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常喝酒对身体有什么好处?我不抽烟。

首页

常喝酒对身体有什么好处?我不抽烟。

常喝酒对身体有什么好处?我不抽烟。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13 14:38:48
      亲朋好友聚会,难免要饮酒助兴。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喝酒伤身,可不喝又觉得扫了大家的兴,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减少喝酒对身体的伤害呢?
      首先,不要空腹饮酒,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对胃肠道伤害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溃疡,所以饮酒前最好吃一些食物或是喝上一杯牛奶。
      其次,不要和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一起喝,这类饮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体吸收酒精。   由于酒精对肝脏的伤害较大,喝酒的时候应该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还可以吃一些豆制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护肝脏的作用。葛根、丹参等中药具有保肝作用,如果有条件,可适量喝些用葛根和丹参熬的汤。
         民间流行喝浓茶解酒的说法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茶叶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因此酒醉后可以喝点淡茶,最好不要喝浓茶。如果有人身不由己喝得太多,可以事后吃一些水果,或者喝一些果汁,因为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酒精。
      很多人酒后往往不吃饭,这样危害更大,应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来一碗面条就非常好。   白酒酒精含量大,对身体的伤害也大,最好别喝;红葡萄酒的酒精含量比白酒低,对身体的伤害小一些,而且其中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能降低胆固醇的白藜芦醇,可适量饮用;啤酒的酒精含量较低,也富含营养,少喝点对人的伤害很小。
         但是,任何酒都含有酒精,喝得太多都会伤身体。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控制饮酒,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发病 1.甜性食品酒里含有酒精,饮后对人体的肝脏有损害。糖对肝脏有一定保护作用,饮酒可吃些保护肝脏的甜食,如拔丝山药、糖醋莲菜和糖酥鱼等,也可以吃些糖炒花生米。
         2.酸性食品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饮酒时如能多吃些酸性的食物,酒中的乙醇与醋中的有机酸在人体胃肠内相遇后就会发生醋化反应,从而降低乙醇的浓度,减轻酒精的毒性。因此,在饮酒时,应该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如“糖醋白菜”、“醋熘白菜”、“醋拌白菜”和“糖醋萝卜丝”等,也可以多吃一些酸性水果如酸梨、山楂、酸味橘子和酸味苹果等。
         3.清淡凉菜饮用啤酒应配食清淡凉菜或含蛋白质比较多的油炸食品,如配食脂肪含量比较高的肉菜,就如同吃肉喝凉水一样极易造成消化不良。   4.豆腐及豆制品任何酒里都含有一定量的乙醛,饮后对人体造成危害。在饮酒时或饮酒后如果多吃些豆腐,就能将有毒的乙醛迅速排出体外。
      因此,在饮酒时或饮酒后应多吃些豆腐或各种豆制品,以防造成酒精中毒,影响身体健康。   5.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饮酒会影响身体新陈代谢,消耗体内的蛋白质。因此,饮酒时应吃些含蛋白质比较丰富的食品,如烧排骨、松花蛋和炖鸡块等。   6.各种水果和新鲜蔬菜鸡鸭鱼肉都是酸性食物,为了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促进人体的消化和吸收,饮酒后可多吃些碱性食物,如各种水果和新鲜蔬菜等。
      ( 。

    熊***

    2019-02-13 14:38:48

其他答案

    2019-02-13 14:49:11
  •     常喝酒对身体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但有人建议如果要喝酒,一定要控制量,少量的酒可以促进微循环。如果你每天执意要喝酒的话,请记住:每天允许摄入的酒精量约为1克/公斤体重。

    陌***

    2019-02-13 14:49:11

  • 2019-02-13 14:39:43
  • 喝酒要限量,适量、少喝喝对身体没影响,千万不要过量

    V***

    2019-02-13 14:39:43

  • 2019-02-13 14:12:52
  • 一点点可以活血,多喝无益。

    z***

    2019-02-13 14:12:52

  • 2019-02-13 14:06:30
  •   少量饮酒有益健康? 
    过量饮酒危害健康,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观点却越来越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同时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也正在努力寻找各种证据来支持这个观点。然而,《自然》杂志最近一篇报告却明确宣称“即使少量饮酒,也有损健康”。究竟孰是孰非?《家庭医药》这一期特别策划为我们如何饮酒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过量饮酒:危害不浅 虽说“无酒不成席”,同时,酒也是“穿肠毒药”,过量饮酒带来的危害也不少。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因喝酒造成了意外,多少人把命断送在这酩酊酣热之际,多少健康消失在瓶罐之间。 令人扼腕,过量饮酒酿悲剧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近年来饮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男女饮酒率分别为 84。1%和29。3%,其中16。1%的男性和2。5%的女性为每日饮酒。1982年我国酒依赖的发病率仅为0。16‰,到了 1990年已上升了3倍多,且酗酒者出现低龄化现象,女性的比例不断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一组数据显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是麻疹和疟疾的总和,而且也高于吸烟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在中国,每年有114100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总死亡率的1。3%;致残 人,占总致残率的3。0%。 说到饮酒引发的悲剧,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主任瞿瑶教授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后,肝功能刚恢复正常出院的中年患者,适逢新春佳节婚宴接二连三,开始他还能牢记出院时医生的一再嘱附,做到了不管什么酒,也不管什么人劝说,确实一滴不沾。
      可就在一次特殊的餐桌上,一位挚友问他闻到什么味道时,他终于也拒绝不了扑鼻而来的茅台诱惑,心想只饮一小杯尝尝新总该不会出事吧!可就是在喝下这杯酒后的第二天,他发现自己小便发黄了,乏力、恶心……就是这杯酒引起他肝炎复发,并很快发展成急性重型肝炎,终因抢救无效而丢掉了性命。
       过量饮酒,身体很受伤 “饮酒过量,最受伤的莫过于肝脏。”瞿瑶教授指出:“酒最核心的化学物质是酒精(即乙醇),常说的醉酒,实际是酒精中毒。因为酒精入体内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其代谢产物及它所引起的肝细胞代谢紊乱,是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
      据研究,正常人平均每日饮 40 克~ 80 克酒精, 10 年即可出现酒精性肝病,如平均每日 160 克, 8 ~ 10 年就可发生肝硬化,这是多么耸人听闻的数字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厉有名教授告诉记者,他带领一个科研小组,曾对浙江省城乡共 2 万人口做了一个有关酒精摄入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人群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 4。
      34%,连续 5 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者,48%的人会患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基本发生在饮酒年数大于5年,酒精总摄入量超过100千克的饮酒人群中。 有研究表明,过量饮酒比非过量饮酒者口腔、咽喉部癌肿的发生率高出两倍以上,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30%~150%,皮肤癌发生率增加20%~70%。
      妇女发生乳癌的机会增加20%~60%。在食管癌患者中,过量饮酒者占60%,而不饮酒者仅占2%。乙型肝炎患者本来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就较大,如果饮酒或过量饮酒,则肝癌发生率将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过量饮酒还会对身体其他部位产生不良影响: 大脑 摄入较多酒精对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机能及情绪反应都有严重伤害。
      饮酒太多会造成口齿不清,视线模糊,失去平衡力。 生殖器官 酒精会使男性出现精子质量下降;对于妊娠期的妇女,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也会使未出生的婴儿发生身体缺陷的危险性增高。 心脏 大量饮酒的人会发生心肌病,即可引起心脏肌肉组织衰弱并且受到损伤,而纤维组织增生,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
       胃 一次大量饮酒会出现急性胃炎的不适症状,连续大量摄入酒精,会导致更严重的慢性胃炎。 针锋相对: 少量饮酒是否有益健康 过量饮酒造成的危害,看来就像1+1=2一样那么简单易懂。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甚至国内外一些研究者都坚持“少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观点,并努力寻找各种支持证据。
      然而,《自然》杂志最近一篇报告却明确宣称“即使少量饮酒,也有损健康”。 传统看法:少量饮酒有益健康 《说文解字》上说,酒既可以制造出吉利,也可制造凶光。虽说无酒不成席,但酒也是穿肠毒药。 元朝医学家胡思慧在《饮膳正要》一书中,对饮酒的利弊总括为“酒味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胃肠,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是也,饮酒过度,丧生之源”。
      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也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认为,少量饮酒对身体是有益的: 少量饮酒能提高智商 日本爱知县国家生命科学协会研究发现,男性每日饮少于 540 毫升的日本清酒或葡萄酒,平均智商比不饮酒的男性高 3。
      3 %。女性饮酒者智商比禁酒者高 2。5 %。 少量饮酒可减少患心脏病的机会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的伊恩·怀特博士称:每天饮一杯酒,可以减少 40 岁以上的男人和停经后的女人患心脏病的机会。另外,酒精还能增加体内的保护性胆固醇。而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的年龄,男性从 35 岁开始,女性要到 55 岁。
      这项最新研究表明,酒对年长的男性和女性的健康才会有帮助。 无独有偶,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的一项新科研成果显示,适当饮酒可保护心脏,可避免20%~30%的冠心病发作。他们认为酒精可长期控制总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酒精具有减少血小板血栓形成效应,不论葡萄酒还是烈性酒或啤酒中的酒精,均可减少冠心病发作的死亡率。
       少量饮酒能降低痴呆症的患病概率 荷兰鹿特丹埃拉斯默斯大学的科研人员,对5395位年龄在55岁以上(含55 岁)的、没有任何痴呆症迹象的老年人,进行了为期6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每天喝1~3杯酒的人比那些不饮酒的人患上痴呆症的概率要低42%。
          《自然》观点: 即使少量饮酒,也有损于健康 《自然》杂志一篇报告指出:即使少量饮酒,也有损于健康。研究者列举了他的支持论据:35岁以下的人,只要喝酒就会增加患多种疾病的危险;35~65岁的男性,每周喝5杯以上,女性喝8杯以上,患病的风险随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与《自然》杂志相似的结论: 少量饮酒会增加60种疾病的患病概率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自1970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研究都证明,少量饮酒(每天1~2杯),可以降低老年男性和女性患冠心病的风险约20%~30%,但即使少量酒精也增加造成损伤和促成大约60种疾病的患病机会,如多种肿瘤、肝硬化和神经心理性疾病。
       少量饮酒会对大脑产生不利影响 美国科学家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也表明,无论是轻度还是中度饮酒,都不能避免对这些人的大脑产生不利的影响。一周饮酒量在1~6杯之间的人被视为轻度饮酒者,中度饮酒者则是一周饮酒7杯以上。根据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轻度和中度饮酒者在饮酒后的确会引起脑量的萎缩。
      研究还发现,这种情况不分男女,也不分种族。 无论多少均可诱发哮喘发作 有资料表明,对哮喘患者来说,不论饮酒多少以及酒的度数高低如何,都是有害而无益的。这是因为酒除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外,还可诱发哮喘发作。 少量饮酒也要因人而异 由此可见,少量饮酒对某些疾病(如心血管病)也许是有益的,但同时也会增加患其他疾病的机会。
      专家告诉我们,在决定是否采取饮酒养生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权衡利弊得失,切忌盲从。 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一个人能不能喝酒,每天喝多少酒应当由医生来决定,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 根据目前的研究,有关限制酒精的意见还不统一,但也有部分机构和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标准。
      2003年12月,华盛顿的国际酒政策中心对不同国家确定的标准饮酒量是,英国人每天为8克,美国人14克,但日本人可以饮19。75克,并证实每天1至2次少量饮酒可使心血管发病率降低20%~30%,但这只是针对年龄在45岁至55岁的群体。 长期从事酒精性脂肪肝研究的厉有名教授等,历经多年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病发病规律,并于前不久为“少量饮酒”定出了“安全界限”。
      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酒精的摄入量,即:摄入的酒精量(克数)=饮酒量(毫升数)×含酒精的浓度(%)× 0。8 。例如,一次饮 52 度( 52 %)的白酒 100 毫升,其酒精量=100 毫升× 52 %× 0。8=41。6 克酒精。
      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即累计73千克以上,有48%的人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 厉有名教授特别指出,由于不同的人对酒精的敏感性不同,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安全剂量”是相对的。他们的调查还发现,不论是白酒、葡萄酒、啤酒或其他任何含酒精的饮料,只要总量过大,对肝脏都有危害。
      长期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比偶尔一次大量饮酒更严重,每天饮酒比间断饮酒的危害性大,而一次大量饮酒的危险性又比一天分次饮酒要大。 未雨绸缪: 把酒精的危害降到最低 “这酒啊,看起来像水,喝到嘴里辣嘴,喝到肚里闹鬼,走起路来绊腿,半夜起来找水,早上醒来后悔!”这是过量饮酒最真实的写照。
      然而,当饮酒不可避免,人们如何把酒精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呢? 不可忽视饮酒前的准备 瞿瑶教授认为,饮酒前需要做两方面的准备: “一是选择最佳的饮品。华夏酒文化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酒过三循、菜过五味’,讲的就是酒文化与饮食文化的一致性,苦酒(不吃菜、单饮酒)伤肝胃是不争的道理。
      再说酒分蒸馏与酿造两大类,前者如白酒,不仅不含营养成分而且对肝损伤明显;后者如红葡萄、黄酒、啤酒,都含有糖类、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其中人体必需的 8 种氨基酸它都能提供,故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据近年动物实验研究报道,在几种经常饮用的酒类中,对肝脏几乎无损伤的品种,首选为红葡萄酒,黄酒次之。
      而白酒是对肝损害最为严重的酒类。 “二是饮酒前要吃点东西垫底。在喝酒前先吃点饼干、糕点及米饭等食物,以减少酒精对胃肠及肝脏的损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从酒精的代谢规律看,最佳佐菜当推高蛋白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
      注意,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粘膜,甚至诱发癌症。” 此外,在我国古代书籍中,还记载有一些所谓的“饮酒不醉”的良方。如清代无名氏在《调鼎集》载:“饮酒欲不醉者,服硼砂末少许,其饮葛汤,葛丸者效迟”。
      《千金方》:“七夕日采石菖蒲,末服之,饮酒不醉。” 醉酒后如何应对 醉酒是常常发生的事,如何醒酒,使醉酒者尽快恢复过来?通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用各种办法解酒,各种解酒方也就应运而生。当然,护理好醉酒者也是很重要的。 民间解酒方推荐 从古至今,人们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解酒方,现介绍几种如下: 《醴乐志》言“甘蔗汁治酒病也”。
      宋代赵希鸹:“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烫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皮下喉即安”。清王士雄:“饮酒大醉,冲葛粉食之即解,烧酒醉者,饮糖茶或麻油。糯米炒焦,冲水作茶饮”。 菱角解酒2方 《本草纲目》:“(菱角)解暑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
      后人据此开出菱角解酒简方:①菱角 250 克、连壳捣碎加白糖 60 克,水煎后滤汁一次服用,可治饮酒过度。②菱角粉 50 克,白糖少量,水煎成糊状食用,有清解酒毒作用,适用酒后口苦烦渴。 食醋解酒5方 食醋1小杯(20~25亳升),徐徐服下。
       食醋与白糖浸蘸过的萝卜丝(1大碗)。 食醋与白糖浸渍过的大白菜心(1大碗)。 食醋浸渍过的松花蛋2个。 食醋50克,红糖25克,生姜3片,煎水服。 三豆解酒方 绿豆、红小豆、黑豆各50克,加甘草15克,煮烂,豆、汤一起服下,能提神解酒,减轻酒精中毒。
       四招应对醉酒者 一是对醉者注意保暖,将头转向一侧,如有呕吐,应及时清除其口内的呕吐物,要当心呕吐物被吸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 二是醉酒较明显,又不能配合服用解酒食品时,可设法使醉酒者产生恶心呕吐(用手指、棉棒、鸡毛等搅触病人咽喉),将胃内容物吐出,必要时还可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液洗胃。
      但注意不可用浓茶、咖啡等来解酒,因为茶和咖啡不但不能帮助解酒,反而会加重醉酒症状。 三是对行走不稳者,要防止跌倒,以避免跌打损伤。 四是对重度醉酒者,身边的人应及时拨打 120 ,或者立即送医院进行急诊抢救,千万不能耽误时间。必须注意,不管轻度、重度醉酒一律不准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剂,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声音: 喝不喝、喝多少,各有理由 陈某,男,59岁,教师 我不喝酒。不是我不想喝,是喝不了。半两葡萄酒下肚,就脸红心跳。什么五粮液、茅台,到了我的嘴里,都是苦、辣、麻,活受罪。我对喝酒的态度是既不反对,也不提倡,顺其自然。平时和朋友在一起吃饭,出于礼貌,我也举杯,但点到即止;朋友们也了解我不胜酒力,所以也不勉强。
      我的儿子是医生,我问他,为什么有的人喝一两斤酒都不醉,有的则刚喝一点点就面红耳赤。他说,人的肝脏中有两种酶,一种叫乙醇脱氢酶,一种叫过氧化氢酶。如果肝脏中这两种酶含量多,就能较快地将酒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所以不容易醉;相反,如果这两种酶含量少,酒难以被氧化,酒精在肝脏中停留的时间长,就容易醉。
      我想,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喝不喝酒,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能喝就喝,不能喝就少喝或不喝。不要走极端。当然凡事都必须有个度,能喝也不要一醉方休,因为一旦喝醉了,一则伤身,二则失礼,于人于已,都不妥当。 韦某,男,50岁,某公司经理 你们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天天喝酒,自己在家每天就2两左右,如果是酒局一般都要喝上半斤多,已经10多年了,偶尔醉过几次,头很难受,过了又好了,身体也没见有什么不好。我爱人担心我的身体,经常劝我戒酒,就是说服不了我。喝酒对身体有没有好处,要因人而异,报纸上也经常看到一些老寿星长寿的秘诀就是每餐都喝酒。
      你说的少量饮酒也有损健康我没听说过,我看没有多少说服力。不过,我真希望你们把这个问题搞搞清楚。 苏某,男,48岁,高级工程师 以前喝酒,大概是8年前了,没办法,科研单位改革,要到社会上找项目,为了生存只有应酬,“宁愿伤身体,也不愿伤感情嘛”,可能我本身解毒功能差,多喝一点(半斤左右)就难受极了,头脑很清楚,就是肚子难受,醉过几次,吐得够呛。
      后来得了胃病、脂肪肝,医生说不能再喝了。也许是胃病解放了我,现在在酒桌上有了托词,每逢酒局,先申明,今天不喝是为了以后多喝,这样大家也就原谅了。自从得了病,我也经常看些健康类的杂志,包括《家庭医药》,也看到少量喝酒有益健康的说法,偶尔喝点红酒,白酒是不敢喝了,《自然》杂志的说法也许是有道理的,酒这东西,能不喝最好还是不喝。
       策划:《家庭医药》编辑部 执行:王奇 指导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教授 厉有名 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瞿瑶 编辑:人民网健康频道 。

    刘***

    2019-02-13 14:06:3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酒类/饮品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