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属于文化传播吗

首页

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属于文化传播吗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6-06 04:40:05
  • 应该属于文化传播吧

    男***

    2018-06-06 04:40:05

  • 2018-06-06 04:40:05
  • 属于,但更多是与各国进行贸易交流

    萧***

    2018-06-06 04:40:05

  • 2018-06-06 04:40:05
  • 不属于,顶多算是商贸活动的一点附带。

    罗***

    2018-06-06 04:40:05

  • 2018-06-06 04:40:05
  • 属于。不管古今未来,各种交往碰撞都带随着文化的交流传播。不是传播就是被传播。
    宋元时期,我国是当时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世界趋慕。所以属于传播者。宋元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传播我国文化之路。清民国时期我国是被传播对象。国弱见侵,国强侵人。

    朱***

    2018-06-06 04:40:05

  • 2018-06-06 04:40:05
  •   对外交往进入频繁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往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一些国家,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元朝时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居住十多年,著有《马可•波罗游记》。 繁盛的海外贸易 宋朝西北陆路交通受阻,加上政府经营困难,所以对外贸易都较之历代进取,其可说得上是当时世界外贸最发达的国家。
      《宋史:食货志》所谓“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由此看来,当时对外的商业买卖活动在南方较为蓬勃。 《宋会要辑稿:食货》卷四六之一又记载两浙路造船最多,南宋时令温、明二州每年造船六百艘。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又置市舶司于温州,当中以广、泉、明三州为主要海贸港口。
      另外负责处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司管辖杭州(今浙江省杭县)、明州(今浙江省鄞县东)、温州(今浙江省永华县)、秀州华亭县(今浙江省嘉兴县)、青龙镇(今浙江省青龙县)五处市舶务,与日本、高丽、大食等50多个地区贸易。宋太宗专门派人“各往南海诸番国”,以类似特许通行证的“空名诏书”的发放来招引海外商人来华贸易。
      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南宋时期“市舶之利,颇助国用。” 点评:朝廷国策、民间氛围以及国际环境的各种因素,使得两宋时期的经济高度发达,对外贸易频繁。但是,弱小的军事力量、庞大沉冗的官僚集团以及文弱的风气,又使得两宋只能坐守江山,不能将强大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强盛的军事力量,失去了开疆劈土的激情。
      于是,宋朝与日本的国际关系用两个字便可以概括,那就是“贸易”。 宋日贸易 在有宋一代(包括北宋和南宋)来日两国贸易始终继续不衰。首先是宋朝需要对日贸易。宋朝经济通过一段恢复时期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煤的广泛应用,促进冶铁技术、质量和产量的提高;铜精炼法的出现促进铜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铸铜钱技术也相应地得到改善。自古以来就是传统出口商品的丝织品和刺绣,不仅恢复而且有所发展。此外,造船业发展较快,在内河出现“百石船”,远洋航行的“客船”可载二千斜粟。政府使用的海船,长宽都比客船高出三倍。因此,宋船在海上航行,不仅有丰富的航海经验,而且船身坚固,经得起风浪。
      由于宋朝注意对外贸易,因此,宋商船赴日贸易从未中断。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其次,日本国内状况要求发展对宋贸易。但是,日本禁止对宋贸易或者禁止宋商入日,是极其困难的。因为日本贵族生活对宋商品的需求日甚一日,朝廷下令禁止,但执行禁令的官吏本身就是宋货的需求者。
      唐代贵族的糜烂生活方式感染了日本的上层社会,到北宋初期,一般官吏已不再穿日本出产的丝织品,甚至连其婢女亦皆穿戴进口衣服。紫式部的日记中,记载当时大纳言在正月初十到初三宴会上的衣着。每天一套唐式衣裤,浓淡相配;颜色样式不相重复。连内傍跑穿唐武衣服,在这个时期日本文人撰写的小说、评话、传奇等,如《荣华物语》、《源氏物语》等书里人物的衣着样式、质地,全是唐式的和从唐进口的。
       另外,寺院生活在这个时期也趋于奢侈;最后,日本朝廷和大宰府官吏从贸易中获得极大益处,也是对宋贸易难以禁止的重要原因。 点评:由于宋朝军力的先天不足以及重文轻武的风气影响,无法像后来的元朝或者西方列强那样开展海上霸业,因此,宋朝与海外诸国的贸易是纯粹的以谋取商业利益为目标的。
      即使如此,与同时代世界各国相比,宋朝的经济强得太多,只用正常贸易手段也给日本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因为日本需要的是丝绸、茶、陶瓷等等奢侈品,出口的是稻米、木材等原料,据日本史料记载,日本宝治元年(公元1247年)十一月,幕府因九州大米出口过量,竞不得不发出命令,禁止出口。
       另方面,北宋和南宋商人至日贸易时,常要求日方以砂金付款,因而日商至南宋贸易也多带砂金以换取铜钱。日商携带黄金最多的年代,总额近四、五千两之多。加上贸易中所得的铜钱,每次日商赴南宋总会带回大量铜钱。因此,南宋铜钱外流十分严重。铜钱外流,自北宋时期就曾三令五申,一再禁止。
      但那时主要是以来商携带的形式流到日本,现在,日商直接偷运,遂使南宋出现铜钱严重短缺。 元日贸易 元帝国与欧亚两大洲的许多国家通商,元商船多往南洋和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对日贸易在元朝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元世祖准日商入元互市,主要是配合政治和军事手段,以达到迫使日本“通好”的目的。
      
      所以,在元世祖时期,对日商入元无任何限制,甚至还有意创造一些有利条件,以利日商的往来。只是由于幕府坚持不通和好,两国才没有发展成为正式的外交关系。第二,由于日本国内的各种原因,要求对元贸易。 点评:除去元朝政府的政治外交因素,元日贸易可以说是宋日贸易的延续,在此不再详细陈述。

    C***

    2018-06-06 04:40: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