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品12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品12篇)

你*** 23-03-29 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⒊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⒋谈话法:

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⒌练习法:

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⒍讨论法:

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说学法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1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⒊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⒋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⒌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⒍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认识“平均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鉴于这个特点,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⒈贴出图片:8个梨,4个盘子。提问:

⑴老师这儿有8个梨,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⑵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⑶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梨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在此,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为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打下基础。

⒉说明:

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叫做“平均分”。通过教师说明,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⒊指名生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通过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⒋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⑴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⑵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

⑶指名生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此题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⒌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可让学生利用学具边分边说。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此环节的教学,通过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观察、辨析比较、动手操作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解决了除法初步认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开门见山将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较好地发挥了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三)、认识除号

⒈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

⒉先让学生试着说除号是怎样写的,再教师讲解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⒊教师示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此环节把“除号”的认识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进行讲解,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对除号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列式计算及讲解意义

此环节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采用了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⒈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8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⑴我们把几个梨平均分?“8”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

⑵平均分成了几份?“4”写在除号后面。

⑶每盘分得几个?就等于2。

⑷这个算式怎么读呢?让学生试着读。

⑸“8÷4=2”表示什么?通过实物图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⒉练习。

⑴填空:24÷4=6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312÷6=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⑵先说出图意,再列式。

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

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②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⑷看算式说出意义。6÷2=312÷2=612÷4=320÷4=5以上练习题的设计,围绕着此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着,由形象具体逐步抽象化,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

⒊小结。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⒋质疑。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

(五)、巩固练习

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⒈读出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8÷2=10÷5=12÷3=此题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⒉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⑴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15÷=

⑵把15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此题的练习,以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⒊根据题目说出算式。

⑴把18棵树,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

⑵小冬把6只兔子,平均关在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

⑶妈妈买来8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讨论:为什么列式是“8÷2”,“2”是从哪里来的。

⑷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⑸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吃,每人吃几个?讨论:上面两题为什么一个列式是“10÷5”,一个列式是“5÷10”?以上的5小题所反映的事实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应用的数学和4问题解决的数学,

⑷⑸两题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虽然学生还不会计算“5÷10”,但让学生先试一试,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⒋游戏。教师出示12朵花,请学生把12朵花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再列出算式,看谁的分法多。此题的练习,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以上练习题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层层递进,由“再现性”进入到“内化性”深入到“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课堂总结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教材13页的例4通过讲故事帮助故事中的小熊猫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并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在“做一做”和练习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3个目标:

(1)根据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分、动口说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初学关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关于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如何列除法算式。这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1、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2、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4、谈话法: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5、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6、讨论法: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说学法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比较法: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法: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表达法: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分析法: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此课时要完成的学习内容是一道例题和3道练习题,所以我就设计了一系列课堂情节来展开教学,环环紧扣,充分抓住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心理。

1、情景导入

熊猫遇到了一个难题,是关于分东西的,我们现在一起来帮帮他吧。通过动手分一分,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从中用到了平均分和乘法在玩的过程中使同学们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做了铺垫。

2、探究新授

从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中抽象出:把12个竹笋平均分在四个盘中,每盘放几个?然后引导出:象这样关于平均分的题目能不能用一种方法来计算?展示并提问:

(1)熊猫想请几个朋友到家来做客,它准备了12个竹笋招待大家,想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眼看着朋友们就要来了,可熊猫还没有分好,咱们帮帮分他吧!

(通过设置故事情景导入,充满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感)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12根小棒代替竹笋分一分,看每盘能放几个?教师利用学生自己用小棒分的时间在黑板上画出竹笋的简笔画,然后请同学说说他们是怎么分的,最后请同学到黑板分一分。此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分,如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一起分。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教师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进一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为随后学习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分的结果得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教师进而引导出:像这样的问题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吗(用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引导生在不知不觉中想要获取新知的愿望)

(4)根据分的结果抽象除法算式:12÷4=3,通过实物图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巩固练习

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新授部分完成后,我又安排了以下的练习环节。

(1)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来完成十三页的做一做。

(2)我把练习三的第一题的八道除法算式题目写在卡片上,然后请同学在我手上抽一张卡片并且读出卡片上的除法算式,看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们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二、第三题,然后教师评讲。

(以上的练习设计,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从低年级的学生好玩的天性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由“再现性”进入到“内化性”深入到“独立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课堂总结

教育学专家说:好的课堂展现应该少不了一个精彩的结尾。在全部练习完成后,我先充分表扬本节课同学们的良好表现和进步,然后最后还利用学生爱表现的心理设计了一个课下作业:就是在家吃饭前帮妈妈分筷子,并列出除法算式,明天来学校跟老师汇报。

(让学生自己动手帮忙并且设计关于除法计算题目的过程就是学生又重新感受除法的过程,这种有趣的作业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是在做作业,反而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很棒,也有能力去帮别人,在加深对除法的认识的同时又增进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5、布置作业。

完成第十三页“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题、第2题、第3题。

五、说板书设计

除法

12÷4=3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⒊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 标: 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 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⒋谈话法:

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⒌练习法:

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⒍讨论法:

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说学法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 1 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⒊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⒋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⒌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⒍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 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认识“平均分”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鉴于这个特点,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⒈贴出图片:8个梨,4个盘子。提问:

⑴老师这儿有8个梨,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⑵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⑶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梨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 在此,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为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打下基础。

⒉说明:

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通过教师说明,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⒊指名生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 通过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⒋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⑴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⑵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

②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⑷看算式说出意义。 6 ÷ 2 = 3 12 ÷ 2 = 6 12 ÷ 4 = 3 20 ÷ 4 = 5 以上练习题的设计,围绕着此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着,由形象具体逐步抽象化,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 ⒊小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⒋质疑。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

五、巩固练习

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 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⒈读出下面的算式,用 摆一摆,再填得数。 8 ÷ 2 = 10 ÷ 5 = 12 ÷ 3 = 此题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⒉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⑴把15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15 ÷ =

⑵把15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 ÷ = 此题的练习,以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⒊根据题目说出算式。

⑴把18棵树,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

⑵小冬把6只兔子,平均关在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

⑶妈妈买来8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 讨论:为什么列式是“8÷2”,“2”是从哪里来的。

⑷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⑸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讨论:上面两题为什么一个列式是“10÷5”,一个列式是“5÷10”? 以上的5小题所反映的事实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应用的数学和 4 问题解决的数学,

⑷⑸两题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虽然学生还不会计算“5÷10”,但让学生先试一试,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⒋游戏。 教师出示12朵花,请学生把12朵花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再列出算式,看谁的分法多。 此题的练习,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以上练习题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层层递进,由“再现性”进入到“内化性”深入到“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预告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到了承先启后。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5)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6)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核心提示:一、教材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7)

除法的初步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8)

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⒊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 标: 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 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⒋谈话法:

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⒌练习法:

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⒍讨论法:

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说学法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 1 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⒊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⒋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⒌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⒍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 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认识“平均分”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鉴于这个特点,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⒈贴出图片:8个梨,4个盘子。提问:

⑴老师这儿有8个梨,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⑵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⑶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梨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 在此,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为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打下基础。

⒉说明:

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通过教师说明,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⒊指名生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 通过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⒋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⑴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⑵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

2

⑶指名生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 此题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⒌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可让学生利用学具边分边说。 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观察、辨析比较、动手操作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解决了除法初步认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 开门见山将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较好地发挥了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三)、认识除号

⒈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

⒉先让学生试着说除号是怎样写的,再教师讲解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⒊教师示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 此环节把“除号”的认识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进行讲解,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对除号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列式计算及讲解意义

此环节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采用了边讲边 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⒈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8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⑴我们把几个梨平均分?“8”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

⑵平均分成了几份?“4”写在除号后面。

⑶每盘分得几个?就等于2。

⑷这个算式怎么读呢?让学生试着读。

⑸“8 ÷ 4 = 2”表示什么? 通过实物图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⒉练习。 ⑴填空: 24 ÷ 4 = 6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3 12 ÷ 6 = 2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⑵先说出图意,再列式。

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

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②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⑷看算式说出意义。 6 ÷ 2 = 3 12 ÷ 2 = 6 12 ÷ 4 = 3 20 ÷ 4 = 5 以上练习题的设计,围绕着此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着,由形象具体逐步抽象化,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 ⒊小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⒋质疑。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

(五)、巩固练习

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 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⒈读出下面的算式,用 摆一摆,再填得数。 8 ÷ 2 = 10 ÷ 5 = 12 ÷ 3 = 此题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⒉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⑴把15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15 ÷ =

⑵把15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 ÷ = 此题的练习,以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⒊根据题目说出算式。

⑴把18棵树,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

⑵小冬把6只兔子,平均关在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

⑶妈妈买来8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 讨论:为什么列式是“8÷2”,“2”是从哪里来的。

⑷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⑸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讨论:上面两题为什么一个列式是“10÷5”,一个列式是“5÷10”? 以上的5小题所反映的事实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应用的数学和 4 问题解决的数学。

⑷⑸两题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虽然学生还不会计算“5÷10”,但让学生先试一试,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⒋游戏。 教师出示12朵花,请学生把12朵花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再列出算式,看谁的分法多。 此题的练习,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以上练习题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层层递进,由“再现性”进入到“内化性”深入到“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9)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0)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

(一)尝试“平均分”

第一环节:分一分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分成2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3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6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9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的选中了18根小棒,因为18的因数比较多,从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难度依次增加。为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分开就行,不会分的学生可以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每份的根数同样多这一现象,也就是什么样的情况叫平均分。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回忆起上学期学过的相同的加数相加的情况。)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如果我们把小棒每份分得的根数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平均分,平均分也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

第二环节,说一说

出示课件(葡萄,西瓜,苹果),小组讨论判断哪组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平均分的直观模型,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第三环节,演一演

1、小朋友,我们来分一分下面的里,把下面的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设计意图:学生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环节,我们通过练习来让学生对平均分进一步的理解,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论理解进行了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同学们把12根火柴每4个为一份,可以分几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对演一演的第一环节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充分学习平均分,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平均分的知识,通过份数变化,观察分的结果,深刻体会“平均分”,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

小结: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的。象这种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或把12根火柴每4个为一份,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指板书,齐读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并教授除法知识。

第四环节,想一想

1、出刚才我们看过的图片,写出算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所学的知识即刻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2、练一练

(1)球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个,并填上真确的答案。

(2)的算式。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的得数。

(3)把12根火柴平均分成几堆,有几种不同分法?(先分一分,再写出算式。)

(4)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多,你能写出几个算式?

(设计意图: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因此,我在本环节设计了各种形式的练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参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以增强学生对前后的体验与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从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1)

除法的初步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除法的初步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 【分析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乘法和“分一分”的基础上正式学习除法,除法在实际应用中就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由于在分一分中,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继续以分东西为背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除法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做好铺垫。

说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对本节课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除法算式及理解其含义。

2、过程与方法: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总结出除法算式,并认识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以及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4根小棒,8个小圆片等。

利用多媒体教学,呈现生动直观的画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尝试教学法、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在“圈一圈”“分一分”“填一填”等活动和游戏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通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手脑并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说导学设计

为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本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本节课的导学设计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旧知重温,铺路搭桥

1、做乘法口诀对口令的游戏。

2、平均分准备的6根小棒,边摆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分法。

环节二:自主探究,实践操作

(一)教学例1: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

出示课件:把8个桃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 )个。用算式怎样表示这种平均分?

活动一:摆圆片

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实际分一分,并用算式表示出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老师引导学生把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由乘法算式变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认识除号,正确读除法算式,并理解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然后小组内交流。

(明确:8表示总个数8个,4表示平均分成4份,2表示一份是2个)

【板书:8 ÷ 4=2(个)读作8除以4等于2 】

除号

此活动中重点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学会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例3: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出示课件:12个小朋友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 )组。

活动二:分组

1、 学生直观演示,自主探究结果。

2、 学生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试写一个除法算式。

3、 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板书:12 ÷ 3 = 4(组)】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明确:12表示总人数12人,3表示每3人一组,4表示可以分成4组。

此活动中,通过跳绳人数的分组,使学生感受学除法是有用的,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例2: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24支铅笔,每6只装一盒,可以装( )盒。

活动三:分小棒

1、 学生用小棒代运动替铅笔分一分,填一填。

2、 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写除法算式并求出得数,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思考的过程,然后全班交流。

3、 进一步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板书:24÷6=4(盒)】

明确:平均分要用除法计算。要分的总数作被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数作除数或商。

新课标强调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为了使学习内容由浅入深,使学习过程由“扶”到“放”,因此,我改变了例2和例3的教学顺序。

此环节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这一过程,突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了表达和倾听,懂得了尊重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与团结互助的精神。

环节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 基础练习:阅读教材76页、77页,完成课堂活动2。

2、 提高练习:完成课堂活动3,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方法和意义。

3、 拓展练习:一共有12个桃子,每( )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

这是一个条件开放的问题,所以问题的结果也是开放的,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本环节的练习由易到难,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练习反馈时,我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的品质。

环节四:总结反思,交流评价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 你认为自己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怎样?你帮助了谁,谁帮助了你?

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新知的梳理,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反思的意识和团结合作的良好的品质,激发起学生良好的情绪体验。

环节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练习十五1、2、3、4题。

2、收集生活中用除法解决问题的事例。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动起来,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体会数学是有“用”的。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2)

“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

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⒊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⒋谈话法:

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⒌练习法:

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⒍讨论法:

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说学法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1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⒊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⒋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⒌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⒍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认识“平均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鉴于这个特点,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⒈贴出图片:8个梨,4个盘子。提问:

⑴老师这儿有8个梨,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⑵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⑶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梨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在此,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为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打下基础。

⒉说明:

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叫做“平均分”。通过教师说明,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⒊指名生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通过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⒋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⑴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⑵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

⑶指名生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此题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⒌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可让学生利用学具边分边说。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此环节的教学,通过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观察、辨析比较、动手操作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解决了除法初步认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开门见山将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较好地发挥了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三)、认识除号

⒈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

⒉先让学生试着说除号是怎样写的,再教师讲解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⒊教师示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此环节把“除号”的认识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进行讲解,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对除号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列式计算及讲解意义

此环节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采用了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⒈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8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⑴我们把几个梨平均分?“8”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

⑵平均分成了几份?“4”写在除号后面。

⑶每盘分得几个?就等于2。

⑷这个算式怎么读呢?让学生试着读。

⑸“8÷4=2”表示什么?通过实物图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⒉练习。

⑴填空:24÷4=6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312÷6=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⑵先说出图意,再列式。

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

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②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⑷看算式说出意义。6÷2=312÷2=612÷4=320÷4=5以上练习题的设计,围绕着此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着,由形象具体逐步抽象化,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

⒊小结。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⒋质疑。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

(五)、巩固练习

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⒈读出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8÷2=10÷5=12÷3=此题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⒉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⑴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15÷=

⑵把15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此题的练习,以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⒊根据题目说出算式。

⑴把18棵树,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

⑵小冬把6只兔子,平均关在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

⑶妈妈买来8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讨论:为什么列式是“8÷2”,“2”是从哪里来的。

⑷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⑸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吃,每人吃几个?讨论:上面两题为什么一个列式是“10÷5”,一个列式是“5÷10”?

以上的5小题所反映的事实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应用的数学和4问题解决的数学,⑷⑸两题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虽然学生还不会计算“5÷10”,但让学生先试一试,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⒋游戏。教师出示12朵花,请学生把12朵花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再列出算式,看谁的分法多。此题的练习,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以上练习题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层层递进,由“再现性”进入到“内化性”深入到“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

相关推荐

有关老师的诗句(汇集5篇)

诗句
有关老师的诗句(1)昔之设学校,教养之法,师生问对,愤悱开发,相与曲折反复,谆谆善诱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争春露笑颜东西南北春常
展开详情

带故事的成语(热门7篇)

故事
带故事的成语(1)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的步法非常优美,便不顾路途遥远,特地到邯郸去学步法。少年到了邯郸,见那里人走路的步法确实与寿陵的不一样,并且比寿陵的要优美
展开详情

包容800字话题作文

八年级语文
登上山顶,抬头看天,低头看海,你便觉得整个人都包容其中。山是包容的。山啊!你高低起伏,连绵不绝。茂密的树丛是你的头发,明亮的湖泊是你的眼睛,小鸟的歌声是你的嗓音,无论是野草还是古树,无论是山雀还是百灵
展开详情

现代励志名言

名人名言
1、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2、别小看任何人,越不起眼的人、往往会做些让人想不到的事。3我们什么都没有,唯一的本钱就是青春。梦想让我与众不同,奋斗让我改变命运!4、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
展开详情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200字

读书笔记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小女孩,手上总是抱着一本书。我看过很多很多的书籍,其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伊索寓言》了。《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民间广泛流传的讽喻故事。它的作者是生活在公元前六
展开详情

健康教育活动教案(实用18篇)

教案
健康教育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懂得情绪愉快有利与身体健康。初步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2、引导幼儿逐渐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动准备:4个木偶、一个开心枕重、难点分析:学习正确的方式排
展开详情

关于积累的成语(集锦3篇)

成语
关于积累的成语(1)关于冬天的成语积累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冬天的成语积累,欢迎阅读。1、秋收东藏:秋天
展开详情

小精灵的魔法汤教案(甄选4篇)

教案
小精灵的魔法汤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
展开详情

高中学生军训感悟

军训专题
和我向往的环境差不多。高山是屏障,军营前的山巍峨挺拔,似乎是为了保护,又或是为了见证我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所创造的奇迹。绿树环合,清新而充满神秘。绿草根根挺拔,像是哨兵在坚守。这就是我向往的军营,七月的军
展开详情

剥花生教案(汇编15篇)

教案
剥花生教案(1)一、活动目标1、感知花生的特征并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2、探索剥花生的方法,了解工具用处大。3、尝试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二、活动准备花生、记录卡、盘子、剥花生的工具等。三、活动过程1、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高一物理高效学习技巧方法 大学英语作文 乡村暑期实践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介绍分享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范文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小学 柳树姑娘教学设计(精编6篇) 中国历史典故 和顺图书馆 读书名人名言 安全知识作文 转起来科学教案(必备6篇) 体智能教案(甄选4篇) 成人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文员心得体会 关于思维的名言(实用4篇)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故事(集锦3篇) 语文老师教育实习报告怎么写呢 劝学高中课文原文知识点 五一劳动节活动策划方案 关于性格的名言(推荐3篇) 英语作文邮件范文(必备6篇) 有关科普知识作文 大学校三好学生事迹材料 2022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有何规律 作文高一开学感受 家庭教育事迹材料范文 中考作文 郭蔼明 高二艾滋病作文800字 大学英语教学反思 高一入学军训总结 压强知识点总结(合集7篇) 期末考试的反思五年级作文 随机事件教学反思(精选7篇) 点线面美术课件(甄选4篇) 以热血为话题高中作文范文 期末安全主题班会(实用10篇) 六年级作文读《养花》有感 交通安全知识小课堂的观后感 语文高考知识点复习资料 三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强化训练之缩句练习 关于信任与责任的议论文 实用的暑假英语学习计划 执行重在到位读书笔记 《感悟爱》作文500字五年级 劳动最光荣劳动节话题作文 橡皮和铅笔的故事(热门8篇) 2007年注会考试《财管》试题及答案解析 静夜思教案(汇总17篇) 高三描写瀑布优秀范文 冀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中考作文 安徒生童话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优秀的大学生事迹材料 描写雨的散文(推荐19篇) 结婚唯美句子(优质6篇) 高中必修一各单元英语知识点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文言文知识点 幼儿折纸教案(甄选15篇) 初一数学知识点沪教版 槐乡的孩子读后感作文 心情与表情教案(优质3篇) 小兵张嘎观后感优秀范文 撞的成语(优质4篇) 2022教师个人见习期工作小结 六年级作文《我读书,我快乐》 阅读理解题高分技巧 健康的英语作文(集锦15篇) 企业指导教师评语(汇总5篇) 社会实践文化活动心得体会 高三语文《老人与海》教案大全 法院民庭实习日志 一次考试作文【精】 葱辣鱼脯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2022高三如何提升你的化学成绩?各类型大题答题方法 社区服务实践的心得体会 2022创新高二作文范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想及心得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励志名言警句大全 变电站实习报告范文 掌上综合实践活动心得 2022幼师实习报告范文 蚕丝教学设计(优质5篇) 如何写好高中教师实习报告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500字小学作文 怎样做好初一数学笔记 高二水平考分数等级划分 瑞恩的井读书笔记 小学三年级迎接元旦作文 大学生寒假酒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实用16篇) 高中语文《锦瑟》教案设计 考试后的心情作文 2022高二为梦想奋斗作文范文 梦想励志的句子(推荐17篇) 经典励志小故事及感悟(合集5篇) 清华学霸分享高三数学秘笈,不得不看的高中数学一轮复习方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高一诚实议论文800字 写人作文500(优选18篇) 新初一语文导学与初一语文知识预习 包法利夫人 父母的爱句子(通用4篇) 初中寒假作文 题西林壁教案(通用17篇) 传接球教案(集锦10篇) 2022高一人性的光辉优秀作文范文 谷雨节气有哪些习俗 关于教养的名言(甄选4篇) 七年级匆匆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数学家的故事(五则) 高中英语高分作文的写作技巧盘点(精编4篇) 寒假英语学习计划 2022高中数学教案范文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心得 读老舍《骆驼祥子》有感范文 六年级格林童话读书心得笔记范文 老枣树阅读题答案 六年级校园日记200字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高一作文读书范文800字 昆虫记阅读笔记 中元节的习俗 初中生考场答题技巧6法则 我所在的集体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霸气的句子超拽霸气(集锦15篇) 初中学生军训日记1000字 学期末评语(必备17篇) 徐志摩的散文(甄选16篇) 一年级语文期末知识点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2022新生军训口号霸气押韵 形象800字精彩议论文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 小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阅读答案 高二语文必修重要知识点 大一入学军训感想例文 生命流泪的样子读书笔记500字 昆虫记读书笔记初一 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范文500字 高二政治哲学必修三知识点 社会实践心得 《窗边的小豆豆》的读书笔记 岳阳楼记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病句辨析题16种规律总结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心得 色彩800字满分作文 安徒生童话读书心得范文500字 青春的感悟范文九年级命题作文 六级听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物理备考学习方法 【精选】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高一物理的预习指导 公开课评语(精选18篇) 六年级数学各种运算法则与学习方法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句子练习题 谈成功700字精彩作文 《低温世界的奇迹》阅读答案 最新大学生英语演讲稿范文 关于求学的名言(汇编3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花婆婆读后感范文 描写冬天的英语作文(集合5篇) 促销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资治通鉴读后感1000字 分数课件(精品16篇) 万圣节快乐作文 2022高三议论文800字 大学英语作文 野性的呼唤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政治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怎么写班主任实习报告范文呢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总结 成语猜谜(热门6篇) 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必备6篇) 关于考试紧张作文 在中国银行的实习报告 关于幽默的名言(精品10篇) 巨人的花园读后感 交通安全知识演讲稿模板 春节发生的事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建议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提纲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精品3篇) 关于写大学生的读书笔记 学生读书笔记 端午粽教学反思(精选17篇) 积极向上的人生格言 有关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梳理 北京中考英语作文 高考冲刺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昆虫记》读书笔记 超市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22国考公务员考试科目有哪些 冼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