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唯一一处文化景观是?

首页

中国唯一一处文化景观是?

中国唯一一处文化景观是?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14 09:38:59
    199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0届会议批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至今为止,中国唯一一处“世界文化景观”。

    藤***

    2019-02-14 09:38:59

其他答案

    2019-02-14 10:12:19
  • 199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0届会议批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至今为止,中国唯一一处“世界文化景观”。 

    张***

    2019-02-14 10:12:19

  • 2019-02-14 10:06:49
  • 中国唯一一处文化景观是庐山。

    黑***

    2019-02-14 10:06:49

  • 2019-02-14 09:51:57
  •   庐山简况
    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名山。她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
      "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更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
      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从上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确立……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华,充分展示了庐山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
      她是千古名山,得全国人民厚爱及世界的肯定,获一系列殊荣:乃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4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卫生山、全国安全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地--我国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

    小***

    2019-02-14 09:51:57

  • 2019-02-14 09:42:04
  •   
    级别:学者
    1月13日 19:15  联合国专家在庐山成功申报《世界遗产》时,评价庐山: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联合国地科联专家在庐山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时对庐山给于了高度的评价:奇秀庐山,飞峙江湖,苍润高逸、俊伟诡特。
      典型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珍贵的变质核怵岩构造、壮观的复合地貌综合了极高的地学价值。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都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作用。庐山地质公园是地质遗址和历史、文化、植物、名胜的完美结合。 庐山,永恒的文化景观   □王长青   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出的一部旷世恢宏的巨著,这里的每一座孤耸突兀的岩峰峻岭都是它雄奇的篇章,每一处大起大落的幽谷深涧都是它精彩的段落;“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就是它最顶级最闪亮的书名。
         这是中国惟一的一座以“文化景观”名义而款款走进《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山大川,纵横两千多年的人文历史在这里耸起了一个个时代的高度,岁月凝重的风霜在这里刻下了一处处人类智慧的印痕;“千古文化名山”就是它最博大最厚重的内涵。   大自然撑起了它巍峨挺拔的躯体和骨骼,文化则注进它生命永恒的血脉和魂魄。
         在中国所有的名山大川中,造访庐山的历代名人,尤其是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历代文化名人,其数量之多、分量之重、名声之大、影响之广,几乎没有一座山川能与之相媲美。这是庐山的荣耀,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从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登庐山并在《史记》中写下“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一语开始,到当代伟人兼诗人毛泽东三上庐山并豪情满怀地抒写下“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这首著名的《七律·登庐山》的诗篇止,庐山就以它悠久厚重的历史人文、浩瀚经典的诗文词赋、众多珍贵的亭台寺院而载进史册,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古文化名山”。
         走进庐山,就是走进一座中国文化历史的殿堂,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处令人惊叹的“文化景观”。当我们翻开庐山这部沉甸甸的史册,那一个个名垂历史、光耀千古的历代名人仿佛又栩栩如生地向我们一一走来,他们登临庐山、游览风光、吟诗作赋、创建书院、著书立说、弘扬文化、亲近山水的身影与神情又真切地鲜活在眼前……还是让我们在这众多的历代名人中随意地“点击”几位,由此去感受和体验庐山这座永恒的文化景观所蕴含的博大内涵吧!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望庐山瀑布》的著名诗篇,就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游览庐山时而挥毫写下的不朽之作。李白一生蔑视权贵、崇尚自由、钟情山水,游览了祖国的许许多多的名山大川,但能五次游览同一座名山,并写下十多首赞美的诗篇,这在他一生的游历中是绝无仅有的,足见庐山在他心中的分量有多重!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就是吟唱着李白《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才认识了庐山,并激起了壮游庐山的满腔豪情。
         如果说李白的这首诗让庐山名声远播,那么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庐山大林寺写下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千古诗句,同样让庐山名重千古。白居易的一生与庐山有着不解之缘,他对庐山情有独钟,在江州(今九江市)任司马时,经常到庐山游历,寄托自己的情怀,并构筑了一座草堂,写下了著名篇章《庐山草堂记》。
      如今,游览庐山如琴湖畔的花径公园,瞻仰白居易草堂,你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寻觅春天的天才诗人白居易,想起“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庐山春景。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吟咏庐山的诗作有二十多首,其中最著名的堪称《题西林壁》这首七绝。正是这首诗让苏轼成为庐山众多人文景观中的又一座高峰,也正是这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让庐山成了一个永恒的哲理名言。九百多年过去了,在所有吟咏庐山的诗篇中,这首诗可以称得上是被引用和传诵得最多的一首,几乎成了庐山的代名词。至今,在学生的课堂里,在文人的著述中,在哲学家的讲坛上,在游客的谈笑间,这首诗依然鲜活而富有生命,永远令人揣摩、回味和沉思。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亲自手书下这首千古诗篇,以表达对苏轼这首诗的赞叹与挚爱。   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庐山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在庐山重修白鹿洞书院,这是他一生中的一次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并以其深远的影响留载于中国的教育史册。这里,至今还保存着数百块历代石碑的碑廊。
      这些石碑,有的记载着书院的历史沿革、兴衰际遇,有的反映了当时学术研究的情景,也有的镌刻着颂扬朱熹、吟咏风景的文句。透过这一处处的人文景观,无不让人感受到庐山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灿烂。   为庐山耸起一座座人文丰碑的历代名人还有慧远、谢灵运、陶渊明、欧阳修、岳飞、陆游、朱元璋、唐寅、李时珍、徐霞客等一大批光耀千秋的重量级人物,正因有了他们的加盟,庐山才有了永恒的人文高度。
         沿着庐山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血脉,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山川的挺拔与秀丽,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与精魂。无论是历代名人留下的诗文典籍,抑或是历代存留下的一处处文化遗迹,都是庐山最具魅力的魂魄,只有感悟了这一切,你才能真正读懂庐山的厚重与博大,你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历代名人云集庐山赞美庐山。
       。

    说***

    2019-02-14 09:42:0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