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高尔基的伟大友谊是如何结识的?

首页

高尔基的伟大友谊是如何结识的?

高尔基的伟大友谊是如何结识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04 17:23:54
  •   
    1905年,高尔基参加了莫斯科十二月起义。起义失败后,他遵照党和列宁的 决定,出国筹集经费,争取国际支持。由于当时国际形势不利,他没能完成这些任 务,但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美国期间,他不仅写出了一组痛快淋 漓揭露资本主义所谓文明的政论文和剧本《敌人》,还创作了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之作——长篇小说《母亲》。 这部小说高度艺术地概括了 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大地上波澜壮阔的革命 斗争,既表现了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迅速觉醒,也描写了农民流动和农 村分化的情景。小说塑造的巴威尔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成功的布尔什维克典 型,而母亲一~尼洛夫娜•符拉索娃,一个从逆来顺受到终于随儿子巴威尔走上反 抗道路的普通俄罗斯妇女,这一感人至深的形象。
      高尔基通过这个普通母亲的形 象,写出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度和广度。 这部小说是以1901〜1902索尔莫渥被镇压的“五一游行”为基础写的,又写于 革命低潮期,但高尔基在书中还是满怀信心地预见了未来。小说首先在美国发表, 随后在欧洲以各种文字出版,极大地鼓舞了俄国工人阶级和世界无产阶级。
      德国 戏剧家布莱希特说:“《母亲》即使不写得这样动人,仍然不失其巨大的意义与影 响。”列宁赞许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高尔基是一个与人民息息相通的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取材于人民中发生 的真实事情,写出了人民的真情实感。30年后,当他再也不能写时,母亲的原型、 87岁的安娜•克里洛芙娜•扎洛莫娃在电台发表了演讲,她是这样结束对这位文 学巨人的悼念演讲的:“别了,阿辽沙!别了,儿子!” 由于高尔基在国外的革命宣传,他无法回国。
      1906年,高尔基到意大利的喀 普里岛侨居。 高尔基在意大利受到了隆重的欢迎。1907年,在布尔什维克伦敦代表大会 上,高尔基又见到了列宁,相见甚欢。H年后,这一幕在高尔基的回忆录《列宁》 中,得到了生动地再现。但是从伦敦回来后不久,高尔基就因为办党校的事被列宁 误解,双方停止通信,这一时期髙尔基的作品《忏悔》,也确实流露出“造神论”的一 些倾向,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
      后来高尔基又因党校分裂,情绪十分低落。列宁得 知真实情况后,主动写信来解释和鼓励,两人言和了。 但是与另一位巨人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似乎离得越来越远了。1908年, 高尔基拒绝参加托尔斯泰的庆祝委员会。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托尔斯泰“他的谦 逊是虚伪的,他想受苦的愿望是可憎的”。
      “我理解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出走’, 是为了实现他的夙愿,把‘列夫•托尔斯泰伯爵的生活’变为‘俄国贵族列夫圣者 的生活’”。也许,高尔基的“慧眼”是太不容情了。但是,一旦这位巨人的逝讯传 来,一切都改变了 : “我绝望地大哭,整天一直在哭,——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哭得这 样伤心,这样难受,这样厉害。
      ”高尔基说,“溘然长逝的是一个囊括整个俄国和一切 俄国东西的伟大灵魂——除了列夫•托尔斯泰,对谁还能这样讲呢?” 死亡,在高尔基的生涯中,往往是引发友谊与爱的契机。八年之后,当列宁遇 刺时,高尔基深受震动,立即拋弃了与列宁的分歧,回到了列宁身边。
       而现在,在失去了契诃夫后(高尔基在1904年7月失去了这位严师益友),又 失去了托尔斯泰的俄国文坛,高尔基感到“孤苦伶仃”,但他却写出了他最有特色的 作品《意大利童话》和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童年》。 在此之前,高尔基主要写作了《夏天》(1909)、《奥古洛夫镇》(1909)、《玛威特 •柯日麦金》(1910〜1911)等。
      前者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农民布尔什维克 的形象,后两部小说都以奥古洛夫镇为背景,继续他一贯的对小市民心理的探索, 对市侩习性的批判。小说发表后,“奥古洛夫精神”成了顽固守旧势力的代名词。 剧本则有《最后一代》(1908)和《瓦萨•日兹诺娃》(1910)等。
       《意大利童话》(1911〜1913)是一曲人性美的赞歌,它由27个彼此独立的故 事片断组成,在艺术上显出综合的倾向,兼容并包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 义,将散文与诗融为一体,在结构上既有传统特色,又运用了现代技巧。这部作品 是高尔基在美学上的新探索。
       1913年写成的《童年》中,既有一个童年的苦难的阿辽沙,也有一个现在的对 过去的时光做高屋建瓴的俯视的高尔基,同一个人的两个不同时期在书中的同步 存在,给了这部自传体小说以特殊的艺术魅力。正是因为有了现在的高尔基,童年 的阿辽沙所生活的“铅一样沉重”的环境才显出亮色。
      高尔基写出了当时俄罗斯这 层“充满了种种畜牲般的坏事的土壤上”所依然生长着的“鲜明、健康、奋发有为的 事物”、“富有人性的事物”,塑造了一批颇具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其中外祖母卡 什林娜是俄罗斯文学最有诗意的妇女形象之一。 写完《童年》后,高尔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住在彼得格勒(彼得堡已改 名)附近。
      沙皇不敢逮捕他。

    木***

    2016-08-04 17:23:54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