾藤10 克,蝉衣5 克。 方解:银花、连翘、大青叶清热,桑叶、菊花、薄荷、荆草、牛子疏风,勾藤、蝉衣疏风清热镇惊。
       2.出疹期。 主证:热退,肌肤出现红色小疹点,躯干多,或纳呆,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凉血。 方存:银翘解毒汤。 银花8 克,连翘10 克,紫草12 克,丹皮6 克,赤芍6 克,生地10 克,紫花地丁10 克。
       方解:银花、连翘、地丁清热解毒,紫草、丹皮、赤芍、生地凉血。 典型病例:杨××,女,11 个月,发热3 天,无流涕,无咳,胃纳一般,二便调,身上红疹1 天,来门诊,检查:精神好,无发热,身上红疹较多,四肢极少,手足心无疹,双枕后淋巴结肿大。
      询问病史,发热3 天,热退疹出,诊断:幼儿急疹(奶麻),予疏风情热、凉血。薄荷6 克(后下),连翘10 克,银花10 克,赤芍6 克,蝉衣6 克,生地10 克,地丁10 克,甘草5 克。并嘱清淡饮食,二天后,疹收,无恙。 (二)西医治疗 1.高热时可用退热药。
       2.高热惊厥可用镇静药物对症处理。   居家护理:   ·高热对发疹是必需的,因此不建议退热过低,应多喝水,多休息;   ·断奶宝宝患病期间的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痱子概述 痱子又称“热痱”、“红色粟粒疹”,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
      主要表现为小丘疹、小水泡。好发于夏季,多见于排汗调节功能较差的儿童和长期卧床病人。由于瘙痒而过度搔抓可致继发感染,发生毛囊炎、疖或脓肿。    病因 本病系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
      气温高、湿度大时,皮损增多,气候转凉,皮损逐渐消退。 症状 1、红痱: (1)基本损害为针头大尖顶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呈密集排列,但不融合。 (2)多发于额、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 (3)自觉有痒和灼热感。
       2、白痱: (1)皮损为非炎症性针头大小、半透明水泡,泡壁薄,轻擦易破。 (2)好发于躯干部,尤其是胸部。 (3)无自觉症状。 检查 治疗 1 一般治疗: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小儿要勤洗澡,及时擦干汗及更换衣服;发热、卧床病人,勤翻身,经常洗擦皮肤。
      可进食清凉解暑药膳,如绿豆糖水、绿豆粥、清凉糖水等。 避免搔抓,勿用肥皂洗擦。 2 可内服清热、利湿、解暑的中药或制剂。 3 可外用消炎、止痒制剂。 4 继发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

    贝***

    2007-08-20 14:26:16

  • 2007-08-19 09:42:12
  •   小儿出汗容易引起热疙瘩.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小儿皮肤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代谢旺盛,调节功能不健全,容易出汗。 
    此外,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过厚,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病理性盗汗在佝偻病及结核病患儿多见,注意医生检查小儿骨骼,查血钙,拍X片等检查。
       不要让小孩太热,可以适当乘凉,饮食要清淡,最好食用母乳,一定要给宝宝穿袜子,祝你宝宝健康成长! 另外:痱子又称红色粟粒疹,主要发生在闷热的夏季里。当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时,皮肤出汗增多,汗液不能及时排除,汗腺管口被汗液浸泡肿胀而阻塞,汗液积在汗管内,而引起真皮内轻度急性炎症反应。
       急性发病时皮肤出现红斑,不久发生密集的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泡,自觉很痒或烧灼感。好发于后背、肘窝、颈部、胸背部、腰部、女性乳房下部、小儿头面部及臀部。本病往往成批发生,一批消退,一批再发。气候凉爽时,数日内皮疹消退,轻微脱屑而愈。
       生了痱子以后要避免用冷水洗、热水烫、肥皂擦,也不可用手抓。外搽扑粉或痱子粉或炉甘石洗剂或中药六一散,有消炎止痒作用。 汗疱疹又称出汗障碍疹,常伴有多汗,夏季多见,好发于青年人。 本病多突然在手掌、手指、足底、足趾等处,表皮深处发生米粒到黄豆大的水疱,可互相融合成大疱。
      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而多吸收,干燥脱皮。自觉有痒感或灼热感,多在1 ̄2周内自行消退,但易反复发作,有时继发细菌感染。 局部用1%明矾溶液湿敷,外搽炉甘石洗剂。

    红***

    2007-08-19 09:42:1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