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纲要》确定了哪几个引导幼儿发展的原则?

首页 幼儿怎么引导说话

《纲要》确定了哪几个引导幼儿发展的原则?

《纲要》确定了哪几个引导幼儿发展的原则?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1-13 23:23:06
  •   一、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教什么”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奠基意味着与未来发展的关系。近几十年来的脑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早期经验与未来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一切告诉我们,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为此,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急功近利的期望,幼儿园教育应着眼于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特别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在遵循这一条发展的原则时,也许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幼儿阶段应当“教什么”的问题,即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一个什么样的基础。我们认为,在考虑“教什么”的时候,有两点是必须要把握的:1。 教育的即时效应和发展的潜在性问题。2.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 二、发展的全面性和差异性原则——“如何教”。
       《纲要》提到要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这里体现了儿童发展的全面观,其意义包含两个方面:对个体而言,应当培养一个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多种需要,在其各方面潜力还未发掘就被抑制,过早地分化而使其单方面发展的儿童。
      对整体而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而不是面向少数资优儿童,也不是只抓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儿童,而是面向每一个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那就必须“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纲要》),这里又体现了发展的差异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实施发展的全面性和差异性原则,也许更多涉及到的是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问题,即考虑的是“如何教”。
       1。发展的全面性 首先,就个体来说,要保证“多方面发展”,也就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儿童。因此,如何看待特教 育问题尤为关键,特色教育应该在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而不应该将单项技能训练的特色看成是全面发展的途径。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成长环境的生态平衡,以发展的需要来平衡各种环境因素。
       其次,就整体来说,要保证“所有在园幼儿”的成长,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也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教育要面向全体并非是教师面向全班的所有孩子进行集体教学。真正的面向全体,应当从满足表面的教育机会均等,到追求每个儿童都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 2。发展的差异性 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教师并不陌生,然而尽管我们为之努力,但终究因其实践不利而一再被强调。
      幼儿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和原有经验差异。传统的集体教学时难以实现这一目的的。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方法是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自己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收外界。
      教师在此过程中了解孩子,个别化的指导。《纲要》指出:“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当前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就是这样的活动,当然区角活动要实现因材施教的功能,必须创设丰富的环境,满足个体的需要。 三、发展的规律性原则——“何时教” 为了很好地落实这一引导发展的原则,我们就必须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所蕴涵的意义。
      我们认为,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必然的,是不以成人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就必然将它与发展的时机联系起来,落实到幼儿园的教育,可能会更多地考虑教育时机的问题,即“何时教”。发展的规律性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加以解释。 1。发展的能动性问题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环境对个体的简单塑造,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规律的作用,即“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儿童建构过程的支持或妨碍,因此把握“教”的时机,则应把握儿童的建构过程。
      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认识已从个体建构走向了社会建构,今天的许多幼儿教育改革实践,都既强调幼儿个体对环境的自主作用,也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还强调了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 2。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儿童的发展有着一张自然展开的时间表,表现为发展的若干个阶段,某一个发展阶段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表现为持续发展的量变累积,阶段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产生发展转化的质变现象,新阶段总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3。
      发展的自然性问题。发展是在天性的基础上展开的,天性是自然赋予孩子的,非人力所能控制。只有在天性的展现中我们才能把握孩子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使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相反,窒息和扼杀天性的人为控制,是将孩子自身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向现实转化的机会给限制住了,使孩子按照成人的要求改变发展方向,这样的发展绝不是这个孩子的最佳发展。
      所以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明***

    2016-11-13 23:23:06

  • 2016-07-10 19:13:07
  • 第二,《纲要》体现的终身发展目标,都将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放在了首位

    郑***

    2016-07-10 19:13:0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