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天津近代有哪些著名教育家 ?

首页

天津近代有哪些著名教育家 ?

天津近代有哪些著名教育家 ?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4-15 06:15:55
  •   
    1•张伯苓(1876 ~ 1951)
    名寿春,天津人。1894年,18岁的张伯苓从北洋水师学堂 毕业,被派往北洋水师舰队实习。在威海卫,目睹了国力衰微、 甲午战败、一日之内“国帜三易”的情景,年轻的张伯苓悲愤 交加,认为参加海军报国无望,愤然退役。
      他深深感到:我国 欲在现代世界求生存,全靠新式教育,创造一代新人。我乃决 计献身教育救国事业。1898年,张伯苓回到天津,这时革命派 的严修也辞官回到天津,严修聘请张伯苓到严氏家馆当教师。 他们志同道合,相约“终身办教育不做官”,揭开了中国教育史 新的一^页。
       张伯苓严馆执教成绩斐然,盐商王奎章也慕名请张伯苓到 王氏家馆执教,严馆和王馆兴办新式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严 馆和王馆时期称为“南开之胚胎时期”。 1903年,张伯苓赴日本考察,探究日本蕞尔小国居然跻身 世界列强的奥秘。通过参观日本学校,他感到“益信欲救中国, 必须从教育着手,欲使教育完善,必须有一正式学校组织”。
      从 日本考察回国后,严、张二人将严氏家馆和王氏家馆合并,于 1904年10月17日成立“私立中学堂”。是年冬,校名改为“私 立敬业中学堂”。1907年,在天津城西南建起了新校址,改称 “私立南开中学堂”。 张伯苓说:南开学校系因国难而产生,故其办学目的,旨在痛矫时弊,育才救国。
      南开学校以德智体美劳全面施教,力 图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德、良知、良能的栋梁之才。南开中学的 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张 伯苓校长后来据此制定了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 是一个昏暗的年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
      南开培养出了 周恩来等一 代英豪。 张伯苓勇于改革旧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除了教授学生 英文、数学和理化外,还大力提倡体育,教学生下围棋、打旗 语、踢足球等,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南开中学重视体 育课和师生的身体锻炼,张伯苓还亲自带领学生、老师一起活 动。
      学校的“五虎”篮球队曾经威震四方。张伯苓校长长期担 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华北体育联合会会长,新中国 成立前历任各界全国运动会总裁判长,还曾担任全国学校区分 队体育同盟会董事,为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和全国竞赛活动作出 了贡献。张伯苓是最早在中国传播奥林匹克知识的人,同时也 是中国申奥第一人。
      北京申奥成功,可以告慰张伯苓在天之灵。 张伯苓是近代中国话剧运动的最早提倡者之一。南开学校 成立不久就成立了新剧社。他鼓励学生演新剧,有力地推动了 南开新剧的发展。天津的话剧是从南开学校开始的,南开话剧 在中国的话剧运动史上曾有过辉煌一页。
       当南开中学基础日臻巩固的时候,张伯苓来到了美国,因 为他深切地感到:“普通教育仅为国民教育之初步,创办高等教 育乃是国家发展大计。”为了探索私立高等教育的途径,已过不 惑之年的张伯苓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进修,师从美 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等人,学习教育理论,并全面细致地考察了 美国私立大学。
       张伯苓返回南开后,立即着手筹备南开大学。1919年秋, 南开大学正式成立,大学请留学美国多年的凌冰博士为大学部主任,除开设文科外,还设理科和商科。理、商两科在全国私 立大学中还是首创。南开大学是天津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是 近代中国人以自己的力量创立的民办大学中最成功的典型范例之一。
       在成功兴办南开大学的基础上,张伯苓于1923年创办南开 女中,1928年建立南开小学,张伯苓又分别于1927年和1932 年创办了南开经济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从而构成了一个 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 1935年,张伯苓深为华北局势日益危急感到忧虑,为了继 续办学,他亲赴重庆考察,1936年9月“南渝中学”正式开学。
       1937年7月28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29日,日寇用重炮和 飞机炸毁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学生被迫停课。 张伯苓面对轰炸后的废墟拍案而起: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 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勉。由 此,南开大学被迫南迁,与北大、清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张 伯苓与清华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共同担任联大常 务委员,主掌校务。
      在此前后,张伯苓还接办了四川自贡蜀光 中学。南开教育体系,在张伯苓的苦心经营下,由小到大,从 弱到强,根深叶茂,茁壮成长,开近代中国教育之先河,张伯 苓的名字,永远地载入教育史册。 1951年2月23日,75岁的张伯苓病逝于天津。周恩来总理 第二天专程到天津吊唁,他说:张校长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 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
       2•王襄 清光绪二十四年十月,也就是1898年的冬天,山东潍坊的 一位古董商人范寿轩到天津做生意,与两位秀才谈起河南的农 民在地里劳作时,刨出了刻有文字的骨板,不知为何物。这两 位秀才推测为古代书简,就托付古董商人代购。转年秋天,古ZHONGGUO DAOYOU SHIWAN GE WEISHENME 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 董商人携带被河南农民称为“龙骨”的古物,再一次来到天津, 这两位秀才看过之后认为极有价值,上面的文字就是现在我们 所熟知的甲骨文。
      其中的一位秀才就是后来的书法家孟广慧, 而另一位名叫王襄,字纶阁,号簠室,当时年仅24岁。在天津, 他们两人是最早接触甲骨文的金石家。 以后王襄又多次节衣缩食,出资购买出土的龟甲兽骨,共 计4000余片。自从搜集甲骨开始,研究甲骨文就成了王襄治学 的一大内容,为了便于研究,王襄就把甲骨上的文字一一拓印 下来。
      此后,无论是进学还是在外地任职,王襄都随身携带收 藏的甲骨、拓本和相关书籍,利用闲暇时间研究文字。1900年 秋,王襄开始就所藏的甲骨进行整理,6年后编辑成书《贞卜文 临本》,分为3册,共收录564个甲骨文字,以后又录存各家甲 骨著述,扩大为5册。
      在当时,甲骨学还属于初创,有关甲骨文 的专著更是寥寥无几。 1911年,王襄又释得甲骨文中殷商时期占卜师使用的六十 甲子表,订正了宋代以来金石家对“口十”二字的误解。因为 在此之前金石家都把“ 口十”解释为“子”,这样一来,在殷商 葬器上就出现了“乙子”、“癸子”之类根本无法解释的干支结 合,自从王襄解释为“已”以后,所有的疑难都迎刃而解。
       1914年王襄任职于长芦盐务,到1939年告退,在此期间, 他先后被派往河北、福建、四川、浙江等省,不断的迁徙和繁 忙的公务并没有影响王襄对甲骨文的研究。1918年他完成了 《簠室殷契类纂》一书的写作,1920年年底由河北博物院出版, 收有甲骨文字4807个,能识、能读的1743个,除去重复的,余 有680字;在编排上,采用近代字典的编排方法,在每个字下 面,加以注释、考 订,并引用甲骨文的原句进行举例,实际上 是一部甲骨文字典,深受研究甲骨文者的赞许,因而于1929年 再版。
      王襄的另一部有关甲骨文的著作《簠室殷契征文》,是他 1923年在广东任职期间完成的,1925年出版。书中发表了他收 藏的甲骨拓本1125版,介绍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甲骨材料,比 如,《天象2》刻有“旬壬申夕月有食”,这是最早带有干支的 月食记事,全世界只有两例,这是我国仅有的一例,因此这些 拓片经常被后来的甲骨名家引用。
      在书中,王襄还对每一条卜 辞都作了注释,方便读者使用,并创新地对甲骨进行分期断代 和分类,有天象、地望、帝系、人名、岁时、干支、游田等12 类。著名古文字研究专家陈邦怀评价说:“著录甲骨分门别类, 则以此书为创举。”该书出版发行的时候,曾经引起一些学者的 误解,认为书中的拓本经过了剪辑粉饰,不是真品。
      对于这些 不利言论,王襄始终不做辩解,他说:“塞口易,塞心难。终有 河清之日也。” 1949年,王襄在74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古文流变臆 说》一书的写作,全书就甲骨文、金文推论、考证我国文字演 变的规律,列举了甲骨文69个字,金文75个字。
      此后又反复斟 酌删改3次,于1957年出版。他晚年的另一部代表著作,则是 《殷代贞史待征录》,全书共8节,采用卜辞断代的方法,列举 了古代占卜师一共87名,还记录了每一位占卜师的相关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王襄被任命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并 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文合集》编委。
      1965年1月31日, 王襄病逝,享年90岁,郭沫若为他题写了墓碑铭文。 3。严范孙与南开 严范孙生于I860年4月2日,23岁中进士,26岁入翰林院 任编修(皇帝的文学侍从),因而人们又称之为“严翰林”。而 立之年他已功成名就,34岁出任贵州学政(教育主管)。
      光绪皇 帝对他十分器重,曾多次召见他。 1894年,甲午战争以中方的惨败而告终,这对严范孙震动 很大,也成了他后半生的转折点。国家与民族的危难,使这位 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挽救国家,就必须变法维新, 而要变法维新,则非创办新教育不可。
       事实上,早在戊戌变法之前,严范孙就曾向光绪帝上书, 建议开设经济特科,改革科举制度,这也曾被梁启超称作“戊 戌变法之源点”。光绪帝批准了他的奏折,可是却惹恼了以慈禧 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严范孙被免去所有职务,只留下了一个 虚衔。 戊戌变法失败,严范孙的处境也非常险恶。
      悲愤之中,他 辞去官职,返回故里天津。回天津后,他隐居在位于西北角文 昌宫以西一个地名叫“四棵树”的家中,并将自己的家宅作为 基地,幵始了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立义塾,讲新学。 严范孙办学急需一名助手,此时友人向他推荐了刚从海军 退役的张伯苓,说这个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的年轻人,不仅受 过新式教育,而且为人正直,一心要兴学救国。
      严范孙一听大 喜,立即邀张伯苓到家中,请他为自己的5名子弟当私塾老师。 而张伯苓此时也正满怀雄心壮志,与严范孙志同道合。两人一 见如故,结成了忘年之交。刚刚22岁的张伯苓十分珍惜这次机 遇。他始终认为,结识严范孙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幸事。从此, 两位杰出人物携手合作,掀开了我国近代教育史的新篇章。
       严氏家馆设在严宅西偏院内。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座并 不起眼的两层灰砖小楼房,竟成了天津兴办新学的发祥地。此 外,严范孙还创办了一个小学教师讲习会,聘请张伯苓利用晚 上的时间,给全市小学教师补习英语和数理化。严馆的名声传 遍津门,青少年纷纷要求入学。
      看到这种情况,严范孙和张伯 苓十分欣喜,决定扩大办学规模。 1904年,严、张二人东渡日本,考察其教育发展情况。经 过一番细致的考察,他们得出结论:采取新教育,重视科学技 术——而这正是日本强盛的主要原因。从日本回来后,严范孙、 张伯苓认为,中学居于小学与大学之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 段,所以先办中学,以后再扩充大学和小学。
      他们将严、王二 馆合并,仿效欧美的教育制度,在严家院内原严馆的基础上, 办起一所比较完备的中学。校名定为“私立中学堂”,经费由 严、王二人分担,张伯苓任监督(后称校长),招收学生77名, 1904年10月17日开学上课。之后,他们又共同创办了大学部, 乃至女中部、小学部,形成系列学校。
       严范孙对教育的热情感动了天津的开明士绅,很多人都捐 款献地 1907年,严、张二人在邑绅郑菊如捐献的天津旧城西 南一块10多亩的荒地上盖起校舍。因为这个地方叫“南开”, 所以校名改为“南开中学堂”。南开中学堂的校址原是块荒芜的 盐碱地,连芦苇和野草都不长,舭邻着一个散发着恶臭气味的 大水坑,南开学生戏称为“臭西湖”。
      严范孙和张伯苓就在这样 的地方建成了校舍于是,那片荒野便从几百年的沉睡中惊醒, 变得生机盎然,充满青春的活力。在南开中学堂的东楼,最引 人注目的)^ ii廊内的一面大穿衣镜,镜子上端的横匾上镌刻着 严范孙亲笔题写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 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 暴,勿怠;领色:宜和,宜静,宜庄。
      ”这40字箴言,成为南 开学生最皁的文明礼貌和遵守纪律的行为规范。 佛大学校长伊里奥博士来南开参观,见这里 学生的风度仪表都同其他学校的学生不同,便问张 伯苓原 泊苓把他带到穿衣镜前,将上面的箴言向他 细细解释伊里兇听了十分钦佩,回国以后讲给他的同事和朋 友听,于是这件事就在美国传开了。
      不久,美国洛克菲勒基金 团派人到南开,将镜上箴言拍摄下来,回去后刊登在美国的报 纸上,对南开的这种教育方式推崇备至。南开中学堂是私立学校,经费来源主要靠社会募捐。严范 孙常常带着年轻的张伯苓周旋于军、政、官、商各界之中,他 们自称是“化缘的老和尚”。
       作为一位教育家,严范孙的先进思想还体现在男女教育并 重的观点上。 创办严氏家馆不久,严范孙就首创了严氏女塾,以自己的 女儿、儿媳,以及亲戚朋友的女儿为学生。《大公报》称这是 “女学振兴之起点”。3年后,严范孙又把女塾改为一所包括小学 和中学的严氏女子学堂。
       在女塾中,他亲自教作文,把自己从日本带回来的画片分 发给每个学生,让她们根据图片内容来写作文Q这种作文方式 在当时是很新颖别致的,也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 写作兴趣。 20世纪初叶,严范孙开设了保姆讲习所(幼儿师范)和蒙 养园(幼儿园),又由几位开明士绅出资创办了 3所民立小学 堂。
      严范孙这一系列活动,大大推动了天津近代教育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严范孙先后协助张伯苓创办了南开女中学 部和小学部。到1928年,南开系列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女 中、大学)全部建成。 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后,一代人师严范孙于1929年 3月15日与世长辞,享年69岁。
      3月16日《大公报》发表社评 《悼严范孙先生》,对他评价极高,称赞他“不愧为旧世纪的一 代完人”。 。

    甩***

    2018-04-15 06:15:5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