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首页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6-05 05:05:08
  •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计算”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无论是应用题、统计知识,还是几何题、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
      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计算教学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
      本人在教学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从提高口算能力来达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老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
      将干巴巴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给学生讲解一些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以此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我首先给学生讲解了数学家高斯创造性的解答“1 2 3 …… 99 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
      由此,学生审题比以往认真了,对题目的特点分析比以前仔细了,并能灵活利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做题规律。
      二、全方位引导,合理训练
      1、使学生正确掌握算法。如我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拉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
      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我是让学生通过“自已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2、让学生充分地“说”,把操作和语言结合起来。
      改变过去计算教学就是学生“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的“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交给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同时,重视师生演示操作作用,并把操作与语言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3、加强估算训练,培养学生的“数感”。
      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3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如13×2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4、合理训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能过连续的、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目的,而让学生反复做大量、单调的计算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
      
      (1)计算天天练。每天利用早自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训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易错之处要重点练。
      (2)对比练习。我在教学中,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
      
      (3)改错练习。我故意将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题目板书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定期上一节纠正错误课,让学生当“错题医生”便于对症下药。
      三、克服粗心,培养习惯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助于身心的发展。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让你受益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学生有以下常见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根据学生发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属于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让学生养成抄完题检查的习惯;计算结束用估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结合题意回头看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
      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我便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
      
      3、养成良好检验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草纸本,进行竖式计算,并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要给学生知道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吕***

    2018-06-05 05:05:08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